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12|回复: 3

魏碑之基本概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 18: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魏碑之基本概念   

  1、前言:     

中國傳統書法至晉二王已達巔峰,其後書家雖各有面貌,亦多宗二王之法,甚者發展至妍麗柔美之風,脫卻傳統多元風格之豐富性,儼然將中國傳統書法帶至單一審美之基調。尤其至元趙孟頫、明董其昌等,已把「帖學」推至頂峰,也相對地走入絕處。所謂「疏放妍妙之美,陳陳相因,精華溢盡,使人有萎靡纖弱之感,書法藝術已到了非找新的出路不可的時候了。」(朱仁夫、中國書法史)復以清「館閣」干祿之書體風行,清興文字獄、樸學大興,兼以大量金石出土,於是碑學乃應時而生。

南北朝時,南帖北碑之發展趨勢,本是書法藝術之兩個重要源流,各領風騷,為書法藝術多元風格與豐富性之蓬勃發展時期,原無好壞良窳之別,只是唐以後獨尊二王,乃推波助瀾千餘年帖學之興,獨漏精采之北碑精華,殊為憾事,緣此,碑學之興乃大勢之所趨也。

清之碑學發展,固然有所偏頗,然亦為中國書法藝術注入新生命,此其不爭之事實也。然吾人習書,雖可宗碑,亦無須貶帖,自應兼容並蓄方能呈現中國書法藝術之時代意義。

2.     魏碑之定義:

清之碑學,其內涵應包括唐碑、魏晉南北朝碑、漢碑、秦刻石,更溯及石鼓、金石等,故其書體涵蓋了篆、隸、楷,更及甲骨,然對於初習碑者,其入門當以魏碑為佳。康有為云:「今日欲尊帖學,則翻之已壞,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則磨之已壞,不得不尊南北朝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筆劃完好,精神流露,易於臨摹,一也;可以考隸、楷之變,二也;可以考後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結構、宋尚意態,六朝碑各體畢備,四也;筆法舒長刻入,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實為唐、宋所無有,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於尊乎!」其中尊南北朝碑者,又獨尊魏(北魏),故又云「太和(北魏孝文帝) 之後,諸家角出:奇逸則有若石門銘,古樸則有若靈廟、鞠彥雲,古茂則有若暉福寺,瘦硬則有若弔比干文,高美則有若靈廟碑陰、鄭道昭碑、六十人造像,峻美則有若李超、司馬元興,奇古則有若劉玉、皇甫驎,精能則有若張猛龍、賈思伯、楊翬,峻宕則有若張黑女、暉馬鳴寺,虛和則有若刁遵、司馬昇、高湛,圓靜則有若法生、劉懿、敬使君,亢夷則有若李仲璇,莊茂則有若孫秋生、長樂王、太妃侯、溫泉頌,豐厚則有若呂望,方重則有若楊大眼、魏靈藏、始平公,靡逸則有若元詳造像、優填王。統觀諸碑,若遊群玉之山,若行山陰之道,凡後世所有體格無不備;凡後世所有之意態,亦無不備矣。」「凡魏碑,隨取一家,皆足成體,盡合諸家,則為具美。雖南碑之綿麗,齊碑之甫峭,隋碑之洞達,皆涵蓋渟蓄,蘊於其中。故言魏碑,雖無南碑及齊、周、隋碑,亦無不可。」(廣藝舟雙楫語)是故學碑者,北魏諸碑當為佳範。魏碑主要係中國書法吸收北方少數民族之豪放氣息,乃表現了雄強渾厚之特有風格。所謂「鐵馬西風塞北」,這是北朝人之審美傾向。而魏碑之書法也因北朝魏孝文帝之漢化、厚葬政策,乃出現在墓誌、摩崖造像或刻經之中。故魏碑者,狹義地說,當指北魏孝文帝時之墓誌、造像、碑碣、摩崖。

3、魏碑之基本概念-點畫、間架、結體、書風、執筆、運筆

碑學可以學魏,備矣。然而當點了解魏碑之基本畫、間架、結體、書風、執筆、運筆,方能把握箇中精要。魏碑之書體係以楷為主,然其楷却有漢之篆、隸筆意,並為隋唐書風之源,故學魏可知書法之源流與變化也。

魏碑之書風總體來說,較為厚重樸實、雄強剛建,然卻呈現多采多姿之豐富風格,前述廣藝舟雙楫語「太和之後......凡後世所有之意態,亦無不備矣。」云云,可見魏碑書風之豐富性。這些北方色彩強烈之書風,在中國書法史上,竟然沉寂了千餘年,殊為可惜,是以唐以後書家若能參以北碑書風,那中國書法藝術將是另一番面貌。

摩習魏碑,基本上當用腕,方能舉全身之力以送之,以得碑體之「氣」、「力」也。朱九江先生云「虛拳實掌、平腕豎鋒」,即腕平掌豎,如「撥鐙法」是也。即用大指和中指相對夾住筆管,使大指橫出而為倒仰,中指指尖一節垂直,雖說是抓筆,實在是中指向下垂的一節和橫出的大指夾住筆管。而無名指擫住使其向左,並以食指擫住使其向內。這樣四面用力,筆鋒自然中正;既用指尖抓筆,手掌自然空虛,手腕也就圓活,各指的筋自然能反轉使扭,這樣全身之力就可達筆端。其實這樣執筆不僅利於用腕、用肘或全身之力,更有利使轉,對於方、圓、提、頓之運筆,亦大有方便之處。然此為坐姿之基本執筆,若立姿作字,尤以立姿作行草,其執筆則未必如此,東坡先生云「執筆無定法,要使弱而寬」,或之謂也。桃園縣書家張夢雨先生自悟游魚回腕法,以筆管作斜甚或筆管平行輕靠大指、食指、中指之各節,筆輕抓,使之可翻轉,此與「腕平掌豎」則相距遠矣,惟其「舉全身之力以送之」則同也,此工之妙處,仍在書者個人所悟之異乎!

魏碑之運筆,其要點不過方筆與圓筆兩種。方筆為頓、圓筆為提。提筆筆力含蓄,筆力藏在筆劃之中間;頓筆筆力則向四面開拓。中含的筆劃渾厚、勁健,外拓的筆劃雄渾、強硬。中含的是篆書筆法,外拓的是隸書筆法。提筆靈活圓通,頓筆深沉精密。圓筆蕭散飄逸,方筆凝重沉著。提筆則筋勁健,頓筆則血融合。圓筆用提,是抽其筆,力不向下按;方筆用頓,是牽其筆,力向下重按。寫圓筆字轉折的部分用提筆,而仍兼用頓挫;方筆轉折的地方用頓筆,而仍兼用提筆。圓用絞、方用翻。圓用險筆,即快猛,字乃勁健;方用側勢,即緩遲,字則駿利。運筆之最妙處,則在方圓並用,這亦可應證書法美學虛實相生相成之效也。(廣藝舟雙楫疏證語)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云「求之古碑,楊大眼、魏靈藏、始平公、鄭長猷、惠感、張猛龍、始興王、雋修羅、高貞等碑,方筆也;石門銘、鄭文公、瘞鶴銘、刁遵、高湛、敬顯雋、龍藏寺等碑,圓筆也;爨龍顏、李超、李仲璇、解伯遠等碑,方圓並用之筆也。」此魏碑各本運筆之別。若及漢隸則「褒斜、郙閣頌、孔謙、尹宙、東海廟、曹全、石經等碑皆圓筆也、衡方、張遷、白石神君、上尊號、受禪等碑皆方筆也。蓋方筆便於作正書,圓筆便於作行草,然此言其大較。正書無圓筆,則無宕逸之致;行草無方筆,則無雄強之神。是故,書者宜方圓並用也。」

初學魏碑,若論各體筆劃完備、結構凝整、間架多變、運筆方圓並用,則張猛龍碑是最佳範本,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又云「其筆氣渾厚,意能跳宕,長短大小,各因其體,分行佈白,自妙其致;寓變化於整齊之中,藏奇崛於方平之內,皆極精采,作字工夫斯為第一,可畏巧及而天工錯矣。」是以本文乃因張猛龍碑之點畫、間架、結體、運筆為示範依據,學者若能先習其點畫,再細揣其間架與結體,並先習方後圓、至方圓並用,則數十通後,魏碑各體之書風、用筆、結體皆得入也。(張猛龍碑之點畫範例如附件)

一般學碑者,由張猛龍碑入,之後可兼及龍門二十品、六朝墓誌,並可再習漢隸之張遷、西狹頌、石門頌、乙瑛、祀三公山等碑,篆則可宗石鼓、秦繹山刻石,如此則約可得碑學之梗概矣。事實上,習書並非窮盡一碑之精要後,再涉他碑,實可數碑並進也。要之在讀碑,並析其源流演變,胸有所悟,會通其各體書風,再出以個人風格,則自然有些面貌了。

綜觀魏碑之基本概念,「行筆迅起急收,點畫峻利,轉折處多以側鋒取勢,形成內圓外方,鉤 力送,撇捺重頓;結構疏密自然,縱橫倚斜,錯落有致。初期魏碑,雄偉峻拔,悍勁粗獷;後期受南朝書法影響,又趨渾厚逌美。」魏碑之美,包世臣贊曰「北朝人落筆峻而結體莊和,行墨澀而取排宕」「出入收放偃仰向背避就朝揖之法備」,康南海更尊云「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異態」「北朝書法十美: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興趣酣足、骨血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書法百問百答)昔賢云「取法乎上,尚能得其中;取法乎中,則得其下;取法乎下,得之下下矣」魏碑上承秦漢書法精髓,故為中國傳統書法之「上品」也,後之學書者焉可棄而從末流乎!

4、習魏碑在其他書體表現之影響

清之碑學,實帖學發展至絕處,為補帖學妍麗柔美之弊,乃因之而興也。而學碑者,其各體書法作品之書風、結體、執筆、運筆、氣韻,自然也就有別於學帖之書家。書聖王羲之其書雖為後世所宗,甚至發展為帖學之金科玉律,然王右軍自述其學書「予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見李斯、曹喜等人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又於從兄處,見張昶華岳碑,遂改本師,於眾碑學習焉。」可見右軍書仍得力於眾碑也。

因此,學碑並非緊守墓誌、造像、摩崖等碑碣之書體;應把握其書韻,轉化為其他書體之書韻,如此才見學碑之效也。依碑學各家之學碑歷程及在其他書體之表現,略可知學碑之影響:

一、注入書法中雄強、樸厚、奇趣.....等北碑特色之書風,可補帖學柔弱妍美之弊。

二、碑中多篆、隸、真書、正書之古樸筆意,融入行草,可見書風之厚實及多元性。如板橋以隸入楷,何紹基書多篆隸筆意,吳昌碩更以篆入楷、行、草兼及繪畫,豐富其厚實感。

三、碑之結體、間架富變化,可補帖學楷書之規矩、拘謹,此可於墓誌摩崖中見其一斑。如金農、板橋、昌碩、趙之謙等人之楷書,則各有豐富之個性與變化性。

四、碑之用筆多方,兼及用圓,其於側鋒之用、筆劃波折之效,皆可增益書法之律動、剛健之筆勢,又其斷筆、接筆或筆斷意連之運筆,更增其書之駿利也。

五、學碑可能落入重楷、隸、篆而輕行、草之病,其實這是未能善體碑之執筆、運筆、結體之故。若能融會其筆氣墨韻、方圓並用、筆腹作字之要,且多予行草輕重筆之別、虛實相映之效,其行草更可多一分厚實、勁挺、奇崛之異趣。是故學碑並不與行草相悖,而是應兼習帖學中行、草之形、意、神,輔之以碑之筆法、結體,當能相得益彰。

5、學碑在瓷刻上之應用

瓷刻之作品,為今人開發之另一書法表現形式。(其欣賞詳如附件拙作:瓷刻之欣賞-張夢雨的瓷刻世界一文)其刀工、書體變化、佈局、氣韻,在在須有碑學之基礎,方得其精髓。尤以方筆、側鋒、轉鋒、方圓並用、波折、使轉、斷筆、接筆等碑學用筆,正是平口刀之基礎刀工,一味地以帖學之圓筆中鋒筆法,意欲用之於刻瓷,將蹇於行也。箇中要領,則須看刻瓷者實際操作方能有所悟,但習碑之正確用筆,加以細心觀察精能者用刀,便能容易得其刀筆相互為用之效。

6、結語

中國傳統書法係中國所特有之藝術精髓,其構成藝術性之元素包含了點畫、間架、結體、墨色、行氣、章法、佈局、氣韻、風格、筆力;其美學原理則是各元素之粗細、疏密、燥潤、避就、跌宕、錯落、柔強、妍樸......等虛實矛盾原理;其內涵則具音樂之節奏性、舞蹈之律動性、氣韻之哲學性以及敘寫之文學性。因此,書法之表現應是一種綜合性之藝術,各種元素之呈現亦應是多元性,絕非定於一格之美學標準。今談碑學在書法發展之時代意義,即是融會碑、帖之精華,相輔相成,才能創造出兼容並蓄、多采多姿之書法藝術作品。
发表于 2009-5-20 01: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5 16: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森豪正室 于 2009-5-20 01:32 发表
谢谢关注!
发表于 2012-2-16 16: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18 15:35 , Processed in 1.175828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