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35|回复: 5

<<我与书法>>有奖征文(89)——桃花源里好耕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7 15: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桃花源里好耕田

——关于书法艺术的通信



王恺




廷献先生文鉴:

    大扎拜读经年,迟到现在奉复,很对不起。

    我与书法结缘数十年,从来没有想向世人讲述什么经验或成就。我没有真正的师承,也没有经名家传授,正如清代王澍所说:“师心探索”而已。阁下是作家、书家兼书评家,想了解我学书的道路和艺术追求,不能总是拖延,只得简要写一下自己学书的经历和甘苦,敬请指教。

    上世纪30年代,我入县立小学读书,卢沟桥事变后,学校停办,改入私塾。私塾里仅有两门课程;学文与习字。学文,是读经史子集。历史上的文论家认为这是文章的源头。刘勰说“详其本源,莫非经典”。习字,即用毛笔书写汉字。这是过去我国历代教育的一种传统。

    我临过王羲之和颜真卿的帖,但对任情恣性、书写疾速的草书情有独钟。

    我出生在黄河入海处,家里收藏了不少字画,经常挂着郑板桥的墨竹和何绍基的楹联。从幼年即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当时虽不谙书法艺术的真谛,不懂什么书学思想,但毕竟有一点旧学根柢,掌握了一定的书写技巧,对后来热爱文学和书法,发挥自我,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1944年,我到根据地一所抗大式的学校学习,翌年参加八路军。战争环境没有条件继续写字,不过,部队每到一地,我总是提个铁桶,用笤帚疙瘩醮了白粉,在老乡的墙上涂写标语;召开大会时,用毛笔在彩纸上写标语和会标,也算练笔吧。1950年调入机关工作。起草文件,创作文学作品,都用自来水笔,偶尔为朋友写幅字才用毛笔,温习一下逐渐荒疏的翰墨生活。

    我平素很喜欢浏览各种碑帖、楹联和匾额。曾写过一篇散文《四海书林》,记载了我国沿海的有关墨迹和摩崖刻石。70年代初,参观了西安碑林。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碑林中的瑰宝,不少是汉魏晋唐以来众多书家呕心沥备创作的珍品,海洋般浩瀚,如不深入研究,只见鱼虾,难识蛟龙。

    1979年,作家黄国光和朱星两位朋友,先后送我《怀素自叙帖真迹》和《怀素三帖》。我于是临起了素师的《自叙》。我收集了许多草书欣赏、参照。张芝、王羲之、孙过庭、黄庭坚、徐渭、王铎诸家的笔墨各有千秋,但我最推崇的还是张旭的《肚痛》、《千文残石》,怀素的《苦笋》、《小草千字》和《自叙》等帖。这都是极品,从艺术和美学意义上说,真正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后世不少书家都受过他们的润泽。黄庭坚写道:“得藏真《自叙》于石扬休家。谛观数日,恍然自得,落笔便觉超异。回忆前日所作,可笑也。”

    我临怀素,不仅受他精湛书艺的熏陶,而且注意探求他作品的人文意识和禅学思想;他洞穿漆盘、退笔成冢,对书法如狂若痴的精神也很感人,所以我临十数年而不倦。

    我临帖期间,书法组织相继成立,各种书展纷纷出台。时间不长,倏忽出现了若干所谓书法家,我颇感困惑。书法艺术是一种艰苦而严肃的事业。不仅需要天赋和学识,还有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深奥。人人都可书写,但决非人人都能成为书家。我告诫自己,应以平静的心境加强文化修养和笔墨功夫,像爱因斯坦所说:“全力以赴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1995年秋,我出版了《历代名家论书画》、《历代名家论养生》和《草书毛泽东诗词》三本书法集。责任编辑李家玉先生还把我的书法作品送到荣宝斋。1996年春,我和朋友在北京办了一次书画联展。同年又应邀赴烟台办了一次个人书展。这两次书展虽有一定影响,但也有不少遗憾,没能做到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所说“像铸造金币那样铸造”书法作品。

    2002年,我又办了一次小型书展。朋友们说,我没有早参加书协和各种展览、竞赛,贻误了战机,所以未能进入专业书家圈子,鲜为人知。今后,不能再像桃花源中人,自我封闭了;应主动出击。我笑说:对我这种只把书法看作精神追求的人说,桃花源远离喧嚣的书坛,正好耕田。

    朋友们不以为然,还是帮我编辑了几本书法小册子,征求意见。我也有选择地参加不多的书展。经过参展和交流,想不到许多同志热情地来信、来电、赠诗、赠字,表示祝贺;还获得办展单位若干奖项,授予不少称号。《羲之书画报》、《书法导报》、《书法报》、《解放军报》等报刊也发表过我的书法作品。谢超元先生赠我一首诗:“文字生来两不离,同胞姐妹一根基。有文无字文何托?有字无文字失施。自古文豪多字圣,而今字匠半文痴。作家王老书之虎,文字双高是我师。”他提出了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即书法与文化的关系。我们倡导学习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并非把它偶像化,不去创新和突破;而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继承前人的成果。书法是以汉字表现人的个性美的民族艺术,它与中国的历史、哲学、美学、文化艺术以及建筑、医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说是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气血脉。书家如果不具有传统美德、渊博知识和人生阅历,很难得其精髓。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书写技巧问题。王羲之说:“吾务斯道,废寝忘餐”;孙过庭说:“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连李世民都懂得学而不得,病在不专精耳。现代人生活丰富而烦杂,花费在书法上的心血远不及古人,即使观念和创造思维如何现代和先进,笔墨不到位,也无法体现书家的意图。书写技巧不像“千日刨子万日锛”那样纯粹是技术,而是包括人生、素质、观念、心灵的综合表现能力,也属文化范畴。近20年来,书法热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潮。但真正的书法大家和艺术珍却寥若晨星。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文化的缺失。先文而后墨。中国历史上很多书法家都是诗人、文学家,也都重视书写技能的锤炼。因而他们的作品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升华。当前已进入技术主义时代,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挑战。真正的艺术品因不易产生,再没有多少人愿意付出艰辛的劳动。书风的浮华和浅薄,使书法文化沦丧殆尽。

    所以我想与真正热爱书法的同道,力争恢复书法与文化的整合。在实践这一理想过程中,即使达不到古人的成就,能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也是应该做的。不知您以为如何?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各国文学艺术的相互交流和渗透,世界上不少地区的语言文字逐渐消失,若干艺术形式被淘汰。文学也被电影和电视分流。年轻一代,从心理到视觉,喜欢节奏紧凑的娱乐、游戏等艺术形式。热衷书法艺术的主要是中老年人。青年人习惯了电脑,连方块字都懒得写,再过几代,书法可能会由热变冷,但这并非坏事。那时仍然坚持爱好这门艺术的人士就会奋起抗争,在众多艺术形式中进行竞争、生存、发展,拿出真正的货色。浪得虚名者自然退出历史舞台。那样的繁荣才真实可靠。我相信,中国的书法艺术永远不会凋谢。

    2006年4月15日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北里二号院一单元109
    邮编:100036  
    电话:66974609 88136871
发表于 2007-12-25 22: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题目。
发表于 2007-12-20 08: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很好,我喜欢
发表于 2007-11-27 16: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11-27 18: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3-5 17: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19 11:40 , Processed in 1.376850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