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190|回复: 218

【名家新作】张志庆书法新作网络展(回帖赠作品、作品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 22: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志庆书法新作网络展



张志庆,1971年生于山东即墨。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艺术硕士。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助教,北京交通大学书画创作研究中心教育部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唯一合作办学大学---燕京学院书法系主任,国书会副会长,沈门七子成员之一。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廊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行草书获全国首届行书大展一等奖,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第二届“北兰亭”电视书法大奖赛二等奖,山东省书法创作突出贡献奖,山东省书法篆刻展一等奖,第十四届“群星奖”一等奖。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楷书《颜勤礼碑》主讲教师,曾到法国、埃及作书法交流。

赠品说明
展览结束后,张志庆先生将书写十件作品连同作品集20册,一并赠送给回帖的网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3: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来德


张君志庆,山东即墨人氏,其人质朴深沉,苦研书道数十载,遨游墨海,以苦为乐,不汲汲于声利,为当代青年书家所少见。
张君早年负笈津门,从学于北碑大家孙伯翔先生,学张猛龙、杨大眼等魏碑石刻,得其骨鲠清刚之气,转而学帖,专攻右军内擫一路,尤得力于《十七帖》、《丧乱帖》。其艺术之特点,在于入古深,凡笔法、字法、草法乃至笔势节奏,无不从右军尺牍出,或取其形,或取其神,或取其韵,或取其势,皆能把控自如,而其风化韵流,直入山阴堂奥矣。观其书作,森严冷峻,满纸清刚郁勃之气,遒劲顿挫,又如古人所谓飞鸟出林、惊蛇入草者也。其字态字势,有极尊严处,有极险峻处,正处有千门万户之象,险处如急管繁弦之促,阴阳开合变化,尽入其腕下矣。
志庆学书,用功极勤,每学一碑一帖,勾之,摹之,临之,凡百遍而后可。临摹之余,必考其源流本末,上追下探,兀兀穷年,虽客舍旅途,未曾间断,其苦心孤诣,亦云深矣。语云,一艺之成,良工苦辛,信也。
志庆嘱余为序,余因工作忙碌,久未作答,今聊措数语,试为喤引,世之览者,能于志庆其人其艺,增进了解,则区区之意云尔。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3: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之 于 2014-4-1 23:21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3: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碑意融入笔底 帖韵流溢毫端

——张志庆书法创作评析



70后书家张志庆先生在书法上,走了一条从碑到帖的路子,这是自清代碑学盛行以来,许多书家常见的一种学书模式。也比较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总体审美意识。他从学碑到师帖的转换,既是一种个体的选择,也是时代风气使然。他迅速能够以二王、书谱一路作品在近二十年以来的国字号展览上频频入展获奖,事实上就是当下所提倡的“新帖学”逐渐成为展览主流书风的一种极好验证。
碑帖兼容是当代书法的主流态势,原因就在于明末帖学颓靡,书风柔弱,进入清季,包世臣、康有为大声疾呼,著书立说,倡导碑学,把北碑推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概括了魏碑的“十美”。然矫枉过正,其后所出现之新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就连康有为本人也逐渐认识到过度贬抑帖学而单纯取法魏碑是很难走下去的。故在民国时期,很多有识见的学者、书家都开始尝试碑帖兼容,试图寻求一条更为广阔的通途。
在新时期展览文化风行以来,因为此前一个特定时段内,社会意识形态的长期封闭,人们思想之压抑,由来已久。故书法复苏之后人们还比较热衷的唐楷便随即不为大家所看好,渐次退出了展览的舞台。一时之间,魏碑行书以势不可挡之势风靡书坛,成为中青年一代书人追捧的热门。理论批评家们在有意无意之间曲解傅山“四宁四勿”,进一步误读康有为、包世臣之尊碑抑帖,以致出现许多偏差,丑怪恶札、面目可憎之所谓创新之作大行其道,混淆了人们的视听。甚至“以丑为美”,以为“丑到极致就是美到极致”,欣然接受“皇帝的新装”。
平心而论,碑与帖并不存在艺术审美层次上的高低之别,它只是中国书法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而已。帖,放笔直书,而碑先书后刻,钟鼎彝器文字,也是和碑一样,经过了一种工艺技术的再加工。此外,民间书手在书写技术上的不成熟以及风雨剥蚀,兵火战乱等等因素和年代的久远,广义的碑派书风便多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扑朔迷离之中透着一种拙朴天真。当二王帖系经典被写熟写滥以致俗不可耐之时,碑学就成为了唯一能够医治此病的良方。反之亦然。
张志庆学书,所贵者乃入手路子正,用功甚勤,善于思考。这就避免去走许多弯路,祛除盲目性。这也是去高等艺术研究机构去深造学习者最受益的一面。所以在学习书法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入门的关键时期,是否有名师指点显得极其重要。古来书法大家莫不如此,更何况当今书人!有好的悟性,有名师点拨,再加上自己的刻苦用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临摹和创作当中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他从一开始的以碑为法到后来的以帖为用,就是一个自身的认识和调节过程。每个人的志趣不同,对碑或帖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理想中所要达到的书境也是各有差异的。魏碑的质朴粗犷和二王的流美萧散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境界,说不上孰高孰低,而在于自身的审美倾向。
张志庆在二王帖系书风的学习研究方面,成效是十分明显的。他从孙过庭《书谱》入手,探寻帖系书法的精微细腻的笔法和自然天成的结体,所下的功夫不可谓不深。他善于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目的性很强,能够带着很有针对性的问题去进行思考性的练习。由于他有较深的写碑基础,并不缺乏用笔和结体的基本能力。他在找到相应的感觉之后,就能确立自己的研究目标,尽可能以正确的方法深入其中。他写的行草书,除了首先解决好技术性的问题之外,更加注重精神气韵的表达。要让观赏者透过作品精美华丽的外在形式看到作者思想情感的投入。再好的技术,如果不是最终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不以“观道”为终极归宿,技术就永远处于形而下的低级层面,不再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作品的格调和意境也就无从谈起了。写书谱,写二王,最忌把字写得越来越巧媚,巧媚之极,便为大俗。当下二王风盛行,众多作者之间,书风雷同,除去技术上的大比拼,很少能够看到自我意识的显露。书法越来越体现出炫技斗巧的不良倾向,笔法、结体、章法以及形式设计,穷工极巧,从技术到技术,看不到文化精神的观照。时下展览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这种集体无意识,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展览评选在无形中所形成的导向作用和急功近利思想的作祟。有时候反过来想想,这可能也是新时期的书法在裂变和成长过程当中的一个必要的过渡吧。从当代书法复苏时期对技法技巧的模糊认知到流行书风盛行时期对技法的浅尝辄止,再到现在的惟重技术,这一系列的表现其实是和我国目前的总的社会意识形态相符合的。从最初对西方文化的不理解和对传统封建思想的坚决抵制,到后来的不断吸纳,再到全盘接受之后出现的纷乱无序,现在就需要重新加以思考了。于是本土文化又开始热起来,孔孟学说成为时下的焦点。或许经过一番再认识,技术问题的不断解决也会迎来书道精神的新的回归和飞跃。
从张志庆的文章可以感到,他对此也是有着理智而清醒的认识的,他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着较高的定位和期许,他懂得从什么地方入手,从哪一点上突破,这就十分难得。他说:事先的设计和思想需长时间磨练达到入心、入理、入情,方能有好的挥运。书入高境一定是技巧、学识、思想、气质多方面融合的结果。书法是人的多方面综合素质的体现,任何一个方面的缺陷都会影响所到达的高度,暂时的拔苗助长与破坏没有区别。创作是对所学的一种检验,也是审视自我的镜子,他会让你清醒,也会让你高傲,更能让你迷失方向,陷入自我的泥潭!如果不是一个对人生与艺术有着深刻体验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认识的。
张志庆书法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以法传情以情驭法之间有一个很好的结合点。从他的作品里面既可以看到精妙的笔法,精准的结体,又能够感受到挥洒的快意和书者的激情,他的诸多作品既有总体上的统一风格,又有各自不同的艺术感觉。魏晋书风的简古萧散,唐人书法的情法兼容和宋代书风的意趣张扬,以及当代书法的形式美感,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用笔的提按转折,应规入距,富有节奏感。结体随形就势,变化万端。墨色枯湿并用,空灵自然 。章法虚实相生,悦人眼目。形式古今结合,清新雅致。他将碑意自然融入,笔底毫端便有了几许厚重,这也正是单纯学帖者所缺乏的。他的作品没有矫情虚饰和造作之气,重在体现艺术共性和自我个性的完美表达。
他作为一个在展览上经常入展获奖的作者,能够对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时时反躬自省,扬长避短,这正是一个青年书家已经走向成熟的表现。对于一个优秀的书法家来说,其实书法并不是他的全部,书法只是他藉此入世进而感悟人生提升品位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思想境界的高低,文化修养的强弱和自我人格精神的不断完善才是最值得书家引起重视的。当一个人为书法而书法,把书法仅仅作为一种谋名取利的技能或是手段,书法已经不再是艺术,而沦为百工之技。展览文化推动了书法在新时期的发展,激起了大家学习书法的兴趣。但它也反过来助长了浮躁喧哗和急功近利。因此,过份漠视书法展览和过于夸大书法展览的功效都是不可取的,而是应该给书法展览一个准确的定位和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一个单个的个体,很难左右社会的风气,但大家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未来将会值得人们共同期待。对于张志庆来说,从展览中走出之后,如何走好自己未来的路,不至于在展览风潮的影响下封闭自己,而是淡定从容地走自己的路,塑造一个更为真实而特立不群的自我,正是我这篇文章的最终主旨所在。(傅德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3: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风·个性美的意义

----再谈张志庆书法

近十年,当代书法是一个多元繁荣的时期。尤其是帖学一脉的书法,因为资料的丰富、因为有一些领军人物的开拓、也因为有了一个自由宽容的人文环境和艺术环境,使得对于魏晋书法的研究有了较之民国、清代甚至比明代更有拓展和开掘的进步。
今天,南帖北碑的格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高度文明化,似乎已经被逐渐消融,我们所能捕捉的信息和痕迹,无非就是南北方人受生活欢迎所影响的审美习惯、性格的差异。仅从帖学书法而言,江南书风更加注重对于用笔技术细节的把握以及情调的舒缓表现,北方书风似乎更多的是格局的大气粗犷和字势的张扬。也因此,当代书坛有了所谓的“新帖学”之说,这个学术理念的提出、倡导的是对于以魏晋为主基调的行草书的技术挖掘在创作中的广泛应用。这种具有流行意味的书风,是当下行草书创作的主流,颇有当年南风北渐的情形。
当代魏晋书风的诸多代表人物以及实力派书家,基本盘踞在江浙一带,而北方以小字行草书为主的书法家并不多且没有形成一种能够代表北方书风特点的导向风格。当我们总是带有一些遗憾来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张志庆出现了。作为一个山东人,他近年在魏晋书风的深度研究上,用自己的作品展示了具有与时代书风和而不同的特点。他的行草书创作,植根于二王系统,后又对宋代书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索。一是借助于魏晋技术下探宋代诸家行书,以宋代行书技术来丰富魏晋书法的表现力;二是借助于宋人对魏晋书法技术的解读来进一步寻源上溯以求纯粹。尽管,这种方法也有人在用,尤其是一些江南书家也做了很多尝试,但南北方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差异,使得张志庆的这种探索具有了与他人不一样的成果----比如,江浙书家更在意技术细节,他们在意线条的形状和魏晋人用笔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联;他们在意字势的姿态所表现的柔美和婉约。而志庆的行草书似乎更加在意率性的书写,他的用笔技术我以为更多的是手势与古人的“合”,手势与古人达到一致的时候,那么“自然”就是“笔法”对了。我们一直苦苦追寻的“用笔千古不易”和“笔法”,无非就是用手正确合理的使用毛笔的方法。具备“正确”与“合理”使用毛笔的特性,笔画的形状自然就与古人“暗合”了,否则书写永远依附在古人仅有的笔画形状中,靠“做”线条而赖以创作。从志庆的线条中可以感觉到,他的书写性非常强,而且线条具有“简净”的特点。所谓“简净”,就是简单、干净。书法中,能够做到用最简单的方法书写最干净的线条,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而做作和拖泥带水的让毛笔在宣纸上“做”形状,无疑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这也是削足适履。如果,回到最极致的想法,书法,在古代就是写毛笔字。那么,“写”当然就是最原始的初衷和原动力,不管今天书法作为一种纯艺术活动也好还是书法被艺术化了也好,“写”应该是书法永远不会改变的内核,失去了“写”,书法也就成为了别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志庆创作中能够抓住并坚定的追求“写”这种本质的核心,无疑就是最明智和最与众不同之处。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魏晋先贤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基本都是手札(书信),一直到宋代,大量的优秀传世法帖也都是书信和手稿,这类作品其主要目的就是“写”出来的,不是为了创作也不是为了展览(展示)而完成的。至于,如何写、如何写出艺术性,这就是书写者高低的问题,“写”得具有艺术性,那就是书法艺术家,写的没有艺术性,那就不是书法艺术家。
我不知道是否跟志庆是山东人有关还是北方人的性格因素,志庆的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种坚强和爽利。一直以来,很多人片面的认为以二王为首的魏晋书风是秀美的、妩媚的,其实不然。仅以王羲之为例,他的手札如《姨母帖》厚重朴厚,《二谢帖》、《得示帖》华滋丰满,《丧乱帖》雄强悲壮,《十七帖》苍茫沉着,就是一眼看上去秀美到极致的《兰亭序》其用笔也是干脆挺拔如切金削玉一般锋利。莫非这就是同样作为山东人的一种性格契合还是共同的审美追求使然?!志庆的字没有妩媚气、没有因为求形求势而委屈自己、束缚自己的心灵和手的感觉,他做书完全是以气行笔、以气造势,用精熟的笔墨技术一任心灵的流淌,干净利落是他的书法风格。不唯小字如此,他的大字也体现了艺术风格的统一和他所具有的审美趋向。
志庆走到今天,能够慢慢蜕化、进化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他对古代经典书法的独到认识离不开的。他很在乎作品的墨色,这是他认真研究了大量的古人真迹之后的发现;他善于处理每行字的轻重聚散,这是对魏晋手札作品的梳理和归纳的结果;他重视章法的布构,这是对宋人尺牍的积累以及当时造纸和纸张使用规范的研究。一个书法家,只有更加重视古人作品笔墨之外的诸多元素,才能够获得更多别人所视而不见的东西,于是他也就拥有了与众不同的效果。
受展览化创作的影响,很多书法家不能够特立独行坚持己见,往往为展览左右创作和书风的形成,于是他们失去了自我,甚至失去了自我最宝贵的个性。而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艺术家,却总是有着出乎寻常的坚定与自信,张志庆就是这样。他逐渐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新帖学审美理念以及书法风格,他的这种书风,何尝不是北派贴学的一个代表呢!无论时代如何将地域的差异缩小和溶解,不同地域人的性格不会改变,地域书风也不会被消融。当时代实现大同的时候,个性,尤其是地域的个性显得尤为弥足珍贵。张志庆的这种书风价值,我想,慢慢的就会体现出非常具有参照和比较意义。(齐玉新)
2013年7月16日凌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3: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森严冷峻  遒劲顿挫

----张志庆书法艺术简评

与张志庆学兄结识又有好几个年头了,2008年的时候,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以全国书展获奖作者为主体,开设了沈鹏书法课题班,张志庆就是其中的一员。我作为学术秘书忝列这个集体,与他们共同学习数年。这期间,他们的进步和书风的变化,我作为旁观者,都历历在目。
对于张志庆来说,我第一次系统的观摩他的作品是在我们课题班为他及其他几个同学召开的作品研讨会,在会上,他对自己学书的历程也作了一次自我介绍。从中我得知,他虽然以行草在全国书坛立足、成家,获得大家的认可,但早年的底子,却在北碑。他曾求学于津门,问教于当代北碑巨擘孙伯翔先生,在《张猛龙》、《杨大眼》等为代表的碑学书法中,游弋多年,锤炼了他的笔力和冷峻骨鲠的审美取向。在当代帖学书风的代表性中青年书法家中,他的这种经历颇为少见。这也奠定了他后来继续深造的基础,在将来他艺术的进程中,如何进一步与其他人拉开距离,我想这种经历也会对他有所帮助。
作为当代帖学书风的一个代表性中青年书法家之一,张志庆的书法实践,我以为应该放到近十余年书坛整体的艺术风气中观照。近十来年,在中国书协主导的各类展览中,其总的风气是“二王”书风的兴起。本文的主人公张志庆也是在这个潮流中获得了全国展的大奖,书名为世人所熟知。对这种书风的或褒或贬,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所要思考的是其背后的缘由。我们知道,当代书法的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书风屡有变迁,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前面的所谓“流行书风”及近十来年的“二王书风”(或者说“新帖学”)。这二者在艺术的追求上尽管有很大的不同,但在传播学意义上讲,其生成发展的方式却十分类似。如果我们把这一演进的过程,仅仅认为是书坛主事者口味的变化所导致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免流于庸俗社会学式的描述。虽然,并不排除有这方面的一定因素。但我认为,一个书风的之所以兴起,一定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因素,换言之,一定还有着其艺术内部的逻辑与规律。当“流行书风”所带来创新的风气,发展到一定程度,其显现出来的弊端,是向壁虚造式的丑书泛滥。在这个时候出现向传统和经典的回归,有着其历史的必然。
张志庆的艺术在近十年的书坛风气的转变中,应运而生。我们不管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其事实是张志庆在这个过程中,书名为世人所熟悉,成名成家。每个人的成功都有其偶然因素,可是我们却要研究必然。以张志庆来说,我看到了他的勤奋,看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也看到了他传统经典以及自我取向的准确把握。
在取法上,张志庆的书法主要从右军内擫一路杀出,其得力处,在于大王《十七帖》、《丧乱帖》等代表作品。今人奢谈“二王”,其实右军内擫、大令外拓,在整个帖学脉络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古代帖派名家,唐宋明清以来,大多为外拓笔法。内擫一路,大概只找得出杨铁崖、黄道周、张瑞图数人。清代帖学大坏,更成绝响矣。张志庆却选择了内擫一路作为自己的主攻对象,这需要勇气。为此,他也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努力。我看到,他将王羲之的手札,几乎做了穷尽式的研究。他曾经和我说起,为了熟悉字形,他曾经将王羲之的手札中单字挑出来,用投影仪打在墙上,一个字一个字的进行研究。临摹工作,更是不知道做了多少,这种研究是枯燥的,也需要毅力,然而张志庆走下来了。今天对于他作品的入古之深,特别是在字法、草法上,他做到的精准,得到了大家的公认。还有对王羲之内在用笔规律的把握,包括笔法、节奏、笔势,张志庆都把握到了相当的程度。在当代书坛“新帖学”书风的整体格局中,在对王羲之的学习和研究中,张志庆占领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除了研究王羲之,张志庆的书法还有自己的个性。其艺术特点是遒劲与冷峻。笔力沉厚,有破空杀纸之妙,点划虽细如发丝,亦通身力到。这是非常难得的。前文说到,张志庆早年曾研究过北碑,对于龙门造像之血浓骨老、峻荡萧森,早有所体会,再加对右军内敛神气的把握,共同熔铸出他个人的艺术面目。这里面,还有一个决定性因素,即其本人的心性。古人讲字如其人,从本质上说,是个人的个性会决定其审美的取向,进一步决定其艺术的面目。张志庆的性格内敛而深沉,同时又有放旷的一面,其醉后作书,每见潇洒纵横。但是古今人物,收的住的人才能放的开,一味放达,则必流于浮荡,为人如此,书法亦如此。我以为,真正做学问的、做艺术的人,一定首先是深沉的,因为他一定有一个纯粹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只有他自己才进得去。至于神马唐伯虎风流才子,只是周星驰式的无厘头笑谑,不足为凭。
     作为张志庆书法在未来的发展,我想他自己一定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如何处理经典与自我二者之间的关系上,他一定也有着明确的把握与打算。作为一个还在过程中的中青年书法家,这些问题也不必着急。因为过早的面目,一定意味着过早的死亡。当代书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再重复着所谓个性面目的书法家,难道还少吗?我们要做的,还是先花几十年,把经典搞清楚了再说吧。
2013年6月 于京华石垢居

(作者简介:耀文星,青年书画家、艺术评论家,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学术秘书、沈鹏访问学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3: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荣宝斋出书作品释文


1、  菜根谭章句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贵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世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色;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   
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身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毒中矣。
菜根谭章句  张志庆书
2、  菜根谭章句二则
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饮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独而惊心。  子弟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士大夫之胚胎,此时若火力不到,陶铸不纯,他日涉世历朝终难成个令器。志庆
3、东坡题跋   颜鲁公平生写碑,惟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非自得于书,未易为言此也。东坡题跋   志庆
4、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犹不可,况书乎?吾观颜鲁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彩,非独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其消卢杞而斥希烈,何也?其理与韩非窃斧只说无异,然人之字画工拙之外盖皆有趣亦有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东坡跋语。志庆
5、苏轼题跋  行书  
苏子得废圃于东坡之肋筑而垣之作堂焉,号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为之,因绘雪于四壁之间,无容隙也,起居偃仰,环顾睥睨无非雪者,苏子居之真得其所居也。雪堂之前后兮,春草齐雪堂之右右兮斜径微。东坡半生遭人排挤而流离,居无定所,每到一处能自旧成居并怡然于其间非常人之心也。志庆记
6、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亦所及也。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张志庆
7、论语句三则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论语句三则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 申枨.子曰也。欲焉。得刚。子路有闻。 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句三则。志庆书
8、倪瓒题画一则   
今日出城外闲静处,始得读剡源事迹,图写景物曲折能尽状其妙处盖我则不能之,若草草点染,遗其骊黄朼杜之形色,则又非为图之意。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近迂游。偶来城色索画者,必欲依彼所指授,又欲应时而得鄙辱怒笃无所不有冤矣乎?讵可责夺人以髯也,是亦仆自有以取之耶?云林题画  志庆
9、日记2   
一九一O年前后徐悲鸿自日本带回丧乱帖大图印刷品,约四零年前后赠予白蕉,蕉视为宝,密不示人,日读夜临,终得晋人法,外人不曾见也。今之王帖书店比比可见,白蕉若生今世,不复显也。时之运,非人为,然可助于人耶。志庆日记
10、日记一则
书法欲成器,须通四学,即诗学、史学、哲学、文学,人谓得此四学则字必厚,品之处则多矣。又曰书须临、离、变、创,余亦深以为然,非经此四步前四学亦无所附,而缺四学乃可为匠,小匠耳。以技为崇,而不读书者,终显薄气,书史之理何以改之?志庆记
11、日记一则
张长史草书必俟醉,或以为奇,醒即天真不全,此乃长史未妙,犹有醉醒之辩,若逸少何尝寄于酒乎?仆亦未免此事,东坡此论真也,余临王羲之兰亭及阁帖有同感。志庆
12、宋王观词卜算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宋王观词卜算子一首  志庆书
13、
苏东坡四时词其一   霜叶萧萧鸣屋角,黄昏斗觉罗衾薄,夜风摇动镇帷犀,酒醒梦回闻雪落,起来呵手画双鸦,醉脸轻匀衬眼霞,真态香生谁画得,玉如纤手嗅梅花.东坡诗也  志庆
14、苏轼题跋四条屏
1  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磨灭,五代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
2 汩没者.国初李建中好为能书,然格韵卑浊,犹有唐末以来衰陋(习)之气,其余未见有卓然追配前人者,独蔡君谟书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
3 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大字又次之,分隶小劣.又尝出意作飞白书,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欧阳
4 文忠书,自是学者所共议,刑庶几如见其人者,正使不工,犹当传宝,况其精勤敏妙,自成一家乎?杨君蓄二公书,过黄州出以相示,偶为评之.东坡跋一   志庆书
15.张养浩曲一首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张养浩曲一首癸巳 志庆
16/自书读东坡信札
东坡见君谟二十八岁时所书小楷,君谟已没六年。六年。而东坡数语曰:君谟书当朝第一,因此书也。其曰:余评近岁书,以君谟为第一,而论书或不然,殆未易与不知者言也。书者当自小楷出,岂未有能正书而以行草称也。君谟年二十九而楷法如此,知其本末矣。五月廿一读东坡札   庆
16/自书日记一则
从艺者当慎从政,政乃无硝烟之战争,劳心费力,成者一人而已,艺事必废。为政者在争权夺利必败矣。权去人沉,不复在矣。故应离政而居,若即若离,虽贫而安,享无尽福也。癸巳秋  清晨  志庆一笑
17/意临苏轼一夜帖  扇面
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搨。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纔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軾白。季常。廿三日。八大山人书扇只书一半而空半边,亦佳也,余亦取之如此。志庆
18/一见莲子心,莲花有根柢。若耶擘莲蓬,画里郎君子。黄竹复黄竹,来往通州上。通州百十分, 一茎车两辆。养儿开元观,看看齐白首。翻身打鹞子,何下树杨柳。八大山人书翰每有妙处,合于古人而又不同于古人,意简而弥繁。志庆
19/轼启 辱教 具审孝履支持 承来日遂行 适请数客 未得走别 来晨如不甚早发 当诣见次 梅君书写未及 非久差人去也 李六丈近遣人赉书去 且为致恳 酒两壶 以饮从者而已 不宣 轼再拜 至孝廷平郭君 三日
20/轼启。辱书,承法体安隐,甚慰想念。北游五年,尘垢所蒙,已化为俗吏矣。不知林下高人犹复不忘耶!未由会见,万万自重。不宣。轼顿首,坐主久上人。五月廿二日
21/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 ,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 虽有千里之能 , 食不饱 , 力不足 ,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曰 : “ 天下无马 !”呜呼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22/

22/元丰八年正月旦日 子由梦李士宁草草为具 梦中赠一绝句云 先生惠然肯见客 旋买鸡豚旋烹炙 人间饮酒未须嫌 归去蓬莱却无吃 明年闰二月六日为予道之 书以遗过子 坡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3: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张志庆新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3: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志庆书法新作网络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3: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志庆书法新作网络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29 20:02 , Processed in 0.46143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