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197|回复: 340

【精英出场】冲和之美——河南李彬书法大型网络展(优质回帖送斋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9 11: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英出场】
冲和之美—河南李彬书法网络展








李彬艺术简历





李彬,1979年3月出生于博爱县,别署惠溪,斋号汉晋堂,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河南省书协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书法导报社特聘书法家。

作品获奖入展情况:


全国首届兰亭书法创作奖荣获(提名奖)
全国首届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获奖]并被授予百杰书法家
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二届国际书画艺术节百佳奖
全国首届乌海国际书法大赛获三等奖
2004书法导报年展(提名奖)
2005书法导报年展(三等奖)
2006书法导报年展(金奖)
2009中原书法大赛获铜奖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大展(银奖)
全国岳安杯书法大展获(三等奖)
全国[皖杯煤电]书法大展获(优秀奖)
全国商鼎杯书法大赛(铜奖)
河南省东方杯青少年书法大赛(铜奖)
第二届兰亭奖书法展
全国第八届、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全国千人千作书法作品展
全国第二届隶书作品展
全国第七届、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全国第四届新人新作展
全国首届行书作品展
全国第二、三届百家精品展
全国第一、第二届汾酒集团杯电视书法大赛
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赛
全国高恒杯书法大赛
全国首届走进青海书法大展
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
全国首届西泠印社书法大展
全国首届西泠印社手卷书法大展
全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大展
全国纪念冼夫人书法大展
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展
全国羲之杯书法大展
全国小榄杯县镇书法大展
全国纪念老子书法大展
全国纪念傅山书法大展
出版有《李彬书法作品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1: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学书之路







我与书法结缘,是八岁开始的,当时只是好奇,每天拿着毛笔随地涂鸦,只知道傻傻的照着字帖写,而没有正确的方法来临习,后来在外公的指引下,我初习柳公权,后转颜体楷书《勤礼碑》,因为它的宽博、法度严谨、具有篆籀、高古庙堂气象,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痴如醉的沉迷在其中,有时一天长达五、六个小时。父亲经常对我说:“练字如练人,冰冬三尺非一日之寒,首先要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将来才能有所作为”,几年来,经过酷暑和严寒,我临习了八年的颜楷,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当时家里条件不是太好,每逢春节来临之际,在外公和父亲的鼓励下,我拿起手中的毛笔在闹市中开始挥写春联,既锻练了写字,又能挣些零花钱,购买些文房四宝以及书法字帖。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的开阔,我开始不满足于楷书,也尝试的写一些行书和隶书,当时也只具备了只会写字的阶段,根本不懂什么叫书法艺术,什么叫格调等等。有幸结识了米闹老师,在他的建议和指导下,我选择了宋代米芾的《苕溪》《蜀素》帖,作为行书的范本来临摹,经过几个月的认真研究临写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施展自己的才情,摆托了多年来颜体的束缚。从米字中找到了用笔的方法和结字的特点,米书的个性强,主要以“刷”字来表现,侧锋是其运笔的主要表现手段,下笔时笔锋稍偏侧,落墨处即显出偏侧的姿势,以求八面出锋“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时的书坛流行写米的时尚,在学米的过程中,我的行书进步不小,也入选了第四届新人新作展和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相继参加了首届兰亭书法大展荣获“提名奖”。这使我更加热衷于书法创作,鼓舞着我努力向前,不过也伴随着许多疑问,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停止不前了,老在原地踏步,感觉只是肤浅的掌握了一些皮毛。在用笔上还是太薄,结字太稚嫩,章法上太平淡,没有什么新意,越写越感觉油滑,习气太重,导制缰化。下步等待的只是作茧自缚,过早而形成的面貌,只能是昙花一现,不会持久,越想越感觉有些恐惶。通过观察历史上的每位大家,哪一位不是终生把经典名帖临个遍,博取众长,融会贯通,水到渠成的折射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让世人震憾。
我决定打破以往的用笔、结字以及章法的模式,从新梳理自己的学书方向,佛家所讲的“只有破才能立”学会放弃也是一种胆识,摆脱米芾,直追二王(取法乎上)。开始学习二王进步不是很大,因为晋人的书法不过于张扬,是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追求一种玄学、韵味,所以不好学到手。我以《集王圣教序》入手,因为此帖更逼近王羲之的真迹,是行书之正脉。是怀仁和尚根据当时唐《圣教序》这篇文章将王羲之原字集起来的。虽然章法上有些散,不过,行书的所有信息、密码都隐藏在《集王圣教序》里边,通过历代的大家如米芾、王铎、董其昌、赵孟頫都基本在这本字帖里下过很大的功夫,这就能够暗示着我,只有把《圣教》写好,奠定基础,再去学历代哪家哪派,我想都不会乱套的。海派书家白蕉的行书,我也是非常关注的,透过他的行书来看圣教,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以散淡华贵的结字造形,来追求魏晋风韵。我试图改变以前单调的侧锋用笔和一味左低右高的结字造形,我结合二王早期的《姨母帖》和后期的《丧乱帖》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代表古朴一路,后者代表洒脱一路,我从古朴中悟出篆籀高古的线条,结合颜真卿,苏轼的行书来临写,以求用笔舒缓沉实,意态雍容而自见风流蕴藉,后者用笔流动洒脱,风神清峻优游,用笔变的复杂而诡变,拔挑翻转,中侧互用,偶有连带,上下俯仰,顺势生发,顾盼有情,乱中求得自然和谐。为了能掌握此帖的笔法,平时我不断的加强线质的训练,粗细对比,方圆变化,使线条变的更加丰富而有张力,结合书谱、十七帖、阁帖中的连续大小盘绕的气息,使结字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章法以求大小错落有致,枯浓相兼是我以后努力突破的方向。
目前,我学书的主要方向是扎根传统帖学,以二王为主线,旁取历代诸家,每天以多临少创的原则,学书无定法,我不死守一家,凡是经典的我都拿过来临习一番,即尝试风格的多元、技法的多元、意趣的多元,从中感悟笔法与风格的转换,不断的打破常规,让我的心灵与之碰撞,给我带来新的信息。对于个人风格而言,此谈尚早,山外山,天外天,我要在历史的书法长河中多元而好奇的进行探索,不画地为牢,不故步自封,不沾沾自喜于一招一式的把握,不计较成败得失,诚如屈大夫所称“路漫漫其处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生有幸能与书法结缘,甚是佳喜,我要求索一辈子,尝新一辈子,虽然很难,但很有趣,人生足矣,值得。
                                              (李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1: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活遒媚 章法娴雅

——李彬的书法艺术

王波



春秋郑国的史伯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史伯这段言语中,所谓“以他平他”指的是把不同的因素统一出来,而“以同裨同”则是指把相同的因素相加。这里的统一与相加,无疑具有“中和”美的理念因素。李彬的书法在点画狼藉中,内蕴却丰富多彩,他力求“博收约取,法古师心,返璞归真,渐进自然”。

李彬习书由唐楷入,在上溯秦汉的过程中,他力求得筋、得骨、得气象。曾子云:“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当“旷达”讲,旷达则风度娴雅,从容不迫。李彬书法,沉着不乱,得汉碑典雅一路书风的神采,颇具亲和力。他的书法创意突出而风采动人,隶中见篆意,篆中显碑味;行草书往往乘机顿挫,借势出之,审其势险而侧之。观其书,侧势意趣盎然,形势自彰矣。其用笔不怯、不薄、不滑,落笔劲涩,可称工矣。
综观李彬的书法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宁静安祥、含蓄有致李彬不是那种什么事都要抢在前头的所谓“书法家”。因此,他的笔底有一股宁静安祥的气息。笔者读书法作品,最爱这种气息,因为这种气息可以使人静下来,远离名利这类乱七八糟的无聊想法,从艺就是从艺,我认为还是清爽一点儿好。我觉得他的书法作品是清爽的,个性明显,是好的书法作品。书法艺术是创造性的劳动,是需要开动脑筋的,即使是临帖读碑,也要动脑筋。书法艺术最怕什么?我认为最怕僵化。李彬的书法作品,不僵化,浓、淡、枯、润、燥在其笔下自然流露,得古法而出新意。
二是枯淡浓润,自然起落。在行草书创作中,除立足狂草名家外,他同时将探求触角放在北碑一路,以强化线条底质。因为行草书对线条质量要求尤高,故而在线条锤炼方面须倾注大量心力。在结体上,他通过对碑学的研习,改变了帖学结字稍嫌单调的局面。他的书法创作常以意行笔,注重点画使转,强化用笔,畅而不滑,经营得淳然有味。有时看似偏锋扫过,实质上很快转入中锋,利用锋颖的起止顿挫,使线条节奏分明,极见趣味,不见雕琢之痕,足见其临池之功。他强调“字外功”,认为修养是第一位的,是最根本的,修养越高,则字的格调就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积累和审美意识的拓展,他越来越感觉到,纵意自如的行草书契合自身内心情感表现的需要,在他心中,无不时常涌动着创作的激情。书家在学书过程中强调必须要有自我意识,不难看出,这是他的自觉选择,主要一点就是在他心目中,有永不满足的心态,要求自己不断地超越自我、否定自我,这对于任何一个艺术家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在李彬行草书创作中,既有意与古会的努力,也有自抒胸臆的创新。米芾《苕溪诗》、张旭《古诗四帖》、黄庭坚《诸上座帖》和王铎草书长卷都在他的取法之列,他依托于前贤而又不局限于前贤,最终确立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三是用笔老到、沉稳大方。李彬的书法,总体面貌不走极端,从容、神采飞扬,不禁令人想起孙过庭《书谱》中的一段话:“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
李彬作书形象生动,书卷味与书卷气自然流露,因此,其书法中“中和”美的情调是纯真的,不给人厌恶感,可谓:“腹有诗书笔生情”。欣赏他的行草书,点画如珠走盘,转笔处似水兴澜,深得笔势。大家知道,古之读书人习书作画,皆由性灵而出,而性灵的锻造至少需要在学识与品格这两个方面勤用功,李彬既是一位艺术家,也是一位读书人,其识与见,在他的同辈人中可谓出类拔萃。故其书风风雅、韵致清新,字里行间有一股“冲和”之气。我认为,李彬的书法,在“用锋”和“用冲和之气”上,后者强于前者。

今天,书法“展览化”趋势越来越强,由此引发的功利性色彩也日益浓重,书法的内在精神性似乎受到削弱,不读书或者读书少的书家并不少见,而由这类书家创作出来的所谓书法作品,又很难在真正意义上引发欣赏者的共鸣。坦率地说,这类作品是无论如何也难以调动真正意义上的欣赏者的情绪的,当然,更无法奢谈震撼人心了。在这种客观环境下,阅读李彬的书法作品,认识其书法的文化性,或许能给当今书坛的书家们以某种启发。这种文化性,是排斥为作书而写字的。李彬的书法似乎不“生猛”,但却优雅,这或许就是文化人追求的一种神情清朗的艺术境界。我觉得这种境界是很有智慧灵光的。而李彬的综合文化艺术素质,明显地让我感觉他是一位智者,读智者之书,那是一种享受,我以为。


丙戌年之秋于寄明草堂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1: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线互动 评帖有奖


经商定,本次展览将继续开展“在线互动,评帖有奖”活动。届时李彬先生将从回帖中选出10名优秀回帖,赠送斋号。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1: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部分——李彬相册









免责声明



由于有目共睹的原因,杨之特提请包括风荷坛主、莲子总版主、应萍、老徐斑竹在内的广大女性网友注意:在浏览本贴“第一部分——李斌相册”时最多只能停留两秒钟,否则,由于不听劝告擅自延长停留时间,由此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杨之和当代书法网概不负责。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1: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有了免责声明,发这个帖子我就放心了:迷倒一个算一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2: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2: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2: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2: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28 21:08 , Processed in 0.40211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