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37|回复: 20

昆山雅集“展览、评论与收藏研讨会”发言摘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4 00: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09年9月9日至11日,友声书社“昆山雅集-展览、评论与收藏研讨会”在昆山举行。
此将此次雅集组织者顾工先生整理的研讨会发言摘要刊发于下。以与当代书法网网友交流。

[ 本帖最后由 胡湛 于 2009-10-14 00:44 编辑 ]
huichangIMG_3380.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0: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邱世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友声书社社员):
书法创作是一个综合修炼的过程,既要体现书家的美学思想,才华个性等内在方面的内涵,又要寻找到更好的表现形式,夺目耀眼。前者需要“内圣”的修炼功夫,后者需用感性的视觉突破。二者缺一不可。我们经过长期的临池实践,深知书法创作的不易——难在不容易创新。入古易而出古难。书法展览是对书法创作的检验,也是对书家审美观念的调整。所谓检验,就是书家在家创造了许多新作品,把他悬挂起来还得立得住,吸引观众的眼球,不能给大家以审美疲劳;所谓调整,在幅式、颜色、质料、字体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展厅的效果。那些几十年不变的创作观,超稳定的创作手法,实际上是对艺术的扼杀。心性虽然可以基本稳定,但心情却是每天不同。创作作品给大家看到的是真实的自我。不管是静穆、炽情、还是闲适的创作法,都要体显示自性的真实不虚。所谓“明心见性”,所谓“名家贵精,大家贵真”等说法,都是强调葆有自我性情的重要性。时尚的作品大家看了似曾相识,如昙花一现,很难持久。许多学者超出功利性的纯粹自我表现的作品,常成为经典,就是这个原因。
书法的批评要实事求是,减少吹捧,多些建议。套路性的语言要少用。许多文章是因为抹不开面子而写,没有看到问题的两面,常常出现名实不副。而文章只说好话没有批评的评论,却是难称佳评。对于许多高官作品,在位时怕得罪人,人下台或死后再说其缺点,也是有些问题的。学术探讨不涉及人身攻击,需要平心而论。持论公允,很不容易。
收藏作品一是需要眼光,二是需要胆识。才能有所进步。眼光就是不能跟着别人跑,看谁正红就去收藏他的,结果很难获得精品和效益;胆识需要发现新人,有潜力的新秀,而不是媚俗的收藏。有些人看见谁要当官了,就去收藏,结果官下了,多变成废纸。许多收藏家是马屁精,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乱炒,很难在历史上留下痕迹。收藏应学习晋人的好风气,不论官职、地位、价格,而应更本色的以才华、气质、个性、技巧、创新等内在特点为依据,追求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价格。当今艺术创作、评论和收藏的风气都表面繁荣,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时间的汰洗,逐渐走向理性。
邱世鸿IMG_336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0: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湛(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主任、友声书社社员):
批评的困难在于它的客观性和公允性。而绝对的客观与公允是不存在的。作为社会性人际关系和不同价值观的批评者其难免受到自身条件及社会条件的局限。追求相对的客观与公允已难能可贵。
艺术批评概略说来可以分为激情性批评和理性批评。
激情性批评带有批评者强烈的主观情绪,其或对某一现象产生共鸣,或为倡导一种风尚竭力高扬,其或对某些现象具有不同见解、或反感、甚而认为其是误区、弊端等深恶痛绝予以批判。这类批评或“捧”或“棒”,但只要不是文过饰非、颠倒黑白、无中生有、人身攻击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都应为社会所接受。而假大空的弄虚作假、以阴暗心理给别人乱扣帽子的文痞之风则应被唾弃。
所谓理性批评,应是史学家、美学家的事业。他们较少具有倾向性,只有史家的左右纵横定位和审美分析、比较。理性批评的关键在于批评框架的确立。双重标准是一种不公正的政治政策,也是一种不公正的艺术批评弊端。理性批评更适用历史性研究。所谓“盖棺定论”,其较少受人际利益关系的影响。
我们提倡理性批评,但批评不能陷于哲学家的静观。我们要避免批评的偏颇,但偏激也许会带来深刻。矫正也许过狂,但批评拒绝中庸。
批评需要理性,理性的基石是历史与审美的良心。批评需要激情,激情的本源在于对真善美的热爱和对假伪劣的憎恶。
当中国书法迎来其伟大的复兴之即,也同时迎来了它的收藏时代。
收藏家首先应该是鉴赏家。只有能够鉴赏艺术品价值的高下,才能收藏真正到有价值的艺术品。
收藏是一种投资。投资的目的是要增值,赚取利润。因而收藏品应是具有能够升值的艺术品。
收藏是为了藏,但并不是使藏品永不见天日。收藏是对具有价值艺术品的保管、珍藏,其目的在于使艺术品获得相对较为永恒的价值。收藏古书画是为了今人看,收藏今人书画是为更多的人、特别是后人看,收藏的目的不是使鲜活的艺术品变为老古董,而是使它永保青春芳容。
huzhan IMG_342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0: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俊(安徽和县文联副主席、友声书社社员):
关于书法展览机制及其所带来的利弊等问题,这些年有了许多的讨论文章。我想,展览本身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展览的形式很早就有,过去好像也没有人提出过非议。但这些年来,随着展览花样层出不穷地翻新,问题就接二连三地出来了。每一次展览的前后,有多少沸沸扬扬的故事,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关于评选,曾经引起过多少熙熙攘攘的纷争。在当前这种展览机制中,有许多的问题,都姑且不论,我们已经有了不少的质疑和解释。我关心的是,这样的展览,对书法艺术自身的发育成长,带来了什么影响。
有一个问题较为显著,展览的主旨已经不是书法艺术的展示,而成为一项竞技,展览变成了一场场硝烟弥漫的角逐、选拔和淘汰。
书法是在文字书写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地自觉而彰显出它的“艺术性”的,这种“艺术性”原本只是文人的雅玩,是书斋中的精神消遣。书法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进行展示的方式,历代都在逐步地发展着,到民国时期的书法展览,也主要是同仁雅集的性质。所有的形式都与现在的展览大异其趣。
当今,对于一个书法作者来说,参加展览是一个身份认同。展览就这样“制造”了许许多多的书法家。规格最高的“国展”,则已经左右着当代书法的审美和创作,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当代书法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
把展览变成竞技,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我们相信初始动意是好的,但经过发展演变,偏离了我们最初的良好愿望。书法展览就这样成为一个竞技场,它导致的结果是可怕的。传统的书法创作并不是一件需要刻意去做的事,只是书案“余事”,这是书法本体自身发展而形成的“传统”。而今天,人们更多地看重书法在展厅中的效果,也就更加注重技术层面的分析和展示。竞技性展览,使我们忽视了形成书法文化的背景;对展厅效果的追求,使书法失去了与生俱来的文化含义。当代书法家的身份越来越“职业化”,文化传统在他们已经很陌生了,他们致命的“硬伤”便是文化的缺失。书法的创作变成一门“技能”。曾经应该本是文人生活中抒发性情的自然的书写,现在,却成了技术性的“制作”。这是书法的“异化”。这样的展览对书法的推进,使书法离开了它生长的土壤,只能是揠苗助长。
王俊IMG_336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0: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蔡树农(《美术报》编辑、杭州市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
    友声书社在99年9月9日举行十周年雅集,又选择了09年9月9日来举行20周年雅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日子,预示着友声书社的活动将长久开展。这次的研讨会经过精心策划,“书法展览、评论和收藏”是现在最重要的几个书法活动内容,是书法界甚至整个艺术界的很好的讨论题目。我们《美术报》有责任加以关注,并且可以更加展开来讨论,让读者也来参与。
蔡树农与胡湛IMG_3355.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0: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顾工(江苏省青年书协副秘书长、昆山书画院院长、友声书社社员):
收藏界历来有一个现象,就是“厚古薄今”,重视古物,而对身边数量庞大的当代作品相对轻视。在2000年以前,中国当代艺术品,包括国画、书法、油画等价位都非常低。价格暴涨出现在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以当代油画和现代艺术领头,中国艺术品市场不管古代作品还是现当代作品的价格成倍增长。国内大名头书家的作品价格,每平尺已经超过万元。中等名头书家的作品价格,也在每平尺千元以上。据了解,“中国书法家”网站的“中国书法超市”,现有几十家网店,许多店的月营业额都在十万元以上,高的数十万元。当代书法作品正是经市场推广、流通,转化为藏品、礼品,其经济价值得以显著提升。
收藏当代书法的好处,一是购买渠道多,一是鉴定相对容易,一是价格相对较低。但是困难也有,就是如何披沙拣金,收藏到能够长久保值、增值的作品。那么,面对当代成千上万的书法家及其作品,收藏者该如何选择呢?
顾工IMG_3365.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0: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要从两个层面来考虑,一是选择什么样的书法家?一是选择什么样的作品?实际上,人们购买作品,关注的重点是书法家,其次才是具体的作品。哪些书法家的作品值得收藏呢?根据我对古代和当代书法作品收藏的认识,我认为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类书家:
①    当代顶级名头(不含职务因素)的书法家。名头大,说明社会认知度高,即便其书法造诣不够完美,但在市场流通领域毫无障碍。例如画界的吴冠中、书界的启功。这种人不管是否担任要职,都是收藏界追捧的对象。
②    各书法风格、流派、书体、省市的代表人物。如果一个书家不具备顶级名头,不能“通吃”,但能作为某一细分市场的“领头羊”,同样会受到收藏家重视。而且,这类书家专业性更强,他们中的一部分,会成为当代书法的代表人物进入历史,其作品的收藏价值不言自明。
③    当代最重要的书法理论家和篆刻家。收藏他们的书法作品,体现了“字以人传”;当然书法水平要说得过去,且具备个人风格。
④    是名画家又是名书家的书法作品。能在书、画两个领域得享大名,其在艺术市场的影响力自然广泛,可惜这类名家甚少。
⑤    书法水平和社会影响处于上升通道的书法家。是否处于上升通道,要综合分析其书法造诣、创作态度、艺术修养和圈内的美誉度,厚积才能薄发,才有不断上升的动力。
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分析,选定一批书家作为收藏关注对象以后,还要选择好作品和入手时机。入手时机要看价格是否合适,选择作品要看是否精品。精品的标准是写得好,有神采,最好纸墨考究、字数较多,为精心之作。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0: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时,对以下几类作品,我以为收藏价值较低:
①    书法水平不高的社会名流的作品。由于书者名气大、地位高,作品价格并不比书法名家便宜,但由于艺术造诣不高,难以长久保值。
②    有些人在担任中国书协、省市书协领导职务前,在书法界根本排不上号,这类人头衔上是“名家”但实际书法水平却非“名家”。一旦书协换届,头衔丧失,其作品价格将迅速下跌。
③    对影响力只限于本地的书家,只能选择其中一两位代表人物的作品少量收藏。如果是地方书家中的小名头,市场认可度更低,入手后很难流通。
根据美国学者斯坦利•费什的“读者反应理论”,文本的意义,是由拥有共同社会背景和审美习惯的“解释团体”所创造的。那么,艺术品的意义,乃是由它的“解释团体”,即欣赏者、评论者、收藏者共同创造。不论作者多么自鸣得意,如果其作品被大多数,尤其是高层次的欣赏者、评论者、收藏者嗤之以鼻,价值就无从谈起。
影响社会对书法家价值评判的因素有哪些呢?从历史上看,主要是其书法知名度和美誉度。各种书法史著作左右着大众对书法的认知,被写进书法史的书家,都是收藏界关注的对象。从当今现实看,书法风格、书坛地位、职务职称、师承学历、获奖参展、交游圈子、成交价位都能对所谓“解释团体”产生影响。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代人的“解释”未必等同于将来书法史的“解释”,试图揣摩未来的解释和结论是相当困难的。书法评论和收藏就像一场智力游戏,输赢可以分出,但答案永远不可能精确。书法收藏不可捉摸的魅力恐怕也在于此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0: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伟林(江苏省青年书协副主席、苏州市文联副主席、友声书社社员):
这次会议的命题非常好,关注当代书法展览、评论和收藏。从现实来看,一些大的、全局性的问题不是我们考虑和能解决的;我们所要考虑的,恰恰是中国书协所疏忽和不能触及的一些问题,可以错位发展。比如友声书社,要举办重大的展览,人力、财力都不能支持,那我们能够做这么?我们可以致力于提高展览的学术性。如何做展览学术性的提升?我认为有四个方面。第一,要做有创意的策划,有一个班子来研究展览文本方案,形成成熟的思路。第二,要有学术定位和追求。可以做专题性展览或者群体性、有学术思想的展览。即便这个展览只展20件作品,那也可能比1000件作品的全国大展更富探讨价值。第三,注重评论。说好话、说套话的评论没人看,也不会引起关注。评论要说真话,不在乎长短,要能揭示问题。第四,开设讲坛。举办展览的作者即便主观上想营造真诚评论的氛围,但他的朋友碍于情面,还是不会当面批评。讲坛是一个好的方式,可以让作者袒露他的创作思路、追求、审美观念,跟听众形成对话、交流,把展览做深、做透。这样来策划展览,成本提高得不算很多,但是投入的精力很大。准备时间很长,很多的细节决定了展览的成败。
作为研究者关注当代的中国书坛,不仅要关注中国书协,还要关注沧浪书社,关注友声书社,关注西泠印社,以及一些更小型的书法组织开展的活动。
王伟林IMG_3366.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0: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行健(《书法报》编辑、中国书协会员):
我到昆山来过几次,参加过一些活动。我感觉昆山的书法活动有个特点,就是有很高的学术含量。去年开过“吴门篆刻发展论坛”,这次又是友声书社雅集。这次研讨的话题确实是个热门话题。很多人关注国展的机制问题,这是中国书协从来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但他们也一直在改进。最近在宁波评选二届青年展之后,评委们也在讨论评选的标准问题,刘文华提出能否像体操比赛那样定出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友声书社的展览不存在功利性,展览同时开展学术活动,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书法报》和《中国书法》、《书法》杂志曾经搞了书法批评年会,三家轮流坐庄,但也没有坚持下来,当代书法批评做得不是太好。书法批评的良好局面,对书法艺术的进步是有帮助的。
chenxingjianIMG_338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19 16:47 , Processed in 0.396679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