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45|回复: 0

回归就是前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7 10: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书法报书画天地 于 2014-3-27 10:41 编辑

回归就是前进
——访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霍春阳
■本报记者 赵志成 特约记者 赵峥

霍春阳 1946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县。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现系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天津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美国内森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记者:霍老师,您好!大家对您的了解,缘于您早年与孙其峰先生合作的巨幅作品《山花烂漫》,当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还得了大奖。这幅画有划时代的意义,请您谈谈当时情景吧。
霍春阳(以下简称“霍”):当时文艺创作思想都很激进,都很注重深入生活、反映生活。画展的前一年,我和孙先生一起带学生到泰山写生。一到“后石坞”,景物处处入画,尤其是满山遍野怒放的迎春花,开得真是让人一看就很激动。孙老师说多画点这个稿子。
后来我和孙老师就开始合作了,画了一大批。搞创作的时候正赶上全国双庆展,就是庆祝粉碎“四人帮”,庆祝华国锋担任国家主席,全国组织一个大的画展。这个展览效果很好,开始在天津市展出时就特别引人注目。后来到北京展览也特别受关注。当时主持美协工作的华君武说我们的画看能不能改个名字,叫《迎春花开》,可是我们已经落上款了,所以最后还是叫《山花烂漫》。此画在全国一展出,立刻受到极大关注,现场总是有很多人围着研究、讨论,展览还出版了大型画册。后来苏联大使馆的外交官来看展览,也很关注这张画,他们猜想画迎春花,结合了粉碎“四人帮”的时代背景,是不是中国迎来了政治的春天?有记者就把这个猜想登到《参考消息》上,那影响就更大了。后来地铁挂了一幅,国家军事博物馆也找来了,要求画个丈二匹。到现在军博还挂着这幅画。当时国家殿堂里面好多地方都要画,全国大约有七八个出版社出版了好多样式的迎春花,包括贺年卡,各种版本的挂历、杂志等等。天津后来办了个专业刊物,名字就叫《迎春花》,就是现在的《国画家》,创刊时还把那幅画做了个封面。
记者:当时创作这幅作品的具体分工是怎样呢?
霍:花是我画的,石头是孙老师画的。就这样孙老师一下出名了,我也出名了。
记者:一幅画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历史上确实也很少见。
霍:后来首都机场改造,有关部门把我和孙老师也调去画画。华君武当时又通知我到中国画创作组画画,华君武又成了我的贵人了。那年我32岁,一下又被调到由文化部组织的中国画创作组,那里有全国调集的一大批书画界精英,有陆俨少、李可染、李苦禅、吴作人、叶浅予、许麟庐等,我最年轻,是个幸运儿。
记者:您后来又凭着一幅大写意作品《林间》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获了大奖。可《林间》所呈现的艺术风格和您原来的艺术风格相比变化很大,这种巨大转变当时您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
霍:那时候追求狂放,性格也奔放,喜欢粗笔的。当时喜欢崔子范,喜欢他那种“拙”,喜欢吴昌硕,也学日本的简笔画。后来孙老说:“我教你教不了了,改换改换老师吧,要不你跟于希宁学学吧。”他给于希宁先生转话,于老很欢迎,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去成。孙老师又给我介绍其他的老师。孙老师在这方面不保守,他说画画有一两种像我就行了,其它的别像我了。
记者:作为老师这一点很不简单,他能鼓励学生脱开他,艺术风格上远离他,还积极推荐学生向别的老师学习,真是个好老师。
霍:是啊,孙老师鼓励我画大写意。他说:“我再给你介绍个老师,你跟崔老(崔子范)学吧,他是画粗笔头的。”后来孙老师跟溥佐老师讲:“春阳看来适合画粗笔头,就让他这样发展吧!”孙老师这一点非常高明,很不简单,有大胸怀。
《林间》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获了大奖。在南京展览时,《江苏画刊》出了个专集,《林间》还被选为专刊的封面。那时候画大写意确实挺受关注的,可过了没几年我又转方向了,不那么“放”了,开始往回“收”。“收”什么?不是收严谨,不是收那种严密,而是收学问,收含金量。自己渐渐感觉画面空,空就得往里面加东西,于是我就思考怎样去增加内容,增加辩证,增加经营质量。那段时间正赶上“八五”思潮,我对新生事物感觉很敏锐,也想着变革,搞现代派,搞少字数,于是就搞了些像字又像画的东西。  
记者:我看过一些您那个时期的少量作品,感觉确实很新颖,也很有张力,很有个性。
霍:曾经有人对我说,你基本功那么好,你搞现代东西,没人能跟你比。好多报刊也争着要发表那部分画,但我没让发。我得思考思考,试验一下。但试验过后很快我就觉悟了,认为这不像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够气脉贯通。搞那种构成派、搞变形,搞一堆所谓的现代的东西,其实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割裂”!我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后,就开始收了。当时如果我照着大写意的路子走下去,肯定也是全国知名大写意画家,可我内心变了,导致我的形象也在变化。后来办展览,在上海展完后又回学校办汇报展,溥佐先生看了以后说:“春阳你又回来了。”我说:“又回来了。”
记者:溥佐先生这句话很有意味,其实他老先生是不大同意您搞现代派的,希望您回来。
霍:对!从那时候,我在艺术上又产生了一次大的飞跃。后来在军事博物馆办展览,我完全用旧纸、用包皮纸画了一批作品,改变面貌。我就开始有回归的迹象了,开始寻求一种古意的东西了。
记者:是思想上找到源头了。
霍:对!找到源头了!那时候我开始读《论语》了。其实我在搞现代派、做实验的时候还在读《论语》呢!后来“八五思潮”的时候我为什么没有跟那个思潮?1987年为什么搞新文人画?那就是针对“八五思潮”的,因为“八五思潮”太激进了,我们要提出对中国文化的坚守,能这么做,就是因为那时候我已经有了较深的文化积淀。虽然1978年我在北京创作组画画,已经算跻身了名家行列,但我头脑特别清醒,我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是什么。“文革”时期,我没有能好好读书,欠缺的就是文化底蕴。我也知道很多大家都是懂《易经》,懂《论语》《老子》《庄子》《孟子》的。所以从那时我就开始学经典、看好书,下定决心,通过积累、储存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记者:传统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我们面对传统,面对古人,高山仰止,好像是不可逾越的。但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也是有新的思想和视野的,应该还要继续往前走,那这个走的方向和价值取向何在?
霍:我认为回归就是前进,发展不了。近百年来我们只是缺失,只是在一味地求变化。往哪变化?是在往肤浅里变化。我们一定要看清这个本质。我们现在缺失的是什么东西?孟子讲“盈科而后进”,就是前面是个坑,你把坑填满了,水才能往前流。前人的大坑有多大你不知晓,你填不满它,你怎么前进呢?你想超过,那是异想天开。不要把变化当作是进步,不要把不同看成是发展!这就是我对当前的一种方向性的判断——回归就是进步!
记者:您推崇和欣赏的艺术风格是哪一种?有什么标准?
霍:我推崇的应该是陶渊明式的、闲情逸致的、无为的这样一种风格和境界。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有这种情怀,应该有与自然合为一体的思想境界。
记者:一个艺术家,真正画出满意的作品还是比较难的。这些年来,您对您自己画的东西满意吗?
霍:可能这个阶段还认为是满意的,往后不敢说。百年以后甚至三百年以后还能让人记挂着你的作品,那你就算是成功了。
记者:谢谢霍老师!


1.jpg 2.jpg



霍春阳 国画 人间第一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19 18:01 , Processed in 0.34978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