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09|回复: 1

大家——周俊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4 17: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大家——周俊杰

王幅明

一、书坛“俊杰”

周俊杰在1992年出版的《周俊杰书法短论集》的封底配图文字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周氏俊杰者,名不副实也:既不俊,也不杰,且性如顽石,不识时务,以家慈祖籍山东,友人赐笔名曰鲁岩。画过画,写过诗,做过小说,皆无成。出版过几本书,发表过几百篇文章,均过眼烟云。然嗜书成癖,嗜酒若友,偶与侪辈挥毫侃山,则悠然不知岁月忽忽矣。已届天命之年,碌碌如此而已。

——鲁岩自识于中州挥云斋。

夫子自道,或曰自画像,颇为传神。至于对“俊杰”二字的解释,未免过于自谦了。

笔者以为,周氏在当代书坛的地位,用其名“俊杰”二字形容极为贴切,可谓名副其实。以他的贡献论,书法创作和书论均属于重量级;说起书坛知名度,用一句“天下谁人不识君”当不为过。

周俊杰是中原书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曾任第四、五届中国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协驻会副主席、名誉主席,曾担任多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中青展、全国书学讨论会的评委,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创作奖和理论奖评委及评委会副主任。现任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郑州大学名誉教授等。书法作品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入选多种国内外重要书展;为首都故宫、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德国法兰克福艺术博物馆等中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所收藏。发表书法论文、文艺评论、散文等四百余篇。出版《书法美探奥》《周俊杰书学要义》《书法复兴的寻绎》《中原文化大典•书法卷》《周俊杰书法序跋集》《书法美学论稿》等著作及作品集30余种。为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法艺术》撰写了近现代部分,为中国书协起草了《中国书法发展纲要》等重要文件。曾获首届“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及第五届特等奖、首届及第五届“中国文艺评论奖”、第七届世界书艺(全北)双年展大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等。曾应邀出访新加坡、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瑞士、俄罗斯、意大利、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南非、肯尼亚等30多个国家,进行展览、讲学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人们常常把“大汉 ”一词赠给山东人,也许历史上曾有武二郎的缘故。周俊杰是不折不扣的河南大汉,在开封出生,又在开封长大。当然,他的血液里也有山东人的因子,因母亲有山东血统,遂有鲁岩的雅号。说他是河南大汉,不仅仅因为他身材高、块头大,他的性情、气质、文章、书法,处处透出大气凛然的男人味。河南人的憨厚、质朴、豁达、粗犷、好友的地域之风,在他身上均有充分的表现。连书斋名也与众不同。他曾撰文解释说:“至于余所用之‘挥云斋’,大概更近于我的禀性:为人和艺术,均少弯曲;处世、挥翰则直抒胸臆,如入九天层云。”如此话语,掷地作金石声。也有过柔弱:笔者曾当面看到他谈起去世的好友李伯安时,用词极尊,说到动情处,几近哽咽。这是他侠骨柔肠的另一面。

他属于精力旺盛思维又特敏捷的一类人,整日在繁忙中度过,读书、创作、写文章、饮酒、会友、神聊,常常在深夜工作,灵感来时会心一笑,不觉东方已发白。

他关注书坛,对于书坛发生的一切,了然于心,加之善于思考,所以写起文章,既切中时弊,又多有灼见。他是急性子,做事不喜欢拖泥带水,许多文章在他手下挥笔而就,立马待取。河南省书协成立十周年时,电视台拟拍一部专题片,急需解说词。此任务非他莫属。一万多字的容量,下午接受任务,翌日上班时便完成交稿。所点评中原书坛六十四家,每人百余字,如数家珍,音容字貌,呼之欲出。所评之人,无不欣喜。此文堪称微型书评之精品。

无人不羡慕他强健的体魄。首次见面的人,没有谁能猜出他的真实年龄。看上去,他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多岁。满头乌黑茂密的长发,可视为他健康的标志。不少人怀疑它的真实性。一次,他去重庆参加一个书法会议,会议期间他与南京书家黄惇一起散步。黄惇冷不防抓住他的头发不放,妄图发现一点秘密。其实,秘密并不存在。谁也没有说什么,双方哈哈大笑而告终。

二、“正剧渐从辛巳启”

2001年(辛巳年)是周俊杰的本命年。这年的8月,他将度过60周岁生日。即将离开工作岗位,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伴随着放长假似的轻松。辛苦工作几十年,总该喘口气了。可对于周俊杰,这一年既不失落,也不轻松。这是他平生最繁忙的一年,也是最风光的一年。

耳顺之年,他赋诗一首,以抒情怀:“年方六秩自开颜,呼酒论书醉未眠。笑退岂因惊巨浪,乐游原为好名山。雷鸣耳顺情难已,笔落云飞体益坚。正剧渐从辛巳启,千声万籁入毫端。”(《六十初度》)诗后还附一小跋:“辛巳农历七月初六乃余之生日,不可无诗,作此乃自寿也。”真是气如长虹!他给友人说:“六十岁将是我真正的第二青春。我的人生,将从六十岁开始。”

20年来,他参加过无数次的书展,但从未办过个展。他选在这一年举办个展。开幕式上,同时推出他的大型书法艺术专集,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除此,他还要举办个人摄影展,主编两部大型书法丛刊。

2001年8月24日上午,郑州升达艺术馆内人潮如涌,翰墨飘香。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南省文联、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河南省文学院联合主办的“周俊杰书法艺术展”在这里隆重举行。“周俊杰书法创作研讨会”暨《周俊杰书法艺术》首发式同期举办。中国书协主席、书坛泰斗沈鹏先生专程从北京赶来,亲临开幕式。这大概是他至今惟一一次到外省参加个展开幕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孔玉芳亲临祝贺。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张传凯代表中国书协致词,他称周俊杰是河南书坛的代表书家之一,是一位在全国卓有影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这次展览共展出周俊杰不同形式的作品80件。既有他擅长的隶书巨制,还有他别具一格、气吞山河的大草、狂草,也不乏自然率意、功底不凡的小楷、手札。展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一边凝神观赏,一边交流观感,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开幕式后举行了研讨会,由中国书协创作委员会秘书长刘文华主持。数十位专家各抒己见,对周俊杰的书法艺术创作从多角度给予肯定。专家们认为,周俊杰已进入真正的艺术创作阶段,他的作品已经与他自身的生命状态相契合,达到了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的至境。有感于开幕式和讨论会的热烈,以及书展带给人的冲击,沈鹏说:“这是我迄今参加过的个展中,最成功的一次。”

《21世纪书法》、《书法潮》两刊同年问世,均由周俊杰主编。《周俊杰域外风情展》于2001年深秋在郑州德亿俱乐部举办。影展展示了周俊杰多年以来的域外行踪,他用审美之镜在瞬间撷取了不同民族的万种风情之花,向人们提供了不同于书法的另一种审美愉悦。

这便是周俊杰的花甲之年,丰富,充实,正像他自己所说,序幕结束了,正剧刚刚开始。这是新生命的开始,令人羡慕、催人奋起的开始。

三、幸运者

朋友们说起周俊杰,都说他是个幸运者,造化待他不薄。他想想自己的大半生,觉得此话有理。他的艺术之路和学术之路,基本上可用一个词语概括:一帆风顺。

连河南书协主席张海先主也这样认为。张海对周俊杰说过这样的话:“俊杰,你在河南想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如何理解?应该是对他的能力的首肯,或者说再加上运气。

周俊杰各方面的成功,也许与他的性格有关,他待人谦和,不摆名家架子,朋友多,人缘好。更重要的原因:他是个勤奋者。他认为,河南书界有两个最勤奋的人,一个是李刚田,另一个便是他。他自称在60岁以前,几乎没有在凌晨2时前入睡过。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

他获过不少奖。而且这些奖大多又是首届:首届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首届河南省文学艺术成果奖,首届中国文艺评论奖。笔者曾有疑惑,当面询问过他,首届兰亭理论奖为何没有他的大作?他回答说,他就任首届兰亭理论奖评委会副主任,按照游戏规则,评委作品不参评。他是全国书学讨论会评委中,惟一一位参加了从首届到第7届全程的人,见证了中国书法20多年来理论研究的复苏、论争和发展。

他庆幸自己选择了书法,最终成为幸运者。而他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图书管理员。他喜爱读书。当图书管理员,可以使人遨游书海。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艺术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便是在市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他的梦想实现了。一位女馆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要珍惜这个工作呀,你知道吗,毛主席年轻时也曾当过图书管理员。”这句话他一直牢记在心。他为他的工作感到自豪。他在书海里畅游,对书的热爱如饥似渴,就像一个饿汉面对着香气逼人的面包。在允许的时间内,他拼命地阅读。他的阅读兴趣十分广泛,文学、史学、哲学、美学、艺术,不论古今中外,都在涉猎之内。“文革”时期,图书馆曾停止对外开放。这是他读书的黄金时段。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阅读那些别人无法读到的书籍。

图书管理员的阅历,使他有机会在校园之外读完中外文艺理论、艺术史等专业的课程,也奠定了他日后成为一名书法理论家的基础。他对艺术理论的兴趣和酷爱,起源于那一段特殊的岁月。

“文革”中有一个时期,要进行“斗、批、改”,他被分配到工厂劳动。周俊杰在工厂里认识了书法篆刻爱好者王宝贵,共同的志趣使他们成为挚友。王宝贵把周俊杰引荐给自己的恩师——傅隐戈(字天趣)。从此,周俊杰成为傅先生的第二个学生。两人一见如故。这个历经坎坷的智慧老人,不仅仅教学生如何写字,还把自己毕生的人生经验,真诚地传授给弟子。

5岁半时,俊杰的父亲把他交给开封德高望重的书画家庞白虹先生,学习书法和绘画。这是他的启蒙老师。庞先生亲切的点拨,在俊杰幼小的心灵里撒下了热爱书画艺术的种子。之后的青年时代,他又拜陈瑶生先生为师。三位老师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犹如三座丰碑,且永不褪色。

周俊杰好朋友,重友谊。除了王宝贵,他还结识了开封书法圈里的王澄和李逸野(萧诗寒)。他们几人在多年后,均成为河南书坛的中坚。王宝贵离开工厂就职于开封市有名的“京古斋”。这里后来成为道友们经常会面并高谈阔论的沙龙。他们轮流做东,在家中聚会,探讨书法心得。有时唇枪舌剑,颇为热烈,以至于多次引发邻居不愉快的警告。难忘的友情,成为他们共同的财富。1980年5月,由王澄提议,他与王宝贵、周俊杰合写书学论文《清中晚期书法艺术的地位和贡献》。这是友谊和智慧的结晶,也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原书坛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从此,周俊杰的书学文章便一发而不可收。王澄对周俊杰说:“你的优势是理论。当今书画界搞理论的少,你应该从事理论。我预感你在中国书法理论界,将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无疑是莫大的鼓励,也促使周俊杰对自己的奋斗方向,做出理智的选择。事实证明了王澄的预见。当时,周俊杰曾在十字路口徘徊。绘画本是他的主业,他有很好的基础,也创作过不错的作品,但最终还是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他的理论才华亦为张海所赏识,张海一直让他负责河南书协的理论工作。帮助周俊杰确立隶书风格的,则是王宝贵。一次,周俊杰在天津劝业场买到一本《开通褒斜道刻石》,爱不释手,欣赏两年,未敢动手临写。一天他拿给王宝贵看,王宝贵一眼便看出了此刻石与周俊杰性格中的契合之处,建议他写隶书可以此石为基,一句话使犹豫中的周俊杰豁然开朗。

说他幸运,自然包括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周俊杰自视为自己的福分。夫人韩榕鹭出身名门,美丽娴雅,从小受到父辈严格的家庭教育。其祖父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曾在冯玉祥部下任军长,1938年在厦门抗击日军,立下过战功,不幸于1944年英年早逝。其表姑父恽代英是共产党早期党员,著名的烈士。榕鹭籍贯河南,因出生于厦门,故有此名。俊杰与榕鹭的表哥是好朋友。一次周在韩的表哥家遇到韩,两人一见钟情,彼此都有了触电的感觉。一个是风流倜傥侃侃而谈的才子,一个是温文尔雅且有闭月羞花之貌的淑女。性格的互补,使他们顿生爱慕之心。不久,他们便组建了温馨的家庭。韩开始在一家大国营厂当天车工,后调入市和省医药公司。周俊杰谈及妻子时,总是在骄傲中带着感激。婚后30多年,韩榕鹭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他们育有一女一子。孩子小时候,妻子从未让丈夫洗过一块尿布。妻子知礼、大度和默默奉献的美德,成为周俊杰事业上无形的动力。他常常沉浸在莫名的幸福之中。1978年秋,俊杰出差上海,在黄浦江畔的月光下,他为妻子写下了为朋友们广为称道的一首词:

戊午仲秋,余于上海黄浦江畔,望如盘明月,念爱妻榕鹭,得词一阕。

水月粼粼,深思忆,娉婷杨柳。相饮处,淡眉含笑,醉颜春酎。一瓣榕花明镜启,半池秋月玉人瘦。梦黄河,漫步夕阳迟,携纤手。

离别话,凝路口;年复日,朋兼友。向京华翘盼,飞鸿去久。蝶使蜂媒萦苑圃,鸾鸣凤翥穿云岫。喜今世,比翼结同心,长相守。

——《满江红·赠爱妻小鹭》
一家杂志的记者采访周俊杰,让他谈谈平时的私人生活。周说除书法外,他有“十不”:不养花,不养鸟,不养狗,不养猫,不打牌,不下棋,不收藏,不钓鱼,不锻炼,一生不用化妆品;也有“十爱”:爱读书,爱文学,爱摄影,爱品茶,爱小酌,爱旅游,爱交友,爱侃天,爱家庭,一生爱给夫人买化妆品。在他不乏幽默的谈吐中,可以感受到他广泛的爱好和情趣,对时间的珍惜,对妻子的爱恋,对家庭的责任。他的话都可以找到注脚。笔者曾有幸与周先生同有欧洲之行。在巴黎,周为夫人选香水,选服装。在阿姆斯特丹的珠宝店,周为夫人买钻石。他是代表团中惟一一个为夫人买钻石的人。
法国思想家蒙田认为,人的一生,有三件东西应有神交的必要:爱情、友谊和书卷。笔者以为,周俊杰这三件东西样样俱备,且无一不是神交。从这个角度而言,他是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一个实实在在的幸运者。

四、“周家隶”

周俊杰以书法家兼书法理论家名世。能在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书家,可谓凤毛麟角,他是无可争辩的一位。周俊杰书法理论的特色之一是直面当代,灼见迭出,因而更为书坛熟知。一个时期,书法理论家的光环,几乎掩盖了他的其他成就。其实,周氏在书法创作上的成就,丝毫不亚于他在理论上的贡献。若排顺序,前者应列首位。
周俊杰最早以他的书法创作崭露头角。1984年,在影响深远的首届中原书法大赛上,他摘取了一等奖的桂冠。这次大赛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他是其中之一。他先被抽调省书协帮助工作,后正式调入,开始他的职业书法工作者的生涯。1986年,他作为中原15名中青年书家之一,参加首届墨海弄潮展,在首都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几大城市先后亮相,成为博大雄强的中原书风的主要代表。令他深感幸运的是,1988年,他的作品入选由著名出版家许力以主编的《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精选》一书。这是一个很大的荣誉,因该书入选甚严,包括老一代书家在内,仅入选66人,他是河南入选的三人之一(另二人为张海、王澄)。1990年,《周俊杰书法作品集》出版,收作品80余件。该书荣获首届“河南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在周俊杰眼中,这只是他的一个阶段性成果,缺憾颇多。
周俊杰坚持“历史、时代、个人”有机结合的创作理念。“历史”代表传统,“时代”代表时代精神,“个人”则代表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他在研究了古今大书家成功经验时发现,能找到此三者的交会点者,大概是产生大家的关捩之处。就个人而言,书法只有与人的生命状态达到或接近契合,方能进入到真正的艺术创造阶段。他强调并孜孜以求的,是黑格尔老人所说的“这一个”。1986年出版的《墨海弄潮集——河南中青年书法家15人作品选》中,周俊杰有一段作者告白:“书法创造的最高才能,与顽强的排他性紧密相连。当我们找到时代的主旋律之后,就应朝最偏僻的方向走去……”在时代精神之外,他强调“顽强的排他性”。1990年出版的《周俊杰书法作品集》的扉页印有作者题诗一首::“远方/那飘着的是/儿时的梦境/我总在寻觅/也许要走遍天涯/但我/只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孤寂的旅程/也许终生不获……”作者强调的再清楚不过,他要寻觅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路。这是艺术家追求的至境。即使冒着“终生不获”的危险。应该说,这条路他已经找到。凡读过这部作品集的读者,都会感受到这些作品已深深打上周俊杰个人的印记。这里有远古的回声,有现代的交响,有中原人及周俊杰本人特有的气质和审美积淀。
2001年出版的《周俊杰书法艺术》,是周俊杰20年艺术探索的集大成。沈鹏先生在该书的“前言”中提出:“他的草书与隶书风格一脉相通。两种体都不专师某一家、某一帖,而是在广泛地学习了真、隶、行、草(章今二体)的基础上再转益多师,以《开通褒斜道刻石》为底蕴,虽竭力向外扩张,然因其笔法的厚重沉着,整个作品则无轻飘之感。俊杰隶、草在精神气质上相一致,是以‘笔’为根基,仍以‘意’相贯通的。‘笔’与‘意’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势’。”沈老所言极妙。他点出一个“势”字。这是周氏书法的最精彩处。周俊杰书法,是生命的燃烧,是情感的奔流,不求技绝,全以势胜。当然,说他不求技绝,并非指他不重视技术。他常大处着眼,谋篇布局,而不斤斤计较于某些细节的得失。
周氏风格的形成,经历了长时间的苦苦探寻。少年时代,在老师指导下临写过柳公权的《玄秘塔》、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有牢固的童子功。有朋友看到他早年写的褚楷,颇为惊叹,始知周氏书法来之不易。隶书早年学《曹全》,后临《华山》、《张迁》、《石门颂》。草书学赵孟頫。进入而立之年,无名的烦恼涌上心头。他痛苦地感觉好象迷失了方向。遇到《开通褒斜道刻石》(亦称《大开通》),坚持多年临写,很快找到了艺术感觉。他参加首届中原书法大赛荣获一等获的作品,即是以此刻石为基调的8尺隶书。他觉得,与《大开通》是一场神遇。他们的相交是一次神交,就象庄周梦蝶。《大开通》打开了他的艺术生命之门,他们注定要相伴终生。
吴振锋评价“周家隶”:“有了在历史上站得住的作品,作者自然会赢得尊严。从这一点说,‘周家隶’就是周俊杰对于历史的‘个人书写’,是值得自豪的。我说三个理由:一、 ‘周家隶’不是无根的。胎息于汉隶包括张迁、褒斜道、西狭、莱子侯……等等,了解周俊杰的人,见识过周氏临汉隶的功夫,便可以入其堂奥,知其所以然了。二、‘周家隶’是有创造性的。比如草书的飞扬,篆籀的质朴,王铎“涨墨”法的移置,其中的干湿燥润、笔法气象,既不同于古人,也不同于今人,是道地的周氏法式,周氏语言。三、‘周家隶’是具有超越性的。提出这一点的理由是,A、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周家隶’所表现的精神是有呼吸的,是不可复制的;B、‘周家隶’强化了创作中的“身体在场”,包括心灵、气质乃至体质,即是说身体生理的心理的反应都参与了或成为了体验艺术表现世界的依据(基于周先生的经验,我甚至认为,书法与身体包括健康有关!);C、‘周家隶’完成了由古代经典向现代审美图式的转换,也完成了小我的‘内心宇宙’与大我的刚健正大精神的勾连和对接,也即是说完成了由技而道的心路历程。这一点,在时下的创作中尤其令人歆羡。”(《周俊杰与“周家隶”》)
在河南当代老一辈书家中,陈天然对周俊杰影响最大。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末相识,陈曾借周所藏古法帖数种,对书法的爱好使他们有了师生之谊。在鸡公山的笔会上,周第一次观摩陈先生写字,两个擘窠大字“听涛”,令周俊杰慨叹良久。他心仪陈天然博大雄奇的风格。这和他的艺术理想不谋而合。但他是聪明的学生。他学陈只学“神”而不学“形”。他将在陈天然那里获取的艺术感觉,用在写隶书上,后又用在写行草书上。
对草书的探索,周俊杰自称是走了一步险棋。他没有加入浩浩荡荡的王铎、米芾大军,也没有选定一家作基点,而是古今中外,广收博采,侧重从艺术感觉上找灵感。在严格遵从传统法度的基础上,在墨色运用、章法布局和笔法变化上大作文章,从而形成强烈的艺术个性。
周俊杰的代表书体为隶书和草书。两种书体在周氏手中均已臻化境。它们都有全新的语言形式。观其原作,其势如天马行空,其象似无风海涛,每每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而这正是周俊杰所要追求的整体效果。他认为能给人带来大震撼的作品,可视为大成功;小震撼,小成功;平淡无奇,不能给人带来震撼的,只能视为不成功。他的狂草《国歌》(六条屏)、《赤壁怀古》(四条屏)等,都是给人以大震撼的杰作,展出时都曾引起轰动。一位长者在《国歌》前长久伫立,观赏再三,后对周说:“这幅作品,无论文字内容或艺术形式,都堪称我们这个时代的代表作。”
周俊杰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就,感觉他仍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之中。他一生最讨厌有了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30多年的书法热,他目睹一茬又一茬人被无情淘汰。要想不被淘汰,就得不断吸收,不断创造。他多年不变的日程是,第一读书,第二临帖,第三研究,然后寻求新的突破。他在马来西亚讲学时谈到这个观点。两天后一家报纸副刊,赫然印出醒目的标题:《周俊杰不想被淘汰》。

五、书法新古典主义

书坛朋友称周俊杰是创作与理论“两手抓”,且又两手都很硬的少而又少的人物之一。
周俊杰属于挑战型理论家。他从不满足以古人或现当代名人的论点来解读书家或诠释书坛现象。他最喜欢的座右铭是英国皇家自然知识改进学会会徽下所镶的一行拉丁文:“不要迷信权威,人云亦云。”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从而得出打上周氏印记的结论。
1982年冬,周俊杰发表论文《书法艺术性质谈》,与美学家刘纲纪商榷书法美学问题,引起书法理论界的关注。他是那场波澜起伏意义深远的书法美学大讨论的发起人之一。那场讨论是将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引向现代,观念更新的分水岭。通过讨论,整个书法界对书法本体的认识深化了一大步,对它蕴含的审美的、社会的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周俊杰认为,书法是最能体现东方人艺术观和审美理想的形式,那朴素的黑白二色和富有韵律的线条,深植于东方民族认识世界、认识宇宙的观念之中,栖息于中国人生命本体的体验之内,可以说,书法是直入生命本质的纯表现形式的艺术,是生命的呐喊中创造的一个艺术境界。
周俊杰书法理论的一大特色是关注时下,关注时代。他从不撰写隔靴搔痒或无病呻吟的文章。他的文章都是有感而发,且有很强的针对性。有一个时期,他同时为《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主持撰写专栏,被誉为“地毯式轰炸”的评论家。其中,《书坛焦点纵横》、《书法新古典主义》两栏影响最大。他提出书法怎样反映“主旋律”的问题,广西现象问题,古典如何与现代衔接、融和,等等。
周俊杰在书法理论上的一大贡献,是他的“书法新古典主义”理论。他执笔撰写的《论“书法新古典主义”》一文1991年在《书法研究》发表后,多家报刊转载,受到广泛关注,并引发一场持久的论辩。经过十多年来艺术实践的检验,它已得到书法界广泛认同,被视为20多年来书法理论界最有价值的理论之一。沈鹏先生在《周俊杰书学要义》的序言中谈及这一理论:“周俊杰和他的伙伴们把‘新古典主义’运用到当代书法,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其间经过一番阐释、界定。重要的不在于将外国艺术名词用于中国书法,重要的是赋予怎样的内涵。以我的初步了解,俊杰的‘书法新古典主义’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几乎除‘纯传统’与‘现代派’之外都囊括在内。同时,俊杰也吸收了这个名词的本原的含义。他宣称:‘当代艺术的发展绝不是浑浑噩噩地任其自流,当代书法创作应当以复兴古典艺术精神为主线,这种精神包括豪放博大的民族气魄与充满童稚的童心。在清人崇碑之后,我们应向民间书法这一广阔的未被开垦的艺术土地吸取自由的创造精神,同时,又要以强烈的民族自信力去吸取国外艺术精华,将文人书法、民间书法、国外优秀的艺术创造精神与手法融为一体,从而开辟出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之路。’”
周俊杰认为,中国当代书法呈现出几种特征,第一是纯古典派,高举“保守”大旗,遵循和学习古代书体;再者是现代派,以高度抽象呈现出“不可辨识”的文字,或者说是看图识字为表现手法,缺乏意境和内涵;最后就是书法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一词被广泛地应用在建筑、设计、音乐等诸多艺术领域,同样,也适合于书法艺术。书法新古典主义主要提倡在深入继承中国书法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其它艺术精华而深入进行创新,认为书法作品应当全面继承古典、突出时代风貌、个性和艺术风格,创作必须要有思想力来做支撑。
《书法艺术全息重演论》,是他另一篇影响较大的论文。周俊杰将书法的发展、创造与整个宇宙全息性与重演律结合起来,探讨书法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书法嬗变规律的依据,是从书法本质及显现和需要,挖掘出的显在信息。而“当代”所能达到的审美、思想高度及开放度是能否进行“重演”和“重演”能达到何种程度的关键。从北魏孝文帝独崇魏碑、唐太宗独推王羲之而拒绝其他书体及风格之专权结果看,魏碑、帖学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两大亮点,由此可得出令人不快、却不得不承认的艺术发展的两大因素:“百花齐放”和“缺乏容忍”,这一“二律背反”的规律与书法的发展不谋而合,可以成为当代书坛进行思考和实践的重要依据。因为,审美与创造的最高表现,都具有高度的特殊性与排他性,“所以艺术史上最辉煌、最伟大的时代,也往往就是最缺乏容忍的时代。”(桑塔耶那语)历史上最平庸的时代,是缺乏强烈排它性的时代,而“缺乏容忍”,是一个时代,也是一个艺术家创造上最高才能的表现。
周俊杰在书法理论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几乎是全方位的。除上所述,他对当代书法理论建设,对于书法美学、书法史学、书法学科建设和关于当代书法现状、规律及书家的研究,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理论建树。
张海评价:“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精神家园,同样,一门艺术也不能没有深刻的思维能力做支撑。周俊杰以中西方经典思维方式,全面、深入地解析书法本体,剖析其美的内在流程,将人们引入到一个独特、绚烂的美的世界,向人们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空间,是当代书法界以及学术界的重要成果。”
陈振濂评价:“书法美学崛起的时代,即是当代书法艺术觉醒的时代。俊杰是最早一批书法美学的探险者,在书法美学界倡导弘扬主体精神,关注书法美的学科构建,尤其以扎根于实践经验,又有思辨高度,在当代书法美学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作为开拓者,俊杰和他这一代书法美学家对当代书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六、永葆艺术青春

在周俊杰的书法艺术研讨会上,王澄说:“俊杰实际年龄60岁,生理年龄40岁,心理年龄20岁。”这是对周俊杰生命活力的真实描绘。
周俊杰是一个刻苦的人,也是一个潇洒的人,永葆艺术青春的人。
在书法和书法理论之外,他还有多方面的兴趣和修养。他有数顶桂冠:诗人、作家、摄影家、旅行家、编辑、歌手。
他是中华诗词学会的会员。《中华诗词》开办《书画家诗词》专栏,首选蔡若虹、徐邦达、范曾、周俊杰四人作品发表。这应该是值得炫耀的事,但他在朋友面前几乎没有提起过,他觉得只是玩玩,票友而已。作为书法家,不能自作诗词,应是缺憾。但他又没有太多精力去大量创作。他主要写旧体格律诗,数量虽不多,但都是符合格律的精雕细刻之作,如前所举《六十初度》等。偶尔也作打油诗。滕世宗先生是河南著名教授,擅演讲,不擅演唱。周对滕的演讲赞美有加,口占打油诗一首相赠:“世宗教授翁,才过张仪公。论到痴情处,说比唱好听。”滕教授听后大喜,一天,特掂茅台酒登门求字。周将此写成隶书条幅。二人畅饮。滕公欢笑而归。
他发表过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尤擅散文。他用散文笔法写评论,情理并茂,大大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也使读者面加宽。
他举办过个人摄影展三次,出版摄影集《梦萦南洋》。笔者与周氏同游巴黎。一日晚,他与同好结伴沿塞纳河畔拍摄夜景,回宾馆已过凌晨2时。这已不是口头上的“玩玩”而已,其执著劲儿显然已入真刀真枪之境。
他酷爱旅游,去过不少地方。但他的兴趣决非游山玩水。旅行对于他,是另一种阅读方式,另一种求知方式,也是获取灵感的方式。没有这些壮游,就没有他那些国外艺术考察的游记,没有那些记游诗词,也不会有他的三次摄影展。他的游历中,传播中国书法艺术,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是一项重要的内容。2000年7月,他应韩国国际文化协会姜信雄先生邀请,率团访韩,参加该会与中国中央电视台书画院主办的“周俊杰师生书法展”开幕式等多项活动。他多次应马来西亚书艺协会马六甲联委会等单位之邀,讲学,举办个人书展,主持马来西亚全国书法大赛。各项活动都获得巨大成功。
他是优秀的编辑。20世纪80年代,他参与执编颇有影响的《书法家》《书法博览》杂志。他还是厚重无比的《墨海弄潮百人集》的主要执编人。此工程从策划、征稿、编辑、出版,历时5年,同时推出百位书家的百本作品集,史无前例。这是河南书协的首创。此书在2002年获得首届兰亭出版奖的殊荣。
他能画一手不失韵味的中国画,只是“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他虽未将绘画作为主业,但骨子里对它的爱恋丝毫未减。笔者与俊杰先生同游阿姆斯特丹时,曾结伴参观凡·高博物馆、荷兰国家博物馆。他在凡·高、伦勃朗原作前如痴如醉的神态,一直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记忆里。他书法作品的形式美营造、那些精彩的题跋,无一不在传递着他对中国文人画传统的巧妙借鉴。
在河南书法圈里,他还是一名不错的男中音歌手。他演唱的俄罗斯民歌,令不少聆听者难以忘怀。
说起人生追求,周俊杰说他是一个入世者,永远都不会出世,除非生命停止。他信奉古人的“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他认为做一个男人应有阳刚之气,应宠辱不惊,有自信力、承受力、亲和力。成为“小男人”是很可悲的。他读过不少人才学的书,也发表过关于人才的文章。他相信爱因斯坦说的话:“天才就是这样的人,机遇到来时,能紧紧抓住。”但机遇又很吝啬,只钟情那些有准备的人。1982年,周俊杰在访问杭州时结识朱关田,成为挚友。朱向他谈了自己的人生之道:第一身体,第二朋友,第三专业。他听后如醍醐灌顶。30多年过去了,这句话对他的影响依然如故。
周俊杰说人生从60岁开始。以下是他60岁以后的大事记:
2006年,河南省委决定在文艺界推举一批代表人物。省委宣传部与河南省文联主办了“河南代表书家——李刚田 周俊杰书法展”,展出周俊杰作品70余件,同时出版作品集。
2007年,在绍兴主持“书法与网络——中国兰亭书法节高峰论坛”。
2008年4月,55卷本的文化工程《中原文化大典》出版,其中书法卷为周俊杰主编。
2009年10月,中国书协、河南省文联主办“大风歌——周俊杰书法艺术展”,展出精品力作100余件。《大风歌·周俊杰书法艺术作品集》(河南美术出版社)、《周俊杰自书诗词选》及《周俊杰书法序跋集》(大象出版社)同时首发。数千书界同仁及爱好者参加了开幕式。
同年,周俊杰的草书作品在第七届世界书艺(全北)双年展中获得唯一大奖,其书法艺术的国际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2011年8月,周俊杰《书法美学论稿》(大象出版社)研讨会在郑州举办。
同年10月,“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周俊杰·符永刚书法联展”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隆重开幕。这是周俊杰第五次访问马来西亚,并与马来西亚书学会会长符永刚联合举办书法艺术展,是多年来大马举办的最高规格展事之一。之后,马来西亚、台湾等地几所著名大学多次邀请他前往讲学。
2013年9月,由中国文联立项、中国书协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的以“名篇·名家·名作”为主题的首届全国三名工程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周俊杰是50位入展书家之一。书作为隶书李白诗秦皇扫六合横幅巨制,高两米多,横五米多。
2014年6月,《周俊杰书法文论选》,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5年4月,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开幕式及兰亭奖颁奖仪式在古城绍兴举行。周俊杰获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评委会的授奖词:“周俊杰先生在书法创作、理论研究方面均有建树。对他而言,理论与创作如舟之双楫,相倚相佐,深入结合,同襄共进。其书法创作以隶、草见长,气势开张,性情豪放,具中原气象,秦汉之风;其理论研究于书家个案研究、创作论、美学、书法批评等方面鞭辟入里,辩证详实,对于当代书法理论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贡献。”时年,周俊杰74岁。
2016年3月,周俊杰荣膺“2015河南文化年度人物”。
2016年7月,《挥云斋荟要》(12卷本)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是周俊杰30多年书法理论研究及书法创作的分类文集,其中书论6卷、创作6卷。各卷书题分别为《书法艺术形式的美学描述》《中原书法史考略》《20世纪中国书法通论》《书法论评集》《当代书坛个案选论》《文学散步》《遥接秦汉•隶书作品集》《醉里真如•草书作品选》《袖中雅珍•扇面作品集》《诗心流韵•草书古诗100首》《掌上乾坤•写壶》《创作个案研究•〈秦皇扫六合〉——“三名工程”创作记录》。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特发贺信祝贺,称周俊杰和他的《挥云斋荟要》“既有极强的思辩能力,又有扎实的史学文献功夫,一旦进入评论境界,洋洋洒洒,滔滔不绝,纵横恣肆,不可一世。而其书法讲求浑朴厚重的金石气,注重中原碑版视角,用笔线条质量极高,在当代老一辈书家中堪称鹤立鸡群,有此双峰兼立之雄,包世臣康有为所谓‘艺舟双楫’,正足以喻其之美雅也!”
2017年1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俊杰的《书学要义》(3卷),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其颁奖词:“周俊杰,这位中原大地上孕育出的书家,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满腔的创作热情和超乎寻常的勤奋,划动起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双楫,驰骋于书法的澎湃激流之中,在创、研两方面均取得了为世瞩目的成就。《书学要义》其独具的审美情怀,宏阔的文化视野,幽邃的哲学思辨,阐释着一个书法的大千世界,将书法回归到主体创造的理念中;同时,将书法艺术根植于华夏文明大地之上。其运思深远,深契艺术根脉;笔墨练达,意全书道万象。以切己之心容涵千古之秘,用大气雍容收摄历史丕变,揭示书法审美结构与中国文化结构之通约性特征和美学意味,以深刻的思想性、充分的论据、严密的逻辑及语言的准确性构建起了完整的书学大厦。从而导引读者领略书法真诠,向东方书写致敬。”
2017年7月15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河南省文联主办的“挥云——周俊杰书法作品展”在河南省美术馆举办,三任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张海、苏士澍分别发来贺信祝贺。展览涵盖中堂、斗方、条幅、扇面、对联等形式的300余件作品,几十部理论著述布置其间,与其书法作品相映生辉。周俊杰倡导的“艺术走进生活”则通过用其书法衍生品来直观体现。
2017年9月,《挥云斋荟要》(12卷本)获26届“金牛杯”全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金奖。12月,《挥云斋荟要》获“河南省第六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文艺评论奖”。
在繁忙的创作、研究和出访之余,周俊杰仍在不停地购书、读书。他还有计划尚待完成。当然,他已开始做减法。他将50%的时间用于读书。除写学术文章,他还不时写一些读书心得,也写散文随笔,记述行踪及人生感悟。
他对记者说:“我认为我最好的作品还没有写出来,我还在继续努力。”
他的人生传奇仍在继续。

发表于 2018-9-12 17: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19 10:46 , Processed in 0.312950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