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72|回复: 4

越之女:夏末说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6 10: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夏末说蝉
                                                                        越之女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这是唐代文学家虞世南久被人们传诵的诗句,讲的便是炎炎夏日最常见到的蝉。

说见到,现在不如说听到蝉鸣比较妥帖些了。钢精水泥,高楼大厦,在农村迅速向小城镇发展的步伐中,要想再见到大片大片的树木,那是不可能的了。而城市道路的两旁,修剪整齐的梧桐确实不少,只是汽车的尾气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蒸发而上的气流,大概也熏着了夏蝉轻薄的羽翼,扑棱挣扎着飞离了。乃至酷暑的日子,即使有几点蝉声从树梢落下,反让人有点恍惚了。

不由想起童年的蝉声来。

那时的河水,是清澈到底的,连水里嬉戏的小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大大小小的水流,分散在各个村落,高大的樟树,是一把把遮了艳阳的自然伞,柳树依偎在他的身边,无疑是娇羞的,在水里顾影自怜着,家家屋前一般都会种着一两株楝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写的),或者梧桐,七月的天,这些楝树是最富有生气的,他们的叶脉虽然不及樟树那般肆意扩张,但也是倔强地挺立着,在它的四周,一般是农村人自家的私有地,小小的,方方的,种上点西红柿,瓜果之类的藤蔓植物,倒也是自成一派的怡然自得。

而蝉就喜欢停在这些树上,当然,蝉是它的学名,我们可不叫它如此文雅的称号,我们叫它知了,这源于它在整个漫长的夏季肆无忌惮的“知——了——”之声,写到这,不由又得夸奖一下中国人的文字和想象力。

小时候,那个野啊,一到中午,是断不会睡觉的,父母忙于生计,孩子一般都寄居在奶奶或外婆家。老人吃了饭,拉着孩子进了里屋,那蒲扇没哄熟孩子,往往把自己扇入了梦乡。于是我们便会蹑手蹑脚地起来,穿过堂屋,偷偷拿好藏在门后的捕蝉网,大门轻轻的“吱——嘎”一声,外面炽热的阳光都显得亲切起来了。

陆续从家里偷跑出来的小伙伴,都在树下侦察了,捕蝉的网一杆杆地立着,如同孩子歪歪斜斜的衣衫。捕蝉的网一般是人手一杆,偶尔有一两个孩子没带,也大多能马上制作起来:在家找来一根竹竿和一只塑料袋,再拿一根软铁丝,沿着塑料袋的口子大小绕成圆圈,再用针线把袋子和铁丝缝起来。那铁丝多余的部分,就和竹竿捆在一起,捕蝉网就大功告成了。

竹竿一般不会太长,而梧桐和樟树又太高了,所以我们最喜欢捕楝树上的知了。楝树的树干一般张得比较开,而且树叶也不象樟树那般茂盛,于是,一眼就能看到趴在树干上那一只接着一只的知了,密集得很,有时一个树杈上前后排列着数十只,叽叽喳喳地唱着,全然不理会我们的虎视眈眈。

我们的分工是明确的,一般一两个人负责一棵树,伙伴们分散了,一会还得比谁捉的知了多,所以大家都也暗中卯足了劲。
知了的警惕性很高,所以捉知了的过程大家都异常小心,这网是决不能触碰到树枝或者叶子的,只要一丁点声音,那知了便会扑棱一下飞走了。所以我们都屏着呼吸,努力控制着竹竿的方向,直到接近知了了,慢慢地,慢慢地移近,直到确定这袋子正好能罩住知了时,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网朝知了身上一扣,随着“唧——”一声,乳白色的袋子里便是那知了晕头转向地挣扎了。而其他警觉的知了,也随着这声惨叫仓皇而逃了。只留下几只迟钝的,还趴上另一个高枝上贪婪地吮吸着树汁,不知晓它已经成为我们下一个目标。当然也有失败的时候,有时不小心碰到了树枝,弄出了响声,知了就会大片大片地飞走,甚至飞得一只不剩,这时候,是最沮丧的了,不仅要遭受同伴的埋怨,而且还得再去寻找另一棵停着知了的树,至于这棵树,在短时间内是没有知了再上门了。

为了装捉下来的知了,女孩子一般都会随身带一个袋子,而男孩子是不需要的,他们把知了往自己的短裤腰间一按,裤腰间的松紧带往外一翻,把知了就裹在了自己的裤腰边了,一般一个小时下来,这腰间一圈就能裹满,鼓鼓的,被松紧带制约着的知了,动弹不得,只能无力地扭动一下,平时清脆的鸣声,隔了一层薄薄的布,显得十分沉闷,隐约着绝望的悲歌。而孩子,却露着得胜的骄傲,仿佛系上了金腰带的将军般神气。

捉来的知了,命运一般比较凄惨,或被剪了翅膀扔在孩子的弟弟妹妹前当作玩具,摔着,丢着;或被捆住了脑袋绑在椅子角边盘旋低飞,象一个个无头的苍蝇;有残忍的孩子,把它当成实验品在火上烤,听说味道还不错;也有的,成了公鸡母鸡争抢的食物……

我们就这样年复一年地玩着这样的游戏,我们生长的速度比不过树木,但树木却在我们的视线里越来越少,直到我们成人了,直到我们的孩子都长成和我们那时一样了,我们却在心里兀自一惊:什么时候,那蝉声已经慢慢退出了我们的耳朵,那知了的影子和那些树木一般忽然淡出了我们的视线,而乡间地头,再也找不到象我们那时一般赤着j
,光着膀子的孩子了……

夏快要结束,竟然怀念起童年的蝉来。


2004-08-24
发表于 2009-6-16 15: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这是唐代文学家虞世南久被人们传诵的诗句,讲的便是炎炎夏日最常见到的蝉。

说见到,现在不如说听到蝉鸣比较妥帖些了专业sf一条龙服务哪里可以开传世SF传奇私服一条龙

。钢精水泥,高楼大厦,在农村迅速向小城镇发展的步伐中,要想再见到大片大片的树木,那是不可能的了。而城市道路的两旁,修剪整齐的梧桐确实不少,只是汽车的尾气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蒸发而上的气流,大概也熏着了夏蝉轻薄的羽翼,扑棱挣扎着飞离了。乃至酷暑的日子,即使有几点蝉声从树梢落下,反让人有点恍惚了。

不由想起童年的蝉声来。

那时的河水,是清澈到底的,连水里嬉戏的小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大大小小的水流,分散在各个村落,高大的樟树,是一把把遮了艳阳的自然伞,柳树依偎在他的身边,无疑是娇羞的,在水里顾影自怜着,家家屋前一般都会种着一两株楝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写的),或者梧桐,七月的天,这些楝树是最富有生气的,他们的叶脉虽然不及樟树那般肆意扩张,但也是倔强地挺立着,在它的四周,一般是农村人自家的私有地,小小的,方方的,种上点西红柿,瓜果之类的藤蔓植物,倒也是自成一派的怡然自得。

而蝉就喜欢停在这些树上,当然,蝉是它的学名,我们可不叫它如此文雅的称号,我们叫它知了,这源于它在整个漫长的夏季肆无忌惮的“知——了——”之声,写到这,不由又得夸奖一下中国人的文字和想象力。

小时候,那个野啊,一到中午,是断不会睡觉的,父母忙于生计,孩子一般都寄居在奶奶或外婆家。老人吃了饭,拉着孩子进了里屋,那蒲扇没哄熟孩子,往往把自己扇入了梦乡。于是我们便会蹑手蹑脚地起来,穿过堂屋,偷偷拿好藏在门后的捕蝉网,大门轻轻的“吱——嘎”一声,外面炽热的阳光都显得亲切起来了。

陆续从家里偷跑出来的小伙伴,都在树下侦察了,捕蝉的网一杆杆地立着,如同孩子歪歪斜斜的衣衫。捕蝉的网一般是人手一杆,偶尔有一两个孩子没带,也大多能马上制作起来:在家找来一根竹竿和一只塑料袋,再拿一根软铁丝,沿着塑料袋的口子大小绕成圆圈,再用针线把袋子和铁丝缝起来。那铁丝多余的部分,就和竹竿捆在一起,捕蝉网就大功告成了。

竹竿一般不会太长,而梧桐和樟树又太高了,所以我们最喜欢捕楝树上的知了。楝树的树干一般张得比较开,而且树叶也不象樟树那般茂盛,于是,一眼就能看到趴在树干上那一只接着一只的知了,密集得很,有时一个树杈上前后排列着数十只,叽叽喳喳地唱着,全然不理会我们的虎视眈眈。
发表于 2009-6-16 20: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2-29 15: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1 22: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29 14:58 , Processed in 0.354653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