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92|回复: 2

有霞居随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1 12: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有霞居随笔

魏春雷

人物画家每以造型自负,而所作小品则自得于笔墨游戏,画人实如画物,造型能力有近于无,其笔墨修养又着实驰骋不出什么味道来,用短舍长,何苦来哉?可怕的是积习难改,偶作大幅也不无游戏味道,却自以为有新意。用《辞海》生火取暖,则《辞海》与废纸何异?

各种形式、名目的名家书画邀请展越来越多,但充斥其间的相当数量的应酬之作,让人不免生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喟叹。

浏览媒体上的名家书画小品展,多为简笔水墨,充其量是几分钟的活计。并非费时不多作品就不好,白石老人寥寥数笔的花卉册页,笔歌墨舞,生机盎然,笔简而意足,让人玩味不尽。而眼前的除了小以外,实在找不到美,水平不济咱就态度好点,卖卖力气,也算“没功劳有苦劳”,偏又矜持笔墨,点到即止。本该挺好的一个展览,给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自己不拿自己当回事,没人拿你当回事的日子就不远了。

不少以工笔驰名的画家,也作起了意笔水墨,艺海扬帆,多方探索,值得肯定。但是有几个问题,画家对自己的意笔水墨的水准是否心里有数?作为学习的阶段性成果,有没有拿出来展示的必要?是否有应酬、投机取巧、应付差事的初衷?

常常看到画家的简历上有类似“某某报刊曾作专题介绍”等文字,实则圈里人都明白,那不过是花钱买版面作广告而已,与作者艺术水平并无直接关系。在非专业报刊如此自白,倒也能唬唬人,在专业报刊也好意思堂而皇之地作如此业余的介绍,勇气着实可嘉。

白石老人画虾,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引得不少智者也玩起了“专业”,花鸟虫鱼,专啃一种,似乎找到了终南捷径。殊不知以上诸家无不在生活、传统中摸爬滚打,练就一身好功夫,有点石成金、着手成春的本领,厚积薄发,无不可观。世人仅看到冰山一角,但知“窥斑”而不能“见豹”,与盲人摸象何异?

比较而言,任伯年的东西似乎更像“中国画”,而蒋兆和、黄胄作品的感染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对于“新”而“美”的东西,我们大可不必拿所谓的传统来说事儿,作茧自缚,画地为牢。

驾轻就熟的状态是要警惕的。“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对熟悉的题材和熟练的手法,最可贵的是发掘里面的“生”意,表面的熟练往往离肤浅不远了。

特技的最大问题是,谁用效果都一样。搭起两张桌子投篮,准则准矣,还有什么看头呢?

陆俨少先生书法入古出新,当行本色,自是大家风范。近年陆先生书法频繁出现在各展览会、拍卖会,并结集出版多种,然总体看,其质量不能令人满意。陆先生的书法,精品不在晚年。我们看各种集子上其晚年作品,目力、体力所限,虽偶有佳制,但总的看不无老迈衰颓之感,此不为贤者讳。其风格初定期作品,于二王苏米诸家融会贯通,翰不虚动,无论寥寥数语的题画,还是长卷立轴的大制作,均一气贯注,浑然一体,结构能随机应变,点画如绵里藏针,收放开合随心所欲,风生水起,气象万千,绝少败笔。风格成熟期着意于圆,精彩之作内劲十足,烟霞横溢,而过犹不及,不少作品用笔结字积习也时有显露。目下陆俨少先生的大部头的书法集子所收作品似仍遵循“人书俱老”的说法,或单纯追求数量,各时期作品比例不一,以晚年比重为大。所收作品尽管数量不少,但精彩之作不多,对人们理解陆先生的书法不能不说有一定的误导,客观上也对陆先生书法形象的塑造作了不尽客观的宣扬,总是遗憾。

徐悲鸿的书法生气勃勃,脱尽作家习气,大手笔。

画家的书法、篆刻乃至诗文修养尽管一直在提,但实际上做得还远远不够。

尽管如吴昌硕、潘天寿等前辈诗、书、画、印都有精深的造诣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对我们来讲,怕只能是“心向往之”而已。“三绝”做不到,其实“四全”也难做到。看看当今画家的作品,就知道其水平与前辈相比差距有多大了。

我们不能要求画家都成书法家,其实历史上真正称得上书法家的画家也并不多,但要求中国画家具备起码的书法修养,却是非常必要的。画家要在画面题字,那么书法最起码要“入流”嘛,总不能“自我作古”,想当然地以画画的造型意识去摆弄字。就如京剧,对经典唱腔毫不涉猎,而要立地成佛,想不入野狐禅也难。起码选一家特征鲜明、易于变化的书家作品下些功夫,起码让人看出出处,方能不落俗套。不临帖而敢写字,无知者无畏。

印章可以请人来刻制,画家对印章的质量应该有基本的鉴赏能力,对印章的文字内容的选择、钤印位置、钤盖手法、印泥质量要多向有经验的篆刻家请教,“术业有专攻”。

题款文字繁简混用,行文文白夹杂,不是俗不可耐,就是晦涩难通——这样的作者,我们对他的画还能有多少信心?

题款文辞的酝酿,最简便的方法是多读经典作品的题款,到时旧瓶新酒,改头换面,依样画葫芦,总能看得过去。熟能生巧,积淀日久,“自说自话”也不是很难的事。若能有自知之明,长篇大论还是慎用,扬长避短还是明智的。
发表于 2012-6-22 14: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19 19: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4 06:38 , Processed in 0.295040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