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44|回复: 0

【诗词技法】宋词基础及写作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6 15: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宋词基础及写作方法


t01717e9f5cbe2358df.jpg

一、词和词牌
(一)什么是词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馀"。由于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句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字数、平仄也是一定的。
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有人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这种分法未必科学,但大概情况还是如此的。
(二)词牌的来历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咏抛球,等等。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在词牌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t019c26b2f8fd59c9a6.jpg
(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1、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诗,不过是长短句罢了。
2、双调的词可以是小令、中调或长调。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成前后(或上下)两阕。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句式相同或部分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字数、平仄、句式相同的就象一首曲子配着两段歌词。字数、平仄、句式不相同的,往往是开头几句不一样,叫做"换头"。
3、三叠就是三段,如《兰陵王》、《西河》等。四叠就是四段,仅《莺啼序》一调。不再详述!
二、正体和变体
(一)正体和变体,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在读宋词时,有时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两首词的词牌一样,但是字数、句数、句读、押韵等方面却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词牌有正体和变体之分。如《卜算子》:
《卜算子》
四十四字 双调。别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等
●正体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卜算子》宋·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变体(一)
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例:《卜算子》宋·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变体(二)首句变"平平仄仄平",四十四字
《卜算子》宋·杨冠清
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变体(三)上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卜算子》宋·石孝友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无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变体(四)下阕末句变"仄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变体(五)上阕首句变"平平仄仄平"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末句变成"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卜算子》宋·徐俯
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自得春,草满莺啼处。
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变体(六)上阕首句变"平平仄仄平"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上下阕末句变成"仄平仄,平平仄"。四十六字
《卜算子》宋·杜安世
尊前歌一曲,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变体(七)上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 上阕末句"仄仄仄,平平仄",下阕末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七字
《眉峰碧》宋·无名氏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隻!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综述:上下阕首句可以换"(仄)仄平平仄",并入韵;或者用"平平仄仄平"。上下阕末句可以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在《眉峰碧》里,下阕末句变成了"平平仄仄平平仄"。除掉《眉峰碧》以外,44~46字体总共变化组合为36种。据《唐宋词学大辞典》,《卜算子》有变体30余种。但是众多的体,只有一种使用最多,便成了正体。正体和变体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使它们共有一个词牌名,又有不同之处,区别成许多变体,还生成一些别名。
(二)同调异名
同样一个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楼》《梦江南》《望江梅》等。《菩萨蛮》 又名《子夜歌》《重叠金》《梅花句》等。《卜算子》又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等。
贺铸是一个比较喜欢新创别名的词人,很多词牌的多数别名都是贺铸创造的,这给读者带来不少麻烦。在写词时,除特殊需要,最好用正名,不要用别名。
(三)同名异调
还有一种情况,两首词的词牌名一样,可是格式迥然不同!这属于同名异调。例如:《如梦令》和《阮郎归》都有一个别名叫《宴桃源》;《浪淘沙》和《谢池春》都有一个别名叫《卖花声》。这样的情况还有许多。
三、填词
(一)依声填词
细分为二种:
1、词人精通音律,会自己作曲,可以直接按曲谱填词!又称"按谱填词"柳永、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人属此!
2、词人不会作曲,但是能听懂曲调,按曲调填词,又称"按箫填词"。苏轼、秦观、贺铸、辛弃疾等属此!
(二)依句填词
词人不懂音律,只能按前人作品的句式、每句的平仄格式填词。陆游、刘过等人属此,南宋多数词人都如此。这种填词法填出来的作品和依声填词的作品在平仄上是看不出来的,现在按词谱填词属此。
(三)自度曲和自过腔
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有时也叫自度腔。
宋代有不少词人,都深通音乐,他们做了词,便自己能够作曲,故词集中 常见有"自度曲"。一般说来凡是自度曲,至少都应当注明这个曲子的宫调,或者在词序中说明。
自过腔和自度曲的含义是不同的。"过腔",仅是音律上的改变,并不影响到歌词句格。所谓"过腔"者,是从此一腔调过入另一腔调,念奴娇的腔调稍变,即可另外题一个调名曰湘月。但这仅是歌曲腔调的改动,并不影响到歌词句格。后世词家,已不懂宋词音律,只能以词调的句格同异为类别,无法从句法相同的两首词中区别其腔调之不同。念奴娇和湘月,永遇乐和消息,句法既然一样,从文学形式的角度来看,湘月即念奴娇, 消息即永遇乐。至于二者之间,腔调不同,却不能从字句中看得出来。
自过腔既然不是创调,它就和自度曲不同。但有些宋代词人还是把自过腔编到自制曲中,因此,有些时候仍把自过腔作为自度曲的。

t014b089a31d41f7f96.jpg
四、词的平仄规律。
词的平仄句法是有规律的,但是又比律诗复杂许多。
(一)"句"与"豆"
词的句法里有"句"和"豆(读)"。句,大家都不难理解。豆是什么呢?它是词的特点之一。
1、一字豆
介绍词谱时,有的句子是上一下四,这第一个字就是一字豆。这种五字句相当于一字豆加上一个四字句,和律诗中的律句是不一样的。例如:辛弃疾《沁园春》"正惊湍直下"应该读成"正——惊湍直下"而不能读成"正惊——湍直下"。一字豆常用仄声,仄声中又常用去声,很少用平声。
2、三字豆
还有的句子是上三下四、上三下五、上三下六等等。例如:《满江红》"凭栏处、潇潇雨歇。"就是上三下四,前三字就是三字豆!不能读成"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字豆常用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少用平仄平,禁止用平平平,切记。
(二)律句和拗句;1~11字句的规律。
介绍诗律时我们谈论过律诗的句子有律句和拗句之分,同样,词的句子也有律句和拗句之分。而且有许多相似点,此外,词的拗句还可以细分为常见拗句、少见拗句和罕见拗句。常见拗句使用频率高,接近某些律句。少见拗句频率低,一般不用,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罕见拗句很罕见,往往见于少见词牌(特别是长调),而且是该词调的特征性句子。
1、一字句 律句:平 仄
一字句很罕见,《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平。"《钗头凤》上下阕末句可以看作叠用的三个一字句"仄、仄、仄。"。
2、二字句
律句:平平、平仄。少见拗句:仄仄。罕见拗句:仄平
"平平"、"平仄"常用,往往要入韵。而"仄仄"很少见,"仄平"更罕见。
(1)用"平平"的例如《南乡子》上下阕第四句: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用"平仄"的例如《如梦令》第五、六句,而且常用叠句: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有些词调下阕首句是五字句或六字句,可以拆成2+3或2+4的句式。这时的二字句必须入韵。例如:
《满庭芳》下阕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变成"平平,平仄仄。"
《霜天晓角》下阕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变成"(平)仄、平仄仄。""仄仄"也见于这句。
《沁园春》下阕首句可以变成"平平,(仄)仄平平。"
3、三字句
律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见拗句:仄仄仄、仄平仄。
少见拗句:平仄平、平平平。
(1)律句如果单独使用,往往不用"仄仄平"。"平平仄"和"平仄仄"往往可以变通。
(2)拗句"仄平仄"往往可以替换"平(仄)仄"。"仄仄仄"往往可以用"仄平仄"、"平仄仄"等变通。
(3)"平仄平"、"平平平"较少见,《长相思》上下阕首句可以用。例如:
林逋《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4)两个三字句组合,常见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捣练子》、《渔父》、《鹧鸪天》等。在小令里,这种格式非常严格,不能变通。在长调里,前句前2字往往可平可仄。切记:后句第二字不能用仄。
仄平平,平仄仄。《苏幕遮》、《祝英台近》等。
(仄)(仄)仄,(仄)平仄。《相见欢》、《满江红》等。
仄平平,仄平平。《江城子》。
仄仄平,仄仄平。《长相思》。
(5)三个、四个三字句组合。常见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诉衷情》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水调歌头》、《六州歌头》
一字豆领四个三字句,如《六州歌头》下阕首句: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4、四字句
律句
(平)平(仄)仄(含: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含:平仄平平)
常见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少见拗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罕见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1)律句和"特种律"句
律句常见"(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前者有二种格式是"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合起来是"(仄)平平仄",有的格律研究家(王力等人)认为这是一种"特种律"句,第三字必须用平声。翻开王力主编的《诗词格律》等有关书籍上的词谱,有许多"特种律"句。但是经过严格的校对,这些所谓的"特种律"句,一个接一个地被否定!如果每个词牌用16首作品校对,90%以上的特种律都被推翻!如果用32首作品,则99%以上的都被推翻。综合大量校对结果,古人喜欢使用"仄平平仄"这种格式,但是仍然可以用"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除了极少数句子因语法要求必须用"仄平平仄"外,几乎没有"特种律"!六字句情况也大致相同!
(2)常见拗句:
平仄仄平 《一丛花》上下阕倒数第三句。
仄仄仄平 《沁园春》第三句。
平仄平仄 《永遇乐》第三句。
平平仄平 《太常引》上下阕末句。
(3)少见拗句:
仄平仄平 《沁园春》第三句。
仄仄平仄 《雨霖铃》第三句。
平仄仄仄 《沁园春》第一句。
(3)罕见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这三种句式非常罕见,常见半常见词调是见不到的。史达祖《寿楼春》中罕见拗句很多,其中就有"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t017916d2205e8a3902.jpg
5、五字句
(1)律句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常见拗句
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与律诗不同,在词里本句第一字有时是可以用仄的)
(仄)仄仄平仄。
少见拗句
(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
罕见拗句:其它组合的五字句都是罕见拗句。(上一下四的五字句除外)。
(2)五字句(上一下四)首字多用仄,很少用平声。后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见拗句。
(3)注意:五字句律句和上一下四句有时可以互换,但是可平可仄字的位置要相应变化。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
6、六字句,可以看作二字句加四字句或四字句加二字句。
(1)律句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它也和四字句一样,有所谓的"特种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例如:
《如梦令》三十三字 单调,仄韵。别名:《忆仙姿》《宴桃源》《比梅》《无梦令》等。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例句:《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四个六字句多用"仄仄仄平平仄"少用"仄仄平平仄仄"。
各家词谱,基本都把《如梦令》的四个六字句标注成"特种律"的格式(第五字必平)
(2)常见拗句:
(仄)仄(仄)仄平平 《念奴娇》下阕第一句。
(平)平(仄)仄平仄 《念奴娇》上下阕末句。
(平)平(仄)仄仄仄 《水调歌头》上阕第三句,下阕第四句。
(3)少见拗句:
(平)平(仄)平(平)仄 《齐天乐》上阕第二句,下阕首句。
(仄)仄(平)平仄平 《一萼红》下阕倒数第二句。
(4)罕见拗句:其它都属于罕见拗句。
7、七字句
七字句是五字句的扩展,所以变化基本相同。
(1)律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2)常见拗句
(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与律诗不同,在词里本句第三字有时是可以用仄的)
(平)平(仄)仄仄平仄。
(3)少见拗句:
(平)平(仄)仄(平)仄仄 《西河》第三段首句。
(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 《贺新郎》有四个七字句可以用这种格式。
(4)罕见拗句:其它组合的七字句都是罕见拗句!(上三下四的七字句除外)。
(5)七字句(上三下四)三字豆情况前面已经介绍。后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见拗句。
8、八字句
多用上三下五,即三字豆加五字律句(也可用上一下七)。一般来说,三字豆末字为平,五字律句仄起。三字豆末字为仄,五字律句平起,但是不是绝对的。
9、九字句
常用上二下七、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三字豆加六字律句或一字豆加两个四字句。
最常见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0、十字句
一般比较少见,《摸鱼儿》上下阕各有一个十字句。格式为三字豆加七字律句: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1、十一字句
常用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后七字、五字往往是律句。
如《水调歌头》的上下阕各有一个十一字句。如果是上五下六,则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果是上四下七,则为: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三)词的拗救。
词的拗救和律诗有所不同:律诗拗了,往往必须救,而词往往是拗而不救。词中仅有本句自救,即律诗中孤平的自救。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第三字应该补偿一个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算作"出律"的。
五、入声、上声代替平声的问题
古人写词时常用入声、上声代替平声使用,入声和上声代替平声确实存在,但是是在不得已情况下的补救办法,并非常规。绝大多数情况下,入声和上声仍然是作仄声的。至于为什么有人认为入声和上声代替平声很常见,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格律专家"(首推龙榆生)把古人的话曲解并当成不可违反的理论。
六、词的押韵和对仗
(一)、词的押韵和对仗
和律诗一样,词也讲究押韵,平声、入声单用,上声去声通用。
由于有许多词牌,所以词的押韵和律诗有些不同,有的词牌必须用平声韵,有的必须用仄声韵,还有的是平仄韵交替押韵。某词牌规定用平声韵,就不能用仄声韵;规定用仄声韵,就不能用平声韵。除非有另一体。
同时用平声韵和仄声韵的词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仄韵同部,另一种是平仄韵不同部。同部的。
例:《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韵脚"蝉、年、片、前、边、见"都是同部的。
例:《菩萨蛮》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韵脚"碧、愁、急、亭"是不同部的。
入声韵独立性很强,有些词牌习惯上是用入声韵的,例如:《忆秦娥》、《念奴娇》、《满江红》等。但是并非不能用上声和去声韵。
(二)词的对仗
词的对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对仗的,也有自由的。
固定的对仗,例如《西江月》上下阕的前两句。此类固定的对仗是很少见的。(实际上,西江月这两句也有少数的词人没有用对仗)
一般用对仗的(也可不用),例如《沁园春》上阕第二三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句;下阕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句。又如《浣溪沙》下阕头两句。再如《满江红》上阕第五六句,下阕第六七句。
凡是前后句字数相同的,都有用对仗的可能。但是用不用对仗是完全自由的。
词的对仗,有两点与律诗不同。第一,词的对仗不一定要以平对仄,以仄对平。第二,词的对仗允许同字相对。
七、词谱的制定
(一)例作的选择
制定词谱,先要选例作。例作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词谱的准确性。一般应选唐朝、五代、宋朝的作品。宋朝以后,由于元朝统治者重武轻文,词的格律规则部分失传,词人对格律的理解已经和前人不同,有的词人仅仅满足于字数和句数的相同,平仄全然不顾,所以不能使用他们的作品。至于现代的作品,更不能作为例作来校对词谱了。
(二)古人制定词谱的方法和局限
古人制定词谱,将古人同词牌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其句读、押韵、平仄以及变通与否,制成词谱,规定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要求,以及哪些字可平可仄等。格式有不同的,另列一体,选最早或最常见的名家所作一体作正体。
但是这种方法有缺陷:第一,有的词牌例作太少,或者编者见到的作品太少,词谱中就会有许多可平可仄字校对不出来!严重影响词谱的准确性。第二,正体和变体区分不合理,区分过于严格,反而使正体的例作更加缺乏。还有的词牌,格律根本没有定型,各家,甚至同一词人的各首作品格式都不一致,根本没有正体可选。
那么正体和变体如何区分呢?
(三)正体和变体的区分
1、正体的特点:
(1)符合格律规则,以律句为主或基本用律句。
(2)使用频率最高和(或)出现最早。
2、变体特点:在正体基础上,出现字数、句读、平仄、押韵等变化,但是大部分格式仍然与正体一致的变调称为变体,变化过多,就不再是变体,而是同名异调。
3、成为正体的条件:正体的使用频率最好能占该词牌的50%以上或更高。而且使用频率最好明显高于使用频率最高的变体。出现最早并不是正体的决定条件。
4、正体和变体如何划分?
总则:按格律严格程度,小令>中调>长调,正体变体划分的严格程度亦相同。
(1)字数变化:某句字数的增减都能成为变体。
(2)平仄句式的变化:如果某一句的平仄格式变化,如"平平仄仄"变成"仄仄平平",就可能是变体。变化可以是一种律句变成另一种律句,也可以是律句和拗句的转换。
(3)押韵变化:平仄韵全篇变动,同时拌有句式平仄变化,肯定是变体。
(4)句读变化:明显的句读变化肯定是变体。但是要注意:五字句可以拆成2+3,六字句可以拆成2+4,九字句可以由上三下六变成上六下三。十一字句可以是上四下七或上五下六。等等。一般可以不认为是变体。
来源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19 18:23 , Processed in 0.446415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