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杨之

【当代实力派书家系列提名展】李刚田书印艺术大型网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2: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篆刻念的迁徙

李刚田
nEO_IMG_nEO_IMG_1997年李权田工作室.jpg








篆刻
艺术,从什么时始,众不一,各以其着眼角度不同而予其不同的界定内容,其并无根本抵牾。例如,一篆刻艺术是一种艺术创造,而秦印(习惯的“秦印”,包括国、秦、、晋、南北朝等存印迹)是古人以目的的印章制造,不能是篆刻艺术始,真正的篆刻艺术是由宋元以后文人篆刻家揭开了帷幕;另一种说认为古印用之物,但其中存在着极高的篆刻艺术,今人对历存接受角度在于篆刻美,而摒除其印章的用性,那,随着印章的出,篆刻艺术也就相伴而生了,它的起源可推至国,甚至殷商。上述两种说法,皆可成理,并不妨碍本文的研究。

篆刻艺术经过、明清展到了今天,其念和作品特点生了很大化。当然,只有后人才能今天的篆刻艺术做出史性的评论,但是,如果我篆刻艺术的沿革行深入思考,通过历史各段之的比,将有助于我认识今天。本文的尝试即在于斯。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2: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心插柳的秦
古印

古代印章,是作
种实用之物来制造的。在印章制造中,用性是决定因素,而艺术于服从地位。印章形式和与此相随的篆刻美的,受当入印文字、制作方法、印章材、用印方法等的制

各个
代,入印印章形式及其艺术特点生着重要影响。一的六国古文造成以地域特点的艺术,使期的篆刻艺术风格多。由于古文字的多性、活性,另一方面就缺少了定性,了增印面的定及整体感,明的先民便在印面上加“田、日、口”形界格,使活的印文得以聚,使动势的印文与静的界格、圆转的印文线条与方折的界格线一的艺术美。秦小篆出,印面使用的是经过印章形式改造即“印化”了的小篆,此印文渐趋,但艺术形式的有那种顽固的习惯惰性。国末期、秦、西初年的印章从形式上几乎以分辨,印面仍习惯沿袭边框界格,但已是弩之末了。东汉时的印工们终顺应了平正的印篆的需要,脱了印面界格的旧式,形成以东汉为代表的印典型形式。

印章形式的
化与用印方法也有着解之。在印于泥封的魏晋以前,官印多是文,于泥上呈阳文,文字清晰不易作,晋以后纸张代替简牍普遍使用,用印濡朱钤纸为优,于是官印印面向阳文转变,且印面不再受泥封局限,形制大。文,小印大印,必印面空,在用中不利于防杜奸,于则过单调无物,于是印文始曲屈以求匀,官印的入印文字形成了“九叠篆”,这样以来,印章形式之反影响印文特点的化。此外,如厚、印天真、玉印爽健、官印端庄、和印灵活,以及殉葬用滑石印、陶印等特殊感的线条等等,美意味的化,皆与印章制作方法、印材地、印章用途、用印方法有直接系。秦印中的篆刻艺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章形制的化。而印章形制之,又依附于其用特点及制作手段,根到底,秦的篆刻艺术是印章用特点制中存在的。

印的制造然是以目的,同也伴生着艺术创造。秦印的篆刻美,有着人本能地按照美的律制造用物的成分,也有随着印工们审经验累,行的有意的篆刻艺术创造。如果古印章的美是完全出于印工本能的、下意物,是不可思的。看古印中的篆刻美有出于习惯性制造手法的因素,更多出于印工的匠心经营。秦印在用印章的制作中,同包含着的篆刻艺术创造,不过这种篆刻追求,与明清文人篆刻以及今日的艺术家篆刻追求有着很大不同。秦的篆刻艺术有着印工一代代群体性的慢的、顺应自然的造,如印章界格的生即是。工匠式的制作方式,个印工不同的承授受,也在整体的代特点之中表出不同的技巧性艺术特点,只是古代印人很少有名字流下来而已。古人的篆刻作并无心求什金石气、卷气等等,也没有种种刀法定式,他没有想到后人会把他篆刻正宗之祖。他只是以徒相的技,在定俗成的形式中,行着工匠式的、乎自然的、我行我素的作。但在流下来的那些妙趣横生的秦古印中,不可否古人艺术创作的成分,如官印“都侯印”中线条重化的构思完全出于匠心经营私印“九私印”中印文圆转与方折的一美,决非出于无意之,就那些天真率意的急就印中,那平直排叠之中微妙的理,尽管出于乎操作中的自然,其中也确有着意安排的迹象。
从宏的、整体的角度看,秦篆刻艺术创作在印章用性的制之中,慢地、自然地在群体印工中无意化;从微的、具体的角度看,一方印都凝聚着在工匠式制造程中的的、着意的追求。这种追求是原始朴素的,当人看来是不足奇的。古人面新制作的晶的玉印或光印,其美的感决不同于后人理解的“金石气”。随着光的延伸,今人眼中的秦印,与拙笨的青器、俚俗的彩陶等一,披上了一神秘的帷,使人感到高深莫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2: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着意栽花的明清文人篆刻

自明代起大批文人介入印
(其端在宋、元),篆刻作的生了化。以前的篆刻艺术只是印章制作的伴生,自此以后,篆刻始借用印章形式,行有意的追求美价艺术创造。

文人
手治印,脱金、玉印材的限制,采取了以刀刻石的最佳作方式。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古印大批出土,们竞相收藏,印谱纷纷问世,文人们开认识印极高的艺术。千余年后的明清文人突然发现了秦这块神奇的新大,他们对印之美心悦服,又不可名状,于是乎以“金石气”三字来统摄之。于金石气,很用一个界定准确的定明,它有一个相的、沿模糊的内容。造成金石气之美的因素大概有几点:

其一,与古代篆刻
艺术存在形式有。秦篆刻艺术依附于用印章,印章作信物,其形制小,但其神圣地位决不鼎等礼大器,这给印章涂上了神秘的色彩。秦印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庄重感,这种庄重感与“印化”了的篆文字是分不的。形体、格多的古文,活舒展的小篆,一旦入了印面,便脱胎骨,在特定的印面境之中接受改造,平直、排叠、质简、装得静穆庄重,犹如各性情的人一旦走的寺,面的神灵,都将不自地被统摄于庄神圣的境界。古代印章的庄重感,是金石气的精神基。“篆法端方,刀法持重,如商彝周鼎何等庄,亦自神采”(陈语),此便是明清文人治印的神往境界。

其二,古印特殊的、不同于明清人以刀刻石的制作方式所形成的篆刻美,是金石气的重要原因。
印,由于刻于范模,或失蜡造,经过金属浇铸冷却收,形成以刀刻石以表造美;封泥,以印面挤压而形成偶然的艺术效果;等等。由于制作方法、印材、用印方法不同而致成的不同艺术效果,非人刻意追所得,这种出于无意的制作程中所伴生的艺术效果,是天真自然的美,使明清文人叹为观止。

其三,
时间这位不自艺术古印蒙上了一更加神秘的面。古印或出于墓穴,或徙于世,经过锈蚀、磨等自然作用,斑古厚,透出一种远非人力所的朦美、残破美。这种千年烂铜的朦古意,也是构成金石气的重要一面。

明清文人
印理解的核心是金石气,以文人主体的明清印人群体气的表现则卷气。

明清不同于秦
以印工主,而是以文人基本篆刻伍。明清印人一般以文主,而以印“副”,“雕虫篆刻”文人末技。期的印人一般精于翰墨,通于训诂籍,一儒、、道混合的哲学支配着他艺术观,而以儒家思想其中轴线,作治印,求“中正冲和”之气,追“不激不”之,立足于文人的理性从事篆刻作。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2: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篆刻艺术中篆法、章法、刀法方面,明清文人首先强调的是篆法:



印之所贵者文,作者不究心于篆而工意于刀者,惑也。


(
旸语)
念上,于篆刻艺术线条美,首先重的是其中内涵的笔墨,而把作手段的刀法放在次要地位,笔法是“心画”,而刀法只不是工匠式的技能而已。他在理轻视刀法,但又不可无篆刻艺术线条美,于是就以笔法去混同、取代刀法,把刀法与只有通用刀才能再的笔意立起来,刀法法的附庸。



使刀如使笔,不易之法。正锋紧持,直送缓结,转须带方,折须带圆,无棱角,无臃肿,无锯牙,无燕尾,刀法尽于此矣

(朱
简语

篆刻中的运刀与法中的运笔是截然不同的,以刀刻石与以笔书纸如何也不能用同方法,以“正”用刀刻石形成的线条是很单调的。明清印人在践中并不株守“正”,他们为探索丰富的刀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在理上却咬定“正”字,”字莫如深,似乎一“”便失去了金石卷之气!在篆刻中,以各刀技巧形成石面上具有丰富感的运刀迹,通刀意体会笔意。篆刻中所的“笔法”,只是一想,如果把法中的运笔迹用刀在石上刻意追,直接表,将破坏篆刻艺术基本的形式美。

明清文人篆刻
念中,强调的第一性是学,把篆刻视为“印学”,以深厚的学识为功底,来求得金石卷之气。他们对印的理解停留在“方
”、“穆然恬静”的形
上,而造精神不太心:


仿汉铸印,不在奇崛,当方圆适宜,屈伸维则,增减合法,疏密得神,正使眉目一似恒人,而穆然恬静,浑然湛凝,无忒无挑,庶允独到。

巨来

大凡文士作印,不善交错而善明净。交错者,如山中有树,树中有山,错乱成章,自有妙处,此须老手乘以高情;若明净则不然,阶前花草,阗放有常,池上游鱼,个个可数,若少间以异物,便不成观。


(陈鍊语)
里道出了文人治印之在于“明文雅而有条理,而缺乏艺术家的“交化中求情趣的本

文人篆刻家,又
每每艺术与人品系在一起,与柳公“心正正”同出一


书虽一艺,与人品相关,资凛清而襟度旷,心术正而气骨刚,胸盈卷轴,笔自文秀,印文中一一流露,勿以为技能之末而忽之也。

(孙光祖语)
一切,之曰卷气。金石卷之气,就是明清文人篆刻的美学理想。

印,皆出于工匠之手,与民俚俗之美有着血缘关系。后人,尤其是明清印人,把秦视为高雅的堂之物。雅与俗之并无不可逾越的鸿代都有自己的美特征,这种特征每每带有主向。明清印人认为印的神妙,是戴着有色眼察,他崇尚的金石气,是其庄、古雅、斑厚的表象。而真正的醇古之意,那天真自然、不假雕而近于俚俗的灵魂,却而不这种叶公好式的度,致使明清流派印始未能脱出念制的沼地。然,他提出印宗秦的口号无疑具有,但他艺术实践却是消极的古主,并没有从秦人朴素的作思想中借,而是章逐句地陷入了秦模式。他从文人角度去宗法秦,而缺乏从艺术家的角度印的理解,从根本上制了以文人主体的明清印艺术创造性。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2: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在理上明清印人轻视刀法的作用,但面以刀刻石的作方式,他不得不下大气力去探索。流下来的秦汉烂铜印中的刀意使他如隔看花,难见精微,如何以刀刻石的表手段,达到理想中的金石卷之气,是在他面前的新课题。明清印人经过数百年的践,确立了刀法的概念,形成了以不同刀法特点为标志的流派印,后人留下了可的刀法经验。但可惜的是,些以刀法不同特点而形成的流派印,从始到僵化的周期是很快的。例如丁敬奠定了以切刀特点的浙派格,在文、何以来沿的冲刀之外卓然成派,使印风为之一。但仅仅几十年时间陈鸿寿、之琛手中,已成燕尾牙的僵化模式,切刀法开创时较强艺术生命力不了。于刀法,明清人在理上的总结和研究远远逊于篆法研究,有些于刀法的理不科学,玄而又玄。如在《印》中,列了“刀、覆刀、平刀、反刀、刀、冲刀、刀、挫刀、舞刀、切刀、留刀、埋刀、刀、入刀、双入刀、刀、刀”,洋洋洒洒,使人如五里中。刀法践中的程式化与理上的空泛化成明清印的重大症

明清篆刻
艺术是以流派特点而存在的,锁链式的系,使明清篆刻格沿着几条大的流派脉络发展。这种艺术发展的特点是与闭关自守的小生式的经济发展特点相契合呼的。流派印的展,使格深化,同又受到很大局限。此种发展不利于流派之的融会通及个人主体精神的发挥,是致流派印于走向僵化模式死胡同的重要原因。直到清代中期的石如,才使印坛发化,他努力从流派的隙中求一条生路,取得了可喜的收

明清众多印人
经过四百年的努力,力求在石面上再古貌,实际却去古甚。青饕餮的秦高古,衣冠朴的印工手段,是明清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康有有一段用以明清之学秦恰切:


譬吾粤人生长居游于粤,长游京师燕语,虽极似矣,而清冽之音,助语之词终不可得。燕人小儿,虽间有土语,而清吭百转,呖呖可听,闽粤之人,虽服官京朝数十年者,莫能如之。
(《广艺舟双楫》)
于秦古貌的机械追求是明清印人的略失。秦印是明清印人的本,又是一副沉重的枷。明清印人戴着在千年烂铜之中求金石卷之气,把生朴素的古典美入文人流派的模式之中,缺乏汉创造精神的真正理解,囿其貌而失其道。艺术创念上的偏差与明清印人的虔努力,使明清篆刻艺术有很大的局限性。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2: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的当代篆刻

明清有些印人也作了
试图突破秦模式的努力,但由于念的局限,没有能取得重大突破。例如一代大家石如,把自泰山刻石至李阳冰以来那化的、不法的小篆,用隶行改造,造了丰富的篆书线条美,其功大矣!但在篆刻中,石如的元朱文印将小篆直接入方印面,虽开所无的新貌,但未将小篆改造化成适合印面形式的篆刻艺术文字。此元朱文印美美矣,却“印味”不多,其中法与篆刻的机械合,不如秦印文与印面形式融无。此元朱文印,直到黄牧甫在中期的作品中,将小篆、金文以至泉布、瓦、碑文字融会化,行了适合篆刻特点的改造,才有了大突破。

中、
清印人、吴昌、黄牧甫在浙皖颓废之中,努力求出路,但这种努力只是初探索,仍然受着传统模式与文人念的极大制。尽管吴昌硕发出了“今人但侈古者,古昔以上所宗”的呼声,尽管其作品呈较强的个性特点,但竟未敢越雷池。他将自己那侧变形的石鼓文拿来入印,使印貌具新意,但其用心良苦仍在求篆法化,力求个字篆法化之中的完美,而字的章法呼应远不如黄牧甫以及后来的印人。字法的完美独立与章法的平雍和,表出吴昌典雅的卷气,而用刀的厚表其金石气,在念上他仍属文人之列。他尚不能算作明清印的叛逆,然在更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却只能算作“改良主”者。真正在艺术观念上具有本的突破者,首推白石。位木匠出身的艺术家,冲入了由文人断数百年的印乱了脚,使一些抱残守缺的人惊呼之“野狐禅”。

并无心把白石推到近代篆刻的第一把金交椅上,而是试图说明在念上首先具有初成体系的底更新,并在作中身体力行来实现自己艺术的人是白石。首先,他印的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印宗秦的口号予了新的内容:



……其篆刻别有天趣胜人者,唯秦汉人。秦汉人有过人之处,全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

(齐白石:题陈曼生印拓)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2: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印,他绕开了着眼于平厚等表象的认识,而深入研究其哲理,提出秦精神的真在于“天趣人”,秦人的作思想在于“胆敢独造”。这种对印的理解是与明清文人的金石卷气有很大不同的。白石的“不知有”(白石印),并非无,而是要脱秦模式的束,祭起秦之魂“胆敢独造”的大旗。

但是,秦
精神与秦作品是不能分割或立起来认识的,“胆敢独造”并非无法无天。新的念要求更加深入研究秦印,掌握其律,并借明清流派印的得失,以此支点艺术创造:


予之刻印,少时即刻意古人篆法,然后追求刻字之解义,不为摹、作、削三字所害,虚掷精神。


(齐白石自跋印语)
有几意思,从篆刻艺术所凭借的篆基本原入手,着重研究古往今来入印文字的律,以生自然的刀法造不同于秦的篆刻艺术。其中印宗秦这样一个程序:深入研究弃模式精神。这种辩证认识方法比明清人印的机械认识具有进步的、的意

如果
明清文人篆刻作重内在韵律的和之美,那白石之后逐渐趋向于重表力的崇高之美。在刀法上,白石选择泼辣峻利的刀冲这种得于自然野趣而少文彬彬的用刀,正是文人篆刻念所不屑者。浙派末流,刻意追求斑驳烂铜,形成一套了无生气的程式化用刀而“妄作高古”,白石无如何也不肯俯首就范的:


黎鲸公(黎承礼)亦师丁、黄,刀法秀雅,余始师之,终未能到,然鲸公未尝相诽薄,盖深知余之纯任自然,不敢妄作高古,今人知鲸公者亦稀,正以不假汉人窠臼耳!

(齐白石跋印语)
任自然,不敢妄作高古”、“不假人窠臼”,此正是秦精神的弘以“古人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印“巨鹿魏氏”款)来息人心之不古,其不无偏。笔墨,是篆刻作品中线条的内涵美,而刀石是篆刻中线条美的具体形,没有刀石
,笔墨也就无从
起。当代篆刻并非无墨,而是注重通刀石来反映笔墨,加作品的表能力。把刀法置于篆刻要素的重要位置,是念的进步。我并不认为齐白石的刀法是表力最、最完善的,其可贵处在于他念中把刀法在决不于字法的地位。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2: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石印中的字法,也已非,而是将各种书体、格,包括用中的楷用“移花接木手段”(白石印)糅合,行“印化”改造。一点上,黄牧甫在作中似乎先走了一。字法于服从于章法的地位,于明清印人首重字法的念无疑是重大革。白石及其以后印人的章法除于代印章中直接借之外,更多地从画中求疏与密、斜与正等一的律,加了篆刻中画因素和装特点,将构成篆刻作品人的第一印象章法因素放在重于字法的地位,从而将明清人单纯的印宗秦汉变为多角度的印从出、印出、刀出、画出等合的
    白石的篆刻作,有村气、火气、野气,可俚俗之气,与明清文人的堂气、文气、雅气,金石卷气表出截然不同的作思想。而正是这种俚俗的民间艺术色彩与秦是息息相通的,它因因陈陈的明清印坛带来了青春活力。书坛上,曾被文人讥为“古法尽”、“叉手并足如田舍”的真卿,竟唐以后书坛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便是先

今日印
于明清印人所崇尚的金石卷气,于“穆然恬静,然湛凝,无忒无挑”、“造次中度”的美学思想,并无意斥。但正如今日书坛早已不把王羲之作为书礼膜拜一,已不把它作“正宗”来待了,它只是印百花奇中的一枝,而不是主宰。于金石气,今人有着不同于明清印人的、更加广的、脱模式的理解,金石气已同篆刻艺术解,同一词语,不同予了不同的内容。于篆法、章法、刀法三者,今人把它看做一个有机整体内并列而存不可偏因素。在当代社会化大生方式的背景下,紧张的生活奏,使人美趣味简洁、明快,向于一目了然的比美。在篆刻中这种美的效果主要靠章法与刀法来完成,再加上由于解脱明清流派禁后的逆反心理,当代篆刻正地加了章法、刀法意于篆法,首先要求服从于章法的需求,不斤斤于一字之中的局部美,而求章法呼中的大效果,把印文的可、可性放在服从于篆刻美的地位,从而通秦,融合篆隶,出新致。当代篆刻艺术,从篆法、章法、刀法方面行着一场艺术形式的革命,而形式革命是由内容革所引起的。秦印制造目的是出于工具式的用性,明清篆刻尽管有意追求美价,客上仍与印章的用特点分,而当代篆刻艺术说较彻底地脱印章的用特点,向赏艺术发展。就是当代篆刻艺术形式革命形成的基因。又如明清文人强调人品即印品的点,今天我们觉得二者之并无直接的、绝对系,人这种“天人合一”的派生念中解脱出来,排除了篆刻艺术本体之外的念等非艺术因素的干,相独立地向纯艺术方向展。以特点的当代篆刻,以其广的怀抱包容一切,并无排他性。一些持“正宗”的越感,沉溺于明清念中陶然自的印人,也当有其一席之地。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2: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石的篆刻艺术对于当代印的作用,并不在其作品本身,而在于其念的进步。恰恰相反,数十年内派印者,几乎无人成功,他白石的印章面目,将白石独特的艺术风成一种习气,形成新的模式。若能起白石先生于地下,先生也必哀其蠢蠢。而真正承白石之道者,是活在今日印的一批秀篆刻家。如果人制印是一,明清文人把篆刻艺术印学,那今人把篆刻艺术追求艺术理想、作感情的表形式;如果说这一代印人是数典忘祖的不肖子,那只是不愿将祖宗的眉鼻口安在自己的面孔上,他只是背离了秦、明清的作品模式而真正承了秦精神;如果明清是从形式上的回(当然只是明清印人一情愿的,史是不可能回),今天是秦篆刻艺术精神的升。当代作中摹拟古式,株守浙、皖门户者越来越少,念的更促进创作中新形式的探索,新的作又冲、催化着人念更新。一些于徜徉于秦故土的印人,也从看不渐渐习惯,并在作中自或不自生着化。“者必,不者必(康有为语),此是史的必然。

以今天的
艺术尺度去回,程式化的明清流派印已无新意可言。白石的印数十年前在文人印中异突起,堪称发聋,但在今天看来,当年的“野狐禅”也不平平,“李杜篇万口,至今已不新”了。今日印人,不但超越了明清,同视齐白石的印为陈迹。今人对齐白石的超越,正是白石念的弘。奇怪的是,那秦古印却仍在焕发着永恒的奕奕神采,永、自然、天真、朴素!那些明清印人视为俚俗而不屑一的宋元押印,又被人重新认识,“将磨洗前朝”,些民之物以崇高的艺术地位。但这种种艺术遗迹,如果再去机械效法其形貌,必然重蹈明清覆。古印的美妙存在于其代所固有的自然色彩之中,今人无法企求,也不必追攀。我只是把史留的其妙无迹作素材来取用,研究其中律,化,行化合式的造。当代篆刻是以明的个性特点为标志的,明清以流派特点的锁链艺术风格的程序,已成社会化、信息化的网展的特点。篆刻格通过时代的多棱镜变幻无常,流派格分化裂,向互不雷同的方向展,一种风刚刚被人,移旧了。机械效法古今名家的作品今日已以立足,化周期的伐在加快。篆刻艺术争奇斗状,也使一些成名的篆刻家可危,由争而生的危机感,又成篆刻艺术展的力。
    然,个性之路是条崎而危之路,今天的印人却心甘情愿地走上了条不易被人理解的道路。条路上失的概率要比走妥的秦模式大得多。一方面,人们对篆刻艺术有着期形成的以秦模式主的美定式,新的篆刻艺术形式,尚缺乏经验累;另一方面,今日脱旧模式的篆刻作尚在探索途中,必然存在着部分不成熟的欠佳之作,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念更新的价。如果人以朴素的感性在无意中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明清是以理性化来着意追求秦模式的一个期,那今天是借明清得失,解脱秦模式,而弘汉创造精神的代。史将会期是篆刻艺术发展史中的、具有拓意的、富有生命力的一个高峰,并且此正当方未艾,它巨大的潜力将要逐展示出来。

1988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2: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篆刻中的做印法



李刚田








1989年郑州文联办公室.jpg


【内容提要】

所谓篆刻中的做印法,是指并列于篆法、章法、刀法之外的又一法,此法从古代的印章制作到明清以来的篆刻创作中都普遍用之,但未能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刀法观念是明代印人建立的,其核心内容是“传笔法”。而为制造印面特殊的金石效果采用的其他技法手段就是做印法。做印法与刀法只是概念上的区别,在具体技法、具体作品中有时是相互渗透而存在的。出于不同的审美思想,历来印人们对于做印法有两种态度,一种持否定态度如赵之谦、黄士陵、齐白石等,另一派从文彭到吴昌硕等印人则在技法中广泛使用。当代篆刻创作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的刀法程式,单纯传达笔意的刀法观已满足不了对印面新形式追求的需要,印人们不择手段地采用各种篆刻技巧,做印法在当代篆刻创作中显示出重要作用。篆刻技法的变化与篆刻审美乃至整个时代审美的倾向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谓篆刻中的做印法者,是指并列于篆刻中篆法、章法、刀法之外的又一法,此法并非这篇小文中所独创,而是在篆刻创作实践中早已有之,只是未曾有人把这做印法堂而皇之作为一法提出来罢了。简而言之,做印法是指除刀法之外为制造印面效果而采用的各种特殊技巧。

    古印章的制造,是一种工艺,通过工艺制作表现出了篆刻美。工艺制作中的“做”是其技术手段,古铜印的制造,从先制作模型始,再依模制范、熔金浇铸、清砂修整等一套工序,这一工艺流程有可能是由多人按流水作业完成。即便是凿印,按一般工艺去忖度,也非每一个线条由一刀凿成,并且凿完后对翻出印面的毛边还应锉平修整。玉印也非用刀刻成,而是反复碾磨而成。古印的制作是经过特殊的工艺完成的,其中并没有今人所谓的刀法。刀法概念的提出是较晚的,元代吾丘衍所著《三十五举》中尚未论及篆刻用刀问题,极有可能当时篆刻作品的完成是由吾丘衍篆印后交工人刻锲完成,吾氏没有刻印的体验,自然无从谈起刀法。到了明代,周应愿《印说》中提出关于篆刻用刀的重要作用。刀法概念的产生,来源于文人亲自动手刻印,来源于与书法中笔法的比较,《印说》中就将书与印、刀与笔比较而论:



作书执笔如印印泥,如锥画沙,如屋漏痕,如折钗股,虽论真体,实通篆法,惟运刀亦然。而印印泥语于篆,更亲切……锥画沙与刀画石,其法一耳。

刀法观的建立,来源于文人对篆刻的审美观,明清印人认为篆刻艺术是“铁笔”所为,要通过刀意表现笔意,通过印面方寸表现书法的意蕴。明人金光先在《印章论》中首先使用“刀法”一语:“夫刀法贵明笔意,盖运刃如运笔。”刀法与笔法、运刀与运笔是密切相关、并列而存的。朱简说:“刀法者,所以传笔法也。”直接说明了刀法的本质特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19 09:59 , Processed in 1.101385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