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94|回复: 3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获奖名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7 08: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结果




■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奖名单


刘江  沙曼翁  孙其峰  姚奠中

■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5名)
陈花容 傅亚成 曲庆伟 郑庆伟 徐  强

二等奖(11名)
周  军 卿三彬 龙开胜 张  威 许金学 张一冰 王  浩 季  平  王  瑞 仲伟迅 宇文家林

三等奖(15名)
毛国典 孙万民 蒋乐志 史焕全 曹元伟 曹向春 李贵阳 张信凯  周  斌 万  力 史俊领 薛党军 谷松章 张英俊 彭双龙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获奖提名名单 (共64人)
蔡兴洲  曹仕强 陈敦良 陈  捷 陈亮男 程  忠 董伟国 董卫平 董文广 樊利杰 傅如明 龚小膑  巩海涛  顾春阳 顾晓燕 关宁国郭  庆 郭延兴 郝国斌 黄  明 嵇小军 菅智民 姜  勇 金  弋  李  闯  李洪义 李建明 林景辉 刘  根 吕金光 吕  楠栾金广 马健中 马雪宝 宁亚林 欧新中  钱松君  沈长波 石  锋 唐永平 涂  君 汪能江 王洪斌 王厚孝 王  静 王  岚 王文吉王亚林  魏有永  谢  飞 徐右冰 袁永安 张承宗 张军文 张青山 张雅森 张  玉 刘志骋 赵广付 周少剑  朱国勇  左奇志 王乃勇欧阳柳枝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入展名单(354人 )


白贵锋 蔡佰虎 蔡长远 曹恩东 曹景超 曹新元 岑 岚 常 亮 陈 刚 陈国鸿 陈洪普 陈 靖 陈 龙 陈 鹏 陈 祺 陈 仁 陈世忠 陈守斌 陈显丰 陈燕丰 陈远鸣 陈 征 程 度 程晓海 池现平 迟 夫 仇高驰 崔寒柏 崔胜辉 崔勇波 邓艳光 丁国朝 丁子同 董士林 杜长荣  杜国库 杜鹏飞 樊子阳 冯宝鳞 冯东志 冯明威 冯少鹏  冯伟智 冯印强 冯 勇 冯泽松 冯宗兵 符 浩 傅爱平 傅泽宇 高 昂 高建国 高 杰 高 冉 高 岩 耿晓弘 龚子猛 关建洲 郭春峰 郭 峰 郭堂贵 郭 阳 郭永生  郭月亭 哈森高娃 韩东 韩少辉 韩振东 贺溪阳 洪 权 侯和平 胡焯渠 胡海云 胡 晖 胡一舟 胡永庆 胡中福 胡中良 华续先 黄传峰 黄继革 黄小宝 黄岳洲 黄正非 黄志农 汲朝军 贾占强 江寿男 姜宝平 姜 黎 姜苏海 姜新初 蒋君慧 荆立忠 鞠闻天 李 彬 李炳筑 李德会 李 峰 李洪波 李辉中 李吉东 李建春 李 杰 李洁冰 李敬伟 李 琪 李 锐 李尚才 李胜春 李守卫 李守银 李树财 李树祥 李 文 李文灵 李向军 李晓光 李学敏 李延庆 李 岩 李义清 李玉江 李耘莉 李运熙 李占山 廉世和 梁 冰 梁启忠 梁文斌 梁晓庄 林 峰 林秋宏 林万里 刘炳玉 刘灿辉 刘畅之 刘佃坤 刘堆来 刘福生 刘跟弟 刘国强 刘洪洋 刘建丰 刘建新 刘京文 刘路军 刘 石 刘士业 刘小平 刘晓军 刘晓玲 刘颜涛 刘银鹏 刘月卯 刘志骋 刘尊法 龙 杰 龙 友 娄红卫 楼金辉 楼子海 卢和华 陆家衡 鹿守璋 路 工 吕铁元 罗惠义 罗 群 马建军 马 靖 马 可 马青春 马 武 马亚飞 马永林 蒙麓舟 米 刚 米启伟 倪和军 牛家湘 彭洪顺  彭子明 蒲 剑 蒲元辉 齐建霞 邱朝剑 曲修诚 任继军 容浩然 邵跃晰 沈永贵 施晓峰 石海松 石月晨 史文涛 司俊杰 宋国军 宋 琰 孙长明 孙道俊 孙光松 孙志勇 覃业文 谭必清 汤文俊 唐国颖 唐绍禄 唐 毅 汪川博 王保庆 王炳建 王春昉 王春新 王大武 王道义 王道雨 王德志 王峰涛 王国柱 王海明 王慧生 王 江 王金泉 王奎公 王冷石 王 猛 王敏学 王 勤 王 瑞 王铁成 王文禅 王绪生 王雪松 王 涯 王永静 王 勇 王雨生 王 昱 王云龙 王云山 王兆卿 王忠海 魏兵然 魏晓伟 温家远 吴朝晖 吴东庆 吴洪伟 吴继宏 吴 健 吴平均 吴前琪 吴志仲 吴智勇 谢部生 谢全胜 熊华禹 徐 键 徐曼娜 徐启刚 徐为零 徐伟平 徐于群 许广丽 许贻群 薛明泓 薛英杰 薛兆东 闫胜利 闫玉川 严昭裕 杨宝波 杨 帆 杨浩奇 杨宏伟 杨建永 杨 剑 杨剑锋 杨昌刚 杨占军 姚志军 叶城铭 叶韶霖 叶 文 衣 然 殷旭明 游建新 于绩伟 于谋勇 于唯德 于远民 余中元 袁 波 曾 广 张 磊 张 斌 张 沧 张 铎 张国永 张海潮 张红春 张洪波 张 揮 张家祥 张建祥 张金国 张 靖 张 立 张 利 张 铭 张日安 张胜伟 张寿子 张炜羽 张文佑 张煦阳 张永乐 张钰明 张跃飞 张 征 张志刚  张志庆 章文灿 赵 仓 赵 恩 赵红修 赵鸿昌 赵会科 赵 亮 赵社英 赵守义 赵彦林 赵 雍 赵永辉 赵友章 郑虎林 郑 频 郑育辉 钟 成 钟国友 钟全昌 钟显金 周光喜 周红军 周玛和 周亚贤 朱宝玉 朱金明 朱 桥 朱绍俭 朱亚群 朱银富 朱子敬


尧山杯新人展入展名单(369人)

白金尧 边保华 蔡泓杰蔡建明 曹进增 曹静阁 曹仕红 曹文宏 晁亚洲 陈 刚 陈安祥陈超勇 陈崇山 陈高杰陈汉春 陈红善 陈花容 陈怀安 陈基忠 陈俊艺 陈俊哲 陈世忠陈思杰 陈显明 陈晓辉陈业文 陈玉娟 陈远东 成宏燿 成纪元 程共飞 程贵平 程文华崔建平 崔林 崔鑫 戴志松 单峰 党鸿 邓立武 邓文冲 邓懿媛 董小宁 窦效民杜一清 杜占存 范海波范科进 范振平 房东辉 冯明威 冯学军 逢春伟 付勇 高建 高湃丹 巩同海 顾淦 郭洪涛 郭金辉 郭金晓 郭克耀 郭圣君郭淑慧 郭玉姝 郭月亭 郭志民 韩灿秋 韩存利韩东 韩建军 韩振东 何敏 何永钧 何志瑞 贺红 贺溪阳 胡斌 胡炳华 胡迪军 胡海利 胡红专 胡俊楷胡宗江 华强 黄河 黄千里 黄强 黄卫东 姬超 纪龙 纪敏 贾长庆 贾少勇 姜雷 蒋小林 可心 兰勇刚 雷平 李保亭 李步宁 李长忠李大庆 李根 李光文 李华 李华超 李继作 李建水 李江 李金杰 李俊闯 李俊旭李克谦 李茂兴 李琦 李麒 李仕明 李树祥 李桃增 李伟军 李文岗 李旭东 李尧林李义有 李云峰 李占山 李志平 李中华 李卓廉继东 梁松 梁镛 林惠瑜 林景南 林双全 刘秉祥 刘步蟾刘大川 刘海波 刘怀彬 刘建文 刘开华 刘立 刘林蔚 刘全能 刘舒 刘桐 刘祥喜 刘晓灵 刘晓清 刘笑尘 刘延福 刘迎春 刘影仪 柳东浩 柳清芬鲁金盛 陆华凯 吕程 罗晖 马春林 马力 马龙 马维富 马志刚 孟春晗 苗德志闵 锐 倪和勇 聂政 牛似宝 欧阳烈旺 潘继坦 潘永斯 庞东华 庞南 逄春伟 彭金华 彭胜利 彭双龙 乔成成任峰 任旭华 戎月文 阮为真 阮晓慧 沈惠强 沈可 盛云蛟 石玲 石以品 石樟永 宋德桢 宋杰 宋延来 苏芬兰 苏海东 苏明科 孙宝发 孙健 孙立军 孙兴泉 孙振刚 覃业文 唐郭媛唐小荣 唐云联 田洪宝 汪得洋 汪连军 王宝菊王斌 王波 王朝磊 王成泉 王大庆 王定国 王芳 王芳能 王峰 王洪波 王嘉宁 王健林 王金梅 王金强王金柱 王靖 王静 王然可 王少宇 王守本 王为军 王伟 王献杰 王向阳 王孝福 王 彦王业 王友璧 王有军 王玉刚 王岳洲 王泽勇 闻毅敏邬晨晖 吴耿阳 吴宏江 吴建军 吴界和 吴贤军 吴学习 吴玉德 武言申 夏光江 萧翰 肖春光 谢部生 谢超 谢和平 谢洪涛 谢佳银 谢如意 谢秀申 邢国强 邢宗仁 熊愚 徐传国 徐公正 徐启华 徐清志 徐荣伟徐玮 徐晓玲 徐雅颖 徐战文 徐忠华 许春光许继华 许磊 薛连桐 荀海 闫文禄 闫振 严文学 杨本学 杨斌 杨长辉 杨帆 杨华祥 杨建民 杨树玉 杨喜明 杨贤淼杨晓辉 姚运来 姚志军 叶靖 阴胜国 殷国珍 银雁 尹波 于淼 余继忠 余乔 余西威 袁会 袁永安 院少华 曾祥军 张宝军张波 张朝忠 张春晓 张国强 张红杰张鸿 张继华 张继平 张建荣 张柳松 张明贵张培志 张平生 张清标 张剡 张绍锋张天诚 张文亮 张西宽 张向峰 张阳 张轶伟 张召兖 张忠华 赵纯洁 赵法宏赵剑 赵禁 赵立宾 赵亮 赵培峰 赵泉有 赵小永赵同 赵云龙 赵中勇 郑伟 钟建良 钟全昌 周飞彪 周静合 周亮 周涛 周小华 周延忠 周志华 周志伟 朱杰 朱连昌 朱明德 朱权 朱先平 朱小诱 朱星星 朱一虹邹立军邹卫东 左晓杰

■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
方爱龙   《南宋书法史》                                                浙江
曹宝麟   《抱瓮集》                                                    广东
徐  畅   《先秦玺印图说》                                              江苏
王元军   《汉代书刻文化研究》                                          北京
张金梁   《明代书学铨选制度研究》                                      吉林

二等奖
陈方既   《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史》                                        湖北
薛龙春   《郑簠研究》                                                江苏
徐  清   《20世纪中国书学疑古考辨之研究》                              浙江
蔡显良   《宋代书法研究系列论文》                                      广东
程章灿   《石刻刻工研究》                                              江苏
陆明君   《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                                      北京
盛东涛(楚默)《书法形式美学》                                         江苏
杨  军   《北宋汴京书法文化研究》                                      北京
吴慧平   《书法文化地理研究》                                          广东
邱世鸿   《理学影响下的宋代书论研究》                                  江苏

三等奖
王焕林    《书法史论丛稿》                                             湖南
方  波    《宋元明时期“崇王”观念研究》                               浙江
陈中浙    《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中的禅意》                     北京
吕金光    《关于晚明、清代、民初时期的碑学帖学发展问题新论》系列论文   四川
李  放    《苏轼书法思想研究》                                       河南
靳  永    《书法研究的多重证据法——文物、文献与书迹的综合释证》       山东
赵生泉    《燕赵书法史稿》                                             河北
姜寿田    《中国书法理论史》                                           河南
赵维红    《道光之际“宣南”书家行迹考辨》                             山西
迟志邦    《书法—在象、数、理的对应中寻求适度之美》                   山东
邱才桢    《<古诗四帖>与晚明鉴藏家的“张旭”概念 》                    北京
白  锐    《唐宋<兰亭序>接受问题研究》                                 北京
杨庆兴    《千唐志斋馆藏唐代墓志研究》系列论文                         河南
金学智    《书概评注》                                                江苏
廖  科    《陪都重庆书法研究》                                        重庆

■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
《颜真卿书法全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书法导报》                 书法导报社

二等奖
《汉碑全集》                河南美术出版社
《篆刻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傅山书法全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
《书法》杂志                 上海书画出版社
《周亮工全集》               凤凰出版社

三等奖
《中国古代砖刻铭文集》       文物出版社
《二十世纪书法研究丛书》     上海书画出版社
《中国书坛名家手卷系列丛书》 安徽美术出版社
《书法研究博士文库》         南方出版社
《刘春霖书法集》             花山文艺出版社
《书法报》                   书法报社
《篆刻三百品》               上海书画出版社
《共和国书法大系》           江西美术出版社

■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 1人
丛文俊

二等奖 1人
于明诠

三等奖 12人
1集体 (按姓氏笔画排序)
朱世杰     闭理书    李  江    李文宝     李鼎峰
陈天民     沈长波    张  玫    张国朝     寇学臣
黄承利     黄鸿琼    陕西西安工业大学书法教学团队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获奖提名名单(获奖提名10人2集体)
周庶民     史向阳    仇必鳌    辛济仁     李鹤云
庆  旭     黄建新    陈若海    王建国     李乾山
广东深圳市石岩公学   浙江省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




5、第八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评选结果

一等奖
杨宝林(辽宁) 大文艺观视阈下的刘熙载书论略说 祝帅(北京)书法何以成为社会议题——中国书法社会学研究二十年反思(1989—2008) 向 彬(山东)西晋至北宋书学设置沿革管窥
邱才桢(北京)>《古诗四帖》与晚明鉴藏家的>“张旭”概念


杨二斌(山西)西汉官文书运行书体研究>

二等奖
杨开飞(宁夏)宋人胸次论赵维红(>山西>)>从“齐垒论辩”、“碑学”“帖学”之辩看吴云折衷之书法观念 方波(浙江))宋元文人对王羲之政治、道德形象的建构 付 强(>北京>)史游官职索析及其他 杨 军(北京)北宋翰林御书院研究李慧斌(山东)从补史到新证>——唐宋“院体”书法研究 卢光文(河南)坚守与重构——关于当下书法批评存在问题的思考李阳洪(重庆)清末民初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 张晓林(河南)从卫恒之“势”之“伫思”书学思想看其对书法“尚意”理论的贡献 三等奖 叶康宁(江苏)明代嘉隆万时期的书法价格——以江南为讨论中心 陈岩 (山东)明代篆刻艺术市场发微初探 陆明君(北京)《肥致碑》的真伪问题及碑中“封”字考说 王学雷 (江苏)晚清书法家的字帖收入及版权保护——以《姚氏松下清斋摹古镌本》为例 王亚辉(北京)唐代墓志书法文献价值探析 杨庆兴 (河南)唐代主流书风影响下的千唐志斋馆藏墓志楷书研究 颜廷军 (江苏)《春雨杂述》真伪辨 孟庆星(湖北)晚明清初山左集古刻帖考论 段大宾 (河北)论“北魏洛阳邙山体”的成因与渊源 张恒奎 (辽宁)草书体的形成及其相关问题 王亚兵(陕西)从“技”到“道”再到“通道” 吴占良 (河北)北宋保州书法考实 吴高歌 (北京)沈曾植、康有为之交游及书学异同 任小平(新疆)吐鲁番文书史论 杨锁强 (陕西)中国书法审美境界论——兼谈当代中国书法在审美境界上的若干误区 李正庚(湖南)“六书”本义与古代书法教育 黄俊俭 (河南)论书法批评家的主体建构 李中超 (河南)欧阳修、蔡襄、苏轼及其书法交往与北宋尚意书风之形成杨疾超 (湖北)“书道”与“书法”——中国古代书法观念变迁考察 王德志 (山东)碑帖变奏——论当代帖学的进新与责任担当 颜以琳(广西)观念—技法—工具——清代书法“运心”与“运身”实践之剖析 刘思凯 (陕西)精神的高蹈——当代书法发展模式与精神重建的文化追问书 竺捷(江苏)图像复制时代下书法批评的视角融合 梁培先 (江苏)涅槃与新生——试析现代艺术背景下的汉字 (书法)创作的方法论问题 李静月(北京)中晚唐狂草书僧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征及其成因 彭砺志 (陕西)“各得一体”——王羲之以降主流书法偏正摇摆取向的历史考察

入选

叶康宁(江苏)明代嘉隆万时期的书法价格——以江南为讨论中心
俞丰(上海)黄庭坚《华严疏》卷释文与考证
孙哲(辽宁)文徵明书风分期特点及成因
赵维红(山西)从“齐垒论辩”、“碑学”“帖学”之辩看吴云折衷之书法观念
陈岩(山东)明代篆刻艺术市场发微初探
刘天琪(陕西)隋唐墓志盖题铭字体杂糅现象及相关问题
胡长春(安徽)程瑶田与邓石如——邓石如书法师从考论
刘维东(山西)面对傅山——祁隽藻活动考论之一
陆明君(北京)《肥致碑》的真伪问题及碑中“封”字考说
杨二斌(山西)西汉官文书运行书体研究
王学雷(江苏)晚清书法家的字帖收入及版权保护——以《姚氏松下清斋摹古镌本》为例
赵永金(广东)论影响清初帖学衰微的几个因素
叶俊(四川)断裂与契机——“二王”书法在宋代的传播与接受
王亚辉(北京)唐代墓志书法文献价值探析
冯瑾(江苏)先秦两汉图形印研究
张函(山东)明末遗民变异书风研究
周侃(北京)唐代民间书手考察
王连富(浙江)实用思潮 士人心态尚意书风——北宋尚意书风成因新探
朱彦民(天津)八大山人书作中异写字之辨析
杨庆兴(河南)唐代主流书风影响下的千唐志斋馆藏墓志楷书研究
李吾铭(广东)宋湘与伊秉绶、阮元交游考略——兼论碑学思想传播的复杂性
邱才桢(北京)《古诗四帖》与晚明鉴藏家的“张旭”概念
张胜利 倪峰(山东)钱泳《书学》研究
杨开飞(宁夏)宋人胸次论付强(北京)史游官职索析及其他
杨宝林(辽宁)大文艺观视阈下的刘熙载书论略说
贾砚农(江苏)徐渭书法真面考辨
颜廷军(江苏)《春雨杂述》真伪辨
麦穗丰(广东)从广州南越简看岭南秦汉时期书法
尹冬民(北京)庾信《哀江南赋序》“胡书”考辨
罗尚武(广东)碑学背景下的帖学名家——清代鉴赏家吴荣光书法简论
孟庆星(湖北)晚明清初山左集古刻帖考论
杨军(北京)北宋翰林御书院研究
逢成华(江苏)南北朝碑志的书人及其书写心态辨析——兼及《瘗鹤铭》署名“陶弘景”、《郑文公碑》署名“郑道昭”问题的探讨
冯岁平(陕西)被误读已久的汉代摩崖——以汉《石门颂》为例
蔡显良(广东)学书须学颜真卿——颜真卿与宋代书法新探
段大宾(河北)论“北魏洛阳邙山体”的成因与渊源
李慧斌(山东)从补史到新证——唐宋“院体”书法研究
方波(浙江)宋元文人对王羲之政治、道德形象的建构
张锦伟(河南)东周盟书及其书法艺术
王佑贵(浙江)《张猛龙碑》的接受史:一件无名氏书刻的经典化历程
蔡副全(甘肃)论中国古代题壁书——以陇右题壁遗存为例
张恒奎(辽宁)草书体的形成及其相关问题
王亚兵(陕西)从“技”到“道”再到“通道”
欧玉珉(山东)多元文化境遇会中的当代书法
周正康(云南)意为体形为用:“神采为上”与“形式至上”的论辩反思
白林坡(陕西)明末清初关中“前碑学”研究
吴晓明(浙江)书法屏条源流述略
江锦世(陕西)新出土《唐冯承素墓志》考释
向彬(山东)西晋至北宋书学设置沿革管窥
范秋晗(北京)吴昌硕黄牧甫“印外求印”风格比较研究
吴占良(河北)北宋保州书法考实
张远晴(北京)汉末前后书法史中政治与书法的纠结——兼论书法史的通观写作
吴高歌(北京)沈曾植、康有为之交游及书学异同
王晓亮(北京)宋代书法发展特点与雕版印刷关系之研究
周斌(上海)试论阮元金石观与其书学思想的联系
任小平(新疆)吐鲁番文书史论
王春林(江苏)沈子善书法教育思想对当前书法教育的借鉴和启示
杨锁强(陕西)中国书法审美境界论——兼谈当代中国书法在审美境界上的若干误区
邱红日(浙江)试析黄宾虹的“内美”艺术观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
李景新(海南)“知白守黑”书法美学思想之综论
刘洪辉(重庆)试论篆刻的“遒媚”境界
李正庚(湖南)“六书”本义与古代书法教育
李阳洪(重庆)清末民初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
吕文明(山东)心理剧变与创造力的实现——从晚明书家心理变化看书法心理学的当代性意义
吴慧平(广东)魏晋南北朝时期河淮书法文化区研究
卢光文(河南)坚守与重构——关于当下书法批评存在问题的思考
黄俊俭(河南)论书法批评家的主体建构
杨海蛟(河南)“体用不二”与书法创作
李中超(河南)欧阳修、蔡襄、苏轼及其书法交往与北宋尚意书风之形成
刘小毅(广东)宋代岭南书法史钩沉
祝帅(北京)书法何以成为社会议题——中国书法社会学研究二十年反思(1989—2008)
杨疾超(湖北)“书道”与“书法”——中国古代书法观念变迁考察
孙广举(河南)尚意:中国书法的本性
杨加深(山东)论当代草书创造中的视觉冲击意识与对比手法——以“首届行草展”和“九届国展”为视角
薛帅杰(浙江)论明清幕府好士新风与布衣书法篆刻家的命运——以徐渭、何震、邓石如、包世臣为例
张韬(山东)晋尚韵、崇逸与魏晋玄学
王德志(山东)碑帖变奏——论当代帖学的进新与责任担当
毛万宝(浙江)走出尘封的“序言”——张荫麟书法美学思想探微
李德才(内蒙)构建“醇雅”书法艺术审美价值的现代意义及其视觉效果新探索
赵佑铭(辽宁)论“碑学”概念对中国书画艺术形式自律的遮蔽——兼议晚明及清代书画艺术形式自律演进的内在一致性及其中介性意义
盛剑成(上海)古代法书考鉴的几个重要问题
颜以琳(广西)观念-技法-工具——清代书法“运心”与“运身”实践之剖析
王世霖(湖北)游离于感觉的传统书法批评原则与现当代书法批评
张晓林(河南)从卫恒之“势”之“伫思”书学思想看其对书法“尚意”理论的贡献
刘思凯(陕西)精神的高蹈——当代书法发展模式与精神重建的文化追问
奚白(北京)试论“弘体”的佛学意蕴及其助道价值
孙永玉(安徽)欧体险峻风格形成机理及其美学意蕴
吴川淮(陕西)书法的审美经验及其分析
竺捷(江苏)图像复制时代下书法批评的视角融合
梁培先(江苏)涅槃与新生——试析现代艺术背景下的汉字(书法)创作的方法论问题
高洪贤(吉林)论吴宽在明代书法史上的特殊地位
李静月(北京)中晚唐狂草书僧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征及其成因
耿广敏(江苏)三十年“国展”篆书作品之数理分析
姚俊卿(新疆)书法创作中的重审与内省
吕金光(四川)晚明金石碑刻书学意识下的倪元璐书风形成之阐释
左国华(湖北)重识“意在笔前”与“无意于佳”——兼论“意”与书学三境界之关系
刘东芹(江苏)嘉兴项氏的古印收藏及影响
杜约孔 赵君平(河南)唐东海徐氏书家考述
王自力(浙江)选择 观念 出新——潘天寿、沙孟海、来楚生三家取法黄道周行草探论
徐惠(山东)谈书法之“势”蕴含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
黎东明(广西)与传统对话交流机制在书法教学实践中的建构
彭砺志(陕西)“各得一体”——王羲之以降主流书法偏正摇摆取向的历史考察
盛东涛(江苏)宋元文稿书法的学术价值与审美价值
陈方既(湖北)创造生动的艺术形象是书法之为艺术的根本
发表于 2010-2-18 11: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2-26 08: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3 16: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29 05:50 , Processed in 0.374596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