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054|回复: 282

【沐云堂访谈】陆明君---学业醇儒 文章大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5 16: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沐云堂按:甲申秋,余负笈吉大,方其时余年在而立之外,学术文章则在垂髫之间,故为人颇拙讷,少交游,惟静观醇儒,默察大雅。其时师门内诸学长于翰墨各有一长,于学问亦多有创获,令浅薄如我者心折不已。此间,更于陆明君先生印象尤深。前贤言:“学业醇儒富,文章大雅存”,陆先生或可当之。陆明君之书法儒雅,学术深邃,愚多有获益。数年间电话往来,于陆先生学术书法所知更多。今拟提数问于陆先生,或言书法,或言学术,于己多有裨益,于当代书法网诸友人,亦可为镜鉴耳。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7: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明君艺术简介
        
       陆明君,1962年生于山东昌邑,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文献学书法专业,师从丛文俊先生,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印社社员。

    书法作品二十余次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中青展、兰亭奖展、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等,并在全国第一届及第二届正书大展、第八届中青展、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作品展中获奖,出版《陆明君书法作品精选》等。

    发表多篇学术文章,多次参加全国书学讨论会并获奖。专著《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二等奖;专著《簠斋研究》获中国美术最高奖: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
在洛阳龙门石窟考察IMG_003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7: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明君书法主要参展、获奖情况


1991年12月,在“山东省青年第三届书法篆刻展览”中获三等奖。
1993年11月,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览”。
1994年12月,在“全国第一届正书大展”中荣获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1995年4月,参加“全国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览”。
1995年11月,参加“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
1995年12月,在“山东省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展览”中获一等奖。
1996年10月,参加“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
1997年8月,参加“首届全国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展览”。
1997年11月,在“全国第二届正书大展”中荣获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1998年2月,参加“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
1998年9月,在文化部主办的“第八届群星奖作品展”中获优秀作品奖。
1998年3月,被中共潍坊评委、潍坊市人民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十佳书画家”。
1998年10月,参加“全国隶书展览”。
1998年12月,入选“世界华人书画展”。
1999年5月,被中共潍坊市委组织部等评为“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1999年9月,在潍坊市委宣传部等主办的“潍坊市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中授予“最高成果奖”。
1999年6月,参加“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作品展”。       
1999年10月,参加“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
1999年12月,参加“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
2000年12月,在“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中荣获三等奖。
2002年9月,参加“全国第三届正书大展”。
2002年9月,参加“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大展”。
(此后因忙于学业等原因不再参与中国书协主办的各类展览。)
2007年9月,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主办的“渊源与流变•‘二王’及帖系书风”研究展览。
20008年5月,参加中国书法院等主办的“全国百名中青年书法名家展”。
2009年5月,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主办的“渊源与流变•简帛书法”研究展览。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7: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敬启者:
    “学业醇儒,文章大雅”。
    经与陆明君先生协商,对陆先生学术、书法有中肯之评论者,将获赠陆明君先生签名的著作一部(15名)。对陆先生学术、书法有学术意义的评论,将获赠陆明君先生作品一件(3--5名)。

                              沐云堂 谨上


[ 本帖最后由 沐云堂 于 2010-7-6 21:3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7: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篇  陆明君的学术和生活


最初认识陆明君先生是在业师张金梁先生的府上,但真正了解陆先生的学术是《簠齋研究》。2005年,在长春学人书店买到陆先生《簠齋研究》,认真的读了一遍之后,对陆明君先生的认识逐渐立体和丰富起来。令人高兴的是,这本书后来获得了“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
陆明君著《簠斋研究》书影.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7: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人笔下的陆明君及其《簠齋研究》

丛文俊先生序《簠齋研究》


    金石学兴起于宋代,收藏、著录、题跋一时蔚然成风,但除去刻石中的名家近体作品外,古文字篆隶诸体对书法时尚毫无影响,即使人们在摹录原文的时候,也不曾产生仿效其书的念头。所以能影响宋代书风的前贤作品,只有碑帖和墨迹。风气如此,无怪欧阳修称美北朝碑版只限于说说而已、黄伯思见之而斥其有“毡裘气”了。

    及至清代,在金石学的推动下,古代书法和碑学大盛,其中收藏家的收藏、传拓、考订、著录刊布则成为学术与书法之间的桥梁,对推动有清一代的书法风气起到重要的作用。这种情况在书法史的研究著述中本应给予相应的学术位置,而实际上却罕见涉及,由此造成缺憾。

    对晚清的收藏而言,潍县陈介祺是最突出的一位。其人学富识广,眼高财足,精于鉴赏,举凡古物,无所不藏。尤为难得的是他在传拓、刊布上积功甚伟,嘉惠艺林亦多。在他周围,有吴大澂、王懿荣、潘祖荫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学界名流,他们的好尚,一时传为佳话,同时也带动了许多人。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有陈介祺手拓古玺印百余,皆极精良;又有端方等人题跋的小件古器物图识,被萃集装裱成卷轴者多件。对这些藏家学者来说,已收传古之功,而他人则因之再为收藏,并使古物及题铭拓本和名家题跋的学术与书法数美并具,可谓一举多得。斯风至今再炽,既对书法研究提出新的要求,也是在提醒人们重新审视、评说陈介祺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收藏与书法。

    明君好书有年,笔下颇近风雅,更可贵处是能潜心读书治学,多思而敏于行。他对乡贤陈介祺知之甚稔,而感其身后寂寥,遂选作论文课题。此举正中我之下怀,欣然同意。在我看来,写陈介祺的优胜处有二:其一,通过写陈介祺,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那人时代的收藏与学术、书法的关系,带动对其他名家的研究。其二,我一向主张书法研究的路子要宽,不要光把眼睛盯在作品上,而要多关注书家,研究书家的方方面面,还要做到过细,过细才能写出好文章。明君果然不负我的期待,顺利拿出这篇论文,至于其中的甘苦,也只有他知我知了。

    明君的陈介祺研究是一篇相当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其史料翔实,考证扎实,论说得当,不仅得到答辩委员们的一致好评,而且深得旅美学者白谦慎先生的推许,故尔我建议其增作年表后付梓。明君的这部书稿,在陈介祺研究阙如的情况下,无疑有其筚路蓝缕之功,自当惠于学林,也可为好古者借鉴。

                                           2004年9月于丰草堂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7: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继揆先生序《簠齋研究》


    先六世祖文懿公簠斋,乃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对金石学与古文字学贡献颇多。对于簠斋,世人多只知为收藏家,偶有学者论及其学术成绩,也只就某一方面而言,此前尚没有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文章。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并关注簠斋研究,十几年前曾整理点校簠斋尺牍中论金石文字为《秦前文字之语》出版,又辑编《簠斋论陶》、《簠斋鉴古与传古》,也将于近期刊行。我从事簠斋研究,不仅因自己是簠斋嫡后及从事史学研究工作 的,还因本家族中簠斋的遗传资料大都集中在本人寓所(大部分已捐献)。我年逾八十,学术研究已是力不从心,对于簠斋研究只能寄希望于他人,极思能有弘扬其学者。

    记得两年前五月的一天,明君学棣忽至津来访,自我介绍来自吉林大学,硕士论文拟作簠斋研究,我喜不自禁。及至与明君叙谈一番,知其对簠斋已是相当了解,并通读熟记了《簠斋尺牍》等,并且具有扎实的金石学、古文字学基础,遂更欣然。此后,明君每年都至津与余谋面,交谊益笃。明君的论文早已做毕,尤继续讫讫执着于此,对于其治学精神余深为感慨。

    明君的论文在我榻边一年多了,身心佳时,随时翻阅,已过两遍。前不久,明君来津并告其论文荣宝斋邀请出版,让我批订,并嘱为之作序。除个别地方已与明君交流外,也提不出更多的意见。出版在即,明君又作了增订,内容更加充实完备。此书不仅弥补了簠斋研究的不足与缺憾,对了解、研究簠斋所处时代的金石学,也是一本甚有价值的著述。希望明君能继续进行他的这一研究方向,取得更大的成绩。欣逢盛世,好古之风复兴。今检簠斋手书册页,内有“好古文儆徇玩物,明至理耻动心机”,此一联语,足为今人戒。甲申年中秋,陈介祺六世孙陈继揆谨序。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7: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明君自己对《簠齋研究》的认识

《簠齋研究》后记


    本书是我在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的基础上,增补年表修订而成的。论文原题为《陈介祺鉴藏与学术研究》,增补后,因内容涉及到了各个方面,采纳诸先生们的意见,题名为《簠斋研究》。

    我近不惑之年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从师于丛文俊先生。丛先生不惟当今书法界之翹楚,其学源出古文字学、历史文献学,造诣宏深,且善思辨,授业解惑独有其道。本人幸得先生拔冗教诲,所憾己之性迂才疏,学力未逮,有负先生所望。然能投师先生门下,并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是我今生最大之幸事也。我的家乡是山东昌邑,属潍坊市,因曾从事过地方文化工作,又爱好书法,对同乡名贤陈介祺早有景仰之心,故硕士论文选此为题,并幸得簠斋六世孙,原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陈继揆先生鼎力相助。先生承其家学,学识渊博,虽年逾八十,仍志于学。余数入津门,求教于先生,并承蒙慷慨提供家藏珍贵资料,所惠良多,深得先生教益,不胜感荷之至,特行躬礼。

    本人的硕士论文,因撰写仓促,且史料所限,尚有诸多阙失,本没有出版的奢望,而丛文俊师命增订,并督促刊行,遂以献拙。此书因涉及面广,本人学力所限,其中不免有不当或错误之处,敬请方家学者指正教诲。

    业师丛文俊先生、原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陈介祺六世孙陈继揆先生欣然赐序,奖掖后学。荣宝斋出版社的崔伟先生,不嫌本书之陋,力邀出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陆明君
                     2004年秋于吉林大学

[ 本帖最后由 沐云堂 于 2010-8-28 22:2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7: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是陆明君先生的又一部学术专著。做碑别字研究需要文献学、古文字学的支撑,陆先生的这本书,有着深厚的乾嘉学术传统,这本书后来获得兰亭奖学术二等奖。
陆明君著《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书影.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7: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丛文俊先生序《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


    所谓“碑别字”,包括汉唐碑刻上一般的异体字和不规范的讹形、俗写、改作等产生的异体字,它们为数众多,来源也很复杂。对其文字现象,曾有一些学者做过归纳分类和说明工作,但距离全面解决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多年前,我曾以隶变研究为题,系统地考察了战国秦汉间书体演进与异体字的形成,首次从书写的动态出发,论证了“书写性简化”的客观存在及其对书体演进的主导作用,以及对字形的逐步改写、最终导致各种异体字产生的线索等等。后来由于把学术研究的重点转到书法方面,使得这一研究中断,留下不少遗憾。

    实际上,文字是社会化的交流工具,用字者每天都在书写,每一次书写都可能发生错误,都会有异于正字的俗写产生。早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当中,这种情况即普遍存在,其主导的因素就是“书写性简化”。与此同时,与生倶来的审美需求也会促使人们改造、美化字形,增加饰笔羡画、改造线条的位置样态、形近类化、赘饰偏旁等等,则以持续的变化从另一个侧面来增加异体字。这两种情况在隶变、隶草楷行诸体接续演进完成的汉晋南北朝文字遗存中,有集中的体现与交叉互动,这就是颇受学者关注的碑别字现象。读博士期间,我曾对此有所涉猎,而论文写作止于隶书上。为此,我一直希望能有学生来继续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明君学弟在读硕士期间,即显示出突出的学术能力和钻研精神。读博士时,我给他拟了两个题目:一为石刻文献研究,二为碑别字研究。他选择了后者。研究碑别字是一项扎实细致的工作,既要工夫,又要有想象,想象是做好分析归纳、阐释提升的活力因素。下工夫容易,不做死工夫难,如果把碑别字题目做成死工夫,就不能看了。当我看到初稿时,觉得有点出乎意料,颇感欣慰。改定稿和答辨后的再度修改又有所进益,所以支持他出版问世,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争求意见。

    以碑别字研究为题目,还有一个书法上的考虑,即碑别字参与构成那个时代的书法美感和风格特色。试想,如果三代秦汉魏晋南北朝乃至于隋唐的文字遗迹汰除异体,都改用一个规范的字形书写,其书法会是什么样?如果用《新华字典》中的标准字形去改写北朝碑版,还会有清人的倡碑和今天兴盛的碑版书法么?可惜的是,自清人倡碑至今,还不曾有人想到这个问题。推而广之。也不曾有人想过各种异体字字形对中国书法史的意义。我希望明君学弟在论文付梓后,继续这一颇有意义的研究。

    碑别字研究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选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文字学基础,还要明晰书体演进并具有书写体验等,正是具备了这些条件,明君的这一研究才得以顺利进行。论文在答辩中得到了各答辩委员的称许,评为优秀论文。当然,初次尝试有不足和遗憾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想到了,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29 15:35 , Processed in 0.451583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