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25|回复: 9

書法字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3 14: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書法字體,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就像自然科學對動物、植物的分科,如貓、虎、豹等,都屬貓科動物。書法字體,傳統講共分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種,也就是五大類。在每一大類中又細分若幹小的門類,如篆書又分大篆小篆,楷書又分魏碑唐楷之分,又有二王體、瘦金體之說。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4: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書法字體概覽
書法字體分類    書法字體代表作    書法家      參考年代
篆 書           泰山刻石          李斯        秦公元前219年  
隸 書           褒斜道刻石        佚名        漢公元63年
草 書          索靖             草書狀      晉公元239—303年
楷 書           宣示表            鍾繇       三 國公元151—230年
行 書           蘭亭序           王羲之      東晉公元303—361年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4: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篆書體
  中國先秦伏羲氏時期,就産生了文字。考古學家論證是在龜甲、獸骨上刻畫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蔔、預測吉兇禍福,故稱"蔔辭"。但其已具備中國書法藝術的基本要素:用筆、結構、章法等。殷周時 期,鑄刻在鍾鼎彜器上的銘文即金文又稱"鍾鼎文"廣泛流行。秦始皇大統後,統稱爲"小篆",也稱 "秦篆",所謂篆書,其實就是掾書,就是官書。是一種規範化的官方文書通用字體。據文獻記載。秦以前漢字書體并無專門名稱。而小篆是由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文字逐漸演變而成的。由于是官書。小篆隻适合于隆重的場合。如記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類。标誰篆書體的體式是排列整齊。行筆圓轉。線條勻淨而長。呈現出莊嚴美麗的風格。與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這樣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長。而且緊畫 向下引伸。構成上密下疏的視覺錯感。這與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關系。線條勻稱無論點畫長短。筆畫均呈粗細劃一的狀态。這種在力度。速度都很勻平的運筆。給人以純淨簡約的美感這兩種特征。加之字體 結構的趨簡約固定的傾向。小篆書體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縱橫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圓筆方筆之别。圓筆以 秦刻石爲代表。方筆以秦诏版權量爲代表。爲秦篆之俗體。漢魏之際是秦篆的強弩之末。除用于碑銘篆額 和器物款識之外。難得有獨立的篆書。唐篆。因李陽冰出而複蘇。仁秦篆的渾厚宏偉之氣已蕩然無存。宋代金石之學和元朝的複古書風。使用權篆書得以起微潮。以篆書著稱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明代承元之風。步趨持平。清朝篆書百花鬥豔。進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榮階段。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4: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篆
  先有大篆後有小篆。早在六十多年前,陶器上刻劃的符号和描繪物象的圖畫就具有文字的雛型,随後在漫長的發展中,産生的象形(圖畫)文字。三千年前的殷商時代,在龜甲獸骨上刻劃的文字,即"甲骨文",書法細勁挺直,筆畫無頓挫輕重。商周時代,出現的鑄在鍾、鼎、貨币、兵器等青銅器上的銘文 稱爲 "金文"或"鍾鼎文"。書法漸趨整齊,風格圓轉渾厚,字形變化豐富,參差不一。春秋戰國時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筆劃雄強而凝重,結體略呈方形,風格典麗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稱之爲大篆。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4: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篆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由丞相李斯整理,簡化 統一字體,後人稱之爲"小篆"。小篆 字體略長而整齊筆劃圓勻秀美。 (2)代表人物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戰國時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縣)。後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準書體小篆。現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所書的刻石多已毀沒。存世的原石僅兩塊

代表人物
  李斯,生年不詳,卒于秦二世二年(公元前二○八年)。秦政治家、書法家。楚國上蔡《今河南省汝南縣北》人。曾跟戰國名儒荀卿學帝王術,後上《谏逐客書》,爲秦始皇重用。始皇統一天下後,李斯爲丞相助秦始皇定郡縣制,又作《倉颉篇》七章,變大篆爲小篆,統一文字,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文字異形,爲今天的方塊漢字奠定了發展基礎。相傳秦代金、石刻文都出自李斯之手。金刻有權、量、诏版,石刻有峄山、泰山、琅琊台、之罘、碣石、會稽。皆爲小篆的标準體。李斯後爲趙高所誣,腰斬于鹹陽,時年約七十歲。李斯所處的秦代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将春秋戰國時期的混亂局面一掃而平。百廢待興,因此秦國有衆所周知的七個統一,其中文字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而李斯的小篆便是在秦國原有篆書基礎上統二八國文字的結晶。因而秦代書法最著名的便是以秦小篆書體所書之刻石文字。端莊、凝重乃至有幾分肅穆之感的秦刻石,向我們揭示出當年在中央集權專制統治下秦帝國的概況。統一後的秦國強大異常,表現在書體文字中也必然與之相适應。因而秦小篆的線條在用筆特征上講究委婉圓轉,要求點畫粗細勻稱。從形體特征看,秦小篆書體己存有比較固定的筆形,其斷筆之收縮也有一定的規律性。因之在點與曲線、直線組合而成字形時,也帶有符号性的特點。但随着曆史的推移與選擇,秦小篆這種用于特殊場合的書體并沒有納入漢字形體變遷的軌道,而是析離于漢字形體變遷的規律之外,成爲一種『殿堂式』的書體,爲宮廷、廟堂、陵墓(碑之篆額)……乃至印文之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秦小篆遊離于實用範疇之外,然而在中國書法史上的『綿延不絕』卻使它在整部中國書史中都占據了非常突出的地位。秦始皇統二八國後,于次年起巡視各地,途中登鄒峄山(亦稱峄山)時所立的第一塊刻石便是峄山刻石。因年代久遠,原石已佚,亦無拓本存世。傳世的拓本隻有兩本,一爲宋淳化四年(公元九九三年),鄭文寶據南唐徐铉摹本重刻于長安的『長安本氣另一爲元代申屠驷據鄭文寶本重刻于紹興的『紹興本氣這些拓本的字迹與現存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略有差異,别添一番情趣。其筆劃更似『玉箸氣粗細均勻,圓潤挺拔,結構端莊、凝重,有略勝于其它刻石之處。本書選用了《峄山碑》中的範字加以分析,同時對範字的破損處進行了修補,學習者可一目了然地掌握《峄山碑》的用筆與結構特征,從而爲創作打好較爲堅實的基礎。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4: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楷書體
  鄭道昭(?~516)北朝魏詩人、書法家。字僖伯。荥陽開封(今屬河南)人。北魏大臣鄭羲幼子。孝文帝時,官至通直散騎常侍。太和十九年(495)随孝文帝南征,在懸瓠君臣聯句作歌,傳爲佳話。宣武帝初,遷秘書監,因從弟鄭思和事株連,出爲光州刺史,轉青州刺史。後複入爲秘書監。死後追贈鎮北将軍、相州刺史,谥文恭。
  在北朝文學開始興起之際,鄭道昭是較有成就的詩人之一。其詩長于寫景,略具清拔之氣,風格與南朝的謝靈運和鮑照相近,跟其他北朝詩人模仿齊梁不同。如《與道俗□人出萊城東南九裏登雲峰山論經書》的"雙阙承漢開,絕□虹萦□;澗□禽朝迷,窦狹鳥過亟",《登雲峰山觀海島》的"山遊悅遙賞,觀滄眺白沙",筆力勁健,較有氣勢。他的文章,兩篇是章表,無甚特色,僅《天柱山銘》尚有文采。
  《魏書·鄭羲附道昭傳》說他"好爲詩賦,凡數十篇",但今僅存詩4首,文3篇。輯入逯欽立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和嚴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鄭道昭喜歡修身養性,煉氣化丹,曾于延昌元年(512年)在萊州大基山依車、西、南、北、中虛設"青煙寺"、"白雲堂"、"宋陽台"、"玄靈宮"、"中明壇"等煉氣之處,并刻字志之,還做了一首《置仙壇詩》題刻于壁。從此,萊州雲峰山、大基山光彩大增,名揚四海。熠熠生輝的石刻,使海内外遊人墨客向往。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4: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隸書體
  全稱《漢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又稱《韓明府孔子廟碑入《魯相韓勑複顔氏繇發碑》、《韓勑碑》等。漢永壽二年(156年)刻,隸書。縱227.2厘米,橫102.4厘米。藏山東曲阜孔廟。 無額。四面刻,均爲隸書。碑陽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後有韓勑等九人題名。碑陰及兩側皆題名。
  此碑自宋至今著錄最多,是一件書法藝術性很高的作品,曆來被推爲隸書極則。書風細勁雄健,端嚴而峻逸,方整秀麗兼而有之。碑之後半部及碑陰是其最精彩部分。藝術價值極高。一向被認爲是漢碑中經典之作。明郭宗昌《金石史》評雲:“漢隸當以《孔廟禮器碑》爲第一”,“其字畫之妙,非筆非手,古雅無前,若得之神功,非由人造,所謂‘星流電轉,纖逾植發’尚未足形容也。漢諸碑結體命意,皆可仿佛,獨此碑如河漢,可望不可即也。”清王澍《虛舟題跋》評雲:“隸法以漢爲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爲奇絕,瘦勁如鐵,變化若龍,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又說,“唯《韓勑》無美不備,以爲清超卻又遒勁,以爲遒勁卻又肅括。自有分隸以來,莫有超妙如此碑者。”清楊守敬也說:“漢隸如《開通褒斜道》、《楊君石門頌》之類,以性情勝者也;《景君》、《魯峻》、《封龍山》之類,以形質勝者也;兼之者惟推此碑。要而論之,寓奇險于平正,寓疏秀于嚴密,所以難也。”(《平碑記》)此碑字口完整,碑側之字鋒鋩如新,尤其飄逸多姿,縱橫叠宕,更爲書家所激賞。攻漢隸者,多以《禮器》爲楷模。
  《禮器碑》所傳拓本甚多。明拓斷裂适當垂處,不遑寫下一字,而引上腳使長,又與是碑‘年’字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4: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書體
    《蘭亭序》是東晉右軍将軍王羲之51歲時的得意之筆,記述了他與當朝衆多達官顯貴、文人墨客雅集蘭亭、修稧事也的壯觀景象,抒發了他對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歎。崇山峻嶺之下,茂林修竹之邊,乘帶酒意,揮毫潑墨,爲衆人詩賦草成序文,文章清新優美,書法遒健飄逸。被曆代書界奉爲極品。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爲“中國行書第一帖”。王羲之因此也被後世尊爲“書聖”。後人在研究其書法藝術時贊譽頗多:“點畫秀美,行氣流暢”,“清風出袖,明月入懷”,“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确實如此,傳說王羲之以後也曾再書《蘭亭序》,但均遜色于原作,所以《蘭亭序》原稿一直爲王羲之視爲傳家之寶,爲王氏後代收藏,傳至王羲之第七代時被唐太宗李世民“騙”入朝廷,唐太宗得《蘭亭序》後,曾诏名手趙模、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鈎摹數個亂真副本,分賜親貴近臣,之後民間也廣爲臨摹,但無一勝過王的原作,所以《蘭亭序》真迹被唐太宗視爲稀世珍品而最終殉葬,這更讓後世對《蘭亭序》原作崇敬不已,冠以中國書法第一帖的美名實在無可争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4: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書體
    懷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自幼出家爲僧,經禅之暇,愛好書法,刻苦臨池,采蕉葉練字,木闆爲紙,闆穿葉盡,秃筆成冢,其後筆走龍蛇,滿紙雲煙,王公名流也都愛結交這個狂僧。魯公(顔真卿)亦爲之心折,與師旦夕切磋筆法,獲益良多。他性情疏放,好飲酒,酒酣興發,于寺壁裏牆,衣裳器具,無不書之,自言“飲酒以養性,草書以暢志”。與張旭時與張旭齊名,合稱“颠張狂素”。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随手萬變。他的書法雖率意颠逸,千變萬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不可企及的高峰。傳世書迹有《自叙帖》、《苦筍帖》、《食魚帖》、《聖母帖》、《論書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諸帖。其中《食魚帖》極爲瘦削,骨力強健,謹嚴沉着。而《自叙帖》其書由于與書《食魚帖》時心情不同,風韻蕩漾。真是各盡其妙。米芾《海嶽書評》:“懷素如壯士撥劍,神采動人,而回旋進退,莫不中節。”唐代詩人多有贊頌,如李白有《草書歌行》,曼冀有《懷素上人草書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29 18:47 , Processed in 2.22215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