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379|回复: 70

[杨之图片报道系列之44]与曾子有约---推介著名书法家曾正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3 17: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与曾子有约


雪泥/文




1



  初见曾正国先生,正是盛夏。前一日的北京,天儿下了薄薄的雨,所以这天,空气很是清新,阳光也热烈地明亮着。

  我和跳跳上楼时,曾正国先生已在门口候着。在我想像中,像曾先生这样号称为“楷书圣手”的书法家,举手投足必是一派大家风范,但在我们面前的曾先生,白晰的面庞,大大的眼睛透着温和的笑意,他只是着了白色的纯棉T恤,深蓝色短裤,一副家居的打扮,这倒让我少了几分拘谨和紧张,多了几分亲切和随意。

  曾先生的书房不大,有九平米的样子。一张大大的写字桌占了整个房间的一半面积。对着书桌是一整面墙的书柜。和满满的书并排而立的是大大小小的奖牌和证书。斋名“澈心堂”书在一块木板上,悬挂在墙上,墙角的书、卷轴有些拥挤,地上有写好的几幅字……书香和着墨香就这样扑面而来。



2



  我们和曾先生闲聊着。

  先生说话时,普通话里有些绵软的南方口音,我有些顽皮:“先生,我的直觉一向比较准,我猜你是湖南人。”他哈哈笑了,“真聪明。没错,我是从湖南乡下一路走到北京来的。”

  气氛一下子轻松了。

  曾先生为我们介绍他的学书之路。曾先生是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的得意弟子,于1998年摘得全国书法“兰亭奖·新人奖“的桂冠。当代著名书家皆对他的书法作品作于较高的评价和肯定,称赞他的书法作品“一派淳正清雅之气扑人眉宇,处处体现着萧散简约、平和静雅的韵致”。李铎先生称其书作曰:“沉着稳重,朴拙浑厚,方笔斫切,伟茂轩昂”。

  曾先生取出他的作品集和最新出版的《曾体楷书字帖》赠给我和跳跳。2007年5月“曾体楷书”电脑字库正式发布,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使用的电脑中的文档编辑,就会有曾体楷书。

  曾先生随手拿起桌上的砚台给我们介绍说,这是一方非常珍贵的砚台,现在这种制砚的石头已经非常少了。跳跳赶忙拿起相机抢镜头,曾先生很配合地捧着他的心爱之物在镜头前展示着,脸上的笑容甜甜的,竟有几分孩童般的纯真和喜悦。

       曾先生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艺术中心任主任,于艺术于从政,先生都做得非常出色,但在他身上,我们丝毫感受不到的名人常有的傲慢之气。他浑身散发出一种淡定自如的气息,有容乃大,越是修为深厚的大家,越是谦和包容。

  于无声处现性情。我突然明白了他的书房为什么会取名“澈心堂”。二十多年书香和墨香的浸淫,让他的眼睛透着一种清澈和纯净,和他谈话时,他的眼神,让我的心也跟着沉静下来。



3



  曾先生应邀为当代书法网征文活动书写作品做为奖品。机会难得,我在旁边忙着为先生做书童,跳跳在先生写字时,用相机“咔嚓咔嚓”拍个不停。因是盛夏的正午,小小的书房顿时有些闷热。先生见状,找出空调摇控器打开空调,然后继续写字。

  曾先生兴致很好,一连写了好几幅字,我们也跟着忙了半天。但奇怪的是,空调开了半天,我们在房间里没感觉到丝毫凉爽。我和跳跳因为前去拜访先生,穿得自然整齐些,身上的汗一直在冒。曾先生把摇控器上的温度调到16度了,但还是不见的什么变化。

  先生有些不好意思,我们忙说不碍事,但也觉得非常奇怪。难道是空调出了问题?

  正要说到客厅去,曾夫人回来了,一看空调摇控器:“正国,你怎么调的是制热啊……”

  哈哈哈,几个人笑成一团。



4



  因为采访结束的晚了些,曾先生请我们吃饭的。先生不擅烟酒。他说,“别人喝酒是享受,我喝酒是难受”。这话好风趣。

  我们便点了酸枣汁。

  喝了一口。先生皱了皱眉说:“太甜了,我还是喝水吧。”跳跳给先生出主意,“兑点水试试?”先生试了试,喜出望外,对跳跳大加赞赏,“不错,不错,有创意。” 跳跳嗜辣,便点了尖椒馅的饺子,曾先生是湖南人,更是喜欢。除此之外,曾先生特别向我们推荐了黄瓜鸡蛋馅饺子,说特别喜欢那种黄瓜的清香。一尝之下,果然美味。

  一顿饭吃得大家开心又快乐。

  我心里想,其实生活中的书法家和普通人也没有什么区别,一样吃饭穿衣。只不过,他们有着不同常人的坚韧与执著,也就是这一点不同,成就了他们不平凡的人生。

       后记:反复思量,不知用什么样的题目来写这篇访问。最后用了“与曾子有约”。“子”乃对智者的尊称。书法艺术自有评论家去评论,而我只是用了普通人的眼光去看书法家。所以我只写生活,不写艺术。惭愧!



       附:曾下国先生艺术简介


    曾正国,字庆予,号旁观者,呆子,1960年1月生于湖南攸县,1978年12月入伍,1983年7月转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文化部侨联文华阁书画院副院长。1998年全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奖得者。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艺术中心主任。

  正国先生自幼喜爱书法,主攻楷书,兼习他体;初学隋唐,后追魏晋。崇尚古学为体、今学为用的艺术思想,坚持碑帖为源、生活为师的艺术追求。近年来,他学有所成,1997年获第二届北京书协临帖展二等奖,1998年获得第一届全国书法“兰亭奖·新人奖”第一名,1999年获得北京市纪念建国50周年大展二等奖,北京市职工书法展一等奖,第四届“赛克勒杯”国际书法赛佳作奖,第四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三等奖,九九年度北京书协“荣誉奖”,以及中国美协澳门回归展参展,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大展参展等荣誉。

       理论方面也有所建树,1999年在《北京书法》发表论文“书法创作之我见”,并被河南《书法导报》转载;2000年在《李铎与他的艺术》一书中发表“谈我心目中的李铎先生”等文章。

  创作之余,正国先生还积极参加艺术交流活动,1997年参与编辑出版了《中韩书法家作品宝典》一书,参加台湾省健康长寿会举办的“海峡两岸名家书画展”等;1998年参加韩国“东洋国际书艺展”,以及日本“东京BESETO国际书画展”等;1999年参加台湾“甲骨文出土百年纪念展”,并随北京书协代表团出席韩国“第十五回国际兰亭笔会书法展”开幕式,以及“京广书法联展”广东展区开幕式等一系列国际国内书法交流活动。

  其书法作品常被各类报刊登载或艺术团体收藏,《中国艺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建设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政协报》、《人民铁道》都建设报》、《北京书法报》、《大众生活报》、《深圳商报》、《新华网》等众多新闻媒体曾作专题报道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17: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之图片报道系列之44]与曾子有约---推介著名书法家曾正国

锋自磨砺出——青年书法家曾正国小记
                                                              
                                                                   杨之/文

       曾正国做梦也没有想到1998年全国“兰亭杯。新人奖”的桂冠,竟会幸运地落到他的头上。

       作为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和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兰亭奖”书法大赛,是中国书法界最高规格的一项赛事,它要求所有参赛者必须具备省级以上书协会员资格。因此,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当代中国书法的对抗赛,是中国书法的一次“会试”。他的新人奖的第一名,也被人们视为书法界的“新科状元”。所以当幸运之神降临时,曾正国竟有些漠然,他不相信那个“新人奖”第一名的曾正国会是自己,他甚至想到可能是和自己同名的另一个人。只是当他确认了获奖者所在的省份及工作单位时,他愕然了,继而是欣欣然、陶陶然。他确实很高兴,简直是欣喜若狂,激动不已。这可是包括他在内的中国书法家们终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几万元奖金事小,荣誉实为难得,这是对一位书法家20多年孜孜不倦探求书法艺术的一种最好的嘉奖和认同

       其实,熟悉正国的朋友都知道,获奖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了。1991年首届全国规范汉字楷书大赛三等奖、1996年首届孺子牛杯全国书画大奖赛优秀奖、1997年入选首届世界华人书画展、1997年获北京市第二届临帖展二等奖、1998年全国产业美术书法展入选并获奖、1999年获北京市庆祝建国50周年大展二等奖、北京市职工书画展一等奖、赛克勒杯国际书法大赛佳作奖、入选第七届全国书法绘画篆刻展览并参展……了解正国的朋友都能说出一大堆他的诸如此类的所谓“艺术成就”,因而有人干脆送他一个颇有意思的绰号:获奖专业户。

       正国打小就酷爱毛笔字。小学、中学它的毛笔字都是全校最好的。只是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书法是个什么东西,当然也没想到将来要当个什么书法家。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只想把字写得好一些,他听老人们说,“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偏偏那时就有一位有眼光有学问的乡党,看到小正国是个可造之才,就把自己珍藏多年的《黄自元临九成宫》和《黄自元间架摘要92法》送给了他。正国觉得帖上的字很好看,就一遍又一遍地临写。后来他才知道,那两本帖都是光绪年间的拓本,因而直到今天他仍在珍藏着。

        1979年,19岁的曾正国由湖南攸县入伍来到北京,由于字写得好,不久就当上了文书。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战友带他一起报名参加了一个书法班,从那时起,正国才听说书法这个词,才知道字写得好原来也可以成“家”。1980年,在《北京晚报》上偶然看到一篇介绍著名书法家李铎的文章,说李铎是湖南醴陵人,是他的老乡,正国就试着给李铎先生写了一封信,没想到李铎先生竟然给他回了信,于是,他再次给李铎写信,提出想拜师学习书法,李铎先生欣然答应了。从此,作为新兵的书法爱好者曾正国与作为老兵的著名书法家李铎成了一对忘年交。李先生对这位小老乡喜爱有加,他看到小曾的楷书基础不错,就鼓励他继续练唐楷,还给他介绍认识了著名书法家卢中南先生,卢先生是京城有名的楷书大家。正国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艺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后来,小曾在“兰亭杯·新人奖”的颁奖仪式上,向坐在前面参加颁奖仪式的李铎先生深深地鞠了一躬。

        小曾说,两位老师对他的影响太大了,无论在他的艺术道路和人生道路上,他们都给予了正国以很大的帮助。1998年,小曾在参加“兰亭杯”大赛前,曾经拿着作品找李铎先生提意见,李铎从章法布局上对小曾进行了具体的指导,李铎告诉正国说,你的作品字的间距太小,如果再放开一些,效果可能会更好。结果小曾回去一试,效果真的大不一样。那幅获奖作品写的是《心经》,其中有很多“无”字,小曾在处理时,揉进了楷、行、草等多种笔意,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李铎得知小曾获奖的消息时,正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休会期间,他特意用四尺整宣为小曾写了一首诗以示勉励:“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

      在书画界,一直有一种不好的现象:浮躁。今天某某人的字走俏,就一嗡而上都去学某某人;明天另一位的字流行,又都学这一位的。太急功近利,反倒失去自己的风格。正国习书不追时尚,只学古人。一本唐楷欧帖让他反反复复练了20多年,帖上的内容他能倒背如流。,每个字的结体也都烂熟于心。在欧楷的基础上又旁及他帖,广泛涉猎了古代碑帖,临写了大量的古人墨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有人曾经说正国这人太笨,抱着一种楷书死琢磨;也有朋友劝他“变法”,不要一条道走到黑,说现在写楷书很难出成绩的。但正国始终相信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事实证明正国的选择是正确的,正是他的这种“磨”功,帮助他走向了成功:他前后十数次获奖的作品都是写的楷书,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各类书画大展,向他征集的作品也是楷书,向他索要“墨宝”的朋友和收藏家们,也是非楷书不取。著名书法家薛夫彬先生在一次书法讲座上,向学员们说到过正国,说:搞书法就应该象正国那样肯下硬功夫,打基础要扎实,要踏踏实实地吃进去,吃透。中国书协副主席佟韦先生说:小曾的这条路子是对的,基础扎实了,功夫练好了,今后往哪方面转向都很容易。有了基本功,怎么写都能够得心应手……

       正国非常欣赏“书外求书”的说法,十分注意从多方面汲取营养。他喜欢古词甚于诗,他觉得词的错综变化的长短句较之整齐的五、七言诗更接近对他书艺的理解。他的书柜里放着各种艺术门类的专著,他对理论别具情肠,他觉得他从理论著述中受益殊多。

       中国书体,石鼓文变而为大篆,大篆变而为小篆,小篆变而为隶书,隶书变而为八分,八分变而为章草,以后又出现楷书、行书、草书。书体的变革,始终贯穿着一个“变”字,历代书人都是因其提供了与前人不同的艺术创造而卓然成家。书艺演绎到今天已很难超越于古人的牢笼,只有变才能创新。曾正国在创新的路上已经走出了一步,或者是半步,得到书界有识之士的肯定和鼓励,这无疑是值得向他称贺的。

       曾正国今年40岁,正是好年华。他把书房取名“不足居”("澈心堂"是李铎先生后来给取的),可见其治学的心性。个头小,白皮肤,满头乌发,性喜沉静,落落寡和,专嗜有劲儿的“金桥”牌香烟,每天一包,坚持了十多年。其体魄和气质都是攀登型的。他曾说过:“艺无止境,在艺术之路上自己是刚刚起步,比起书界老前辈和许多同行,自己的水平还差得很远。”看到了不足,认准了方向,加之他特有的气质和心性,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此文是应朋友之约写出的。为了扩大影响,曾先后见诸于10多家报纸,部分报纸在发表时有不同程度的删节,这些报纸是:1999年10月8日《首都建设报》四版,2000年2月21日《中国书画报》四版,1999年11月15日《中国艺术报》二版,1999年11月15日《人民政协报》四版,2000年5月9日《人民铁道报》七版,1999年11月2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四版以及《北京书法报》、《北京城建报》、《中国建设报》等)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17: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正国的书法艺术

        
                                                                                                                             
文/崔勇波



       在植根传统、面向当代的艺术思潮中,形成个性化语言,是今天书法艺术发展的主流方向。面对于书法创作的主体——书法作者而言,作品个性化的强弱或成熟与否,无疑成为衡量其艺术价值的唯一尺度。“创作”之中,将艺术品定位于“雅格”之中,是当今每一位中青年书家取得成功的关键。曾正国近年来的书法实践突出的证实了这一点。

  曾正国学书伊始便一直在魏晋书风中探求,将艺术追求定位于端庄、隽秀一路,并将典雅、飘逸的“中和”书风作为自己的追求,从总体上展现着一种清逸散淡的情趣。

  欧阳修云:“善书者以真楷为难”。曾正国以楷书入手,后追溯魏晋、南北朝碑版法贴,被碑之方峻奇肆、谨严宽博所吸引,那些历经风雨剥蚀的残碑断简立时在他心底激起狂风波澜,于是他转手写碑版,取古朴浑穆之致。但他主要的精力还是定位于欧字和褚字,其他仅为欧字的补充和融合,从这方面而言无疑说明了曾正国的睿智和对艺术敏锐的观察力。

  纵观曾正国近年来的书法作品,一派淳正清雅之气扑人眉宇,处处体现着萧散简约、平和静雅的韵致。所作楷书,法度谨严,用笔婉转流畅,点画风姿绰约,颇具魏晋士人通脱散朗气韵。笔力轻健,提、按、顿、挫清晰分明,晋唐遗韵较为浓烈;起笔或方或圆,侧露兼具,转承跌宕。其作书立足并生发于传统,而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又融入自己深邃的思考,确立了“行必以正取胜,学惟师古而变”为学书的根本途径,从而使其在书法创作上逐步形成自己内秀、外美咸备、清纯淡雅的独特艺术风格。其书作主要风格表现为:结体平稳端庄,既无局促险怪之态,又无剑拔弩张之势;用笔凝练含蓄,不平板,不失度,极其体现笔墨的顺涩缓疾,以内蕴丰富、韵味醇厚取胜,颇耐人玩味。

  成功的书家必然植根传统,具备扎实的、多方面的基础和素养,但涉猎诸体,遍临百家,终不得要领者,于今大有人在。而曾正国能在欧字研习探究之中,将技巧法度衍化为自我驾驭的基本能力,表现了对书艺基本规律的认知,足见其通达之才。当代著名书家皆对其书作于较高的评价和肯定,李铎先生称其书作曰:“沉着稳重,朴拙浑厚,方笔斫切,伟茂轩昂”。

  曾正国学书有这样的发悟:再新的艺术观念也不能替代严格的技法训练。而技法训练是一个沉寂枯燥的行为过程,应有充分的心境努力使自己沉入历代经典作品之中,去感悟体验用笔技巧的微妙变化,去复现线条的当下时空。在既定的大方向的追求探索发悟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坐标和位置,这是曾正国对笔墨当随时代的诠释,也是其成功之路的具体体现。曾正国书法则以文胜质,做到了文质相生,是堪称君子的。

       甲申初秋,曾正国检近作数十件,与不惑之年出版作品集,公开展示,旨在乞教。曾正国先生其行可嘉,其心当慰,其前途成就亦将不可限量。以曾正国在笔墨中透露给我们的消息,相信今后定会给书坛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更新更好的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17: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朴拙浑厚  伟茂轩昂

——青年书法家曾正国印象


江南



       1998年,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主办的《兰亭奖》书法大赛在北京拉开帷幕。大赛组委会规定,参赛选手必须具备省级以上书协会员的资格。毫无疑问,这次大赛是中国书坛一场最高规格的赛事。是对中国书法界各路精英的一次大检阅、大比武。

       中国书坛,藏龙卧虎,群星荟萃,人才济济,高手如林。谁能在这次中国书坛的“华山论剑”中夺魁,引得万人瞩目,引颈以待。

       比赛结果,大大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摘取桂冠的竟是一个年轻的后生。这个年轻的后生就是著名书法艺术家李铎先生的弟子、被誉为“楷书圣手”的青年书法家曾正国。

       可是又有谁会想到,这个书坛新锐,当年竟然不知书法为何物。

      1960年,曾正国出生在湖南攸县的一个农家。这虽然是一个偏僻、落后、闭塞、贫瘠的小山村,但这里的山民有着大山一样的墩厚,泥土一般的朴实,山泉一般的清纯。

      正国打小就喜欢学习,还没到上学的年龄,他就缠着妈妈要上学,看到邻家的小伙伴背着书包去上学,他好羡慕。

      终于到了上学的年龄,也许是天性使然,当他一接触这已有几千年历史的方块汉字时,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小学到中学,他的字都是全班乃至全校最漂亮的,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但是正国上学的岁月,正是“读书无用论”泛滥成灾的年代。十年浩劫,祖国的传统文化被破坏殆尽,文化园地一片荒芜。那时不要说古人碑帖,就是今人字帖也难以寻觅。说来也巧,村里有个算得上见多识广的老人,他见正国爱写字,也写得漂亮,是块可雕的璞玉,便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两本光绪年间的字帖送给正国。一本是《黄自元临九成宫》,另一本是《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正国如获至宝,尽管他不知道这黄自元就是出自湖南的一代书法大师,但他从心底里喜欢帖上的字,便一遍又一遍地临摹起来。

       说实在的,这时的正国根本不知道书法为何物,更不会想到日后他会成为书法家。他只知道“字是一个人的门面”,这句不知流传了多少辈的乡间俚语,竟成了少年正国写字的启蒙格言。

       1978年,正国应征入伍来到北京。那时刚刚鼓起改革开放风帆的北京当然不能和今天相比,但对从山村里走出来的正国来说,犹如鱼游大海,鸟翔蓝天。置身于首都北京,使他心灵的窗户洞开。承受着八面来风。

       由于他字写得好,连里让他当了文书,他也自然成了连队办板报的主力,甚至成了连队的“门面”。

       使正国感到幸运的是,这时十年浩劫已经结束,百废俱兴,万物复苏。书法这朵文化艺术园地中的奇葩重新焕发出绚丽的光彩、浓郁的芳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战友一起报名参加了书法学习班。直到这时他才知道书法还是一门艺术,还有那么悠久的历史、那么多的学问,字写得好还能成为书法家。

       因为他自小临过黄自元的帖,有基础,所以成了班里的皎皎者。随着视野的开阔,他渴望向名家学习。

       说起拜李铎为师,很有点偶然性和戏剧性。

       正国说,“那是1980年的夏天,我偶然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一篇介绍李铎先生的文章,知道他是我们湖南老乡。于是我试着给他写了封信,表达了拜他为师的愿望。信投出以后,我有点忐忑不安。李铎是著名的大书法家,有“郭沫若第二”的美称,而我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字辈,他能给我回信吗?他能收我这个学生吗?没想到李铎老师很快回了信,还同意收我这个学生。

       “李铎老师看了我的字,认为我的楷书基础不错,便鼓励我继续练唐楷,反复告诫我楷书要以“稳、匀、健、美”四字为原则,还把我介绍给著名的楷书大家卢中南老师。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我的字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时李铎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我以楷书为主,兼习其它。于是我溯欧虞而上,先攻隋唐,后追魏晋,认真研习各种碑帖。就在我临习众多碑帖的同时,李铎老师又告诫我,不能饥不择食,更不要吃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而要选择与自己性情相近的碑帖,保持自己的风格。于是我选择了《张猛龙碑》、《龙藏寺碑》、《张黑女墓志》,《苏孝慈墓志》等日日临池不息”。

       十年卧薪尝胆,十年磨铸一剑。

       经过不懈的努力,正国终于以其清新亮丽的“楷风”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他的作品连连获奖:


       91首届全国规范汉字楷书大赛三等奖;
       96首届“孺子牛”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
       96北京市第二届临帖展二等奖;
       98全国产业美术书法展金奖;

       98年捧走兰亭奖杯后,又获得:

       99北京市庆祝建国5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展银奖;
       北京市职工书法展金奖;
       “赛克勒”杯国际书法大赛佳作奖;
       第四届全国电视书法大奖赛三等奖;
       北京市书法家协会荣誉奖;
       01中日书法联展银奖。
       由此,朋友们戏称他是“获奖专业户”。

       近几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参加了国内外大展:

       第七、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大展;
       海峡两岸名家书画展;
       中国美协澳门回归书画展;
       98东洋国际书艺展(韩国);
       东京  BESETO国际书画展;
       99台湾“甲骨文出土百年纪念展”;
      第15回国际兰亭笔会书法展(韩国);
       2001年中国书协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翰墨颂辉煌书法大展;
       2003年李铎师生书法展;
       2003年毛主席诞辰110周年书画展,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甲申岁首,正国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法集。李铎老师亲自为书作序,对弟子的书艺作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其书沉着稳重,朴拙浑厚,方笔斫切;伟茂轩昂。观之动若崩崖截铁,静若卧鼎悬冰。个性突出,金石味浓。皇皇庙堂之气,袭人耳目,撼人心魄,观者无不啧啧称赞。”

       正值不惑之年的正国,已是颇有建树的书法名家。他的作品或被纪念馆和社会团体收藏,或被收入画集,或流传海外被国际友人收藏。

       《中国艺术报》、《中国书画报》、《新华网》等众多的新闻媒体对他的书法艺术作了全方位的介绍和报道。

       对这众多的奖项和赞扬,正国看得很淡。他说:我写字不是为了获奖,更不是为了扬名,而是为弘扬和发展祖国的书法艺术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让世界通过书法艺术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为此,他把自己的第一本书法集取名《不惑集》,把自己的书屋取名《澈心堂》,表达了这位青年书法家在艺术道路上淡泊名利、上下求索的心志。

       我们期待着这位书坛新锐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为弘扬和发展书法艺术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江南于京东《丽水嘉园》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17: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17: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17: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17: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17: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17: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29 17:47 , Processed in 0.345882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