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童德昭

2015年湖北实力中年书法家六人展在汉举行 (附童德昭作品与访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4: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德昭作品
s行书斗方苏轼诗幽人无事不出门.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4: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德昭作品
s行书团扇苏轼诗再和潜师.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4: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德昭作品
s行书横幅苏轼记游庐山.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德昭作品
s行书中堂黄庭坚题韦偃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4: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德昭作品
s扇面苏轼临皋闲题.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4: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德昭作品
s平尺小品苏轼与蹇授之.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4: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德昭作品
s小行书长卷苏轼石钟山记.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4: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德昭作品
s行书对联  读书  落笔.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4: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童德昭 于 2015-2-1 14:33 编辑

                                    关于童德昭的书法
                                        朱以撒
    学习书法的方法有多种焉,有的学习者博采众家,如明人解缙所言:“如蜂之酿蜜,百花无不采焉者,及其蜜之成也,人但知味之为甘,而不知何花之所为也。”有的学习者则倾情一家,持抱不放,终岁把玩研习,会其旨归,得其神理,久而久之,下笔便酷肖一家风格。前者肯定需要有熔铸诸家为一炉的能力,需要合其相和,损其相悖。而后者的不易则在于要不断发现这一家的特色,往深处走,求精求细,并且始终充满热爱之情,不见异思迁,时日久了,恍如古人再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理想,从而决定不同的创作方向。
    童德昭的作品一眼可知师法宋人苏轼,这个路子当然没有问题,也是值得效仿的。做为文人,苏轼的胸襟、学问、文章都是为后人推崇的,学苏书当然是一条正途,是把一位学习者往文雅方向引导,使之笔下有文人气、书卷气。现在我们读童德钊的作品,已经可以看出浓郁的苏体特征了。他对于苏体的把握还是周全的,譬如用笔的细腻,做到了尽可能的相似,点画不苟的运用中,可见下了功夫。整个字的结构,也颇得苏书之架构之理,斜势、偏扁,同时大方舒展,有文人闲适的意趣,有文人优雅的意态,可以说得之不易。在宋四家中,米黄最为时人青睐,因为米黄书风豪纵奇诡,引人注目而学者众多,苏书不那么张扬跃动,更多雅致。黄庭坚认为兰似君子蕙似士,那么,米黄书如士,苏书则如君子。童德钊执着于苏书,也就是执着一份斯文,一份优雅。童德钊擅苏书,在创作上比较长于小字行书的创作,在行笔时比较从容、轻快,也显得更有把握,更为实在,但是轮到创作大字的时候就显得勉强之至笔力不逮,如对联:“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就十分地失形失神,显得软弱萎靡,也就其品不贵了。
    童德昭学苏书志在必得,也有所收获。但从作品本身来审视,形、神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足。苏书是有温柔崇厚之气的,有丽而不浮的沉稳,其情性不野,骨骼不庳,故能神气不群。童书形虽相近,每每夸张过头,表现过甚,笔画长,少敛约,使一些当稳而不发耐人寻味之处全都抖落出来,余味全无了。苏书妙在一些隐忍之处,含有不发,是一种蓄积状态,是不必全然展开的,表现欲太强,也就满纸飘扬,不沉稳了。同时线条也油滑无力,有时肥而痴,有时细而弱,浮于纸上,圆转处往往圆熟而俗,便索然矣。童德钊在书写时虽细腻,无狼藉破坏之笔,但线条亦须提炼使之有坚韧的筋骨,使之有神采,方可动人。宋人宋祁曾言:“厌雕琢,索理致,崇雅黜浮,气益雄浑”,童德钊还是应着急于字之内在,内在充实才是根本,否则外表浮泛,则蚀本也。当然,也可以看出童德钊有几笔个人发挥的苗头,但并不成功,很典型的是《东坡定惠院月夜偶出诗一首》第三行有个“竹”字,试图新变,却无形无神,这说明一个问题------只有着眼于苏书,钻研透彻,再发挥不迟。
    学苏书,多读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4: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童德昭 于 2015-2-1 14:39 编辑

2015年湖北实力中青年书法家六人作品学术展览
童德昭访谈
● 学术主持:湖北美院教授许伟东
● 学术点评:湖北省书协主席徐本一
● 学术对象:湖北省书协副主席童德昭
● 录音整理:黄冈文联杨文斌
许伟东:现在请德昭先生回答问题。德昭先生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是苏轼贬谪、居住长达4年多的黄州,童德昭先生苦心孤诣、精心追求的书法传统就是东坡书风。那么我们问童德昭先生的是:东坡书法是您阶段性的策略,还是您矢志不渝的目标?如果是前者,只是您阶段性的目标,您如何深入规划下一阶段的历程;如果是后者,您准备用什么方法继续深入东坡,甚至将来改写东坡?请童德昭先生回答。
童德昭:谢谢许教授。我们参展的六个人,都已年过半百,其中我的年龄稍微小一点。同时在书法上我又是最业余的。因为此前我的本职工作是最繁杂的。我这个最业余的所谓“书法家”,被主持人问到了最专业的问题。您的问题,也是我常常在思考、甚至彷徨的问题。我想,把苏字写精、写好,写出自己的面目,写得让更多的人认可和欣赏,也就是雅俗共赏——这是我一以贯之的目标,也是您所说的矢志不渝的追求。刚才许教授提到,苏轼遭贬,在我所生活的城市度过了4年多,准确的讲是4年又两个月。他在文艺上的代表作乃至“东坡”这个名号,都诞生在黄州。我在黄州有多长时间呢?到今年是34年了,比苏轼多了近30年。
    大家知道,黄州是一个有历史文化渊源的地方。山川风物,自然与人文环境,甚至在黄州这个地方做官,我与近千年前的苏轼都有着某些相同并相通的地方。尽管我完全不能和苏轼相比……(许教授插话:您比苏轼的官大多了!)只能说我现在的官,比苏轼在黄州遭贬时的官稍大一点点,他在黄州是七品团练副使,我现在算是副厅。所以,学习苏轼,追寻苏轼,对我来说是得天独厚,也是责无旁贷。因为,学习和钻研苏轼,不仅可以提高我自身在文学艺术上的修为,包括个人品格上的提炼,而且也可以提高我所在城市的文化品位、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所以,学习苏轼,传承苏轼,弘扬苏轼,既是我个人的一种追求,也是我的工作需要与社会责任。对弘扬东坡,我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上是我回答许教授给我提的一个问题。
   
    学苏,是我阶段性的目标还是永远的目标,我想我前面已经回答了,那就是:永远的目标。至于下一步,是深入还是改写?我先说改写,我想请教一下教授,您的所谓“改写”,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是这个意思吧?(许教授:对,是稍有不同……)不是一般的改写。其实,我们每个人学习古人几乎都是在改写。学王羲之、学颜真卿、学苏东坡,哪怕一动笔,我们都是在改写。我们不可能写得一模一样,我们的经历、我们的学养、我们的环境、我们的时代,跟古人大不一样,我们不可能写得与古人完全雷同。但是,我们的改写,要改写得有意义,改写得好,改写得有自己的面目,用我们时兴的话说,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这就是“改写”。但现在的问题,究竟是深入,还是“改写”,我还真的有点彷徨……但总的基调,从大的方面来说,我想是在深入的基础上改写,在深入中改写。而且,大家对我的认同,我就是写苏轼的,如果一改写,圈内圈外好些人都不认同。我稍微发挥一下,人们往往看不惯、说我不成功。还有一些人找我要字、买字,要求“你就用苏体抄苏文苏诗苏词,我就要那个东西。”所以我想,我现在更多的功夫还是要写苏字、还得进一步深入。尤其书法对我来说是个业余活动,此前我长期在政府做文秘工作,非常繁杂同时少有自主,没有多少时间来思考书法。前几天,我刚刚在政协会上当选了,可能以后自主支配的时间会多一点。我想还是要静下心来,拿出更多的工夫来深入学苏写苏。怎么深入?怎么改写?我想用四个字归纳,叫做“内外兼修”。一个是“字内字外”,一个是“苏内苏外”。
    所谓“字内字外”,首先书法还是要把字写好,要把工夫用在写字上。刚才有几位先生说到,写字还得保持一种手感,所谓“拳不离手,戏不离口。”每天再忙,也还是要花时间来写,不能荒废了。何况,苏书与东坡文化博大精深,有那么多东西需要吸收与消化。然后,除了写苏轼,还要涉猎其他书家书体。在做好字内功的同时,还必须拿更多的时间做字外功。就是古人所说的“功夫在字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要读古人,也要读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说点题外的话,我长期在政府工作,我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文章、最言之有物的文章,是我们党和政府的那些大文件、大报告。可能有人会见笑,但实际上古人也是这样的,你看苏轼文集中,就有很多政论、奏章、以及代皇帝起草的诏书,那些可是治国平天下的东西。我想作为书法家,作为艺术家,我们也应该有这种兼济天下的心胸。我们也要尽可能读懂我们这个时代,包括读我们党和政府的文章。当然,我们更要多读历史上的经典。
    以上是说“字内字外”。再说“苏里苏外”。首先要把苏轼尽量搞深、搞精、搞透。我比较有这个条件。因为黄州这个地方,很多人包括我们政府都在提倡学习、研究苏轼,打好苏轼这张城市名片。关于“苏外”,是不局限于苏轼。实际上很多同志对我也不一定非常了解。我以前也不是写苏轼。如果大家还认可我在书法上还算小有成功的话,我并不是靠苏轼起家的。徐本一老师知道,当时我参加全国展、中青展等都不是写苏轼的。我集中精力写苏,以苏字面目示人,是新世纪才开始的事。当然时间也不短,大概有十多年了吧。实际上,我以前也是从二王、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学起。包括宋四家,原来写米芾、黄庭坚可能还多一点。后来,是不期然而自然地写起了苏,因为身在黄州,常去东坡赤壁,常接触与苏轼相关的东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许多人认同我写苏以后,我也就在苏字方面多下了些功夫。另外,我想既然要改写的话,以后有时间有精力,自然还要学些其他的名家法帖,尤其与苏字有关联和渊源的东西,比如黄、米,比如颜鲁公、李北海、杨风子。在苏轼的基础上,再丰富一下。当然,我是写苏,但我自认为多少还是有了一些自己的面目。我写苏,但我就是我,还是不一样的小花朵!谢谢!
许伟东:童德昭先生的发言非常谦逊,非常质朴,也说明了非常深刻的一些重要道理,其中,我们看到了儒家的济世情怀。他最后的概括也非常好,“字内字外,苏内苏外”,非常感谢!接下来,我们请徐本一老师作点评。
徐本一:德昭先生刚才说的问题,就是文化守成。我们中国书法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继承传统,其实就是一种守成。守成不是保守,是一个时代对前代文化遗产在复兴过程中的一种必要准备。我觉得,德昭在黄冈得“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现在中国书法以及传统文化要复兴,这是大背景。中华文化如何有自己的建树?“中国梦”里面,中国文化的复兴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地利”呢,德昭在黄冈,苏东坡在那里留下了许多诗文和书法的名作;“人和”呢,他在当地是一个行政领导,说话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这三方面结合起来,他要把苏东坡这个文章做好,是一种历史的责任,也是他文化的一种表现。
    我觉得,德昭不要改变,怎么样把苏东坡的文章做好?其实我们看苏东坡的书法,黄庭坚早期的书法跟苏东坡是很靠近的,后来才有了变化。米芾经常跟苏东坡在一起写字,兴趣来了,边喝酒边写字,苏东坡的酒量是不怎么行的,但是他们的兴致很高。那时候的宣纸不知道是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刀一刀的,反正是他们把纸写完,那么这两个人的书写才结束……所以讲,写字的兴致很高的,像这种状态,我们跟古人比较起来,还差得很远。那种书兴,那种感情,那种诗文对唱,创作的过程,非常投入,现在我们比较起来,我们的文化含量少了,情趣也少了……
    那么,我也跟德昭写了几句,“笔势飘逸,风马霓裳。”(风为马兮霓为裳,这是黄庭坚的句子。德昭用笔的感觉就是风马霓裳的感觉,就是飘带的感觉。)“东坡遗韵,赤壁归航。书生意气,激情满腔”。(德昭写下了很多诗文,都是有感而发的,我觉得他书生气很重。)“载歌载苏,一瓣清香” 。(这一瓣清香其实就是对苏东坡的一种敬畏,一种传承。)曹宝麟先生曾经评价童德昭是“当代学苏第一人”,陈志平后来写文章说,这个“第一人”不是排名次,是指百里挑一的意思,我深有同感。因为当代写苏东坡的人还是不少的,据我了解,河南的吴行,他原来是不写苏的,后来他得兰亭奖就是写苏的;还有江西一个欧阳荷庚,大字写得很好,也是写苏东坡的,他以这个获奖获了十几次……我想,童德昭在黄冈,苏轼既是你们地域文化的名片,也要用你所长,你怎样把当代书写、研究苏东坡的人组织起来,成立一个跨地域的“苏轼研究会”。他现在有条件了,他现在是黄冈市政协副主席,要做苏东坡的书法,完全是正当名份的。所以我希望把这个做好。
童德昭:谢谢本老!本老是我的老师。这么多年,对我一直非常关照、非常提携,也经常指点迷津,由衷的感谢!刚才徐老师给这么大一个题目,这有点其实难副。但是,我们在这个地方,还是要尽一些我们微薄的力量。近几年,我们黄冈,整个城市的文化,就是围绕东坡文化来打造。大家知道我们黄州有一个3平方公里的遗爱湖,就是打造一个东坡文化的主体公园。我们在座的好些老师,包括全国的名家,都在遗爱湖碑林写了字、刻了碑的。我们市里也成立东坡文化研究会,还有一个民间的东坡书画研究会。《书法报》周社长也有这个想法,实际上今天我们还来了一位企业家户总,他在黄州搞了一个景苏苑文化艺术公司,就在遗爱湖畔,有“景苏苑”和“景苏茶舍”两个文人雅集的地方。以后在黄州这个地方,我们能不能搞一个 “景苏雅集”或者“东坡雅集”之类的品牌,以我们湖北的名家为骨干,邀请全国的有影响的书法家、有影响的文化人、对东坡有兴趣的有识之士,来搞一个有固定场所的艺术与学术沙龙之类的活动,在一起学习东坡,研究东坡,弘扬东坡。我们也打算做这个工作,徐老师有这个要求,周社长也有这个想法,我们有企业家也愿意做这个事。下一步,我们共同在这方面用一些功夫,做一些探索吧!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0 22:15 , Processed in 0.584555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