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值班编辑

【当代实力派书家系列提名展】自在书写——谢小毛诗书画印艺术大型网络展(评帖有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5: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谢小毛诗歌、文论欣赏


nEO_IMG_08年在扬州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5: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小毛边款七十则
谢小毛




印章款识者,署于印章边侧之文字也,肇端于隋唐之官印,元代赵之昂始署名款,明季文、何两家略张其制,之后撰刻款识之风渐盛,其技也日精。尝读之于明清诸贤,其书则真草隶篆四体皆备,其文则短长肥瘦各具其美,读其文、观其书、作者之器识才情毕现矣。余既好篆刻、于款识敢不用心?奈何才识浅薄、心手不一,虽留心而力不足也。今试录七十余则,现丑于同好,必俟大雅宏鉴,不吝教我。壬午正月初八日小毛于东风堂上。

1. 大荒山无稽崖
吾画鱼图,有客曰:“画中无水、鱼不真。”吾曰:“此乃鸟鱼,不须水,自可飞天。”客无言。因借《红楼梦》中语治印钤其上。毛。
2. 池中有鱼余自看
吾养数尾鱼,近三年矣。常自观自省,此亦一乐事。因有是印。连日阴雨不绝,盛夏凉天,妙。毛。
3.花好月圆
黄土陵印颇耐读,其奇处在平,平处寓奇,非匠手可为也,今以“花好月圆”四字学之,小毛。
4.宣

宜泄恰到好处者,感人至深,过则泼妇骂街矣,甲戊六月,小毛挥汗。
5.得之枕上
吾不知诗而好之,每画多张之于壁,倚枕而观,待引兴起而作之,虽多不合律,然山鸡自爱其羽也。丁丑年,小毛。
6.白云世事两漂泊
白云世事两漂泊,池斋造语并凿治之。
7.西风过耳
万事如今风过耳,丙子正月再读道德经有此印。小毛。
8.顺 吾 者
石质顽劣,偶然顺心,自有平日不到处。小毛。
9.芙蓉出水
芙蓉出水,清远自标,语见池斋杂记。乙亥年,小毛。
10.佛 造 像(后侧面)
换个角度看问题或有新结果。小毛。
11.佛 造 像(侧转身)
这边有动静,转身儿看看又何妨。戊寅,小毛造。
12.临事而惧
孔老二真言也,有再高的战略眼光,若不重视战术,同样失败。小毛。
13.日进千金
己卯正月八日刻此四字,愿大吉大利,日进千金。小毛。
14.以平常心观之
使刀如笔,爽朗快心,率意为之,不期而然。壬午正月于东风堂,小毛。
15.道古论今
春节归故里,见数长者相坐于野,论古道今,真自在也,因治是印。毛。
16.寿 而 康
寿而康,寿而康,如玉佳石寿无量,愿与石寿一并长。毛。
17.刻画始信天有功
刻画早信天有功,然治此印时,天依然未能助我也。奈何,是稿曾治十余次未果。小毛。
18.长

有生拙味,小似徐生翁意趣。池斋作之又记。
19.回首往事
往事如昨,永不可追,其中甘苦,他人莫知。小毛治。
20.万里长空
有吴缶老气韵沉厚流走之致,刻毕细察,自评如是。小毛。
21.老天无言
天地有大美而无言也,吾人当何作为。小毛。
22.花好月圆
章法无他,使各字安妥停当,令点画各得其所,则自成一章法,一格局耳。壬午元宵,小毛。
23.上帝至尊
天地万物,惟心所造,心即万能,尊为上帝可也。甲戍小毛心造。
24.曾上玉皇顶
戊寅五月余曾游青岛,访崂山,拜孔庙,登泰岳,故有是印。小毛。
25.勇于不敢
情自心出,法由人造,勇于不敢,因缘生法,唯自胜者强也。乙亥年,小毛。
26.万事相宜
丙子正月,造此吉语印,小毛之心,亦众人之愿也。小毛并记。
27.童言无忌
小女常有妙言出口,吾与妻亦常大笑不止,然惹事之语亦常出其口,奈何。小毛。
28.乘

山楼乘兴,因有乘兴之作。小毛记。
29.池斋之中称皇帝
生性无能,惟可称霸于半间书屋,一日兴来,作此为用。池斋主者小毛并记。(原款)
生性无能,称霸书屋,或造山填海,或披览古今,门前虽无车马,心中自有乾坤,一日兴来,刻此作记。辛未治之,壬午重署。毛。
30.相看不厌
相看不厌兮相与吾心,桃花依旧兮去不可追。小毛追昔。
31.相与桃园
小毛追昔,因有是印,他日睹物,当更念怀。
32.真水无香
蒋山堂曾刻此,读至会心处欣然作之。是时天降春雪,悄然无声,真丰年之兆也。小毛。
33.出奇制胜
潘天授先生曾言,以奇取胜易,以平取胜难,故今人多有出奇制胜之招数。己卯正月,小毛。
34.本来无此物
本无此物,都因有心,丁丑年六月刻此为用。毛。
35.引凤相飞
吹箫高楼,引凤相飞,真是好境界,文人的幻想能力天生的强,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虚幻故事。小毛。
36.飞天引凤
月前治引凤相飞印,意犹未尽,今再治此,味有别。小毛。
37.狂

狂而不野,野而不怪,是为能狂野者。小毛,己卯。
38.闲中富贵
刻此四字时忽念白石老寻思百计不如闲之感叹。毛。
39.无

春秋都去了,时光把人抛,奈何人老。羽父句。
40.奇正相生
能有奇正相生之手其艺可观焉。小毛。
41.返朴归真
朴朴古不同而今同,取今舍古或有违旧说也。毛。
42.漫道生死
子曰:生死亦大矣,故为艺之人当究生死之事也。丁丑年,小毛。
43.子孙永安
小儿乖乖乃父揣,我口不停他无言,告尔多吃快快长,二十年后送孙来。小儿七月矣,二十年后能无孙子,小毛欢心因有是印。
44.交

天地相交,万物始得以生,阴阳相和,内外可得以平,黑白相佐,善恶能得以明,情意相合,两心终得以融,此万古不易也。乙亥中秋后三日,小毛。
45.正大光明
以此四字观人观艺当无过也。辛巳,小毛。
46.大

先有大写之人,后有大写之艺。辛巳,小毛。
47.和

古人谓书画须和气,既今语谐调也。小毛,辛巳。
48.写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故写神者高。毛。
49.万水千山独往来
有此孤独之行者必有其独特之见解。小毛。
50.无心为善善也
无心为善之善是为真善也。辛巳,小毛。
51.浑

有清刚之想反无浑厚焉。小毛。
52.赤子之情
以赤子之心为人作艺可得一真字诀。辛巳冬,小毛。
53. 凡物必有可观
凡物必有可观,故善学者以天地万物为师也。辛巳冬至,小毛记。
54.凡物必有可观(又刻)
欲有能观之眼,多读好书便可。辛巳,小毛。
55.原本皆空
原本皆空,将复归于空无。辛巳,小毛。
56.如

如玉佳人真难忘。辛巳小毛治。
57.三山六水一分田
自是天之分也,谁能违之。辛巳冬,小毛。
58.阴阳摩荡
阴阳摩荡,万物生焉。辛巳冬月,小毛。
59.怀

以真心真意为人作艺者昌。辛巳,小毛。
60.佛 造 像
佛在心中,不在寺庙,故修在身外,练在心中也。辛未六月,小毛。
61.太古无法
太古无法,法自人立,故立法者大。辛巳,小毛。
62.爱上层楼
多少事,成往旧,不上层楼上何处,人人都行不归路,几时休。小毛治。
63.放浪山水
能放浪山水者,始能知之、爱之、写之、画之。癸未,羽父。
64.南容歌白圭
南容歌白圭而得妻,事见论语。辛巳冬,小毛。
65.万世太平
大丈夫当有为万世开太平之雄心。小毛。
66.福寿康宁
喜吾印者福寿康宁。将赴山东,刻此以奉喜吾者。小毛。
67.水墨无言
天何言,地何言,水墨又何言。戊寅小毛造。
68.怀 佳 人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秋风》辞句。
69.无上清凉
欲到清凉之境,当从无欲门入。辛巳,小毛。
70.枯荣何须君访问
题画兰句也。辛巳冬至,羽父小毛。
71.长歌当哭
休看兴亡事,得知太伤心。辛巳,小毛。
72.长生无极
虽是妄想亦不妨发此宏愿。癸未夏月,小毛。
2009年又录
1从容中道
偶读“小窗幽记”刻此四字,知为人做艺当从容行之。
2秋水长天
甲申九月,金凤劲吹,逍遥池中赤鲤相戏,仰观长天,刻此遣兴。
3山水方滋
我有山水之好,故此四字一刻再刻。
4满目青山
满目青山任我剪裁耳,乙酉三月大钟寺归来刻此遣兴。
5水墨无言
天地有大美而无言,水墨亦然,皆当自家体悟耳。
6永夜难消
牡丹园里永夜难消,独坐刻此记事。乙酉三月。
7花好月圆
章法无他,使各字安妥停当,令点画各得其所,则自成一章法一格局耳。壬午元宵。
8延年益寿
书画篆刻乃心学也,故养心修性是为首要也。辛巳年六月。
9令万山皆响
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此宗少文之语也,己丑六月。
10无量寿1
中华文化养真含厚,遵道顺天,具无量寿根,惜乎今日崇尚西学,淘泳于此者鲜,然东方既白,复归之日当不远矣。己丑六月二谢堂上补记。
11无量寿2
无量寿,寿无量,天地不言久且长,绵延万年真富贵,饥餐渴饮乐无疆。戊子冬月于二谢堂上。
12顶上白云1
人间万事碌碌,顶上白云悠悠,思想再三不胜感叹耳。戊子冬月于二谢堂上。
顶上白云2
二十年前曾以朱文刻此,今再刻之,然白云依旧,物是人非矣,奈何。
13出奇不意
出其不意者乃因其奇也,故有是印,丁亥中秋。
14与花会心处
与花同春,与花会心,年年如意,岁岁相亲,丁亥秋九月刻于二谢堂上。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5: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池斋杂稿


谢小毛


古人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神采者乃功力、学养、时境之自然结合,非鼓力可得者,可遇不可求也,若一味求之则为守株待兔,实为书家之大忌。吾观今日诸多书作皆刻意于神采,吾不敢同。


高二适先生书得竹木简之质,二王之意,汉人之骨,更得笔墨之真,观其书如临泉察流,登顶听风,尽得自然之真性,吾极爱之。癸酉初雪。


自然者,自自然然,本然也,当其如何便如何也。童子所为为自然,成人效之则非也,痴人所为为自然,效之则为笑谈也。世之万事万物皆有其本然,强开其所闭则非也。自然者,真也。无真,何言自然?

艺术为思想之表现,灵根之反映,在乎真假也。真思出于真人,人不真,思亦不真,艺亦不真。强而为之则做也,做者欺也,欺人之事,岂有众人不恶之理乎?《菜根谭》云,“贪贱骄人,虽涉虚骄,还有几分侠气,英雄欺世,纵似挥霍,全无半点真心。”此真善言,吾当慎思。辛巳春三月。


夫自古之论文艺者,多以其好恶发其言,不掺己意而论者少矣,皆以己度人也。盖文艺为思想之表现,思有别,立论自有异殊,不能同也。刘勰为文论大家,《文心雕龙》实乃体大思精之宏篇,其功大矣,然三万七千余言之宏文,论及二百余人,竟未及陶潜一字,实为刘勰思想之一斑也,亦见二公之别思也。


言为心声,心随时变,然言随心变也,心不变,言亦无变。古人之言,古人之心也,古人之心焉知今日之事,故古人之言,多有不合今之时事者,固守古言而累及今日之心,岂不悲哉。

傅青主之四宁四毋,实因人、时、事更青主之意而扬其言也,若不解气韵真境,一味狂怪,则空耗笔墨也。故读文论者,当察其言,辩其意,明其心,审其事,究其时,量其才,而后解其论,则是非曲直自见也。辛未六月。


温县赵继宣,又名小蒙,萧蒙,有才而名不显,长我三十余岁。与吾交。其书学碑,朴厚灵动,多别味。言语谦而不露。与其交者皆言其实。某日入池斋有言:“学二王求其韵,学汉碑竹木简求其质,学今之东西方理论意识而求其新。”斯言不谬,记之。


陶博吾先生曾道,人不可俗,然不可不随俗。此真过来人语也。人生于世安能凌驾于世,故不随是为不明。人为社会之动物,关联繁杂,岂可独存,故不随是为不智。人为天下之物也,然天下之物多矣,多多之物乃平常之物也,亦为俗物也。人既为俗物,谈何脱俗,故随之是为正理也。吾既随之,心且安之。三才之中居其一,人既有灵,思也多矣。思也既成,艺乃发生。艺之高下,本乎其心也。人为俗物,思亦随之。然以俗思思俗事则为下俗,不以俗思思俗事是为中俗,以俗事养不俗之思,是为上俗也,上俗之俗是为大俗也。大俗者,大雅也。乙亥春。


乙亥岁尾,余得子,心欢喜,置金城摩托。妻哺儿,无心于车。半年余,吾携妻儿同游于郊,晚归,妻忽有兴致,抱子审车一周,忽大笑曰:“此小脚踏过小,与大车身不相称,可取之。”吾告曰:“此乃挂档之器,不可取。”妻惊且忧,慎而言道:“何不稍大,以利踩踏。”吾笑而答之:“汝之小口何不长若猪嘴以便吞食。”妻似不闻,审视小脚踏笑而不止……

吾妻时有童真之趣,此一例也。

丙子六月写记。


一日将下班,余偶作一书,自视甚得意,张之于壁,立于其前,有对妙龄村姑之感,审视之,陶醉之,不觉飘然矣。忽念妻正依门盼归,急驱金城返,行至十字路口,有红灯相阻,余心在“村姑”,不见左右,忽有警察敬礼于前,索证于后,余茫然不知原由,警斥曰:“骑车为何不戴安全帽?余幌然,急辩曰:“忘矣,忘矣,允我归返取帽。”警允,曰:“以钱换罚单即可……”。入室,又审村姑,似有怒容……及至家,妻怒而不言,吾如实相告“村姑”之事,又取罚单为证,妻更甚,责怪不止,余饮食无味矣……

次日入室,“村姑”化为金刚,遂弃于纸篓不恋也。

物之善恶,关乎心,此一例乎?丁丑八月,此记。


篆刻者,篆与刻也。篆为刀之所依,刀为篆之所靠,而总归于心也,心若无所归,手则无所动,故心为上手为下。然心以迹显,迹以手成,故手为心迹之关钮。心多手少,迹则无功,手多心少,迹则无力,若心手相当,则迹可观矣。

丙子阳春,小毛题自家印稿。



冬心先生六十岁始学画竹,不知前贤,以宅东千万杆竹为师,故其竹颇具生机,为前贤所无,若专学前人能到此乎?毛有感于斯,因写是帧,庚辰秋月,羽父。


板桥道人画竹以媚悦人,缶老画竹以气压人,冬心先生画竹以韵夺人,前贤所长敢不知乎,今写是帧意在冬心,能得一二乎。庚辰初雪客京华,羽父。


八怪之中以金冬心为最古拙,纯以格高韵古取胜,其竹法在生不在熟耳,板桥先生虽有画到生时是熟时之语,然只是在口不在手,故其竹在熟不在生耳,羽父写是帧时熟耶生耶。庚辰初雪,小毛并记。


千点万点归于一点,千笔万笔终于一笔,一者为何,一者一也,整也,混蒙之初也,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万物终归于一,归于道也,故吾道一以贯之也,此石涛上人一画之理也,敢不知乎?今画是帧,多以点成,整乎?一乎?辛巳新秋,小毛。


书画篆刻以静气古意为上乘,静气从神定气安处来,古意从读书而思接千载处来,然静气须活,古意须真,否则静而死,古而腐矣。今以八大笔意写此,惜乎古调今日多不弹矣。辛巳六月羽父并记。


东西画道不一,各有其旨,各有其归,吾人当究其则。然世界大同之论日盛,人或谓艺无不可者,惟图效果,余曰不然,世之万事万物皆有其理,故古人有无规矩不成方圆之论,所谓东西方文化之不同乃因其理、其性、其道不同所致,否则可有东西之别乎?文化艺术之不同,自有其不同之成因,互为借鉴乃为丰富自家耳,然为今之时,借创新之旗而任意为之者多矣,细察其作,多东西皮毛类也。

古贤云:“俗人只知东是东,西是西,智者知东不必为东,西不必为西。”然“圣人明于定分,须以东为东,以西为西”也,是故;东是东西是西,第一界也,东不必为东,西不必为西,第二界也,以东为东,以西为西第三界也,不入第三界者不知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也,亦不知暮然回首也。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华夏文明历代皆有外来文化之影响,然皆能化而用之而成我之营养,今之聪明者何以费时日,磨精气而以怪胎为美,以“洋相”为追也。

马明道兄好篆刻,善书法,同学于中央美院,观其山水,能以古为法,借古出新,可谓正道也,他日相逢,必有佳妙之作相共赏,今将作别,兄命吾读画,并记其事,故有此五百拙字也。

辛巳五月于北京陶然亭畔,羽父小毛即兴。


艺术就象一位多情善感的哑人,多么感人肺腑的言语、情意,也只能给你一个可怜的哇哇声,你也只能在那可怜的哇哇声中粗略地感受一下。至于他到底要说什么,你永远也无法完全明白。因为我们不可能找到作品与观众完全对话的媒介,所以我们的艺术家们将永远寻寻觅觅下去。


当我们看到自己儿时穿的衣服,玩过的玩具等东西时,那种感觉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我们常常把先人们留下来的东西称为艺术品,大概也有这种感情成分在内吧。


也许“人”及所有生灵,只是造物主的一次小小实验,故“人”的存在及其过程,都将影响造物主本身。而“人”所创造的一切亦将自始自终影响甚或困扰人类自己,当我们面对自己所创造的艺术而不知所措时,直接思考的应该是人而不是艺术。


对于我们来说,发达时儒家思想是主要的;失意时,道家思想是主要的。因此我们的书法即要你表现出一种不息精神,又要让人看到你是个任来任去的散逸高雅之人。难怪老外不知道我们究竟要表现什么了。


离开篝火,你会看到那只是一个小小的亮斑,周围仍然是黑天黑地,可亮斑里的蚂蚁会认为天地是明亮的。




见《同人学刊》第1期



汉人隶法,一碑一格,千变万化,各具天机,即便残字短石,亦处处神采飞扬。浑然中时寓灵机,巧妙中常以拙胜,上承古法,下开新风,诚为学书不二机关。后人学汉,偶得一二足可立世。故书崇汉法,犹诗尊唐人,词追宋风,皆为后世之楷模。
余涉隶书,初本《石门》,后知当以平正为先,故又学《乙瑛》、《礼器》、《曹全》诸碑,以求法则,越数载,复以《张迁》、《西狭》厚之,再写《杨淮表记》以活之。为其与《石门》相仿佛耳,故一写再写,难舍难离也。
余平日临书,多零纸碎张,不成规模,今逢临书展,故以整通临习成此,得失难以为记,唯在借机取意耳,他日与识者逢,定有短长教我也。丙戌春,小毛。


创作感想
欣赏画的人毕竟多于篆刻,因此,这几年多用心于绘画,目的自然是为了生活更好一点,而篆刻也只是在“有事”以及兴之所至的情况下才刻。不象以前那么全身心投入的研习与创作了,但从概率上来说“好作品”要多一些。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有了一点所谓的“积淀”吧,但我想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古人所说的“无意于佳乃佳”的情况吧,因为当紧张的“全身心投入”时“心思”自然会多,目的性也强,求胜心也切,而做作的成分必然会随之增加,当不那么在意时“自然”也自然的来了,因此作品也自然的少了一些执着,少了一些“聪明”,少了一些火气。有了这么一点体会,我便打算把画扔一段时间,看看能不能有一些新的东西。这也算是我近年来在篆刻创作较少情况下的创作体会吧。

谢小毛
2005 8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5: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小毛诗稿




為小毛詩作寫的幾句話



程大利


謝小毛的詩一如他的人,坦誠樸素之間不乏敏感和智慧。他生於河南鄉下,從小兩腳插至地墑溝裏,對自然山川的親近是與生俱來的,而善感多思則是藝術家的天賦。由酷愛筆墨到酷愛文字,小毛逐漸走上文人之路。他的少年與白石老人經歷相近,在鄉間生活中接受磨難並逐漸感悟人生。所以樸素是天生的,不是學來的。淳厚而仗義常常是山野間長出的東西。小毛醉心圖畫,漸入書法之境,而後又沈迷治印,詩書畫印四道皆進,以此營生,更用來怡情悅性。
小毛的詩作頗受白石老人和宋人《千家詩》影響,花木魚鳥,秋風夕陽,很容易引發小毛的詩人神經,不效顰於漢魏,不學步於盛唐,搜剔文字、疏諭心靈,全是真性情。真性情裏常見詰問、無奈和郁悶,更多的是淡淡的傷感。這往往是詩人的共性,苛求生活的完善,細如毫發的事情往往引發一通感慨。“昨夜風狂無睡意”,是說風大了竟睡不著,“空余遺恨作閑詩”,剩下的忿悶變成詩句吧。小毛大約時時處在被感傷和詩意折磨的境況裏。我覺得這種狀態很好。袁宏道反對明代七子復古模擬的主張,提出好詩的標準是性靈、趣和新奇。所謂“性靈”,即“情與境會,頃刻千言,如水東註,令人奪魄”。稱贊其弟袁中道的詩是“大都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這簡直是說的小毛,小毛的詩每首都是有“感”而發,決無做作,為詩而詩。而“趣”較難,白石老人有趣,詩常以趣勝。陳寅恪先生學問太深,詩晦澀,讀來費力,應了袁宏道的話:“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學問家大多不求趣,而新奇則是千古來非大詩人不能為了,小毛還應錘煉。
小毛從我學畫,我向小毛學詩,互通有無,教學相長,從小毛那裏看到了生命的熱情,生活的興趣和生活的另一番藝術,我喜歡小毛。
己丑年初大利於師心居燈下。







小毛詩稿(一)




自序
詩品有云:“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詩。”是知詩之難,難於上青天,真神乎其藝也!故古今之大詩人多經天偉地之才,博學融通之能。然古今為詩者何計百千,其皆能動天地,感鬼神乎?
古人言詩,有“所以道性情、述際遇,性情而已”之論。餘不知詩,亦未曾學,唯書畫之余常撿讀古人佳什耳,既未究古今流變,又不解風雅離騷,昏昏於建安七子之才,恍恍乎唐宋諸家之長,何敢為詩,然虎有其威,貓有其情也,大家有窮途鬁血之苦,百姓有知足長樂之歡,是故古今有百千之詩人。
余之詩稿,多題畫感遇之作而已,既不求其合道合格,複不求其根據淵源,唯求道余所遇所感或一時之心緒耳。古人有“詩言誌”者,吾之志,僅在心耳。
是為序。
丙戌冬於二謝堂上



東倒西歪誰剪裁,今宵枉教上妝臺。
天生不戀人間色,最喜山中自己開。

題畫蘭竹圖
漫泡新茶自品嘗,幽蘭寫罷寫幽篁。
陳年舊事搜羅盡,燈下尋詩月滿窗。


   
怨怨憂憂更奈何,無風也會起腥波。
閑來細看人間事,不僅西遊妖怪多。

閒話古今圖試題
漢祖唐宗誰大雄?今來古往亦凡庸。
江山不管歸何姓,日向西行水向東。

畫蘭記事
料峭風中舞細腰,羞花幾瓣媚生嬌。
誰家車馬頻繁過,樹上春紅偶爾雕。
畫筆不知塵世亂,詩心猶記寫雄豪。
終天苦坐茶當酒,破筆輕揮懶細描。

讀徐海君印譜
百怪千奇大量工,徐君手段若迷蹤。

忽然雄秀藏真力,又見神遊古意中。
(徐海字大量)

讀李後主“破陣子”詞
絕代君王作虜囚,一朝破陣別南州。
貪歡不問家國事,空教詞章記悲愁。

中秋夜讀東坡詞
月到中秋分外清,幾回歎望幾生情。
於今不見當時月,料想還如此夜明。

雨夜寫竹試題
立案揮毫若有聲,尋詩覓句過三更。
誰知上下千年夢,一夜涼風吹到明。

     讀《三國演義》兩首
             
群雄爭霸戰煙塵,算盡機關費盡心。
我倩西風翻史看,誰成大業誰全身。
             
古今沙場為誰爭,歷代黃袍血洗成。
宮中歡歌同喜唱,原來無處哭蒼生。

讀八大山水兩首
          
畫相描形枉費工,逍遙物外始神通。
千秋筆墨平生淚,莫道空門萬事空。
          
殘毫亂墨寫山河,任意披皴色不多。
可是人間花樣少?眼中風物心底歌。

題畫孤禽圖
豐姿落落更清奇,本是嬌嬈玉鳳坯。
燕雀安知真面相,紛紛嚷嚷亂東西。

丁亥大暑妻攜兒女來京歡聚四十餘日,明午將歸。
今朝亂語鬧屋中,小子學書戲案東。
明日此時還坐此,一人一筆滿堂空。

題畫紅蓮圖
清晨日起照晴窗,案上紅蓮正弄妝。
昨夜瘋狂無睡意,胭脂滿筆墨還香。

畫石題句
天成骨相是奇姿,遙想媧皇鍛煉時。
多少蠢材渾補漏,空餘遺恨作閑詩。

對梅寫生
對花寫照審花容,新蕊殘香入眼中。
同在枝頭經日月,開遲開早各枯榮。

題畫青山白雲圖
避日峰高白水長,願來此地納清涼。
閑雲繚繞緣何事,教我尋詩費斷腸。

晨練遙望西山
清涼曉日染霞丹,嵐弄寒峰影半殘。
頂上光明君再看,西山西面有東山。

感懷兩首
人生幾度又涼秋,世事流雲兩不留。
懊惱閒愁閑檢點,南歸雁陣過窗頭。

日月沈浮為底圓,枯榮成敗兩嗚咽。
人間儘是雞蟲事,顏斶齊王各命前。

論書
書是人心不可欺,寫來何必費心思。
胸有真情當信手,做調拿腔總太低。

夜聽阿炳二胡曲感事
聞聲心自苦,細想更淒然。善惡憑空定,是非隨意搬。
烏鴉爭美醜,惡吏論廉貪。曲斷思今古,如麻又亂團。



中秋遇雨
煙雲往事鎖高樓,歲月和風去不留。
畫裏無人難作價,書中有鬼怕官求。
他鄉遠走誰相憶,枕夢貪歡我忘憂。
獨唱春花秋月曲,如絲雨似萬千愁。

北榭閑坐
逍遙池畔也逍遙,二月春風亂耍嬌。
坐看遊魚閑戲水,雙雙對對快如刀。
(吾家空中花園有自建逍遙池,放養野魚百餘。)

暮投半山寺
古寺隨緣取半山,請茶敢問幾平安。
老僧已忘前天事,笑語新茶可苦甘?


春來風暖樹,霧散月空明。對坐敲棋子,聞鐘過五更。


有壽山石料頗佳,鈕為雙禽相親於荷下,為刻“比翼“並詩

雙禽乖巧戲荷塘,但恐離分兩斷腸。
雨夜青燈雕比翼,飛來夢裏鬧晴窗。

題荒宅古寺圖
洛陽道上誰家院,碧瓦朱甍轉複空。
桂樹枝頭香味淺,金魚池下野花紅。
飄搖古寺雲煙裏,亂舞歸鴉暮色中。
夜半猶聞車馬去,風聲促迫又傳鐘。

遇某公指點章法
濃淡安排枉費工,隨機佈勢棄凡庸。
飛來石畔憑君問,何故身旁立老松。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5: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毛诗稿(二)


遇民間藝人
大匠從來不拜神,但憑雙手塑泥身。
偏將冷眼瞧香客,笑問通身何處真。

再遊天柱山寄懷
天柱山峰盤古開,悠然傲立大形骸。
誰登絕頂增豪氣,我沐天風釋舊懷。
滿面塵思皆去盡,一心記掛複重來。
擎天柱上高聲語,換骨尤須換凡胎。

觀鄭文公碑
昭然正體草書情,技藝山峰兩並名。
字裏方圓成大道,乾坤更在此中行。

癸未春日,見群小戲放風箏忽念某公事兩首
         
有翅無心蝶樣翩,渾身骨架紙相連。
騰空卻是東風力,更笑沈浮一線牽。
         
上下翻飛會耍乖,無心無肺更無才。
高升本是風中事,玩罷將它拽下來。

   
黃庭寫罷寫離騷,又審將軍古璽刀。
漫畫青山還自看,天高地厚任逍遙。

題畫溪山雪霽圖
空山橫臥寂無聲,樹裏寒江繞路行。
萬木思春春尚淺,扁舟無事自己輕。

太行寫生與歸來題畫山水
截取胸中一段山,顛來倒去任吾安。
山形物色休描盡,筆墨終非真景觀。

畫安居圖忽憶往事
荊妻梳洗罷,教子寫家書。
忍俊當年事,相親不認夫。

題畫宋人詞意
望江亭上望秋江,滿面愁絲似水長。
萬里征帆征萬里,肝腸痛斷痛肝腸。
相思夢裏相思淚,枕畔清霜枕畔涼。
手上鴛鴦千萬恨,為誰打扮為誰妝。

讀古人畫集
萬里江山色幾重,荊關董巨有遺蹤。
勾皴點染古今法,不見真心枉費工。

題畫悟道圖
獨坐亂山間,流雲懶記年。幾番參悟後,大象若烹鮮。

題畫野老圖
逍遥自飲野林中,酒入愁腸世事空。
醉看當前千萬樹,高低貴賤自枯榮。

題畫攜童尋真圖
漫漫幾重山,孤行月影寒。浮雲誰管束,流水自安閒。
童稚多真趣,鳴禽愛本然。前程終有路,大道厭機關。

題畫溪橋曲徑圖
曲徑行人少,清秋滿地殘。野山多古意,合向靜中參。

中秋畫山水
地偏憂碩果,山瘦怨西風。冷看枯榮事,中秋月自明。

永夜畫梅
塗梅生冷寂,舉首月西斜。畫就無人問,尋詩自己誇。

戲寫墨竹
心中若有聲,信手畫初成。掛壁回身看,清風任我聽。

題畫梅妻鶴子圖
夢見林和靖,歡欣月下逢。同遊塵事外,共飲忘機亭。
鶴子隨風舞,梅妻借雪瑩。醒來猶酒氣,林下寄平生。

題聽泉圖
日去西山藏影後,酒隨暮色入空杯。
泉聲正似昭君曲,怨怨幽幽不許歸。

題青山訪仙圖
青山雨後亂生煙,喜見仙童怨色添。
且問溪頭風幾許,泉聲逗引上峰巔。

題畫亂山悟道圖
平生散漫更愚頑,大道玄機懶悟參。
頂上浮雲川上水,紅塵萬事等閒觀。

畫竹數幀,自許得意,有客苦索不與,以此作答並題其上
亂筆紛披墨痕斜,何堪風雨到君家。
湘妃血淚難消受,恐礙堂中富貴花。


以金農筆意畫竹試題
疏疏淡淡也天真,鳳尾輕搖離亂塵。
莫小龍孫千萬種,掀天揭地自精神。

題畫瓶梅
骨相天成不待妝,如龍老桿傲冰霜。
無端落入紅塵裏,更教閒人論短長。



昨日寒梅春意發,枝頭冰雪映新芽。
心中冷暖無人問,折去先妝富貴家。

畫墨牡丹
南窗畫罷喚妻誇,水墨淋漓不用砂。
笑問胭脂藏哪處,胡眉亂眼掛誰家。

題畫大富貴圖
秀色圖將富貴紅,瞧來氣度也雍容。
渾身縱有胭脂色,但借春風造化工。

畫桃花忽思古人句
滿樹桃花歡喜開,貪蜂蝶舞自飛來。
姿容本是天成就,誰定輕浮傳世間。

題畫秋英圖
秋風四起亂猶深,籬下花黃渾似金。
立案三番難下筆,團團破墨賣何人。

畫菊寄懷
又是秋光染此花,行行雁陣去無涯。
相思不見伊人信,漫畫金香泡綠茶。

題畫醜石風枝圖
胸藏塊壘必森然,大化初開瀉萬端。
亂墨團團生醜怪,機關盡在有無間。

濃墨寫竹試題
西風昨夜又攜霜,滿紙新篁自主張。
十萬龍孫同挺勁,風霜愈猛勢尤強。


題畫清影搖風圖
動地掀天勢未消,身姿瘦硬葉如刀。
誰知高處風尤緊,日日摧折日日搖。

秋夜寫竹
枝竿冷冷向青天,不阿富貴不周旋。
平生嘯傲欺霜雪,挺立腥紅惡紫間。

題畫枇杷
端陽街上果,無力買與君。圖畫還相看,寒酸懶送人。

京華問學,閑寫野竹四幀,試題
       
陶然亭畔硯生涼,畫裏秋風畫外狂。
客寄京華誰探問,舉頭但見雁聲長。
       
客落京華夢未成,陶然亭畔若浮萍。
而今又領西風意,亂墨團中寄雨聲。
       
興來亂墨也輕狂,細看新篁意味長。
筆底枯榮誰訪問,機心場上任君忙。
       
荒崖藏鳳種,野崗落龍孫。日久長詢問,方知根器深。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5: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毛诗稿(三)






北榭閑坐觀花
年來詩意少,歲去苦情多。細看花邊草,休彈四季歌。

題畫清風徐來圖
此物生來有雅聲,揮毫我自引清風。
幽心不問塵渣事,細泡粗茶養太平。

題畫山水
誰家酒幌亂飄搖,二月春風上樹梢。
笑看溪邊歸醉客,梅花滿樹正逍遙。

   京華遇小于,攜二友同飲
相知不曉汝何人,細語如歌淚灑裙。
敢露胸中真世界,難藏眼裏大乾坤。
興衰得失皆天數,聚散枯榮盡果因。
帶我相思何處去,又來夢裏擾心魂。

題畫焦墨山水
閑掂破筆寫荒山,不用花青不用丹。
老墨層層還臆造,恐施五色亂心肝。

題畫飛泉圖
飛泉婉轉下峰巔,何去何從兩掛牽。
不耐山中清澈底,貪心更向亂塵間。

題畫溪山閑釣圖
自喜山中歲月長,閑鉤釣水弄斜陽。
空歸且看雲間事,又數繁星自己忙。


題畫古意山水
心追古調墨團團,豔曲洋音任客彈。
畫裏春風真浩蕩,憑君細看此中山。


前路程程更遠程,思鄉夢裏待天明。
推窗放入中天月,不耐鷓鴣又幾聲。

   
玉骨同心巧手成,伴君入夢伴君行。
天生我是清涼客,願教胸中毒火輕。

畫蘭長卷贈友人
春風燕語兩幽幽,信手揮來更不究。
為報相知情切切,千毫萬筆意難收。

題畫香祖圖
仙風玉體好芳芬,細葉疏花最耐尋。
若教萬家千戶住,人間何處不香馨。

月夜芭蕉圖
昨夜秋聲鬧五更,風敲雨打夢難成。
傷心舊事堪垂淚,漫畫芭蕉聽到明。

甲戌秋,與友人同登太行
同登望遠弄天風,敢去塵枷萬事輕。
亂樹叢生爭耐看,清溪亂唱任傾聽。

狂呼但教空山應,細語猶嫌宿鳥驚。
皓月繁星都作證,與君此夜兩相傾。

傷舊三首
  

山長水遠各一方,縱使相逢也斷腸。
夢裏不知別恨苦,堤前柳後怨夕陽。
  
忍見歸鴻一兩行,傳書縱有也淒涼。
相思夢裏說長久,夜半青燈懷舊香。


  
夢裏伊人換舊裝,遙知苦夜也牽腸。
蒼天不與人方便,總教新疤忘舊傷。

懷人七首
昨夜聞君泣,憂思不可眠。
晨風敲雨露,有意過窗前。

耀眼曦光透滿窗,添衣冷看雪茫茫。
出行可記西風惡,歸去當知錦被涼。
小女嬌聲能悅耳,老夫亂語或撫傷。
花開何必爭春艷,昨夜相聞淚兩行。

等君不到過三更,信步推窗看夜風。
無影無蹤何處去,誰家庭院鬧蟲聲。

今宵何處去,殘月影難尋。
算計相約事,憐君夢斷魂。

日日消磨日日熬,千憐萬愛總難拋。
彩箋難寫紅塵事,惱恨春心萬裏遙。

前日尋思昨日還,空堂昨夜嘆孤單。
今朝幾把愁容看,整理妝臺又幾番。

婆娑幻影又重來,漫推珠簾濕兩腮。
來日相逢休恨怨,也摔手帕也徘徊。

   
好夢難成更遠程,憂心恍恍任飄零。
天寒地冷還淒雨,敲打浮萍自己聽。

題摘星石
八角分明曾刺天,風波歷盡已混元。
至今未改乾坤誌,望斷群峰最高巔。

題畫陶令遺風
天造黃花誰許愁,騷人無事枉悲秋。
機關悟罷尋常看,鳥自高飛水自流。

題畫老秋新花圖
但吐新花便不同,霜摧雨打色猶濃。
西風努力通宵作,一場艱辛一場空。

題畫柳蔭垂釣圖
垂鉤碧水浮雲淡,白日濃蔭真困倦。
水下風波阿誰知,相爭細餌群酣戰。

題畫富貴圖
紅塵富貴隨風走,但見流雲幻白狗。
細算人生共幾天,花間痛飲閒愁酒。

將遠行,友朋造訪,即別
晴窗對飲歎人生。北去南來又遠行。
他日成緣終聚首,杯杯得意笑春風。

寫生途中感聞
山家自有眼中天,細雨當歌好種田。
不待閒人誇盛世,但憑雙手建桃園。


題遊魚圖
揮來片刻工,貌相也凡庸。但恐騰雲去,長天化彩龍。

題蒼山歸暮圖
蒼山歸暮裏,冷月擠峰間。犬臥茅簷下,雞棲老樹巔。
荊妻叨舊事,小女繡新鴛。不見鄰家至,出門看細泉。

題畫枇杷
天生佳色鬱森森,不負流光不負春。
雁陣秋聲涼萬戶,披黃戴甲報乾坤。

初到京華感遇兩首
青春花月可堪栽?乍暖還寒費疑猜。
麻亂心思何處寄,悲歡進退兩徘徊。
其二
秋風搖落鏡中花,手裏殘羹夢裏家。
冷枕寒燈心問口,不知何故向京華。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5: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毛诗稿(四)




題宕冥山圖
永夜忽遊宕冥山,秦時明月漢時關。
神情一縱飛千古,也教凡胎列仙班。

題宕冥山圖
貪遊不向洛陽行,道上行人若動兵。
跳下雲頭瞇眼看,逢迎面相更猙獰。

生也憂,死也憂,生死茫茫無盡頭,寒星點點愁。
去不周,留不周,留去無著何時休,月冷煙鎖樓。

題畫
一潭水,一座山,一葉扁舟一釣桿,
風雨都不管,仔細看,江湖來去任清閒。


題畫
峰遠天空闊,霜吹葉換容。寒巢鎖羈鳥,碧水隱釣翁。


題畫
流雲多變幻,世事少純真。冷看京華客,徘徊問古今。


題畫
蒼崖壁立勢向天,線似遊龍點畫間。
不奈周旋前後事,偏將意氣寫毫尖。


題畫
破筆紛披似亂山,幽情滿紙墨團團。
流雲閑把江山問,飄渺還需幾道關。


題畫
天高山月小,夜靜語聲低。
不是邦國事,清談共忘機。


題畫
青山綠水日初長,檢點閒愁不用忙。
笑看江湖風浪事,釣絲收罷臥藤床。

戊子春秋,冠南先生兩度命為治印,有四季花木琴條兩付見賜,並囑刻“六十年華亦悲亦喜”及“指頭鬼技”諸印,讀後有此五十六字記事。
指下春秋寫奇葩,南翁鬼技冠群家。
豐姿搖曳淋漓墨,彩筆縱橫不落花。
瀟灑紅塵還有度,蕩遊翰海也無涯。
華年六十真悲喜,成敗枯榮一任他。

己醜春,京城大雪感懷
四顧白茫茫,閑書看日長。山妻溫老酒,無意問炎涼。

   
水流花開事,高處共誰談。青山長威武,白雲自悠閒。
陰晴天主定,世事隨人難。生死平常事,榮辱他人觀。
狂歌無人應,淒風也幽咽。推窗邀明月,舉手卷珠簾。
天河長冷寂,群星更枯寒。苦坐憐清影,徘徊歎舊年。
千年月未小,西風獨憑欄。縱有千般苦,裂肝也枉然。
古來多情無兩樣,自是你尋煩惱他尋歡。

    試畫小松並題
我愛君清瘦,扶搖弄九天。萬山安腳下,獨賞月華圓。
瘦骨真清勁,聽風更為先。為材不做棟,悠然立峰顛。

    題畫送別圖
一去千千里,何年再重逢。臨行輕揖手,
言語太傷情。何奈相約罷,登舟計幾程。

步詩友韻四首
茶暖墨香鐵硯堅,雲舒雲卷自悠然。
古今妙手誰追慕,不與人同誌趣偏。

耕罷農田耕硯田,詩書畫印不敢閑。
人間萬事名利事,但記興兵為紅顏。
(余幼年家貧,常不得食,故農田硯田皆為衣食計爾。)

夢醒覺來已誤耽,塵囂看罷到年殘。
隨機意造成真相,禪祖說心無處安。

感嘆人生年又年,前途何處也茫然。
安得萬事成空夢,別樣春風亦可憐?

種瓜得豆款
坐臥無心柳上鶯,不雨流雲任橫行。
種瓜得鬥翻成意,未果花開隱別情。

        
生也有玉骨,獨開天地間。
春來花前展孤豔,亂紅惡紫誰能先。
笑殘雪在後,梨花無奈。
顏色初醒映大千,山中歲月還自裁。
縱情大高歌,天真脫形骸。
明月冰魂香萬裏,深意任君猜。
影參差,花點點,芳心自高驚俗眼。
料得無客能相對,亂花不妒更何待。
墨客相吟詠,丹青描玉顏。
萬千愛戀道不盡,佳人插鏡臺。
欲問春心偏向否,至今更不衰。

怀人
無限恨,恨極到無心,三杯兩盞春到夏,人事都沈迷。
明知今夜人不歸,坐等苦為誰。
你去我盼兩無奈,去也心碎,盼也心碎,孤寂我先醉。
風無情,月無意,但將情意還相寄,今夜去相遞。
那邊人兒也未睡,兩處相思,四行眼淚。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6: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青年书家三十人述评(之一)



谢小毛/文





河南是书法大省(“换个说法,自己不好说自己是书法大省。”——张海批注。)而河南的青年书法家不仅为河南也为全国的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但根据目前全国书坛的发展状况看,形势已不容乐观。我们虽然具有一定的实力,但时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和一定的差距。为此省书协在张海主席的倡议下,从我省众多的青年书家中遴选了三十余位较突出的书家,要求我们在“述”的同时力争客观公正地给予简评,以使我们能保持冷静的头脑,认清形势、调整自己,同时也希望这一活动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以及欣赏的“自私”性,特殊性,因此很难做到全面、公正的客观,不周之处,敬请原谅。

张海主席批注三点:
(1)此文发表时,可以编者按的形式,发表一段文字,写明为什么这样做。
(2每人应配发若干件作品,以便文图对照,使读者自己再认识。
(3)注意行文要正大。


按姓氏笔划排列:

云平 王岩 王卫民 王荣生 米闹 许雄志 刘颜涛 李义兴 李建业 张文平 张宏伟 张伯煊 张建才 张国朝 张高山 张富君 范斌 周斌 胡秋萍 赵鉴钺 耿自礼 索宏源 薛党军 谢小毛




云平

云平书法以静为质、以灵为用,这是云平书法给我们的印象。
打开他最近印行的《云平书法选》,首先给我们的感觉是扎实,这里的扎实不仅是指他的笔尖功夫,同时也指其作品所显现出来的“艺术功夫”,而这种扎实的感觉是因为他长期的“静”养所培育出来的。云平是位尊古者,按当下说法或可归为传统派当中。他没有被今天的各种创新思潮冲昏,更没有用西式的眼光看书法。而这实际上缘于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解和虔诚。因此他能十分本分地、平心静气地照他自己地理解研习书法。
他不是一般的只取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是尽可能地多临多看,他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逐渐、自然地形成了他今天的面目,因而有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美,安祥美。我们已不能明确指出他的楷隶行书究竟源于何处,但他作品醇古、灵动的气息却能告诉我们他在碑与帖之间所下的“死”工夫,因而,“静”不仅是他学习创作的一种心态,更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境界。
尽管他不是传统的叛逆者,但他又不是一位复古者。他的行书中有碑的拙厚,又有帖的灵动;楷书即有唐楷的严谨,又有魏碑的恣肆,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因而也不能简单地把他归到帖或碑中,当然也不把他说成是位碑帖结合者,因为碑帖的结合是我们这代人以前的事。我们似乎已没有这种使命感,帖与碑在我们这代人的心目中同样重要,同样是“正统”的书法艺术。因而历史使我们有了一种自清代倡碑以来到我们以前这一段时间中的书法艺术观的新的书法观,特别是书法热以来,这种新观念一直在无形中左右着很多人的学习与创作,在我们心目中没有明确的碑帖之分,按照性情写就是了,灵活性很强,云平书法也因此富有现代感。
灵活不等于灵动,灵活是一种方法,而灵动是一种艺术气质,艺术感觉,他是灵活运用“死”工夫的人,因而作品不仅表现出了他的聪明才智,同时他灵活的艺术气质也在作品中显现了出来。云平的隶书没有故做惊人之处,隶势、隶法都很讲究,书写时也特别认真,因而十分平和,安祥,但稍逊其行书,楷书。个人面目不甚明显。
云平有时“弄”点“现代”玩玩儿,新到是挺新,但深否不知道。其实被河南的青年同道们尊称为“云老”的云平没有必要用“现代视觉”(见《书跋一则》落款)去赶潮流,你已经是大潮中的弄潮儿了,何必再去说一声大家都清楚的话。“云老”不妨再静些,再灵动些。其实不论是谁,对某种信仰虔诚到一定程度时都会产生一种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而这种力量是巨大的,也是其它无法代替的。

王岩

王岩是康南海的追慕者。
在书法上专攻一家而有成就者,古今不多,因此王岩似乎是在艰难但确是坚实地建造着自己艺术大厦的基础(是建造,而不是打基础),坚实的基础当然也一定能承载住更高的大厦。
从《97河南青年书法家邀请展作品集》中王岩的行楷八条屏来看,王对康体行楷已有相当的把握能力,真可以说是神形兼备。但结体用笔均有所变化,气势亦很大。我们应该为王岩高兴。
若从康氏《万木草堂藏画目》的用笔来看,康氏行笔不会太慢,因其扎实的功底和气度,线条并无轻浮感,但其中的捺画已经成为一种习气且多有失败之处,也许是康老夫子过于自信,因而结体,用笔又时见草率,或康氏仅仅把它看成一件目录而已,因而不如他的其它创作作品。王岩对这些似有所悟,因而用笔略慢,略实,线条的粗细变化亦相对减小。在结体上王的结体稍长,撇捺画以及体势上都较康氏有所夸张,这种小小的变化,不仅有利于长锋羊毫的挥洒,同时也巧妙地避开了羊毫的某些不足处,这不能不说是王岩的聪明。
或可说王岩在建造基础的同时,已经在选择自己艺术大厦的其它材料了,从他的楷书对联(见上述作品集)以及“吾所娱赏”的条幅中可以看出,他在康氏的基础上已经艰难的开始蜕变了,这种蜕变也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我们完全相信,蜕变后的王岩,一定更好。
康氏以他广博的学问和政治家的气度、胆略参与领导了影响至今的轰轰烈烈的书法改革运动,但就他的改革思想与他的作品相对来说,改革的意义更大,因此,学习康氏不妨关注一下康氏的思想,以及形成他的思想的经历和环境,从根本上去挖掘财富,仅仅使用他的财富,不如用他的方法去创造财富,那才是自己真正的拥有。王岩的对联等作品告诉我们,他不会仅仅是个使用者,而应当是个创造者。

王卫民

王卫民钟情于草书,并且对自己的草书有那么几分自信,这从他对自己的剖析文章中可以看出来。
卫民的草书从《书谱》入手,后又入王遽常,再又黄庭坚,因而“形成了外观为大草而实为章草成分极多的一种草书”。但他的草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所谓的“外观,”章草成分并不怎么引人注目,或者说不甚明显。结体和章法的变化不是很大,但却有明清王铎等一类的草书气势。从用笔上看,他喜长锋羊毫,但此种笔不易掌握,线条易偏、易浮、易弱,转折处也常出现兰叶一样的弯折而影响线条的质量。不妨试换一下工具,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卫民的草书喜用点,并对古法帖中的点作过一些分析研究,“历代书家中,‘点’用的最好的当首推祝允明……横变点,竖变点,撇变点,捺变点无画不成点,无处没有点,……正象秋果,只恨果少,又似冬梅,为何不多……。但点用的不好就会散乱,上下脱节,联系不紧等毛病”。我们从此也可以看出他对草书的良苦用心。
尽管卫民钟情于草书并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但我却更喜欢他略具魏碑和金农意味的行楷和隶书。这应是卫民无心插柳的结果,因而更具有天真与自然的感觉。其实这也是一种必然出现的情况,他既然心在草书上,自然会相应的冷落其它书体,然而他在草书上体悟到的比较成熟的用笔和气韵、胆量等也会自然地浸润到这些书体地创作上,无意中掩盖了他在这些书体方面的不足,因而作品生动自然,艺术感染力反而胜于草书。我们从此也当觉悟到,好的书法作品也不一定是一味的苦写苦练就能得到的,它就像好的身体一样,除了天生的良好的体质外,更需要多种营养与锻炼才能奏效,临时的补血加氧不会马上形成健康的体魄。所以书家学者化的提法是正确的,但却是不具体的,古人心不在书而学,是以学养书,今人心不在学而在书,是为书而书,缺乏养的条件和心性,因而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病态。这当然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客观现实,没有必要怨天尤人,我们虽不能选择历史,但我们的选择可以成为历史。现代自有现代的审美标准,所以卫民在无意中养就了隶书与行楷后,正在准备行装,从草书中暂时出游,去认真体会,游览草书以外的世界了。相信他回来以后一定能看到一个更为广阔的新奇世界。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6: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青年书家三十人述评(之二)



谢小毛/文





米闹
小米是位精巧的学老米者。力图在米书风行的今天绕过他人,抽取他人尚未发现的老米的其它养份来丰富、完善自己的艺术语言。这种抽取将是艰难的,缓慢的。但小米是顽强的,聪明的,又是固执的。

米闹学书重视技法的锤炼,坚信技法是其它一切的基础,但他又十分灵活,从笔法、字体、到章法、墨法,都能择取自己适用的东西,并以此强调自己的语言,不大在乎别人的看法。米闹作书常常把笔尖舔弯。我们作书都有体会,那就是在书写的过程中,笔尖会自然弯曲,而有时我们会根据情绪,因势力导力的利用弯曲的笔势继续挥洒。米闹抓住这一点,利用强化这一点,因此他的行书线条粗细对比较强,起笔、转折、收笔处也较锋利精神。小米字法并不墨守老米,只是多少用些老米的线型和大概的体势,但由于他自己的用笔习惯,这两者也变化了很多,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在“二王、米董几大家门前徘徊”的。

米闹善写一寸左右大小的行书,因而作品的文字内容一般较多。章法多取斗方和横批分段书写以以成块面,迎合时下审美习惯。在用墨上,不大用浓墨枯笔,以得清雅的书风追求。墨色追求平和,不追求强烈的对比效果,用笔轻灵,不以雄强为目标。

为了丰富自己,小米亦作些有魏碑、墓志意趣的楷书,他说:“尽管是浮光掠影,但也受到了若干启发,……使我受益非浅,魏碑和行草尽管不同,但必然相互影响,互相丰富。”这种认识是正确的。

在思想认识上,说小米是保守的,不如说他是聪明的,“我的保守不是因为我知道的多,而恰恰是因为知道的少。人与人能力是不同的,类型也是有别的。我能把自己该说的话说好就不易。这其实不是什么保守,倒象是自知之明……,我不急于去采摘路边的野花”。是的,当今书坛的野花太多,我们采不过来,不如用自己的养份浸润自己的花。对米闹来说,就近吸取养份当然还是米芾,老米之书十分丰富,面目多样,《蜀素帖》不同于《乐兄帖》而《乐帖》又不同于《论草书帖》,真是一处一风光,一帖一境界。而今之学米者,多从其《蜀素》《诗翰》等帖入手,而得之也多在于此。对《乐兄帖》和《论草书帖》少有问津,或者是攻而不克。究其原因,前者相对平稳,规整,因而形体规律也容易摸索把握,而后者变化多端、出神入化,风神气息胜于前者,而这些形而上的东西更难以捉摸,故亦难得。然学书无此终不免室外者,小米不妨继续穷追老米,别开新风。当然,我们不可能都去做掀天揭地的英雄,求田问舍也一定是多数,因此米闹能坚持说好自己的话,建好自己的家,亦不失为一种选择、一种气度,就看你如何理解了。

许雄志
雄志在我们这代年青人中是早熟的,我们刚刚起步的时候,他对书法篆刻的认识、理解已很深刻了,并相对有了自己的面目。他的学书经历,说句白话就是先把房子盖起来,然后再装修,但装修的过程中他也会在不影响原有的框架结体的情况下随时、随性、适当地调整室内结构。

他可以说是位天才,而他也很明白自己的天份,因此无形中有种优越感,这大概就是李刚田先生说他自信、任性、固执的原因之一吧。他的用笔狠、辣、率,几乎到了粗、野、僵的边缘,可他偏偏能不使其过,度的把握很好。这便是他对文与质的深刻理解以及敏锐的艺术感觉和把握能力了。

有优越感的雄志似乎是在玩书法的游戏,但他却经常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犯规,所以你没有理由把他赶出游戏圈或去对他进行指责。他的隶书结体,用笔不知从何而来,叫人看了“生气”,但又确实是隶书的精神,并且贴着许氏标签,个人风格极强。行草也是这样,他三届弄潮展中的行草,就不知道是碑还是帖。他的篆刻即不是汉印格局,又不是古玺风貌,时而章时而玺,字法又随意取拿,刀法呢只能说是齐派的大范畴。

他象个调皮的大孩子,玩腻了,也会自觉地干点正事。《中国书法》(90年六期)刊登他的行草就非常精美,虽具老米风神,但却是自家面目,线条飞动,气息畅达,或结体静而点画活,或点画沉而体势灵,叫你感到他很正统、规矩地学过老米。但雄志不大临帖,只是看,并且经常“移情别恋”,“寻花问柳”,这种学习方法实际上是现代大多年青人的通“病”,或可说是时代逼的。但方法仅仅是方法,抓不住东西什么方法都不行,优越的雄志可以这样做,谁知别人行不行。

雄志是以篆刻名世的,他的印是纯正的老杂货店,店中古物都经过他精心挑选、鉴定,然后用自己的心泉之水清洗后放入他自制的精美的包装盒中再出售。秦汉明清的东西有,古玺元押也收。他是从来楚生那里购买的,但来先生已驾鹤西归,当然也得“作古”看了。不过他最近又开始收购“现代”东西了,比如二届国际篆刻展和新概念篆刻展中的作品等,对于这些新货,尽管亦有许氏标记,但我仍然对他疑惑起来,是表示自己也“现代”?还是表示自己的触觉很录敏,再不就真的对老货玩烦了想换换口味玩玩儿洋货?或者说雄志一时走花了眼,误失(湿)了脚。但就目前情形来看,不是烦了,也不是走花了眼,我想大概是被时下西化了的创新风刮的,可我还是疑惑,怎么连雄志也顶不住了。孔老二讲“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远也已矣”,这点道理雄志岂能不知,可见时风无孔不入的厉害了。雄志也许真的玩腻“古货”了,因此要找新感觉,吉欣璋先生已感到了他的惰性,真是一语中的。从他近两年的印作来看已有些程式化,不如从前鲜活了,他近两年的隶书创作也有这种情况,也许真该玩玩现代了。

雄志自得、自信,又有些傲慢。我不认为他的傲慢与自许是一种缺点,那是他自身的一种真实表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或者说一件好作品一定会有一种真性情在里面,或者说有一种近乎于“野”的本真表现。否则,做人也好作品也好,都会缺乏一种令人激动的东西,但作艺与作人毕竟不同,雄志很懂得人情世事,更懂得与人相处,因此他本身的那种傲慢只隐藏在心中,是骨子里真实的东西,但连同他的自信自得一起却无法隐藏在作品、神态、言语中,“真正理解书法艺术的内涵并不一件很容易的事,谁能真理解他,可以说他差不多已是一个真正的书法家了,下一步就瞧他运气如何了”(见三届弄潮作品集),话虽不怎么深刻,但却是真话实话。我们可以从中隐隐感到他的自信、自得与自许,而照片中的神态、架势不是同样在昭示什么吗?一个“瞧”字就把他的许多心意告诉我们了。石开先生说“思想学识、胸襟、为人、还有长相、际遇、福禄等等……都该在风格中存有消息才好“。真解人之语,雄志的作品中确实有诸多上述的消息。当然,这些消息不能和某些用笔点画等进行比对,而是存在于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总的气息风格中。

在艺术上,雄志象古代世袭的富家子弟,命运给了他很多的优越,但这“优越”似乎又是一种无形的枷锁在缚着他,使他难以摆脱某种羁绊,既然是“世袭”的,他就得努力地、不失体统的保持他即有的荣耀与尊严;又要有所创见,去实现他自身的价值,因此有时我们会从他的作品中感到他“玩”得有些累,也可以感到他自信自得自许后面的,竭尽全力的、无奈的、努力、挣扎与辛苦,尤其是他近期的隶书与篆刻创作,有所求的心态重了些。雄志当然知道超然一些会更好,但他更知道“性”的难易和艺术的某些规律,因此他似乎还得“累”一段时间。我只敢“似乎”,因为他太明白了。

李义兴
李义兴不善言辞,和人说话脸红。要不就是本来脸红,反正和他的知名度不大相符。

他的学术研究书界已经给予关注。文章也好,文笔流畅而又儒雅,更难得的是很有哲理,也很通俗,颇有些散文风格,朗朗上口,妙语连珠,无令人生厌、费解的新名词让人难受,更不藻饰堆砌,让人感到华而不实。毛泽东的文章就很通俗,但谁说他老人家的文章不深刻。现在的人不知怎的,好玩玄的,是真玄也行,明明是故弄玄虚,甚至自己的话自己都不明白,还玩儿什么呢?

现在报刊有称实力派的,那么义兴就属实力派的人物,做学问也好,作书也好,他都能扎扎实实地干,扎扎实实地写,因此他的线条扎实,结体扎实,传统功底也很扎实。同时他又喜欢扎实的魏碑,当然这里说扎实的魏碑意在魏碑较帖为厚重、生拙、朴茂。义兴既爱之,就欲得之,而爱之能得之恐怕也是最得意的事。为了得到自己的所爱,义兴穷追了二十年,真可谓痴情者。

他从《龙门造像》等碑刻入手,于《郑文公碑》、《爨宝子》、《张猛龙》等碑用力最多,有颇为扎实的魏碑功底。后又追慕二王、老米、王铎、于右伍等,但的用心还在魏碑上,只是“掠取”上述诸家营养而已。这些营养也浸润、滋养着他笔下的魏碑,困此表现出的是渐变的过程。他对魏碑下了异乎寻常的“死”工夫后,还逐渐转向了赵之谦的行书,这是其艺术探索的转折点,并由此开始了他个人的风格的逐步形成。他以赵为根基,次第融入了其它倾心的东西。

90
年《第二届弄潮展》之后,他开始拓展赵之面目,从92年五届书展的作品看,结体略长,章法疏朗,但明显有些做作,某些线条也有些轻浮,不够沉稳,不甚成熟,但到95年的六届中青展时,他的作品便有一种质的变化与飞跃了,多变、扎实、生拙而灵动的线条让人难忘。

如果再从他近期的两件作品看,我们也只好惊叹他的勇猛精进了。他这时的魏碑行书已渐入自由之境,一派天机,令人难忘。如果说赵之谦的《章安杂说》手稿是无意而合某些帖味的话,义兴则有意避帖之笔形、而有意取帖之韵味,或者说他对碑爱的太深根本无意于帖的秀美线条。他的线条生、辣、奇、拙、峻、而统统以文雅和之,不使其过,起转顿挫均有明确交待,决不含糊草率。他现在的结体不同于以前的竖长,而取横宽,但很富变化,腾挪跌宕,气势飞动,以天趣胜。章法字法随机而生发,偶用竖长线破其结体之横势,但不是为破而破,故能生动自然,这当然是工夫与灵性的结合了。

义兴缺乏吹擂包装的本事,这在有些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正是这不可思议,他才能在噪杂喧嚣的今天,同样不可思议的下死工夫创作出了同样不可思议的作品。那些高声叫卖、极力兜售自己者不该沉稳点?让大伙、让环境也平静点?

李建业
李建业初学唐楷,但他身在洛阳自然而然也受到了中原书风和魏碑的影响。因此很快便浸淫到了魏碑墓志造像中。并对《龙门二十品》《石门铭》和《嵩高灵庙碑》等进行长期的研习因而也有较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也兼工行草,名情于王铎、傅山和黄庭坚。

建业是以魏碑楷书名世的,因此当关注一下他的魏楷。他在四届国展中的获奖作品即为楷书,此件作品吸收了《汝南王砖塔铭》的奇逸姿肆、用笔结体都很扎实,变化也较丰富,但以今之眼光看,则明显不够自然,不如翌年的二届弄潮展中的楷书自然、精到。短短的一年时间能有如此的变化提高是值得赞许的。但他此次寄交的楷书对联,又让人有些失望,用笔结体过于精心,因而缺乏生趣。当然我们并不能为了生趣而反对精心甘情愿,也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精心的生趣,或生趣的精心。赵之谦说钟鼎瓦当碑刻造像等等不一定都是高手所为,“而其古穆浑朴、不可磨灭,非能以临摹规仿为之,斯真第一乘妙义。后世学愈精,去古愈远”。。。。。。赵的话是正确的。其实,法帖以外的很多“非正统”的作品,好就好在它的不精上。如果我们过于“精”的话反而会失去那些“不精”而去古愈远。许多魏碑的“不精”耕细作也可比喻为儿童天真的雅拙,而我们这些成人要学此天真雅拙是很难掩盖住作品的。赵之谦说:“书家有最高境界,古今二人耳。三岁稚子,能见天质,绩学大儒,必具神秀。”因此要达到他说的“书以不学书、不能书者为最工”的境界实在不易。当然我们以“最工”的境界要求建业也许有些苛刻,但还是想这样要求,因为建业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

建业的行草虽学王铎、傅山、黄庭坚,但无傅山的枯藤缠绕、无王的涨墨枯涩、也无黄的长枪大戟。或可说建业有意避开了三家“习气”而独具慧眼地吸收了别人不太注意的东西,并把它揉合得自然贴切,这不能不说是建业的高明之处了。

现在的重大书展有要求作者书写自己创作的诗文的,而在重要展览中,建业也尽量用自己创作的诗词对联参展,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多方面的艺术才华,我们应该为他高兴。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6: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青年书家三十人述评(之三)



谢小毛/文



张文平
张文平学米芾,得其秀美风流一路。
艺术风格的形成是艺术家的修养、学识、性格、际遇以及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选择什么样的风格有时并不仅仅决定于艺术家一时的个人意志。我们无法得知文平“秀美”、“风流”具体的行成过程和原因,但中原书风的大环境一定对他产生了影响。
河南书风尚相朴 、尚灵,生活在河南的文平虽舍其朴而多取灵秀,但不江南小桥流水式的秀润,而是灵秀风流中带有些许憨厚。如果我们把米闹的米书比作乘巧的江南小姐的话,那么文平的米书则是一位北方的待嫁村姑,她们都很美、很纯,只是文平要“出嫁”了,自然也要稳重许多。她憨厚认真地做着她应该做的一切,又不露声色地关心着自己的嫁妆,知足地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脸红心跳地想象着听到了迎娶的喇叭声。
文平的米书有成熟感。也许是身处骚动的今天,也许是内心的某些块垒,也许“她”对今天或对即将发生的重大变化有些紧张,不知所措,因而他的成熟中多少有些不安,但文平能以扎实的功夫掩盖了本来就不多的不安,因而他成熟的美仍然“撩人”。
文平的字很美,很实在,他没有取米书“刷”的狂态,而是深研其正侧藏露的用笔变化,以扎实的用笔结体取胜,线条遒劲、潇洒,特别是对联作品,一笔一画都非常扎实、准确、无可挑剔。他的其它形式的作品和对联略有不同,就他近期创作的一件斗方看,其结体用笔都较其对联略放一些,章法也属常规,难道长短。
文平对老米爱的太深,尽管他也多少涉取其养份,但统统为他手下的米书服务。这是他的可取处,也是他的该舍处。
我们尊重文平的选择,也赞许他已取得的成绩,若仅从文平身秀美风流看,似乎没什么可挑剔的,但若从发展创作的角度看,肯定也是不够的,女人的辉煌不只是成熟后的出嫁,创造新生命以及做母亲的辉煌更重要。我们希望文平能以他坚实、成熟的基础孕育出一个健康可爱的新生命,并将它哺育成人,那才是他更大的辉煌。

张宏伟
而对张宏伟的草书,不知该说些什么,现在学王铎的很多,都能不同程度地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另人喜欢的大效果。而这种大效果多了,自然引不起别人的注意。我们不能说宏伟的作品不好,可大伙都穿“王式”制服,又能显出谁呢?要么你是大个,要么你是小个,要么你不穿或发言为款式。当然这种努力使自己“显眼”的作法也许不合传统的某些思想,但传统不是也有许多激进的思想呢?宏伟打算继续走“帖”的路,再深一步,从魏晋到明精的帖打算系统的学习一遍。他说只要深入,出新是自然的事,这种打算和认识是非常正确的,我们也只能希望他说到做到了。

宏伟的老给他说书法是对比的艺术,虚实、浓淡、燥润、方圆、疏密、动静等,宏伟也渐觉这些对比是没有穷尽的。这些认识和觉悟都很正确,不过我觉得宏伟更应该用自己的整个作品与他人的作品或从更大的方面进行对比,这样也许能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已经达到的高度。因为今天的书法实践已不是古代相对封闭式的而是开放式的。整个展厅中的作品都在对比,自得自足的创作只能在私下和或个人的作品集中。(不过作品集出来以后,别人也还是要对比的。)因此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在今天的大环境中锻炼自己、认识自己、最终确立自己。

就宏伟现在的草书看(见《97河南青年书家邀请展作品集》),某些线条有些臃肿,不够精神,在整个作品中也有些太跳(草书二条屏),也有些结体故意扭动(行草书),显得不太自然。宏伟说这是为了“能和草书融为一体,行书尽量强调其欹侧顾盼之势,这种‘雨夹雪’的形式大增加了创作的自由度”。其实这种聪明最好不要让人看出来,否则很容易像一位老夫人故意打扮成十分妖艳的小姐一样,因为这种过分的欹侧不仅使得线条的秩序感散乱,而且并不能让人感到和草书融为一体。当然,宏伟的这种想法本身是正确的,只是具体操作上的问题。

张伯煊
安阳张伯煊被称为爨味书家,其楷书、隶、行书确明显地带有些?味,引人注目。在书尖上学习那些极富个性、又多少有点怪味、别味的作品是有些危险的,比如《爨宝子》、《好大王》、郑板桥的六分半书、金农漆书等。这些作品都是在当时的特殊的环境条件下或是因特殊思想性格而产生的,因而具有某种偶然性,而在艺术史上也具有更加突出的不可替代性。但后之学习者大多也缺乏能够切合产生那种风格个性的某些特殊条件和因素,因此也很难真正入进去,即便坚难的进去以后,又极能跳出“他”已设置好的“怪圈”而难以自拔,因此学习这类作品只宜取其意趣而化之,不宜得太深而自困,以我之偏见,学习“正统”者当取其质朴的一面而生之,学“非正统”当取正统文雅的一面则熟之。伯煊是研习《宝子》的,体会一定更深。

伯煊的隶书个性较鲜明,他曾学习过《石门颂》、《张迁》《乙瑛》《礼器》等汉碑,又吸收了简牍残纸的营养,同时又将《宝子》之结构移有于他的隶书,扬左抑右,扬右抑左随机而用,并适当夸张某些笔画、欹中求正、险串求夷,在章法上有意拉开字距,压缩行距,增强了隶书的横势,不追求墨色的过分变化,整体感较强,结体上的装饰感也时常给你一点诙谐感,俏皮中带点大度,常点的运用上做些文章,大而不过,小而不清,紧而不追,松而不散,此是伯煊得意之处。

他的小楷初学文征明,后参以隶书又取《宝子》意味而拙之,古朴雅致,天然不雕,耐人寻味。

虽然伯煊沾了不少《宝子》的光,但他的“宝子”楷书和行草较其小楷则有些不够自然,安排的痕迹过重。真正的天真不是安排出来的,上自然而然的本该如此。他的隶书也有类似的情况,但好于其楷、行书,尤其是他的隶书杜甫诗条幅,较之以往的隶书,融合的更加成熟,我们当为伯煊高兴。

其实许多古碑之所以好,就是因为他那种“不好”,我们也很难做到他那种“不好”,它的作者当时可能根本不是为此而成此的,因此自然天真,今之作者都是为此而此的,因此做作、安排。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就是为怪而怪,因此也胜于郑氏,书体虽然不同,但事理、艺理是一致的,这是我们青年人应该注意的,不只是伯煊自己。相信伯煊与《宝子》的缘份未了,但也同时相信他们相处的会更好。

张建才
首先我们应该赞许建才的努力与尝试。他在学习张瑞图的过程中已逐渐形成自己的面目,并达到了一种相对自由的境界。

张瑞图用笔多方折、刚劲骏爽,某些字也显得锋芒毕露。建才则方圆并用,相对弱化了方折、刚柔相济而别有情调,章法上则不着意跳荡,因而也较和谐统一。建才的行草之所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还得力于他的广法涉猎,他学过油画、国画等,而对其他书体也未须臾忘怀,孜孜以求,因而他的行草也一定有更大的提高。

对于建才既有的成绩,没有必要给予过多的溢美之词,因为他的目标、志向应不止此,所以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其作品。

张瑞图之所以成为张瑞图,就在于他锋芒毕露的辣和猛然看来有些别扭的方折,他的结体生、拙、奇,单个结体是自然开张的,线条率直,不求笔笔具到,但从字里行间仍然可以感到魏晋风度的某些消自息。而建才则改变了他的锋芒毕露和方折,以熟巧圆转为之,单个结体也多是收势,并将时风不自觉地带进了字里行间。我们承认建才的努力,但同时也为他失去张瑞图的辣、生、拙而婉惜。因为吃芥末要的就是那股冲鼻子的东西,否则没啥吃的。当然也有人喜欢少吃些,不需要或害怕那猛烈的一击因此我们也只好看建才如何对待这猛烈的一击了。

张国朝
张国朝已届不惑之年,书龄近20载。他帖起步,先学赵吴兴,陆柬之的文赋等到,后受康南海尊碑影响,转攻北碑,曾习郑文公,北魏墓志、大小二爨及于右任等。80年代初受业于张海先生,嗣后又追莫慕锺王一路及王铎早期行草。主张以碑求质,以帖取?。

国朝之楷书,根底在魏碑、墓志,参以钟王风韵,自然质朴,用笔率意中透出怪灵,结休一般较稳重,不以视觉效果抓人。但又非“硬功夫”的专家,时或有放逸山林之趣。其行草书在碑帖之间,偶存赵吴兴的影子,以柔取胜,无章草之形而有章草之意,用笔结体较理智,即便乘兴挥毫也不故意涨墨等大效果进行所谓的渲泄,但又常与法若即若离的用笔、结体。国朝为人处事沉静、稳重,作书又少了一点沉静稳重,因此也灵活许多,这是他的聪明处。

当问他学书的最大体会时,他也只是“集古”两面三刀个字。现在很多人缺乏的就是“集古”的能力与耐心,一味求新求变,也因此多呈奇怪状。不过集古需要一定的分辨和综贯通的能力,否则也只能成集字匠。手里存放的钢筋水泥,盖不成大楼没用。集古的目的是收集盖楼的材料,而不仅仅是材料的拥有者。

国朝集古已多年,也已形成自己的面目,但不妨把手中的古物放大来看,用笔上多点生辣劲健可能会更好。形式感也应有所加强。现人书法虽在实验阶段,但其中有许多可以借鉴在地方,现代书法的很多作者们往往能抓住书法的某些本质性东西加以放大“处理”,我们完全可以借来处理过的“东西”试用,当然这种“新药”有时过于猛烈,应小巧玲珑心为是。

国朝历来不追时风,不还求什么轰动效应,唯知默默进取,也不与时人争一席之地。他说,要争不与古人争去,这就他的胸襟与抱负,所前述“新药”不用也罢,还是“中药”固本,就看国朝喜欢只啥了。

张高山
高山很文气,好像不会大声说话。他的书法作品给人的感觉和他的人一样,从不张扬什么,但他会慢慢地把他要说的话说给你听,也会适时改变些音调让你注意,不过变了调的声音还是高山的。

高山在大学期间对古文字方面比较关注,这便影响到他的书法创作主要围绕着古文字进行。因而他对甲骨文、钟鼎文小篆都有所涉猎。甲骨文的创作以即不失其刀刻意味又能表现毛笔的丰富变化为目标,钟鼎文则对虢季子白盘、秦公簋等用功为多,作茧自缚品也多整饬端庄又不失灵动。他的小篆初学吴让之、邓如石,又至袁安,袁敞碑,后来又能向秦诏版及天发神?碑,求其方折与天然的味道。他的篆刻很难说追求什么风格,既非秦汉,又非古玺,也不是什么明清流派印,但也不是怪怪的,他说自己很少临印,只是非常认真的读印谱,看到自己喜欢的就“拿”过享用,并且他刻不写印稿,朱文印即便写稿也是涂个大概,刻制时再发挥。因而他的篆刻线条在经意不经意之间字法也是这样,没有明显的“来路”,这种没有“明显的来路”的“来路”也许在他那里真能成为一种来路。

三届弄潮展中高山这样说“最令人恼丧的是,当你自认各无人走过的地方前行时,发现了别人的足迹”。这种体会恐怕很多人都有,确实够恼丧的,不过高山对孔孟的中庸之道体会较深,因而他能不激不厉地去处理这种恼丧和与人相处,并在不激不厉处理过后继续寻找“无人足迹的地方”。

可这种地方不大好找了,古今的能人都在挖空心思的找,即便我们幸运找到了一块小天地,从今天的传媒来看也不一定能保得住。“偷”的人太多,因此我们有块地方能默默地把别人的足迹清理干净也就足够了。我是这样想的,可高山已经这样做了,这也真让人“恼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5 17:57 , Processed in 0.460270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