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沐云堂

【沐雲堂訪談】張金梁---- 鉤沉古典 持論精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2: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沐雲堂對話吉大博士生導師張金梁教授

DSC0712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2: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沐雲堂:張老師您好!前幾天和幾位書法界的朋友聊天,他們和我談到了您獲得三屆蘭亭獎一等獎的著作《明代書學詮選制度研究》,大家都談到,關於對明代書法史以制度入手進行研究,這個角度非常新。想問您一下,就明代而言,當時的政治、文化制度對書法有多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金梁:你好,謝謝朋友們對我的關注。由於教學需要及個人愛好的原因,近些年來在書法研究方面對明代書法史方面用力較多,拙著《明代書法史探微》及《明代書學銓選制度研究》比較集中地體現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及學術成果。至於從制度史入手研究書法,應該說是深入研究中國書法史不能回避的實際問題。在古代,文字的書寫主要是實用,許慎謂其是“王政之始,經藝之本”,是非常精確的歸納。書寫成為讓人們從中獲得美感而成為藝術所謂“翰墨之道生焉”是較晚的事情。古代人們所重視的是經籍之學,讀書人的最終目的是“學而優則仕”,不論是科舉考試之前還是之後,正書的書寫都是從政人員不可或缺的能力,反之則書寫好壞又成為能否入仕的重要因素。行草書與實用稍遠,特別是草書與實用更遠,但其大都受到所習楷書審美及時代文化的影響,因此說書法與朝廷制度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密切地,當然這種關係應該表現正反兩個方面,正面的影響人們容易捕捉,而反面的影響往往容易忽視,這正是體現研究者水準與境界的一個標準。

    沐雲堂:明代的相關制度對書法發展有著重大影響,這在您的研究成果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詮釋,那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制度對每個朝代的書法都有著與明代相類似的影響?為什麼?

    張金梁:在古代,書法受朝廷制度的影響是必然的,不過有大小之分。其有一定的規律,大致是朝廷文化統治愈專制,則書法受其影響愈嚴重。諸如唐代的“幹祿字”、宋代的院體、明代的“中書體”、清代的“館閣體”等,就是其明顯者。書法受朝廷制度的影響也反映在趨貴現象上,宋米芾曾論當時北宋書法:“(太宗)行書無對,飛白入神,一時公卿以上之所好,遂習學鍾王。至李宗諤主文既久,士子始皆學其書,肥褊樸拙,是時不謄錄,以投其好,用取科第,自此惟趣時貴書矣。宋宣獻公綬作參政,傾朝學之,號曰朝體。韓忠獻公琦好顏書,士俗皆學顏書。及蔡 襄貴,士庶又皆學之。王文公安石作相,士俗亦皆學其體,自此古法不講。”現代書壇也同樣是如此,在以展覽為主體的書法運動中,評委們所偏愛的書風,頓時便成為書法學習者所追逐的對象,這當然與當今社會的書法評選制度有關。而在制度的作用下的真正作怪者,利益耳。

    沐雲堂:我們今天看明代的中書體和清代的館閣體大多是站在批判的立場上的,但在當時的政治制度和國家要求的書寫規範背景下,從影響範圍來看,我們可否認為:中書體和館閣體是明清時期書法創作的主體?

    張金梁:應該這樣說,在古代的書法人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是受朝廷書法審美影響的,而能突破朝廷書法審美的人是極少數的,其中有無緣仕途或仕途不暢者的故意叛逆,有意為追求書法藝術的需要而自然表現出個性者少之又少。在後來的書法史著作中,人們對有個性的書家往往不惜筆墨大加渲染,出現了不少讓個性書家代替了朝代書法真正狀況的現象,其如同以農民起義史代替中國歷史一樣,是一件既可笑又可怕的事情,書法史研究者的責任便是還原歷史、辨清流源、重視影響、鑒古鑄今。

    沐雲堂:就今人的眼光看來,徐渭是明代書法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書家,但我更關注的是,徐渭在當時的影響是否和我們今天對他的評判相一致?如果不是,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這樣想:加入今人審美評判之後的很多古代書家,並不能真正體現他在當時的書法地位和影響?

    張金梁:以點代面以特殊代一般先入為主,是學術研究之大忌。在書法史研究中,不能忽視英雄創造歷史的現實,但也要顧及英雄的產生和發展的背景。你所指出的明代書家徐渭,是一個最具說服力的代表人物。現代搞書法的人對徐渭大都崇拜有加,認為他那具有破壞性的筆法和結構獨樹一幟,是明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法大家,本來無可厚非,但由此而很多人認為徐渭時代的書法都如徐渭那樣,其對明代後期有很大影響,豈不知徐渭當時地位低下以致貧困潦倒精神失常,書法又不合時趣,書作只能當作一種另類在社會下層流傳,沒有發現學習其書法者,可以說對當時書壇幾乎沒有一點影響。直到袁宏道發現了他的詩文書畫很有特色,非常符合他提倡的文藝理論中的“性靈”、“真趣”說,於是褒揚其書“如字林俠客”,之後才更加引起人們的注意,從而一步步被推上大家的寶座。從而提醒我們,對於歷史上的書家,決不能以現在的影響去強加于古時。再如刑徒磚上的書法現代人們也奉若神明,若將其書寫者也當作能影響當時的書家去看待,那就更加荒誕滑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2: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沐雲堂:學術界對您在明代書法史領域的研究成果有著很高的評價,其實通過聊天我們知道您的研究領域不僅是明代,就像《劉德升非行書之祖》、《論好太王碑書法——兼與爨寶子碑比較研究》、《〈永樂大典〉纂修人研究》、《論書法的“中和”美和“沖和”美》、《殷商金文章法蠡探》、《書異其人——論黃庭堅其人其書》、《說“清”》等等,涉及了書法創作、書法史、文獻研究等多個方面。想問您一下,您是怎樣做到這些的?

    張金梁:我寫文章大都是讀書時的發現或感想,所以寫作時如同將所知釋放出來一樣,不旦沒有枯燥情緒,反而有一定的愉悅感,有和寫字消遣相似的樂趣。我看書頗雜,又好多發奇想,故而逐步養成了遇事追根求源的習慣,因此也就有了觀察事物的問題意識,於是也就有了寫不完的題目。我認為寫文章不能把佔有資料做為唯一搞好學術的基礎,更重要的是能從人們所熟知的文獻史料中獲取新的認識,如我寫的《“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新論》、《劉德升非行書之祖》、《子昂薦雪庵》等,都是人們所熟知的內容,但卻從中獲得新的、更帖近歷史、更有意義的認識,這也是我非常注重做的事情。我認為書法史、書法理論是相通的,若不能相互貫通,則很難作好文章。有考無論則境界不高,有論無考則探討難深,只有相互結合,才能上求下索左右逢源氣象恢宏。還應該說明的是,在書法史研究中,我是以明代為主而貫穿近古,沒有特殊情況我一般不去佔領他人的領地,若有約稿或頗大發現則另當別論。

    沐雲堂:乾嘉以來興起的金石學及至以後碑學的形成對清代書法有著怎樣的影響?另外,清代後期碑學是否成為當時書法的主流?

    張金梁:清代書法史上所發生的最大的事情,便是清末碑學的興起,從而將原先以鍾王為主線的書法史進行了本質性的改變,因此也可以說是整個書法史上的一大事件。康有為論清代書法時說: “迄於鹹、同,碑學大興,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寫魏體,蓋俗尚成矣。”其如同“尊碑”、“卑唐”一樣偏頗不可信。清代書法的發展如同前朝一樣,可分為朝、野兩條主線,在野的書法表現出了其獨特的藝術性,其從石濤、八大到揚州八怪,最後便是碑學的代表性人物鄧石如、包世臣、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康有為等,他們所追求的是書法的藝術性和學術性,即實擁有不少追慕者;而朝廷書法則從乾隆時形成“館閣體”後,直倍同清朝滅亡,其在社會上涉獵的人數之多和麵之廣,如同明的“中書體”一樣壯觀,特別是要參加考試的學人舉子們都要認真研習,就是以提倡碑學為已任的康有為也對“館閣體”下過非常大的功夫,其進士考試的卷子,是非常正規的館閣體,別人就可想而知了。只有這樣看才能不主觀偏頗,略能觸及到事物的本質。

    沐雲堂:談話中,經常聽您提起“正大氣象”這個概念,想請您談一下,關於書法創作和書法學術研究如何做到您所說的“正大氣象”?

    張金梁:所謂“正大氣象”, 其內涵非常豐富,其可指形式構成的,也可指精神層面的。比較而言其有別於做作、小氣、側媚、醜陋,是指在書法創作上所體現出來的一種高尚情操和陽剛的審美意識,主張讓書法始終承載中華民族的“龍馬精神”。

    沐雲堂:對書家進行個案研究是書法史研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您覺得就書家的個案研究都應該注意一些什麼問題?應該做哪些知識儲備?

    張金梁:個案研究在知識儲備上,應該做到知識的三層性,即直接資料、間接資料和邊緣資料的收集;在論述時要將資料做為你要建築高樓大廈的磚石為我所用,決不能跟著文獻資材跑。更不能只將有利於論述問題的資料,將不利於問題研究的資材回避;在研究方法上,要選好切入點,不但能圓滿地了結個案,同時也能成為自己所要解決社會文化大背景下書法問題的注腳。

    沐雲堂:書法史的研究,文獻梳理是最為基本的環節也是特別重要的環節,那麼在這個環節中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張金梁:在此應該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梳理文獻資料的方法,要弄清哪些資料重要,哪些次要,要做到去粗取精;更重要的是要有辨別真偽資料的能力,要將所用資料做到去偽存真。二是理解資料要到位,同樣的資料理解程度的不同,做出來文章的水準便大不相同。在分析理解資料時,容易出現錯誤、偏面、曲解、膚淺等現象,怎樣做到透過表面看到本質,是很見功夫的。應該強調的是,不能完全相信資料,要有能力將不同資料進行還原,如碑誌上的文字多有溢美之辭,政敵及風格不同者所論當過貶低,如此等等,都要進行深入分析,才能使研究真正深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2: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沐雲堂:在當前的高等書法教育中,很多專家和學者提出了加強對學生的國學素養培育的問題。當然我們清楚,書法本身就應該屬於國學的範疇。這個問題主要是針對當前學生傳統文化修養缺失而提出來的。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張金梁:當前傳統國學修養低下是一個社會問題,不只是反映在書法學科上。當然在與傳統文化有著密切關係的書法上表現的更為突出。也就是說,傳統文化修養的不足,阻礙了書法學科學生的發展。從現在的情況看,書法專業的學生可分為重技法創作和學術研究兩種情況,本科教育大都以創作為主,而研究生教育則多側重於學術。我們認為學生們國學修養不足的問題,不只是影響當前創作水準或學術水準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會影響以後書法發展的前景大事。從當今書壇上看,不能出現真正的書法大師,不只是技法功力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學識修養的膚淺所帶來的貧血所致。增加學識修養是個充電的過程,是去俗近雅的過程,是淨化昇華的過程,過早結殼或位品不高的書家,其原因就是缺少這些過程。同樣在書法學術研究上不能出現貫穿古今、史論俱高的劃時代通才,也是缺乏深厚的傳統修養造成的。

    沐雲堂:作為老師,您在培養碩士、博士過程中是按照怎樣的理念進行教學和培養的?

    張金梁: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書法方向研究生教學的理念,是以叢文俊先生所宣導的“本專業方向旨在培養研究人材,所有設課,都必須為此目標服務。”(見《中國書法》叢文俊《書法研究與學科建設》)而展開的。我近些年所開設的碩士課程有“中國古代書法史”、“明清書法與社會文化”;博士課程有“中國古代書法史研究”、“中國書法研究方法與前沿動態”等,我在教學過程中,也始終圍繞著培養本專業研究型人材來進行的,主要任務是突出培養學生學術意識的提高:
   
    一是問題意識。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應將在本科學習知識轉向于能力的培養,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所謂能力主要是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的培養,首先是要有一定知識的儲備,多讀書多思考是最有效的方法。發現問題的培養往往是從比較開始的,所謂的有比較才能有鑒別,如書法史的學習研究,只看一種現代人所寫的《書法史》是很難發現問題的,若掌握了歷代書法文獻再多看幾種當代人寫的《書法史》,便會自然而然的對其進行比較,由此便會發現人們認識問題的不同,從而便會啟發自己去思考,於是便會產生問題意識,逐漸練成了一雙善於發現問題的火眼金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與發現問題的能力聯繫在一起的,能發現問題就已經為解決問題作了準備,解決問題是學者將知識作為工具來完成破譯問題密碼的過程,其是否科學圓滿,又與自身的知識積累修養深淺及經驗豐富與否有關,怎樣培養學生善於把握問題的關鍵,準確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選擇最合理的研究方法,這都是在教學中需要不斷完成的任務。
   
    二是品位意識。儘管在校研究生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創作和學術能力,但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的書籍是不可能讀完的,藝術追求也是無止境的,也就是說學問不可能在學校做完,更重要的是為他們走出學校獨立研究打下基礎。這就是要提高他們的學術品位意識,讓他們向做真學問、好學問、大學問方面發展。更不能忽視讓學生形成在書法研究中所必須保持好的規範性、學術性、前瞻性,始終充當學術研究前沿動態的參與者。在書法研究的學術品位方面,不怕做不到,就怕不知道。

    三是目標意識。研究生學習是一個從掌握知識到運用知識產生學術成果的轉變過程,也是不斷反省自我逐步確定個體研究方向範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導師起著高瞻遠矚、因材施教、多維訓練、個別指導、特殊強化、點石成金的重大作用,首先讓研究生成為書法研究中某一方面的專家,讓他們在此基礎上走向社會後,再運用高化品位的學術意識去追求目標,逐漸實現書法學術的自我價值。

    沐雲堂:目前有一種說法,書法家和書法研究學者的身份應該相對獨立,書法家一般不做書學研究,書學研究者一般也不需要關注寫字。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張金梁:關於書與鑒的問題,我曾經寫過一篇《“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新論》文章,發表在《書畫藝術》雜誌上,我認為是人們對於古代文獻的曲解造成的,歷史的看,沒有哪個書法大家不善鑒賞,反之亦然。唐之歐、虞、褚、柳,宋之蘇、黃、米、蔡,元之子昂,明之沈、祝、文、董,清之翁、劉、王、梁,碑學書家鄧、何、趙、康,當代的謝稚柳、啟功,無不書鑒雙擅。故“善書者不寫,善寫者不鑒”,當理解為“鑒書時不要有書寫意識,書寫時不要有鑒書意識”,是指意識的轉變。如同當今書展的評委,他們都是從優秀書家中選拔出來的,他們都有自己所擅長的書體和風格,他們創作時可以不用顧及藝術的公理而按照自己的審美進行,以求表現出自己的個性特點。但他們當評委時,便要儘量去掉自己的好惡,用一種書法藝術公理進行評選,方能做到公平。(對此可參看拙文《“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新論》)

    沐雲堂:大家都知道,您除搞書法專業外,還擅長國畫喜愛京劇,就您自己而言,您覺得這些書外的功夫對書法創作和學術研究有著怎樣的助益?

    張金梁:我是一個雜家,學習書法隸、楷、行、草皆加涉獵,且每種書體也做多種形式的嘗試,不敢說書法藝術水準多高,但通過學習各種書體略有所得是不言而喻的。眾多書體的學習,也為以後的專攻準備了眾多的內涵元素,不至於以水濟水最終無味。讀書寫字之外,愛好也較為廣泛,學過國畫,喜寫松竹梅蘭;喜愛京劇,略能操琴唱念。這些與書法有無關係,我也說不好,我覺得繪畫對書法的用水、章法、款式等較大幫助;操琴的運腕也與用筆的運腕有相同之處;唱京劇的咬字所講究的字頭、字腹、字尾也與書法用筆的起、行、收之理相通。

    沐雲堂:可以談談您以後的研究方向麼?

    張金梁:我的學術研究在書法史方面還是以近古為主攻方向,還要對明代書法史中的一些問題做深入的探討,然後再上下探索。另外在研究方向上,向理論及技法方面傾斜,力爭史論結合,使自己的書法學術研究更加深入立體。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2: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713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2: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716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2: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部分  張金梁先生的教學與學術研究




DSCF053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3: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張金梁教授著述之專著


張明整理




01.《〈續書史會要〉補證》,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02.《明代書法史探微》(榮獲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三等獎),時代文藝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03.《張金梁書法集》,中國文化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04.《明代書學銓選制度研究》(榮獲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一等獎),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05.《〈書史會要〉校正》,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A9RC402.jpg
DSCN903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3: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張金梁教授著述之論文


張明整理


    01.《淺議書法的電化教學》  載《書法報》1987年8月12日第32期第2版
    02.《唯不能同斯大雄——王蘧常書法淺探》(浙江近現代書法史論研討會論文•1991年9月•浙江杭州)
    03.《“二石”比較論》(王鐸國際書法研討會交流論文•1993年6月•河南洛陽)  載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會等編《王鐸論集——王鐸國際書法研討會論文》,第275—285頁;亦載張金梁《〈續書史會要〉補證•附錄》,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237—248頁
    04.《艱難的美——黃道周書法研究》(中國書畫節研討會入選論文•1994年•天津)
    05.《從文化現象看明朝的書法發展》(’95國際書法史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1995年•北京)  載張金梁《〈續書史會要〉補證•附錄》,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203—215頁
    06.《談〈書史會要〉和〈續書史會要〉》  載《書法報》1996年7月31日第31期(總第629期)第3版
    07.《論劉墉》  載《書法研究》1996年第6期(總第74輯),第90—103頁
    08.《朝代書法風尚辨——與〈中國書法文化大觀〉編者商榷及其他》(’96中國書法批評年會論文•1996年9月•湖南張家界)  載《書法研究》1997年第1期(總第75輯),第58—64頁
    09.《六朝神韻在斯翁——淺論康有為的書法藝術》(康有為書法國際研討會論文•1997年•廣東廣州)  載《書法之友》1997年第4期,第21—24頁;亦載《康有為書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書藝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26—30頁
    10.《明朝書“家”知多少》  載《書法報》1997年4月23日第17期第3版

    11.《博學才能發展  兼蓄才能創新——與李文采先生商榷》  載《書法》1997年第3期,第2—3頁
    12.《莊㫤評書的啟示》  載《書法報》1997年7月9日第28期第3版
    13.《高山仰止  豐碑並立——陸維釗、沙孟海書法藝術比較研究》  載《’97沙孟海書學研討會文集》,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第169—174頁;又《書法報》1997年8月27日第35期第3版、9月3日第36期第3版連載;亦載《陸維釗研究》,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168—175頁
    14.《明朝“狀元”書法一瞥》  載《中國書畫報》第70期
    15.《現代草書“三聖”散論》(全國第二屆近現代書法研討會交流論文•1997年•浙江寧波)  載《近現代書法研究——全國第二屆近現代書法研討會論文集》,安徽美術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92—203頁
    16.《從“閣體”談到書法的評選》  載《中國書畫報》1997年
    17.《在“全國青年書法理論家座談會”上的發言》  載《中國書法》1998年第3期,第6頁
    18.《訪章祖安先生》  載《書法報》1998年5月4日第18期第1版
    19.《從楚王好細腰談起》  載《書法報》1998年5月18日第20期第1版
    20.《也論“正”、“大”》  載《書法報》1998年8月17日第33期第1版

    21.《書法史芻議》  載《書法報》1998年11月9日第45期第3版
    22.《釋“展覽”》  載《書法報》1998年11月23日第47期第1版
    23.《釋“協會”》  載《書法報》1998年12月7日第49期第1版
    24.《論書法的“中和”美和“沖和”美》  載《書法》1998年第6期,第45—46頁;亦載《美的沉思——美學篇》,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273—276頁
    25.《談“中書舍人”和“台閣體”》  載《書法報》1999年3月29日第13期第3版
    26.《論豐坊》  載《書法研究》1999年第2期(總第88輯),第50—66頁
    27.《〈續書史會要〉研究》  載《中國書法》1999年第4期,第33—35頁
    28.《非“吳門書派”》  載《書法報》1999年4月26日第17期第3版
    29.《時代的呼喚——雅俗共賞》  載《書法》1999年第5期,第6—8頁;亦載《美的沉思——批評篇》,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269—272頁
    30.《釋“評委”》  載《書法報》1999年7月19日第29期第1版

    31.《從〈書學史〉談到書法史的研究》(祝嘉書學研討會論文•1999年•江蘇蘇州)
    32.《滌濁呈清——新世紀書法瞻望》  載《書法報》2000年1月24日第4期第1版
    33.《世紀書壇點將錄》  載《書法報》2000年1月10日第2期第3版、1月17日第3期第3版
    34.《〈孫仲隱墓誌〉研究》(全國隸書學術討論會入選論文)  載《書法導報》2000年11月29日第48期第3版;亦載山東省高密市政協文史委員會編《高密文史選粹》,2002年10月,第478—488頁
    35.《淺談明代書法教育》  載於植元、欒傳益主編《書法教育研究文集》,大連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115—120頁
    36.《謙謙君子  卑以自牧》  載《青少年書法報》
    37.《明代書法“尚理”論——兼論書史的研究方法》(榮獲全國第五屆書學討論會二等獎)  載《全國第五屆書學討論會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295—305頁
    38.《明朝書法分期管見》  載《書法報》2000年10月16日第17期第3版
    39.《論明代書法對社會的影響》(國際書法史論研討會論文•2000年•浙江杭州)  載《中國書法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西冷印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257—266頁;又《中國書法》2001年第2期,第22—24頁(節選);亦載《書法研究》2001年第5期(總第103輯),第84—98頁
    40.《論解縉書法的兩面性》  載《書法報》2000年12月11日第25期第3版

    41.《技道兩進  揮翰寫心——評徐州市青年書家十人展》  載《青少年書法報》(2001年)
    42.《貴哉“東北風”》  載《書法報》2001年1月22日第4期第2版
    43.《叢文俊書學體系蠡探》  載《書法導報》2001年7月11日第28期第3版、7月18日第29期第3版
    44.《健全書法高等教育  促進書法學科建設——叢文俊教授談吉林大學招收書法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及相關問題》  載《書法報》2001年7月23日第30期第1版;亦載《書法導報》2001年7月18日第29期第8版
    45.《論“錯誤”借鑒與書法的發展》  載《書法研究》2001年第4期(總第102輯),第79—92頁
    46.《彙集眾美  蔚為大觀——〈中國國家圖書館碑帖精華〉評介》  載《書法》2002年第1期,第30—31頁
    47.《〈唐二娘子家書〉言辭沒受倭語影響》  載《書法》2002年第3期,第41頁
    48.《廣采博取  鑒古鑄今——論叢文俊先生的書法藝術》  載《書法之友》2002年第4期,第22—24頁
    49.《從“作品限制出境”說起》  載《書法報》2002年3月25日第12期《蘭亭》副刊第6版
    50.《淺議章草》  載《書法報》2002年6月3日第22期第2版

    51.《關於評論明初“三宋”書法的兩個問題》  載《書法評論》第1期(2002年7月),第5—9頁
    52.《〈佩文齋書畫譜〉署錄〈續書史會要〉正誤》  載《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年9月第5期,第78—82頁
    53.《論流行書風》  載《二十一世紀書法•天津論壇學術論文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66—69頁
    54.《四庫本〈續書史會要〉闕漏考》  載《金景芳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229—237頁;亦載《書法研究》2003年第3期(總第113輯),第98—105頁
    55.《說“清”》  載《書法》2002年第12期,第13—15頁
    56.《子昂薦雪庵》  載《書法報》2003年1月27日第4期(總第943期)第3版
    57.《親近“二賦”》  載《書法報》2003年2月24日第8期《蘭亭》副刊第2版
    58.《談草書》  載《書法》2003年第2期《眾人說草書》(下),第29—32頁
    59.《高密歷史文明之光“高密戈”》  載《高密日報》2003年5月16日第95期第8版
    60.《鑿穿混沌  開闢鴻蒙——叢文俊〈中國書法史•先秦秦代卷〉評介》  載《書法報》2003年5月26日第21期第3版
   
    61.《逸園影印洪武本〈書史會要〉考》  載《文獻》2003年7月第3期,第220—230頁;亦載《陶宗儀研究論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465—475頁
    62.《張天駿婢善書考》  載《書法叢刊》2003年第4期,第95—96頁
    63.《明永樂初期朝廷書事考辨》  載《吉林大學古籍所建所二十周年紀念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395—403頁
    64.《白沙論》  載《書法研究》2004年第1期(總第117輯),第70—84頁;亦載《嶺南書學研究論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46—154頁
    65.《明代殿房書辦研究》(榮獲全國第六屆書學討論會二等獎)  載《全國第六屆書學討論會論文集》,河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155—172頁;亦載《書法研究》2004年第3期(總第119輯),第94—119頁
    66.《從浮雲與樹林談起——〈明代書法史探微〉自序》  載《書法報》2004年3月1日第9期第3版
    67.《明代華亭書家》  載《書法評論》2004年第1期,第14—22頁
    68.《永樂初朝廷書事考》  載《書法叢刊》2004年第4期,第35—41頁
    69.《吳門長者——文徵明》  載《中國書法》2004年第6期,第27—28頁
    70.《“名”、“貴”:明代書法評論的兩大範疇》  載《書畫世界》2005年第1期,第80—82頁

    71.《“南安體”、“南路體”、“梅花體”研究》  載《中國書法》2005年第2期,第43—45頁;亦載《北方書法論叢》,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18頁
    72.《論張海》  載《創造力的實現——張海書法藝術評論集》,河南美術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第34—47頁;又張海《張海書法•代序》
    73.《胸羅萬象  健筆淩雲——叢文俊先生書法藝術淺探》  載《書與畫》2005年第5期,第8—11頁
    74.《明沈度〈敬齋箴〉考》  載《中國歷史文物》2005年第6期,第80—85頁;亦載《中國書畫》2006年第3期,第37—38頁
    75.《論好太王碑書法——兼與爨寶子碑比較研究》  載《好太王碑暨十六國北朝刻石書法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第101—113頁
    76.《文徵明書法領袖吳門成因研究》  載《北方書法論叢》,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9—36頁
    77.《當代書法應成為現代文明的標誌》  載《2005年當代文藝論壇論文集》,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396—400頁
    78.《“真宰相”劉統勳之書》  載《高密人文自然遺產》2007年第3期(總第5期),第11—14頁
    79.《康裏子山名字考》  載《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7年7月第4期,第3—6頁
    80.《論明拓〈蘭亭序〉》  載《蘭亭雅集•首屆中國書壇蘭亭雅集蘭亭論壇文集》,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16—38頁

    81.《異彩紛呈的東北書法》  載《吉林日報》2007年12月6日第13版《東北風週刊》
    82.《朱複戡書法現象研究》  載《朱複戡藝術研究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44—50頁
    83.《鄭文焯其人其書》  載《高密人文自然遺產》2008年第1期(總第6期),第47—50頁
    84.《明代朝廷璽印研究》  載《中國歷史文物》2008年第5期,第26—37頁
    85.《明代宮廷書法研究》  載《明清書法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第15—32頁
    86.《明代“中書體”研究》  載《中國書法》2008年第11期,第43—46頁
    87.《海上升明月——論王蘧常章草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  載《海派書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333—339頁
    88.《張改琴書法淺論》  載《中國美術館當代名家系列作品集•書法卷•張改琴》,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78—79頁
    89.《論當代草書》  載《書畫藝術》2009年第1期,第29—32頁
    90.《〈永樂大典〉纂修人研究》  載《文獻》2009年1月第1期,第128—138頁

    91.《殷商金文章法蠡探》  載《中國書法》2009年第1期,第42—49頁
    92.《“桓夫人善書”考》  載《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9年9月第5期,第72—75頁
    93.《“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新論》  載《書畫藝術》2009年第5期,第41—45頁
    94.《書異其人——論黃庭堅其人其書》  載《書法叢刊》2009年第3期,第69—77頁;亦載《紀念黃庭堅誕辰96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華藝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第538—550頁
    95.《三論雪堂》  載《書畫藝術》2010年第3期,第62—69頁
    96.《向傳統索取新意  在時尚中把握自我》  載《吉林日報》2010年4月19日第8版
    97.《明代以“疏”論書研究》(“請循其本”——古代書法創作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2009年12月•江蘇南京)  載《書法報》2010年5月19日第19期第21版
    98.《簡論書法史研究法中容易忽視的幾個問題》  載《中國書法》2010年第8期,第97頁
    99.《〈砥柱銘〉長卷非黃庭堅真跡》  載《書法報》2010年7月14日第22版,亦載《書法》2010年第10期,第33—35頁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3: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張金梁教授著述之序跋


張明整理


01.《趙生泉〈金石探幽〉序》  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02.《陳國成〈吾衍〈三十五舉〉研究〉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03.《梁繼〈張照年譜〉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04.《趙彥輝〈寒山帚談研究〉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05.《張明〈趙孟頫書法研究發微〉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06.《張函〈明末遺民書法研究〉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07.《徐文平〈處州歷代書法〉序》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08.《〈書法史圖鑒〉序》  山東美術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
09.《〈孫初畫集〉序》
10.《書中龍也——〈十七帖〉》  吉林文史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29 04:43 , Processed in 0.489577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