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值班编辑

【重磅访谈】陈振濂先生就“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接受记者采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3: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媒体记者:
      对于专业媒体的读者来说,可能大家都熟悉张海主席的书法。对我们大众媒体的读者来说,怎么样理解他的创造力?

      陈振濂:
      他不断寻找新的可能性,他的意识和别人不大一样。就展出作品的形式来说,一下子是十二条屏,忽然又来个扇面,又来个小品。书写风格也是一样,他不断再找。他这种寻找和尝试,也许不是每一次都是成熟的。就像他自白里说的,有一天觉得满意了,也就停滞不前了。这也很符合我们对科班训练的要求,我自己办展览也会是这样的,我会一直询问自己,我有没有可能以今日之我挑战昨天之我。这种寻找对于画家来说可能容易些,对书家就更难此。一程不变,好的是个性,坏的是懒惰。清醒的书法家会想,我有没有本事做到不重复。这对书法最难。张海不断这里试一下那里试一下,说明他一直再冲。这对一个书家来说非常重要,要不,就是只有一流的技巧,而没有一流思想,那样可以有一个固定的风格不断写下去。不断尝试是有风险的。你想,不断试新东西压力大不大?也就是要把靠这个成名的东西、看家本事扔掉,把新东西拿来,新东西别人认不认可还不一定。这就是挑战自我,也就是“创造力的实现”。

    杭州媒体记者:
     如果我们要提炼出关键字,可否是“创造”,“挑战”。

      陈振濂:
     可以。书法不是只凭成熟的技巧不断重复就可以了,一定要创造,要挑战自我。宏观地看各个艺术门类,技术最厉害的不是书法,是杂技。但杂技只有技术没有思想。顶碗,就是顶给你看。钻火车,就是钻给你看。书法如果没有思想,就会和它一样,但书法是更高层次的艺术。所以,只有不断开拓,书法才不会沦为技术。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3: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媒体记者:
    可不可以说,这是杭州最好的书法展览?

      陈振濂:
    记者有记者的视角,你们有你们的评价。这肯定是一个好的展览、高规格的展览。张海先生作为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当代大家,不断体现探索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展览。你要说是最好,那与张海先生的意思也不一样。10天前,张海先生与我通了两个小时的电话,一直讲要征求意见。他说他仰视江、浙、沪。他不是来摆“老大”派场的,实际上他已经是“老大”,但同时他又那么谦虚。他越是谦虚,我们就越要多看他的优点。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3: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媒体记者:
       能不能谈谈您与张海先生交往中印象比较深的事。
      
陈振濂:
       我与张海先生交往很早,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我还很小,20多岁。张海先生一直非常看好我,我到河南、路过河南,他总是叫上河南省书协领导,一起吃个饭聊一聊。我们之间的关注度是差不多的。我关注的是他操作这么大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说与30年来书法的发展密不可分;而他对我的关注,是这个人有思想。他对我的关注偏于个人的;我对他的关注偏于社会的、行业的。他做事沉稳。当时我是20多岁小伙子,有不沉稳的一面,有时觉得自己了不起,有成就感。从他身上,从我的师兄朱关田身上,我看出了稳健。这是我当时缺乏的。现在我也50岁了,工作也有很多变化,也开始沉稳了。他们做事情是有目标的,但是不张扬,很稳健、很踏实。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3: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媒体记者:
  张海先生给您的电话中,主要表达什么?

    陈振濂:
      张海先生通报说要来办展览,其实此前我已经听说了。他征求意见。因为还没见到作品,我就问需要做什么事情。他说,需要我发表批评。他不是客气,确实是要征求有价值的意见、有价值的见解。他办展览是为了交流,不是为了树立形象,作为主席,他已经没有必要通过展览树立形象了。展览创造了这样的机会,让各路英雄聚会,品头论足。

    记者:谢谢陈先生接受采访。
发表于 2009-5-13 15: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海对当代书法的影响和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发表于 2009-5-13 15: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5-13 18: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学习.
发表于 2009-5-13 18: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tao54] [tao54] [tao54]
发表于 2009-5-13 18: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8: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把红旗旗不湿
                 “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杭州精彩开幕
                                孟会祥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在温婉明丽的暮春,“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杭州、上海、南京三地巡展,率先在杭州拉开了帷幕。这一展览,为杭州带来的不是香风丝管的歌吹,而是八月观潮式的兴奋和悸动。
    “浙江之潮,天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豪雄。”开幕当天,西湖美术馆可谓群英荟萃、俊彩星驰,展厅内摩肩接踵,挥汗如雨。书法的声音和气息,由展厅,到孤山,到西湖,到杭州……荡漾开来,让人瞩目,令人畅想。
    张海从步入书法开始,就以组织工作和创作能力齐头并进而卓越。就任中国书协主席以来,这种双栖双优,就更加艰巨。中国书协主席身份的张海,当然要承当某种“代表”的责任,也要担负职务所规定的工作。时日既久,也许人们会把目光集中在他的职务上,而淡化了他作为书法家的另一面。而张海是不会止步的。他不但是中国书协主席张海,还仍然,也将永远是书法家张海。实际上,当我们欣赏、评论他的作品时,也似乎应当把职务暂时置于一旁,而采取一个适当的视角:张海是一个年近古稀的书法家,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直处身于书法创作发展的前沿;从他亲手策划的“墨海弄潮”起,他一直是书法创作的弄潮儿!
因此,展厅展示的是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成果,而不是显赫的地位和巨大的声名。纯粹的作品,必然期待纯粹的解读。
    有朋友戏称此次展览为“下江南”。而张海说,他是带着仰视的眼光来到南国。无论是杭州,还是下一站的上海、下下一站的南京,都曾经是大师云集的城市。近代人文风流,南方要轻松地占取大半。即张海的3位老师,也有两位居住在南方。张海书法碑帖兼融,而以碑为主,然而其雄壮恣肆的表象下,清隽之气,也历历皆在。张海所说的仰视,并不是外交辞令,而是隐含着他的学书历程,也包含着长远的期望。
    此次展览的“创作感言”里,有几首张海诗作,也许这些诗作,可以透露出张海更丰沛的书法生活的另一面:

雁行鱼贯写来工,自有参差造化功。
不对应中成对应,莫将算子效冬烘。

凝思默想觉依稀,奋笔直书神且奇。
身倦心疲三日后,欲摹逋境总难追。

精工诸体十分全,未见人生谁有缘。
篆隶风神行草趣,广搜冥讨得真诠。

人书俱老对斜晖,检点平生幸不菲。
付与后人评得失,仍将余力探几微。
    交流、融会、提升,是展览的初衷,也必将是展览的结果。而只有通过这样的事件,才能对社会形成号召,唤醒全社会的沉潜的书法基因。如果从创作的单向度回到综合——中国书协主席举办个人作品巡展,也许并无先例。
    而这,是不是张海创造力的又一展现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29 20:38 , Processed in 0.337156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