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04|回复: 1

蓝 阳:谈谈我的书法突破和创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 16: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hjly 于 2016-4-11 08:35 编辑


         谈谈我的书法突破和创新           
                                                                              广西师范大学   蓝  阳

         我对书法持续的热爱和探究,已将近60年了;在付出大量的心血之后,终于取得了两项不寻常的突破和成就。这就是:1、发现了长期、广泛流行的“竖掌”执笔法,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弊病,接着又发现并切实掌握了科学、先进的“杠杆结构”执笔法;2、发现了普遍流行的“单臂悬空”运笔法,同样存在着极为严重的弊病,接着又发现并掌握了优越无比的“双手配合”运笔法。这两项突破,使自己的书法水平,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一、由“竖掌”执笔法 到“杠杆结构”执笔法
      “竖掌”执笔法的来由是:我国自唐代以后由于高桌高凳的逐步普及,人们在初学写字时,总是要把小臂平放于桌面上写字,而这时候要用手指执笔,就必需把手掌从桌面“竖”起来,即让手掌以腕关节为轴,向上方转动约60度,只有这样才能执笔写字。不久,就养成了“竖掌”执笔的习惯,并且终生不改。
       于是,这一执笔方法就在全社会广泛流行了一千多年,至今还有不少人继续采用。
       这一执笔方法造成的严重恶果是,腕关节固有的伸、屈、外展、内收和环转活动的功能再也没有了,五个手指宝贵的伸、屈活动,也只剩下细微的动作了。这样,作为世界上最完美的运动器官,人类的手的无比优异功能,被无意而又无情地砍杀了。于是,书家就无法用手腕和手指的配合来做准确、精细、丰富的运笔动作,常常只好依靠肘、肩的关节活动来运笔,动作单调、粗糙、轻飘、晃荡,书写的点画就难免简陋、浅薄、粗劣。字的结构和全篇的布局也难以掌控。
       这种存在严重弊病的执笔方法,在一千多年中竟无人加以指正和论述,这无疑对书法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近代笔法研究专家沈尹默先生曾经指出,唐代以后中国书法一步一步地走下坡路,这无疑是客观事实,但沈先生没有认识到走下坡路的原因在于“竖掌”执笔法的逐步流行,反而肯定“竖掌”执笔法是正确方法,这不免令人遗憾。
        为了根除“竖掌”执笔法的弊端,本人独辟蹊径,借助于“运动解剖学”等相关的科技知识,经过长期的反复研究和实践,最终发现并切实掌握了优越的“杠杆结构”执笔法。
        这一执笔方法的主要特征是:手掌和小臂连成直线,保持自然状态;在执笔之后,各个手指的指尖离掌面比较远,形成充分的“掌虚”状态;各手指施加于笔杆的力的分布点,同“杠杆结构”里的支点、力点和重点的分布一致。
       这样一来,就使得腕关节的伸、屈、外展、内收、环转和五个手指的伸、屈,均能够得到充分的活动自由。因此,书家就能运用这些关节活动,组合成准确、精细、丰富的运笔动作,从而可以精确地按照自己的艺术构思,写出称心如意的书法作品。
                 二、由“单臂悬空”运笔法到“双手配合”运笔法
       长期以来,每当人们站立书写的时候,几乎毫无例外都采用了“单臂悬空”的办法运笔。本人经过反复观察和研究之后发现,这种运笔方法同样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弊病。
        这种运笔法的弊病,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台球运动员的击球动作,获得深切的体会。
        凡是看过台球运动的人都了解,所有台球运动员在打球时,毫无例外都采用“双手配合”的方法击球,即用一只手握住球杆的后部准备击球,而用另一只手则按在桌边或桌面上作为一个“支点”,然后把球杆的前部架在“支点”上,最后再发力击球。只有如此,球员才能准确地用球杆的前端,击中“母球”上预定的位置,从而取得满意的击球效果。假如球员采用“单臂悬空”的办法击球,结果一定是很难击中预定的位置,恐怕一百次击球,就会有九十九次失败。每一个球员,凭本能就会明白,绝不可以这样打球。
        为什么“单臂悬空”无法准确击球呢?因为人的运动器官分布到人的腿脚、腰身、手臂上,构成互相连接的一条长长的“运动链”;这条“链”的每个部分都能发力击球,但不管用哪一个部分来发力击球,都会使得整个“运动链”发生晃动,因此球杆的前端就很难击中预定位置,导致击球动作失败。为此,球员必须用握球杆以外的另一只手作为稳定的“支点”,用来消除这种晃动,才能准确击球。
        同样道理,写字的时候不管用手指、手腕、大臂、小臂来来发力运笔,同样要引起整个运动链的晃动,导致笔端轻飘、晃荡,使得书家无法准确地在预定的位置落笔,也无法准确地按预定的路线行笔和收笔。于是,书家就无法准确地按照自己的艺术构思进行创作,只能信笔而书,作品当然很难称心如意。这是多么糟糕的状况啊!
        可是,由于运笔动作比击球动作复杂的多,过去人们就想不出消除晃动的办法。因为击球的动作,只是一个由后向前的简单击打动作,所以只需建立一个固定的支点即可;而运笔写字,每一个点画的落笔位置、行笔方向和路线以及收笔位置等等都不一样。因此,从来就没有人能想得出,在写字时用怎样的支点来消除运动链的晃动,只能无奈地采用“单手悬空”的方法运笔。
        以上情况,对中国书法的进步和提高,肯定会发生严重的阻碍作用。为此,本人经过长期的、无数伦次的研究、实践、改进和练习,终于能够用非执笔手的手指、手掌和腕关节,建立起一个既坚实稳当,又能灵活移动的神妙支点,顺利地创建了“双手配合”运笔法,既能消除运动链的晃动,又能轻松地把笔端运送到应该到达的位置,充分满足书写各种点画的需要,从而能够精确地按照预先的构思进行书写。
       不仅如此,“杠杆结构”执笔法和“双手配合”运笔法的联合运用,还能有效地实现两项可贵的配合。即1、运笔动力和阻力的良好配合,使得书写的点画沉厚、流畅,避免轻滑、浅薄;2、笔端运行的“平动”和转动相配合,使得书写的点画流丽、细润,避免毛糙、粗劣。这样,就使自己作品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大大提高。
        过去,我曾经下过很大功夫,照《神龙本》学习“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由于执笔、运笔方法不对,写下的作品总摆脱不了粗、俗的毛病,与《神龙本》相比,可说相差十万八千里。那时自己深深地感到要写好《兰亭序》,真比登天还要难。而在采用新创的执笔、运笔方法之后,仅仅经过三、四个月的时间,自己书写的《兰亭序》就能做到点画浑厚、流畅,结构端庄、典雅,布局匀净、严整。其精到的程度,不妨说大致可与《神龙本》媲美,甚至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字,比《神龙本》更胜一筹。而且,我写《兰亭序》能做到水平稳定,也不必采用饮酒之类的办法来提高激情。据文献记载,王羲之第一次写的《兰亭序》,是在充满激情的情况下写成的。他以后重写,总是达不到原来的水平。而我写《兰亭序》,靠的是系统、合理、严密的技法,因此能够做到水平稳定。每次书写,都能稳步地有所改进和提高,不会出现明显的倒退和起伏。这一事实说明,我对笔法的独特见解和创新,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是可贵。当然,要切实、熟练掌握这一系统而严密的技法,不免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淋漓的汗水。

       作者声明   本人为了对中国书法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决定不计较本文的版权和稿酬,欢迎各书法报刊、网站、协会、朋友免费刊登、转载、下载,传送,并欢迎大家指正、讨论和批评。
         



                 




        
















附图  蓝 阳书《兰亭序》
                       (137×69厘米)
                                                        












附图_副本.jpg
发表于 2016-4-2 16: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19 18:49 , Processed in 0.428519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