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374|回复: 224

高金书先生诗书画艺术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 22: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金书先生诗书画艺术网络展





高金书艺术简介


    高金书,字聿曰,又字广凝,号冲艺斋主。一九五五年生,山东莒县人。

    幼承庭训,自幼研习书法、国画,数十年寒暑不辍,于传统碑帖心摹手追,取法自然,不为古法所缚,又不失其法度。注重字外功夫、画外功夫,追求静穆和清雅高古的意境,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画展览,有数十件作品被中南海、天安门城楼管理局、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妇女活动中心等国家一级收藏单位和地方省、市的博物馆、纪念馆收藏。辑入多种书画作品专集。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会理事、上海画院签约画家、中国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青岛名家美术馆副馆长、青岛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青岛博瑞智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22: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评论












墨洒素笺走龙蛇


——品读高金书先生的诗、书、画






文/沈景春



谁都不可否认,中国书画是华夏民族灵魂的图谱。几千年来,人们不仅从中读出了朝代的更替、人世的兴衰,而且从律动的线条、氤氲的画面中真切地看到了一个民族心灵的景观。于是乎,字如其人、画如其人、诗如其人才在煌煌一部中国艺术史上彪炳千秋,才在一支本属工具范畴的软毫中注入了深刻的哲学内涵。由此,也才有了历代书画大家于笔墨间求道的艰苦历程。
然而,在“暖风薰得世人醉,不知素笺非商场”的当下,沉淀千年的书香墨韵正在被雨打风吹去。可以说,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拥有今天这般多的“著名书画家”,也没有任何朝代的“著名书画家”如此缺乏传统文化的浸润,年复一年的大赛大展已经让我们看到这门求道的艺术正在变成一门谋生的手艺甚至招摇撞骗的广告。于是,有良知的艺术家们频频回望那些诗书画印俱佳的先贤大师,不断地用自身血脉里的传统诗情廓清着乌烟瘴气的文化天空。在我的目光所及,53岁的高金书先生可谓此中的佼佼者。
在山东,许多人知道高金书先生是书画家。不错,他笔下迎风挺立的墨竹,雍容华贵的牡丹,圣洁脱俗的荷花以及清高傲世的兰草甚至空灵的山水都使人过目不忘。但他自己却更喜爱笔端流淌的诗词楹联,这绝非作秀般的模仿古人所谓“吾诗第一,书次之”等等令人发酸的谦恭。我是真心喜爱高先生诗词的,因为他的诗词里充满了一种久违的真诚,充溢着一种现代人难得的古典情怀。他爱中国笔墨,“情系翰墨意难收,昨亦风流,今更风流,流连书香兴悠悠。酒醉春秋,笔写春秋,濡毫挥洒何曾休。。。”他对国学爱之甚深,“学问深湛唯须勤,灵台逸气超凡尘;悟到灯火阑珊处,天机流露警世人。”他不忘乡情师恩,“归乡独先进学堂,昔日梅树已遮窗;但愿此身如此树,长伴恩师送清香。”不难想像,有着如此情怀的诗人,当他把此情宣泄于笔墨之间的时候,不正是古人“书为心画”、“中得心源”的最好诠释吗?
因此,我把高金书先生的诗词看得很重,就是因为这是走进他书画世界的最佳线路图。他的字于古代碑帖切入,既不失法度又取法自然,仿佛要在古代先贤的辉煌中走出一条现代人的朝拜之路。面对真草篆隶皆能的高氏书法,我最偏爱他的行草书,古人云“清与浊”,在高先生的书法中,提、按、顿、挫、无不充溢着一种脱离尘俗的清气,线条的收与放,点画的重与轻没有丝毫的造作之风,完全是一种内心修养的率性表达。走进他的书法,从不拘一格的章法里你可以感到诗情的涌动,从灵动的笔墨间你可以感到诗经般古老旋律的和谐,每一笔,每一线,每一点都象他所衷爱的格律诗词一样蕴涵着丰富的内涵。人们常说,“止乎技而游于艺”,高先生的书法本身就是性灵在一方素笺上游动的轨迹,你可以考究他来自哪一家哪一派,但我感到哪一派都对他产生过影响,但哪一派都无法涵盖他的全部,因为他挥洒出的是溶整个修养与感悟的“正派”。
应该说,我喜欢高金书先生的国画作品是源于他的题画诗的。中国绘画史的发展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直到苏东坡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至于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无一点俊发,看数尺便倦。”从此国画有了文人画与工匠画之别,但东坡先生给人更深的启示则是文人画的特点在于耐读。高先生的画作就是如此,读他的画既是画迹的追踪和画意的寻绎,更是画外内涵的感受。先看那风中墨竹,删繁就简,宁折不弯的数杆细枝,浓墨写就的片片竹叶,其运笔的节奏和沉郁的取势,不仅能让人读到当年板桥的傲骨,更能看到画家本人在当今社会的滚滚红尘中那分难得的清醒。再看那牡丹,说实话,当今画牡丹者多矣,因为商业至上的社会求取富贵的人如过江之鲚的缘故,但求者岂知,牡丹画富容易画贵难,如果说“富”是一种有形的财富,那么“贵”则是一种无形却时时可以感受的品格。因此,高先生笔下的牡丹团墨簇拥,金蕊芳华,永远是向天而歌从无低头取媚之态,就象他的题画诗所言“人生能有几回春,事业未成霜染鬓;劝君须效牡丹志,万花丛中胜芳群。”还有他的兰花他的秋菊,在此无暇去一一赏读,但可以告诉读者的是,高先生的画无论是细勾粗染还是浓墨重彩,没有一笔不是写出来的,既然是写就当可读,因此,在浓墨中我们读他的果断沉着;在淡墨中品他的变化微妙,尤其是那些题跋的长短句,真如画龙点睛,恰到妙处。
当然,对任何艺术来说都不存在完美,或说真有完美的话恰恰偏离了艺术,正象生活中有缺陷才有丰富一样,高金书也是如此。好在今天声誉日隆的他并没有沉醉在身边的赞美之中,深谙中国古典文化的他对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可谓知之甚深,因为老先生讲过“虚名得而真气耗矣,万事莫不皆然。”我相信高金书先生不仅读的懂更做得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22: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识高金书


杨文闯


在高金书先生写我拙句“勤耕情笃求几许,只因心胸怀真淳”的条幅和“一默如雷”的斗方上,落有方、圆、条三枚钤印,令我暗中窃喜,爱不释手。其印文分别为“聿曰”、“广凝”和“痴心不改”。
闲章,对文人而言,尤其是书画家们,最能用来传达心声了。中国的文人,或泼墨作画,或砚池挥毫,但凡有拿得出手之作,总爱署上自己的斋号,钤上可心称意的朱印,使之与字画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映衬生辉,供雅人高士们把玩赏鉴。由此及彼,品高金书先生这三方印,好似打开了一扇门径,从中体悟到他的品性和旨趣所在。

高金书何许人也?书画之乡——山东莒县库山人,1955年出生。他是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业法先生的门徒,系山东省书法家、美术家协会的会员,在黄海之滨的青岛开发区是名头叫得响的,集诗书画于一身的实力派中年书画家。其字聿曰,又字广凝、默存,幼承家训,酷爱文艺,对古典诗词兴趣尤甚。业余研习书法、国画,数十载寒暑往来,临池不辍不馁,于传统碑帖中心摹手追,师古而不泥古,践行并推崇字外、画外、诗外功夫。善于从纷繁喧哗的现实世界之外,找寻一角诗意栖居的净土。


此枚“聿曰”的篆印,印面二寸见方,堪称弹丸之地,却方寸之间寓意深远。何谓“聿曰”?高金书如此释之:“聿,笔也;曰,说道也;合二为一,即用笔去说话,乃书也”。精辟哉,绝妙也。更巧的是“聿曰”,乃高金书名子的最后一字的繁体分解,意思显而易见,此生他要把想说的话用笔写到纸上。查阅《辞海》:“聿,即笔。”《说文·聿部》:“聿,所以书也”。《太玄·饰》:“舌聿之利,利见知人也”。意思是说,舌谓讲话,聿谓用笔写文章。对这方印,高先生是偏爱有加,平素,遇求字索画者,总喜欢在书法或绘画的作品上留下这方印迹。无疑,意在表明他身为墨痴,不为墨奴,登峰及境,笔墨临风的一种姿态或状态,借以向方家和世人表露其志趣操行,彰显风骨气度与习尚学养。


在他从莒县举家闯荡黄岛这方开发热土十余年间,他不甘做传统文化的“遗民”,而志存高远,期待通过书画活动,获得迥异时流的异乡生活方式与精神寄托;所以,书画是他的看家本领,是他养家糊口的根本。为此,他深埋头做功夫,夹尾巴学做人,多次婉意谢绝家乡日照的新闻媒体或电视镜头,对青岛的新闻媒体也一概避之远之,潜心致力他的书画艺事。此间,他除创作了大量的诗书画作品,还游走了许多座城市,采风笔会,访友交流,大开眼界。20051258日,凝聚民族情结,展示中华文化的首届华人文化艺术节在广州隆重举行,他应邀与著名画家、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全增前往出席海内外书画艺术家研讨会、联谊笔会,会上共有世界五大洲和港、澳、台的书画名家119人同台献艺,他与诸多名流一道现场挥毫泼墨,期间,应约做客深圳《中国画家》杂志社。

“冲忆斋”是高金书的斋号,也是他的家,就像“生产车间”,他在这里辛勤劳作,如蚕吐丝,如蜂酿蜜,“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心感神应,倾之纸素,一如友人管廷英给他篆刻的圆圆印章“广凝”,正是“广凝”所蕴含的人生况味,促使他的事业之树结出一串串璀璨夺目的艺术花朵。纵然伏案写字作画,是颇费心神的事,但他面临西窗,却无“丝竹乱耳,案牍劳神”之烦忧,尽显“聿曰”之妙趣,有话就说,铺纸便写,乐哉优哉,逍遥自在。
另一条状的“痴心不改”印文,恐怕更能折射高金书多年来在艺术上不断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他的艺术之路,总是在与角色做着较量,且不畏难,不信天命,一默如雷,痴心不改的精神一直贯注其漫漫人生旅途。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他在农村种地、当果农、学医、做民办教师,曾在不算短的日子里经历了最苦恼的时期,因难以突破角色,对苍天不公道有过抱怨,甚至对前途也茫茫然,然而,他惟独未失去对写字画画的追求与信念,对吟诗作赋的日积月累。假若他一味感喟天命,或另起炉灶另辟人生蹊径,那就没有今天集诗书画于一身的高金书了。恐怕正是这种痴心不改的精神使他一次次面对求索与得失,始能演绎异乡创业出人头地的另一番人生景象。“痴心不改”,有佛家与禅意,也暗含不信天命。说起此印亦有由来。当年,刘欢的《便衣警察》主题歌唱红大江南北时,唤起了高金书的少年警察梦,歌中的“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让他热血沸腾,未做成警察是平生之憾,而挚爱文艺和做警察一样,同样需要“风霜雪雨搏激流,少年壮志不言愁”。恰好他有个朋友叫隋郁,是人民警察,也是篆刻家,虽非治印高手却不是俗手,于是他买一方上好的石料,让隋郁篆刻 “痴心不改”四字,寄寓他的从艺情怀。

“墨洒素笺慰先贤,仪容仍在已无言。仙驾已随云影杳,鹤声犹带月光寒。幸有书画存宇宙,广栽桃李在人间。志同松柏清同竹,云锁丹心至九泉。”这是高金书为悼念他的启蒙老师王玉宽即席所作。他的蒙师王玉宽,也是库山人,更是莒县书画耆宿、享誉六老之一。前年王老先生仙逝,他写诗以挽恩师,由此可见他的古诗词之一斑。


“聿曰”、“广凝”和“痴心不改”,如酒、如茶,令人仰慕心仪。既可视为印主人的一种雅情逸致,印章文化源远流长的一种“基因”,同时也展现出华夏文脉的一缕文化传承。

闲章不闲,非雕虫小技,可登大雅之堂,有的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有的扑朔迷离,云遮雾罩,但有一点,言志,寄情。只不过有的能言传,有的只可意会了。
  
                          
                                                        
(载《书法赏评》20065期)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22: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金书先生诗词

高金书先生近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22: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体诗作部分




作书有感

万里寻踪路欲迷,入室方知行人痴。
江河山川皆妙景,何必灵台觅珠玑。

风雨竹

放浪形骸外,纵笔亦疯狂。
挥洒真机露,风雨舞潇湘。

墨竹

我画墨竹为写情,顿令诗兴一时浓。
轻舒衣袖三五笔,壁上传来潇潇声。

题菊
冷香逸韵呈东篱,陶令已去谁题诗。
玉润清香心已醉,濡毫挥洒在此时。

墨牡丹

日逐红艳易倦眼,墨分五彩写春酣。
天香历经风和雨,胭脂洗尽自悟禅。

菊花八哥

花放秋已至,双禽菊下栖。
禽志在凌云,菊有傲霜质。

归乡情思

归乡独先进学堂,昔日梅树已遮窗。
但愿此身如此树,长伴恩师送清香。

双禽图

红叶知秋意,石上静夜思。
年年永相伴,时时相偎依。

学问

学问深湛唯须勤,灵台逸气超凡尘。
悟到灯火阑珊处,天机流露惊世人。


金湖园

群峰滴翠映水中,晴蜓点水增画情。
涟漪微动魂消处,急出纸笔绘丹青。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22: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牡丹

细水浇水细心栽,万花丛中展异彩。
勤到精时春已满,花香何必苦寒来。

题雄鸡图

金距花冠世所珍,闻鸣晨起读书勤。
一举成名青云上,莫忘报晓一知音。

题牡丹

人生能有几回春,事业未成霜染鬓。
劝君须效牡丹志,万花丛中胜芳群。

题千里马

三千威仪显劲姿,伯乐难遇不足奇。
何日得随千里志,追风逐电重驱驰。

笔傲江湖

笔墨同伴春秋度,踏遍名山傲千古。
渲泻胸中任人笑,广陵散后曲已无。

咏竹

墨传高节写劲姿,迎风唈露挺且直。
自古虚心异众草,逾尽凡木清与奇。



晨光一片白,道路迷蒙蒙。
前途多曲折,何处是前程。

白梅
毫端自有墨生香,为爱春信写孤芳。
忽疑园中雪留痕,试从月下觅春光。



红梅

寒冬无情我独红,默默自立山谷中。
耻见群花惧冰雪,含笑怒放迎春风。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22: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并蒂莲

我画菡萏潇洒姿,兴犹未尽再题诗。
亭亭玉立双双伴,花中君子亦情痴。

折梅

无双标格冰雪肌,为赞冷香赋新诗。
诗成征得梅默许,为移春信折花枝。

月下赏梅

初吻春风第一枝,一点微醉世外姿。
月下影摇成妙品,正是诗人吟哦时。

竹梅图

孤高劲节世无双,分外清幽一种香。
最是春意横竹外,情同高节伴冰霜。

梦梅

冷香有情几人知,误教观者几番痴。
一枝疏影盈盈立,醒后默然时有思。

观梅

仰观壁上数枝梅,胜似百花十里春。
风流倾城无俗貌,故将清韵寄香魂。

梅花
春风调色写精神,百花过后见冰心。
冷韵幽香丹青寄,骨格清奇露天真。

挽师—挽王玉宽老师
墨洒素笺慰先贤,仪容仍在已无言。
仙驾已随云影杳,鹤声犹带月光寒。
幸有书画存宇宙,广栽桃李在人间。
志同松柏清同竹,云锁丹心至九泉。


黄海情思

我俩两世写传奇,再度情缘更是痴。
此后相思在何处,黄海岸畔月明时。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22: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丽影

别后凄凉两应同,书房独对一孤灯。
手捧丽影浑无语,出看新月几疏星。



一樽别酒苦匆匆,芳颜远去谁与共。
银笺滴滴伤心泪,化作字字是柔情。

知音

落花飘愁又一春,鹃啼迸泪觅知音。
曲尽弦僵指已冷,不见文君空负琴。



横笛对月叹人生,声声诉尽世间情。
相忆消魂江南梦,一典潇湘到五更。



诗词又惹彻夜愁,仰望长空思悠悠。
知音相识难相见,默默无言独上楼。

思絮

云如思絮独伤秋,风吹乱麻一团愁。
晓看海畔船船过,不见伊人月一钩。

琴瑟

琴瑟和鸣是为情,瑟鸣琴闲独泣声。
愿将双泪啼为雨,洒落荷叶伴秋风。

琴思

伯牙子期难再寻,千古几人有知音。
一曲高山流水调,世人弹唱到如今。


观唐寅画有感

一生崇拜唐伯虎,怜香惜玉是情痴。
才情酿就风流种,美名至今仍在题。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22: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画情

一帧宣纸万种思,书房悄写怕人知。
鸳鸯画到双飞时,正是停笔不语时。

禅缘

为君倾情为君醉,不动一念笑我痴。
有缘却作无缘处,无情正是有情时。

古风

世上谁人有真情,一生痴心尚古风。
月下七弦弹新调,素笺淡墨写初衷。

题晨鸡图

神风气爽声最奇,报晓为民不为私。
为使学子早随愿,不羡林间自在啼。

画兰

闲拈湘管写幽兰,香清名重列仙班。
悬壁不与俗人赏,芳颜留待知音观。

咏菊花双禽

紫茎奇葩自不群,霜后犹能播清芬。
石上双禽翻新调,互诉秋香与诗人。

落花

西京看花已来迟,花瓣满地映空枝。
欲见芳颜终有会,默默无言两心知。

题山水图卷

游遍五洲自在行,处处有山处处情。
无限风光皆成趣,仿佛身在画图中。


题画

虽在江北称风流,走遍天涯志未休。
知音难遇空余恨,漫写诗词度春秋。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22: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题雄鸡图

昂首挺胸自有神,五德兼备唱古今。
黎明报晓催起舞,一声长鸣动乾坤。

葡萄

兴来濡毫画案前,写出明珠粒粒圆。
十年寒窗笔下锦,尝时容易画时难。

写兰

偶翻离骚寻旧曲,微闻清馥品国香。
写出一从比屈子,幽谷深山知在芳。

临书有感

为洗凡心向砚池,苦参古帖时有思。
菩提有树亦无树,无字之书是禅机。

题兰花一

一丛玉影倚石开,雨过临窗写纤态。
虽无艳丽称国色,缕缕清香笔上来。

题兰花二
国香散落在深山,灵根紫茎楚可餐。
长忆九歌芳菲菲,为吟朝露写幽兰。

题竹一
濡毫挥洒百尽身,翠墨犹湿益清新。
爱此挂壁独自赏,心虚亮节志凌云。

题竹二

再写墨竹定有因,只缘一生爱此君。
幽雅真非寻俗貌,不需逼真须传神。
题枇杷

信手写来满枝红,硕果累累耀眼睛。
我画此树留谁赏,第一辛苦是园丁。

沾化冬枣

古今罕有应称王,誉满全球美名扬。
红如珊瑚甜如蜜,人间能得几回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0 22:37 , Processed in 0.439974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