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1|回复: 1

许伟东谈高二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2 13: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许伟东 于 2016-5-22 13:23 编辑

【高二适】高二适(1903-1977),原名锡璜,后易为二适,晚年署舒凫。江苏东台人。25岁考入上海正风文学院,27岁考入北平研究院为国学研究生,29岁因病回乡为通讯研究生,并任小学校长。33岁任民国政府侨务委员会办事员、科员、立法院秘书,1937年随立法院入川。1946年回南京后,曾兼任朝阳文学院和建国法商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工专上海分校、华东专科交通学校教员、华东水利学院图书馆职员,1958年因病退职。1963年经章士钊引荐,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65年参与“兰亭”论辩。着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刘梦得集>校录》、《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高二适书法选集》等。

才高意广  心手未称
——高二适草书批评


许伟东

高二适的响亮名声最初来源于1965年开始的“兰亭论辩”,而不是其书法创作,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学者、诗人的高二适同时亦擅长书法,这是高二适出名后人们进一步观察其人的新发现。学术与艺术关联密切,但是两者并不等同,它们各自依循其自身的规律,应该分开讨论。本文仅关注其书法。


高二适的书法风格多样、体裁多样,但是最富成就的仍然是行书与草书。他前期多作行书,风格近于章士钊,但是流畅、开阔过之;后期专攻草书,行书则主要转用于日常简札。本文主要讨论其草书。

在“金陵四家”中,高二适以狂者称,诸多轶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有趣话题。他的个性在兰亭公案中获得突出表现,在草书创作中亦充分发露。他的草书不主故常,个性张扬,其高视阔步、狂放不羁的才情喷薄而出,其中至少有两个亮点是引人注目的:第一,他努力将章草、今草、行书诸体融合为一,以狂草风格出之,创造出一种混合型书风,前人有谓“破体”。因此他难以归类,人们不应简单地称他是“章草大家”或“今草大家”。第二,他追求耸峙峭拔的风貌与振迅铿锵的节奏,有别于前代章草中常见的古朴与前代今草中常见的流畅。这些别具匠心的尝试中显露出的瑰丽意象与创新胆魄使高二适跻身于“金陵四家”而无愧,成为他对20世纪书坛的重要贡献。

高二适行草书的处理手法具有相当高的难度指标,除了过人的胆魄与超常的想象力之外,还需要具体创作实践中的随机应变、灵活处置。高二适不乏胆魄与想象力,但是他的随机处置能力并不时时出色。所以,高二适的遗作中,个性突出的代表风格作品不少,但是能够经受反复咀嚼、细致推敲的杰作却并不多见。通过高二适的作品集,通过南京求雨山高二适纪念馆的陈列作品,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高二适的作品中最常见的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是浮弱。其运笔中的线条常有浮荡剽削之态,势不能穿鲁缟。二是忙乱。总体的章法节奏杂沓错综,难以统摄为一种内在和谐的秩序感。南宋理学家张栻评王安石书法时曾说:“平生所见王荆公书,皆如大忙中写,不知公安得有如许忙事。”朱熹认为,这虽然是一句戏言,但是切中其病,所以如此,与王荆公性格中的“躁扰急迫”有关。[ 原文为:“张敬夫(张轼)尝言,平生所见王荆公(王安石)书,皆如大忙中写,不知公安得有如许忙事。此虽戏言,然实切中其病。平日见得韩公(韩琦)书迹,虽与亲戚卑幼,亦皆端严谨重。盖其胸中安静详密,雍容和豫,故无顷刻忙时,亦无纤芥忙意。与荆公之躁扰急迫正相反。书札小事,而于人之德性,其相关有如此。”转引自钱穆:《朱子学提纲》,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第203页。]张栻和朱熹对王安石的指责与分析用于高二适完全合适。因此,在笔者看来,高二适草书虽然出人意表,却弊病不少;一些作品中虽然精彩生动的细节无数,却总体效果往往欠佳。

随机处置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分寸感、一种技术熟练度、一种瞬间调控形式构成诸因素的高超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日常训练中积累,在长期创作中调适,方可渐臻佳境。仔细考察与分析,高二适的基础训练其实是存在问题的。首先是方法问题。据介绍,“先生珍藏各种碑帖墨迹千余种,而每种均曾研摹多次,多者达数十上百通。朝夕临池,至老弥笃。”[ 尹树人等:《高二适先生和他的书法艺术》,见《中国书法》月刊,2002年第九期。]这种做法可谓勤奋,但是在行家看来,却不足称道。书法胸襟的拓展需要博览,但是书法临摹却无需贪多务得,其关键在于抓住少数经典作品聚精会神步步深入,如果漫漶无度、研摹碑帖高达“千余种”,那么不仅毫无必要,而且恰恰反映出学习者的心粗气浮、朝秦暮楚。从现在所能见到的高二适临摹之作来看,大部分不能形神毕肖,与林散之的临摹水准相比,不可以道里计。其次是程度问题。高二适也是相对欠缺的。对书法这样高度程式化的艺术来说,一个绝对的沉浸时间量是不可或缺的,天才者也不能例外。“金陵四家”中,高二适和胡小石寿命相同(75岁),远低于林散之(92岁)和萧娴(96岁),天不假年,人生憾事!与胡小石长期就职于高校不同,高二适的青壮年时代主要在民国政府的公务员生涯中度过,并未沦精翰墨,这对高二适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块短板。高二适集中钻研草书是在建国之后,此时,他既要应付生计,还要治学与作诗,这个时候,他的隶书、楷书等基础书体仍然尚欠成熟需要继续锤炼,他其实并不能够集中全部精力,毕其功于草书。才高意广,以至心手未称,成为高二适晚年无法回避又难以迅速摆脱的纠结。

另外,就是创作态度问题。性格之狂,自有其可爱处,但也必有其危害。魏征说:“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谭嗣同说:“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高二适的遗墨,多半是他的日常应用性书迹,少数是创作类作品。不管是哪一类,都有少数杰作和大量粗率之作。有杰作,说明他具有难得的才气与能力;粗率之作多,说明他的简慢与躁急抑制了他的潜力。人的DNA构成不同,因此心理结构相差迥异,难以因为后天修养而彻底改变。

对高二适草书的苛刻挑剔,并不是为了否定他的艺术成就,而是要从中窥见无数书法名家在探索道路上的种种颠沛艰辛,同时领悟到书法艺术的庄严伟大。


发表于 2016-6-16 14: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28 18:18 , Processed in 0.30546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