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孟会祥

艺术界名流南京畅谈"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4 10: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志高先生接受当代书法网记者采访时说:




              周志高先生接受当代书法网记者采访时说:




周志高(《书法》杂志原执行主编。中国书协第一、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理事,全国、中青展评审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特聘教授,中国书协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
      
       我是张海多年的老朋友。张海在80年代,把河南书法搞上去的时候,我在上海书法杂志给他宣传报导。他担任中国书协主席之后,一方面带领我们书法界不断取得巨大的成果,一方面还很不容易,自己刻苦努力,提高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社会上有这样的现象,当一个人做了书协的领导之后,社会活动、会议应酬多起来,主席、副主席们担任职务后,水平能够上升的比较少,往往是保持原状就挺不错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呢因为会议多请贴多应酬多,自己努力的少,水平反而下降,张海主席呢,这一点上跟别人不一样。全国各省的主席副主席都应该向他学习,千万不能因为职务带来的社会活动的繁忙而降低自己的艺术水平,这是第一点。还有,张海是北方人,黄河边上,来到上海,黄河与长江,南方与北方,交融汇合。我一直主张,南方和北方要融合、碑帖要结合,张海这一点做得很不错。北方的雄强、浑厚、南方的轻灵、精到,他都做到了。他5年前在中国美术馆的那次展览我参加了,2004年,这次展览距离上次是有5个年头了,我觉得他有很大的进步。关键是他的线条!书法讲线条艺术,在线条艺术上,他可以说是人书俱老。线条比原来更加老辣、更加苍茫、更加雄厚,可以看出张海5年来在书法上一直在不断地追求新的境界。章法结构、墨色的浓淡枯涩、虚实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好。我相信他这种不断求进的性情,一定会助他取得更大的成果。

发表于 2009-6-4 11: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杭州展览
采访陈振濂先生


   
       4月30日,“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在杭州盛大开幕。开幕式结束后,本报记者孟会祥,《百艺天地》记者李丽君,以及杭州当地媒体记者,在西湖美术馆采访了著名书法理论家陈振濂先生。以下是采访笔录。



      孟会祥:张海先生是中国书协主席,是书法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一个有典型意义的书法家。您怎么评价这次展览,以及沪、宁巡展的意义?

       陈振濂:我觉得,我们过去一直比较多地把张海看成是一个活动家和组织者。因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海组织过很多活动,这些活动推动了新时期书法的复兴和发展。尤其是就任中国书协主席以来,他更是书法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但是,张海身上的艺术创造愿望和热情一直没有消减。2004年,他在北京办过一次书法展;今年又办了这个展览(包括上海、南京),也可能张海更希望向社会展示其艺术家的一面。我们都看了展览,也感受到了他的创造力。

      孟会祥:张海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张海风格”开始享誉书坛。作为对当代创作研究非常关注的学者,您怎么评价张海先生的创作历程和当下状态?

      陈振濂:30年以来,从当代书法繁荣的角度来看,张海一直是有影响力的人物。1985年,当时张海率领河南书法家在北京举办“墨海弄潮”展览,推出了一代河南书法家。他作为这一事业的推动者,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不懈努力,也保持着创作的激情和活力。他不断地做对推动中国书法发展有益的事情,这些事情倒过来影响自己的创作,今天看到的作品,有些形式是过去没有的,这说明他在组织活动的同时,也不断探索创作。河南出过100本“墨海弄潮”作品集,提升了河南书法的地位,形成了老、中、青专业梯队,集中了三代人的智慧。同时张海作为领军人物也逐步确立下来。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张海从河南书法领军人物,逐步成为了全国书法领军人物,这有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古代也是一样,苏东坡、颜真卿一开始也不是领袖,领军人物也有一个成长过程。

      孟会祥:张海先生先后提出过“精品意识”、“代表作论”,以及“呼唤当代书法经典大家”等观点。您怎么评价这些观点在当代书法创作思潮中的意义和价值?

      陈振濂:首先,这些命题是与当代书法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果要回顾30年来的书法思想史,这些命题都是无法回避的。比如关于“代表作”,或者说对“代表作”的态度这一命题,提出时立刻就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至少说民国以来,书法家的代表作是不明晰的。而其他艺术领域里,这个情况就比较明晰。比如作曲家、画家,有经典的作品。人们立刻就可以指出他的代表作。而书法就很难说。好像从吴昌硕、沈尹默、于右任开始,就很难指出书法家的代表作了。书法有一定的特殊性,成熟的书法家,难免技术的重复。我们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还很难说,这是当今书法的形态、书法家的生存方式所决定的。但是,需要有有智慧、灵敏,而且学养深厚的人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书法家如果没有代表作的意识,别人说不出来你的代表作,那肯定不是一个好事情。古代书法家有代表作,而现在的书法家没有,一个展览可能展几百件、上千件作品,可是没有代表作,这是不行的。

       孟会祥:可能有一个问题,就是代表作是无法预先设置的。要事先预定要写一件代表作,恐怕也不现实。另外,代表作需要长时段的观察,或者说是后人认定。

       陈振濂:可能有这个问题。但今天的书法家是主动创作,所以就更需要创作家的代表作意识。有些作曲家、舞蹈家,他们在创作一些重要作品时,可能就是事先预定了要代表他一辈子的水平,而不是事后。其实,就艺术形式来说,对书法家要求要高得多。很多书法家可能够不上“书法家”,代表作也就更谈不上。但是,需要提出来这个理念,这是一种自觉的要求。包括张海先生提出的“呼唤当代书法经典大家”。我也发现,不少人对提了很多意见。对这一系列命题都有争论。我想,没有争论,大家都山呼万岁,倒是不正常的。你的观点提出来就人人接受了,还有新意吗?如果有一半人赞成、一半人反对,或者说百分之六十的人赞成,还有百分之四四十的人反对,那说明这个问题是前瞻性的,是为将来定义的。可能有些人现在接受不了,那说明他的认识还没有到接受的程度。

       从这点来说,张海主席作为一个将近七十岁的老人,思维还那么活跃,是令人敬佩的。他没有任何功成名就的感觉。而实际上,作为一个书法家,做到他这样,已经功成名就了。但宁愿冒着引起争议的危险,不避众说纷纭,不断提出新理念。我们想一想,他每一个新观念的提出,几乎都站在风口浪尖上。他不断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都成为热门的话题。引起争论,而丝毫不背名誉、身份、地位的包袱。他作为一个将近七十老人,思维却一直向前走。另外,到他这个位置,你们觉得他的作品和思想,哪个更有意义?我觉得是思想。这一代的大家可能有十个。而艺术只有更好最好,沙孟海和林散之,你说谁是最好?齐白石、吴昌硕谁最好?你只能说谁是第一阵营里的一个,除了偏爱可以,但不能说谁是最好。而思想可以影响一代人。所以说有价值的思想,可能比一件优秀的作品有意义得多。

       孟会祥:您是否认为当代书法创作仍沿袭碑、帖两大流派,及其碑帖结合这样三个基本方向?从流派意义上,您认为张海先生的书法创作取向是什么?得失何在?

       陈振濂:碑、帖、碑帖结合,这是一种分类,但严格来说,不是十分严谨。因为现在没有纯粹意义上的碑学、帖学,以及流派的定义。现在信息发达,网络、一流的印刷品很快捷,很普及。书法创作会有地域影响,但已不足以成为明确的划派依据。

       孟会祥:您认为张海的创作取向是什么?

       陈振濂:张海书法在这个框架里的表现不明显。他是在他擅长的领域内越走越远,越来越辣。刚才我也在展厅里转了一圈,因为好多人拉住照像,还未能细看,但发现有许多枯笔。看得出,张海先生是有意为之的,否则不会大量出现。这也是一种语言。

       孟会祥:同时也与工具有关。

       陈振濂:对,与长锋硬毫的工具有关。如果这样持续发展下去,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线条语言。

       孟会祥:当张海先生的书法,放在浙江书法这个语境中时,您认为观众最注意的是什么?

       陈振濂:会注意他的开放。江南的书法比较细腻,会把点画做得很精到。张海的开放大气,会使南方受到影响。

       孟会祥:如果把张海先生书法放在“陈振濂教学法”的体系内,您会首先作何剖析 ?

       杭州媒体记者:这个问题,可以拒绝回答。

       陈振濂:我想我可以回答。教学法是一种类型。对一个成熟的书法家,我们会发现他有意义的东西、能被我们吸收的东西。张海作品中有些东西,可以作为一个范例来解读。当然,我们不会把教学法框在一个书法家身上,就像不会框在沙孟海、林散之身上。

       孟会祥:您认为张海先生的创作走向,下一步会是什么?

       陈振濂:他会越来越有创造力。张海作为一个将近七十岁的老人,作品中毫无懈怠,而且还相当刚烈,他还在拼命往下做,而完全没有功成名就后懒洋洋的状态。所以说,他的下一步,会走向人书俱老。张海在《我的心声》里说自己人已老,书没老。一方面是自谦,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他今后的努力。

       孟会祥:张海的创作走向,对当代书法创作走向会起什么作用?

       陈振濂:张海先生的创作,已经为当代书法做出了贡献。要说到他今后对时代的贡献,可能更多的是他的思维方式、他的理念。

       杭州媒体记者:对于专业媒体的读者来说,可能大家都熟悉张海主席的书法。对我们大众媒体的读者来说,怎么样理解他的创造力?

       陈振濂:他不断寻找新的可能性,他的意识和别人不大一样。就展出作品的形式来说,一下子是十二条屏,忽然又来个扇面,又来个小品。书写风格也是一样,他不断再找。他这种寻找和尝试,也许不是每一次都是成熟的。就像他自白里说的,有一天觉得满意了,也就停滞不前了。这也很符合我们对科班训练的要求,我自己办展览也会是这样的,我会一直询问自己,我有没有可能以今日之我挑战昨天之我。这种寻找对于画家来说可能容易些,对书家就更难此。一程不变,好的是个性,坏的是懒惰。清醒的书法家会想,我有没有本事做到不重复。这对书法最难。张海不断这里试一下那里试一下,说明他一直再冲。这对一个书家来说非常重要,要不,就是只有一流的技巧,而没有一流思想,那样可以有一个固定的风格不断写下去。不断尝试是有风险的。你想,不断试新东西压力大不大?也就是要把靠这个成名的东西、看家本事扔掉,把新东西拿来,新东西别人认不认可还不一定。这就是挑战自我,也就是“创造力的实现”。

       杭州媒体记者:如果我们要提炼出关键字,可否是“创造”,“挑战”。

       陈振濂:可以。书法不是只凭成熟的技巧不断重复就可以了,一定要创造,要挑战自我。宏观地看各个艺术门类,技术最厉害的不是书法,是杂技。但杂技只有技术没有思想。顶碗,就是顶给你看。钻火车,就是钻给你看。书法如果没有思想,就会和它一样,但书法是更高层次的艺术。所以,只有不断开拓,书法才不会沦为技术。

       杭州媒体记者:可不可以说,这是杭州最好的书法展览?

       陈振濂:记者有记者的视角,你们有你们的评价。这肯定是一个好的展览、高规格的展览。张海先生作为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当代大家,不断体现探索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展览。你要说是最好,那与张海先生的意思也不一样。10天前,张海先生与我通了两个小时的电话,一直讲要征求意见。他说他仰视江、浙、沪。他不是来摆“老大”派场的,实际上他已经是“老大”,但同时他又那么谦虚。他越是谦虚,我们就越要多看他的优点。

       李丽君:张海主席还嘱托我们媒体,让多听听这里专家、观众的意见。

       杭州媒体记者:能不能谈谈您与张海先生交往中印象比较深的事。

      陈振濂:我与张海先生交往很早,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我还很小,20多岁。张海先生一直非常看好我,我到河南、路过河南,他总是叫上河南省书协领导,一起吃个饭聊一聊。我们之间的关注度是差不多的。我关注的是他操作这么大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说与30年来书法的发展密不可分;而他对我的关注,是这个人有思想。他对我的关注偏于个人的;我对他的关注偏于社会的、行业的。他做事沉稳。当时我是20多岁小伙子,有不沉稳的一面,有时觉得自己了不起,有成就感。从他身上,从我的师兄朱关田身上,我看出了稳健。这是我当时缺乏的。现在我也50岁了,工作也有很多变化,也开始沉稳了。他们做事情是有目标的,但是不张扬,很稳健、很踏实。

       杭州媒体记者:张海先生给您的电话中,主要表达什么?

       陈振濂:张海先生通报说要来办展览,其实此前我已经听说了。他征求意见。因为还没见到作品,我就问需要做什么事情。他说,需要我发表批评。他不是客气,确实是要征求有价值的意见、有价值的见解。他办展览是为了交流,不是为了树立形象,作为主席,他已经没有必要通过展览树立形象了。展览创造了这样的机会,让各路英雄聚会,品头论足。

       记者:谢谢陈先生接受采访。
发表于 2009-6-4 12: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辛苦了~~~ [tao54] [tao54] [tao54]
发表于 2009-6-4 12: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09-6-4 13: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
发表于 2009-6-7 22: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展览精彩,评论客观,学习。
发表于 2009-6-7 22: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雅琴飞白雪,高论横青云。
张海主席沪、宁、杭三地书法个展取得圆满成功,很值得书法理论界很好研讨和总结!!!
发表于 2009-6-8 08: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张海主席三地书法个展取得圆满成功!!!!!!
发表于 2009-6-10 18: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很受用
发表于 2009-6-11 10: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5 23:41 , Processed in 0.289918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