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值班编辑

“墨之舞——李斌权书法艺术网络展”优秀回帖大家评(专栏作家请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7: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daxiaO评李斌权书法

冯喆(215——218楼)



评论李先生的书法,是不能只针对作品的。
李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
人家的主要工作是宣扬书法艺术发展的(字面理解)
从这个角度,看他的书法我认为他很称职
他很注重对书法的宣传、普及、发展功能。
他很注重书写过程的呈现
很注重书法与现代媒体的结合
那种书写的韵律感,节奏感,
那种过程的表演意味。
你不要光看作品
他的作品很传统走的路子很正
但是每个人对创新的理解不同
李先生做的是对书写过程美的一种呈现
这种做法古代也有
看看张旭、怀素、王铎、傅山的书法我们也能想见书写过程的潇洒、流畅、跌宕、起伏
这种运动的美
和现代媒体结合
就呈现了更多的视觉意味
从起初李先生有意识的与古曲结合
到与流行音乐结合拍MV
都是有益的尝试
虽然电视上有的广告也有这种尝试,但是主体不一样
这是书法与音乐与画面构图与歌词的一种融合
书法不再是陪衬,而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且音乐很好听
又是大腕
我希望这种尝试的作品更多点


希望有更多的大腕参与进来
希望有更多的风格融入进来
这样观众喜爱看
是一种视觉艺术享受
当大家进入网络接入键盘敲打的时代
希望这样的艺术形式
可以重新唤起大家对书写的热情
这就是李先生的书法的贡献
作为一门艺术
他做了重要的宣传普及工作
很重要
很有意义


再回到书法艺术本体
他的书法草书
起伏跌宕、点画纵横
浓重飞白、气势奔放
我比较喜欢他一开始写书谱的作品
感觉很棒
技法纯熟
但是后面的创作作品
功力弱了些
我觉得还是入古不够深
我说这两段话并不矛盾
他的作品前面的优点确实做到了
后面的不足也真是有
有的结构还值得推敲
不是很完美
他的草书还有点沈鹏先生的味道
我觉得个人面目不是和突出
虽然还没到大家的地步
但是李先生的工作
是有目共睹的


希望李先生在艺术的道路上
再接再厉


061001
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浮阳北大道34号工商银行河西支行7楼
运河区人事劳动局
冯哲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7: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书法与音乐的简单思考

华山道人(221楼)



    看了李斌权先生音乐书法的表演,非常震撼。音乐书法的存在,并不是新鲜的新发明的一种形式。古来就有之,随着古筝、胡琴曲而书写,是文人雅士的所为,也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活动。“欲书,先散怀抱”,音乐可能也是先散怀抱的一种方法。我平时写字,也喜欢听听音乐。把这种形式放大,或者说如何寻求音乐与书法的结合,李斌权老师堪称行家里手。他的音乐草书作品,洋洋洒洒,有如万里长江,滔滔不绝;恰似奔腾的黄河,咆哮而来。这种气和势,没有较高的学养和笔墨书写功夫,是不可能达到的。首先,我们要肯定李老师的书法成就。至于书法和音乐的结合,我想书法,无论是少字派和多字派,也无论哪种书体,它都对应着相应的音乐形式。
    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从视觉的角度,会让你产生听觉的感受。书法有着音律的美。无论是交响乐,还是中国民乐,无论欢快的,还是沉稳的,抑郁的、悲伤的,激昂的,在书法的时空里,你都会找到共鸣。书法是人生的写照,音乐是人生的呐喊,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观王羲之之兰亭序,你能感受到文人那种怡然自得的惬意,而唐太宗的书法,你会感到一种政治家的机敏与睿智和军事家的暗藏玄机与刀光剑影。观黄道周、王铎、徐渭、郑板桥等书法,你会看到做人做官的无奈和几多的格格不入以及放浪形骸、不拘一格的狂傲。而李白与张旭,你会发现,他们的浪漫主义情怀。欧阳询、褚遂良的严谨,颜真卿的端庄,赵孟頫的侨情,董其昌的消散,等等,不一而足。纵横历史、裨益文字。从文字起源的朦朦胧胧,到北魏魏楷的磕磕绊绊,二王的行云流水,草书出现的汪洋恣肆乃至乌黑光馆阁体羁绊拘谨,既有时代的烙印,更是心灵的写照,同时也就是生命的呐喊。
“书为心画”、“言为心声”。书法家就是贝多芬,书法家就是肖邦。音符的流淌,写出了音乐家的悲欢离合,文字的浓淡飞舞,道出了书法人的肝胆柔肠。那书写的不是文字,是历史,那流淌的不是墨汁,是血泪和感情。与音乐,我们可以随着节奏写出或紧或松,或快或慢的书法;与书法,我们也可以谱写出节奏韵律不同的曲牌。在书法与音乐的结合上,书法人与音乐人,可以尝试不同的融合。书法家要有乐感,熟悉音乐的节奏乐律,洞悉乐理常识,对于民族的、世界的不同音乐,善于采风与鉴赏。音乐家,也可以从浩瀚无垠的中国书法里寻找出创作的灵感。
    在音乐的世界里去书写性情,是一种高雅的活动。一首曲目,书法家要认知它。认知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反映的主题情感。从而确定你要书写的书法风格与书法形式。无论真、行、草、隶、篆,它都有自己的音乐骨质。即使是草书,不同的草书、不同的风格,也有不同的音乐背景。当然,在音乐的节奏里,你也可以创立自己的书写风格。但是对音乐和书法本身的理解,是二度创作的基础和源泉。书法之笔画方向、长短、奇正,就是音乐的节奏韵律;书法之书体风格,就是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需要;书法之浓淡枯涩就是音乐的强弱快慢;书法之起承转合就是音乐之起承转合。
    书法不仅在音乐领域,在绘画、雕塑、建筑、体育领域都找到他对应的物象、机理、节奏、韵律。总之,在人类活动史上,找到它的定位,这也是中国书法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的所在。印象派画家梵高、莫奈,等等都受到中国书法的影响,乃至于有些国家的文字与文明,也受到中国书法的影响。中国的文明没有断层,中国的文字没有断层,中国的书法没有断层。
     中国书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理所当然,众望所归。我为中国书法高兴,也为有李斌权这样的传承中国书法的书法家而高兴。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7: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近于乐



古莲子(326楼)




    艺术是相通的。丁文隽在《书法精论••自序》中言:书之点画八法,犹乐之宫商五音也。书之有动静、柔刚,犹乐之有曲折抗坠;书的结构间架,犹乐之文采节奏也。
    音乐与书法都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很多书法家在日常书写时多喜音乐陪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书家通过笔尖的提按、顿挫、聚散、徐疾,把音乐的高低、轻重、方圆、舒缓化作纸上的书写,这样的作品别具美感。
    当代书法家李斌权先生率先提出了“音乐书法”概念,并且身体力行,把音乐书法推向广阔舞台,用一种新颖的理念和模式,以震撼人心的宏大场景向人们演绎书法的真谛。把音乐这种美妙的听觉享受,通过笔尖的舞蹈,化为动态的极具空间感染力的视觉书法。他打破了书法艺术常规的静态的平面视觉欣赏
    书法艺术是由“线”构成的,而草书无疑是最具激情的。李斌权先生草书,圆劲有力,使转自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先生的学识和感悟皆融入笔端,情感的流动始终灌注在线中,随着运笔的起落开合,落墨笔笔神韵,舞出一派天机。引起观者心灵强烈的共鸣。
    李斌权先生在音乐与书法之间搭起了一座完美的七彩桥梁,以音乐为背景的挥毫泼墨,给人们带来了一场全新的听觉和视觉盛宴。
向首位提出“音乐书法”概念的书法家李斌权先生致敬!
祝“墨之舞”网展圆满成功!



书法艺术宣传的好方式
  -----李斌权“音乐书法”简评   



吴荣标



   

    李斌权先生是我国首位提出“音乐书法”概念的书法家,他通过演绎将书法创作过程艺术化,将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从幕后推向了前台,更为直观地表现书法艺术,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书法,亲近书法。应该说“音乐书法”是书法艺术极佳的宣传方式。
    大部份的书法作品,我们只能是看见书法作品本身,通过作品去体察作者创作作品时的意境、思绪,见不到作者的身影。而李斌权先生 将书法、音乐、影视等多种艺术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创造创作意境,激发创作激情,或清新淡定,或激烈昂扬,让音乐在笔尖流淌,并将这一过程通过影视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更直接地了解书者创作书法作品的全过程。
    值得提醒的是“音乐书法”这种创作方式并不是书法创作的主流,只能算是书法艺术的宣传推介。书法是一个极为个体化的艺术,创作的冲动、创作的意境大都是个人的行为。绝大部分作者是在书房里独自完成的,最多也就是放放碟片,借助音乐来调动自己的情绪。大多数书法家也不会去请乐团请歌手在边演奏高歌边创作书法的,因为没有这个必要也没有这个财力,象李斌权先生一样与齐秦、齐豫、沙宝亮、韩磊、周晓欧、韩红、中国爱乐交响乐团、珠影交响乐团均合作大型音乐书法作品,得花不少的银子,一般的人玩不起。
    但并不反对李斌权先生这种“音乐书法”,而应该大力支持。书法现在都是世界遗产了,证明书法艺术的承传是至关重要、迫在眉睫,书法艺术还得大力宣传,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宣传。李斌权先生的“音乐书法”书法应该算是一种好的宣传方式。李斌权先生应该是个出色的演员,有艺术家的气质,穿上一身中国对襟传统文化衫,在乐团、歌手的配合下,将书法艺术演绎的活灵活现,大气磅礴,震憾人心。
      
    李权斌“书法音乐”,让人对书法这一中国国粹过目不忘,思绪万千!

通联:364102福建省永定县坎市镇众旺化工有限公司  吴荣标1386021256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7: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斌权先生“音乐书法”浅说


            晓寒(237楼)




首先祝贺展览成功!
先生是“音乐书法”的开创者,
迈出了书法与音乐紧密结合的重要一步。
也是先生对书法节奏的推移、
即书法时间性的更为深入的理性认识。
如何把音乐的抒情与书写的抒情完美结合,
首要的节奏如何结合,
先生选择的是书法中抒情性最强的狂草,
有其独到的见解,
这样能找到最佳的契合点,
如果换成篆、隶、楷书,效果要差很多。
另外,在书写内容的选择上,先生也有考虑。
如写毛主席《沁园春》要与《命运》
这样大气磅礴的音乐结合。
而《渔舟唱晚》这样舒缓的乐曲就不能
配以东坡《赤壁怀古》这样豪放的词,
而是配以比较婉约的文辞。
其三,是先生书写姿态优美,
挥洒自如,有张有迟,犹如舞蹈,
与音乐紧密结合,
给人以美的享受。
观先生《音乐书法》,得到音乐与书法的双重享受,
使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三月不知肉味。

先生草书,师法张旭、怀素,上追魏晋,
略参清人笔意,气势雄厚,简练质朴。
线条凝厚苍浑,提按使转清晰,
结构纵敛有变,顾盼多姿。
用墨变化丰富,具有时代气息。
章法有机统一,气息深沉大度,
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衷心祝愿先生在音乐书法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通联:065800  河北省文安县民政局
韩为民  1378565340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7: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和音乐的结合原来如此美丽

止渊(253楼)







    冬日的风,摇落一地的阳光。仿若,做了一个比春天还要灿烂的梦。江南,已是枫叶如丹,银杏树叶满地金黄,举目间处处是风景了。
    就是这样冬日的早上,推开窗户,淡淡的阳光下,有一层薄薄的雾笼罩着四野,如梦幻般。打开电脑,放起喜欢的歌,那些动人的旋律一遍遍地悠扬着,沉浸其中时是一种微微的陶醉。当一切都收拾妥当,打开每天都必须要上的书法论坛,看看最新的时事新闻,感兴趣的书法网展,让自己足不出户也能知晓天下书坛,网络真是一个好东西。这几天看到李斌权先生的书法网展,心中也很有想法,也很想写一写,因为,我们看多了书法网展,但这样清新别致的网展却还是第一次,李斌权先生把书法与音乐结合在一起,并且结合得相当的完美,让我们在领略书法之美时,体会到音乐在笔墨线条中的流淌,这样的形式,让我们觉得新奇,让我们心中有些许温暖。书法原来可以这样。李斌权先生是聪慧的。他的书法蕴涵着优雅、从容、自信;和音乐的结合显现出动感、快乐、自然生动地气势顿宕中流溢的情韵之美。这样的结合足够让我们为之喝彩。
    当我静静地随着随着音乐看着李斌权先生挥动着手中的笔,时而迅捷时而低缓,心中就升起一种亲近感,让人依恋,带给人的是愉悦,是视觉上的冲击。心灵深处便有一种精神、一种气韵;一种迷惑,他是如何会想到把自己的书法融入了音乐中?并且把它结合得那么妥帖,邀得那些明星与之共唱齐舞?
    书法,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展示艺术,通过音乐,将书法间接地展示出来,并引起大家的关注与欣赏,对于普及实在是有相当作用的,感谢李斌权先生用音乐与书法的结合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这样的网展读后细细回味,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的思考,一些的反省,云开雾收之后,我想对大家认识书法会有一个全新的审视。

止渊
2010年11月21日晨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7: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乐墨舞  天人和弦   
      
——李斌权音乐书法对当代书法艺术复兴的启迪与历史地位

道量(261楼)


“墨之舞”发轫于现实,曼妙于虚拟,根植于心灵,定格于历史,积淀乎文化者也。
如果说以前的书法网展还只是平面的,那么这次则是立体的;以前是单独视觉的,这次则是视觉和听觉复合的:她是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有机结合。他是书与乐的碰撞,墨与歌的共鸣,笔与弦的谐振,情与法的裂变,技与道的推挽,天与人的交响。

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面对如此诱人的视、听文化艺术免费之盛宴,大快朵颐,扬长而去者实繁,回帖致谢留下观感者盖寡,敢言不足者寡之又寡者也。

于是吾为之而喜,也为之以忧!
所喜者在于,回帖大都以赞扬为主。这无疑是一种社会的认同或承认,自然可喜可贺。人之常情,谁不愿意听称赞的话语。然而,众口赞扬,往往使人陶醉!

忧自何来?回帖谈不同观点的太少,提出不足的更是凤毛麟角。事实上,称赞你好的登峰造极,言下之意就是,接着你就要走下坡路了。说你不足,才是你改进的机遇呀!所以吾不得不为之而忧!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有鉴于此,道量在此发几点谬论如下。
“墨之舞”,对当代书法艺术的启迪意义:

1,当代书法艺术正处在,缺失行业艺术判定标准,于是书法艺术被“名家强奸”,业内专职从业者,或爱好者十有九疯,剩下一个也得出家。加之消费者对名人的盲目热捧,与对非名人的无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代书坛已提前进入了严酷寒冬。“墨之舞”是严冬里的一轮希望的红日,让我们眼前一亮:当代书法的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在纯艺术化音乐那里。书法也要走纯艺术化之路。

2,正当当代书法艺术,深陷展厅泥潭不能自拔之时,“墨之舞”
却把中国书法艺术,舞上了高雅的舞台,幽静的园林,荒漠的精神家园。几案——展厅——舞台——客厅——卧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李斌权先生的“墨之舞”,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在创新同时的继承。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科学继承与创新的成功典范。正因为如此,所以,一部分人认为他的字仍很传统;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书与乐的结合很新颖。是内核的继承与形式创新的统一。

4,“墨之舞”,虽然是把音乐当背景来使用,但是书法艺术的主角地位仍未凸显出来。事实上不是乐随书舞,而是书从乐奏。当然能做到形式上的结合就是一种创新,实属难能可贵。他为书法与音乐的实质性结合,开启了破冰之旅。

5,虽说书法素有,无色之图画,无声之音乐,无像之舞蹈,凝固之音乐,流动之建筑;但是,这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而“墨之舞”却大胆付之于行动。创新即是勇,力行近乎仁。虽然,他看起来还是那麽幼稚,不完善,但他的示范效应却是文化核聚变当量的。

6,音乐是艺术领域里最为发达的一个门类;书法则是其中最为滞后的一个门类。二者放在一起,更显得书法艺术的幼稚和丑陋,这不正唤醒当代书坛同人:书法复兴,音乐通行!

7,道量《中国量子书道》已证明,时间艺术(音乐)与空间艺术(书法)的本质区别与联系:
联系:时空的不可分离性,同属比特能量,同作用于人的右脑。
区别:音乐是原子传递,书法是量子传递。
宣物莫大于画,化情莫速于乐,载道莫妙于书。
书艺的能量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8,古人未听今时乐,今乐曾经醉古人。李斌权虽非文化名人,书法大家,但是,仅凭“墨之舞”——音乐书法,便可改写当代书法艺术史。
  不让古人, 醉倒今人,后启来者!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7: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书法
——李斌权老师音乐书法观感



                                                              
丁林(297楼)






           墨之舞,很炫的题目,让人不禁想走进来。
   观之,颇有感慨,为艺术家的才情所动,在音乐的气氛下,提按使转。的确,墨、人都在舞,灵动,飘逸!
   又看各网站上很多贴子,冠以李斌权老师为“音乐书法家”,些许有些愕然,不知是否书法又开先河,又分门类,还是一种调侃,一种赞许,固不知出处,所以感到了自己的无知。又在想,关联的艺术之间可以滋养,但这样在书法上分类倒有些不解,便提笔而成小文,略说看法。
   以此为因果关系,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推论:看公孙大娘舞剑的那位仁兄应该叫“舞蹈书法家”,看担夫让道而悟其结体规律的前辈,应该叫什么呢?噢,叫“行为书法家”。记得还有一位书法家,说其虬劲的线条是在看到家乡的柿树而受启发,应该叫“植物书法家”,分此类别,不免一笑。
   这些都是艺术家的一种个体行为。或说是书法的一种习惯,一个启迪,起到的是一个催化剂的作用,而将两项艺术并行,并将其成为书法家的定语,似乎有一点牵强。
   音乐和书法的结合,也是一种个体形为,一种习惯或是爱好,也许是一种好的推广和普及书法的寓教寓乐的方式,但二种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决不可能象书画同源一样,也不会象诗、书、画、印有着密不割舍的关系,所以音乐就是音乐,书法就是书法,它们的结合是个体书家的行为,如果以此再开书法家分类之定义,是一种误解。
   音乐:有节奏,旋律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构成的一种艺术。
   书法:是中国汉字所特有的,是一种书写方法,是用毛笔通过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等内容形成的一种艺术。
   其主体都是人,书法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我们不能把听着音乐写书法就说成是音乐书法,艺术间的结合,抑或是形式上的统一,也可是内容上的一融合,结合的有多少,我们没有面对李斌权老师作过探讨,对于音乐理解多少,内容和形式上的理解,是融解在书法家血液里的东西,可能就连李老师自己也不一定能表述的很完整,因为更多时候,那可能就是一种感觉,一个冲动而已,但在李老师身上表现的更加突兀罢了。
   但是我们并不是否认,音乐对书法的作用,很多人有这样的习惯,任何一门艺术都是可以渗透和滋养的,我们所说的“书外之功”就是如些。“醉素颠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说白了,仍然是一个个体现象,只能说才情大者皆收万物于其中,但不是共性!
   我相信,书法家作书之时,有不需杂音,凝神静心的,那么他们体味的是一种宁静,放一段音乐来写,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关键是看感知,音乐对他的影响和启迪有多少,或是旋律,或是节奏,决不是某一个和弦,因为这种笼统的认识和感觉,需要的更大的感性世界去理解,C大调的和音构成,命运第一章,奏鸣曲曲式,书家会有了解吗?人只是在一种情绪的感染下,更容易引起共鸣,失意了,听首伤感的歌,可以让你热泪盈眶,同一首音乐,对不同的人,理解和认识的高度和深度都不一样,所以其吸收程度也就不同。但决不是不听音乐就成不了书法家,音乐不是构成书法家的必要条件,只是创作中的一种辅助形式,起的作用有,不可否认,但仍然是个体形为,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音乐书法家”的分类。
   李斌权老师展示的,是以书法为载体,配合音乐,是展示个人才情的一个舞台,但不能不说妙,不能不令人拍手称绝。李斌权老师闭门十年,其技法已相当纯熟,线条的质感与挥洒,已于有法即无法之界,提、按、使转成为一个动作,是他表现文字的一种工具,加之本人对音乐的感知象催化剂一样,让他兼容了,也美了。美的在于严谨,在于才情,书法到了一定的层面上,技法已不是主题,疱丁解牛,唯手熟耳,艺术更重要的是才情的大小,才情才是高度。
   观所有视频,沁园春.雪,在慈善晚会上的创作过程,可以说是一种结合,最少是在乐曲的节奏上,影响了书家的情绪,而之后《心经》、《渔舟唱晚》的创作,只能说是一种书法的MTV,抑或可以作为一种书法的推广形式,再往后和明星之间的合作,书法在里面的作用,不能说是字幕,最多也只能是作为一种中国元素,根本看不到任何音乐与书法的碰撞。也许是摄影者突出的主题不在于此吧,唯美的中国元素的画面,竹林、长几、古筝、书法,是中国风格,此时,书法是一种视觉元素,说的再多的溢美之词,最少是我认为的牵强。
   我多次观看《沁园春•雪》,在《命运》交响曲第一章背景下的创作过程,确实为李斌权老师对于韵律的感知所折服。《命运》交响曲第一章是该交响曲第一主题呈现的部分,“命运在敲门”,进入第二主题是抒情部分,展开部分,转调很多,不稳定极强,最后结尾处是两个主题的汇合。我们可以注意一下,乐曲开始伊始,李老师写到北国风光的“国”字竖提,完全合着重音的节奏,在第一乐章,激昂向前的气氛中,书写节奏稍快,至“万里雪飘,望长城……”。写至性余莽,而至节奏变慢,乐曲行进中,园号吹出了由命运机变而来的号角音调,是呈现部的抒情部分,引出第二主题,至“略输文采”,最精彩的是李老师写“采”字的陶醉与音乐韵律的结合,写至“今朝“时在很多不稳定的转调中,书家也在积累情绪,但最佩服的就是此时,书者的冷静,还留得住笔墨。一直到“斌权书之”的“之”字,是在最后的三个重音中传来的,乐曲终,创作完成。
   这是一种风范,一份难得的感知,是书法家对于音乐旋律理解的一种转换,是一个才情大者的包容性,这种对艺术敏锐的感知,必将伴随李斌权先生成为大家,所以我更愿意尊敬地称李老师为纯粹的“书法家”,不愿只加以音乐一种元素作定语,因为李斌权老师的书外之功,不仅仅是音乐,还有更多,更多……。


                                      逸墨堂主人:丁林
                                    2010.11.23  23:20匆草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7: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雨评李斌权

古雨(282楼)




昔有醉张颠.今有斌权墨
高山流水音.命运交响乐.
颠张醉素意.大江东去词.
神州华夏地.奕世出俊才.
斌权长袖舞.风雅天下闻.
公孙大娘舞剑器.颠张叫绝两三声.
始把草法悟.墨便惊天地.
墨抒胸中山岳万千气象.
乐显君子江河无尽逸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知君.
且墨且舞且歌.
风流天下谁伯仲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7: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泉山庄评李斌权

听泉山庄(285楼)



我想说的是李老师作为书法文化的传播者,真正做到了很好的文化大使的作用。文人气质,很好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再就是真正找到一种契合点使得书法能够和高雅艺术一块步入大众当场嫩够欣赏的殿堂,这种形式真是非常好。大多数人通过书法展览看凝固的线条,而李老师把书写的享受带给大家,这是多么好的一种传播方式。现代人也许没有时间去看一场书法展览,但是通过一场音乐会竟也能够欣赏到书法,体味到书写的乐趣,或许还会勾起想书写的欲望,那李老师的目的就达到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说,其实目前写得好的真实很多,大部分人靠炒作,靠名气。但是我认为我喜欢那些性情中的书法家,特别是看他们那种书写状态简直太享受。既然大家都掌握了一定的书法技巧,那当然是注入了自己感情,能够让自己书法作品体现自己情感的大家才真正称之为大家。也许李老师不能称之为大家,但是他对于书法的理解和感悟是对的,对书法的贡献是大的,这就足够了。因为他对当代书法做出了巨大贡献,又何必去在乎名利呢?
    晚辈一通胡言乱语只是自己的一点认识,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7: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美与音乐美的交融
——观“书法与音乐的交响----李斌权书法网络展”有感


菊庵(289楼)



    把书法艺术扯到音乐上来谈,也许有的人会不理解,认为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怎么会扯在一块呢?其实不然。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瑾在《书议》中写道:“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若与言面目,则有智昏菽麦,混黑白于胸襟;若心悟精微,图古今于掌握。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象。”的确,中国书法艺术有很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故“其道微而味薄,固常人莫之能学;其理隐而意深,故天下寡于知音。”(唐代张怀瑾《书议》引自《历史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145页—146页)它的奥妙,有着比深刻的涵意,无不反映着人们的意志情趣,其道理幽深,高远莫测。一个人如果没有独特的音乐的鉴赏力和独特地艺术慧眼,就无法品评“无声之音”和“无形之象”的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与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无声之音”的说法,形象而概括地说明了书法艺术的音乐美。
    张怀瑾把书法艺术称为“无声之音”;当代书法家沈尹默先生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无声之音”的说法,相当深刻地把握了书法艺术音乐美的特点。书法确定能使人感到音乐般轻重徐疾的节奏,书法与音乐确有很多相通之外:如音乐中的对立化为和谐,多杂寓于统一;在书法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二章,转引自《老子新译》,第6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第三产业版)等;在形式上,书法讲究章法、节奏、旋律、对称、呼应;音乐中有节拍、休止,乐段间有意间歇;书法讲计白当黑,笔画有断有连,构成书法艺术作品的整体。在内容上,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书法与音乐均通过它的形象(准确地说是意象)抒发作者的感受、理想、志趣,以至整个内心世界,表达真挚而丰富的情感。
    以艺术创作的抒情性而言,我们不管是从事书法创作还是从事音乐、美术创作或表演,都必将表现或倾注于作者的某种个人情感。如果我们理解了艺术创作中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我们就不难理解李斌权先生通过音乐组合书法艺术的新颖形式,将书法艺术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通过全新的包装和资源整合,呈现到全世界的面前。
    在书法与音乐的欣赏中,“书法是无声的音乐,音乐是无形的书法”。当你熟知音乐的节奏、调式、风格时再去看书法,你会看到书法中以静态的点画线条同样也可以表现出千变万化的律动美和风格美。书法中那看似平常的点线立刻就会变得如此丰富而有趣。反之,在欣赏音乐时,如果你熟知书法,当你看到乐曲中那结构严谨而变化有致的音符时,当你听到各种旋律的音乐,听到由各种乐器发出的美妙而丰富的乐音时,你同样也会联想到书法中的点线变化和书法中那美伦美奂的造型,同样会使你的感觉变得更加精彩。
    当今书坛,李斌权先生无疑是打通二者门径,融汇二者的魅力的实践者。他在奋笔疾书之中,通过造一种音响氛围,让自己的脉搏跟着一起跳动,让自己的心律跟着一起起伏,自然情动于中,和着音乐的节奏,运笔或轻或重,或疾或徐,形成的书法作品自然将会富有浓烈的节奏变幻和章法形式美。将书法的写意境界与音乐不可言说的部分有机集合,精动转换抑扬顿挫,大气豪迈、气势磅礴。
他的草书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字里行间“阴阳变化、变化多姿”。
细细赏读:整幅草书行笔如流,激情奔放,气象恢宏,使人神思飞动。
  作品的确饱含着激情奔放的视觉冲击力,又一次印证了古人喻书为“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拨山伸铁劲”的审美感应。
    他通过行笔时对速度的控制,及对线条伸缩的把握,同时在体势上使结字有开阖的变化,以达到节奏变化的效果。他的草书中横向的线条多写的很短,但撇捺被放长,偶尔也有长的竖笔。长斜的和牵连放纵的笔画如悠扬的笛声,平行重复的短画如同击节的云板,高亢激越的笛声中夹杂着‘哒哒……’的短促的节奏,恰似一曲动人的乐曲。
    在李斌权先生看来,一件精妙的书法佳作,应当是文意与书艺、音乐的最完美结合。
    李斌权先生在书法艺术上锐意创新,既不失传统书法载体,又表现出一种催人奋进的创新精神。他的作品深入理解其书法与人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作用。也就是外有字形之美与音乐之美,内有精气之足,就是说,他不是在为书法而书“法”,而是顺其自然,随心(音乐)而画。“随心(音乐)”,也就是笔随手势,手随心画,耳随音乐,使书法跃然体现在纸上。这样才能给人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
  祝李斌权先生在书法艺林中,成为一枝独秀。正所谓:一枝依傍立天地,世上何人不识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19 23:35 , Processed in 0.425315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