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600|回复: 333

【重磅】“风荷访名家”专栏图文版《与梦同住—当代书画名家访记》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1 20: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当代书法网系列文丛
“风荷访名家”专栏图文版《与梦同住——当代书画名家访记》
出版发行





        近日,当代书法网主打栏目“风荷访名家”专栏图文版《与梦同住——当代书画名家访记》由河北美术出版社隆重出版。作为当代书法网系列文丛的开端制作,《与梦同住——当代书画名家访记》的出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当代书法网系列文丛是对当代书法网各专栏精彩美文的汇集。作为当代书法网特设的首个集文学创作与书法欣赏为一体的大型文化品牌,“风荷访名家”专栏的成就尤为突出。自2007年12月17日开通以来,在论坛副坛主、副总编辑夜语风荷老师的精心打造下,业已成为国内书画专业网站中的名牌栏目,在业界享有广泛的声誉和极高的知名度。四年的不懈努力,造就了一个国内书画网站的知名品牌,在书画届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点击率也屡屡创下文字类稿件的新高。经夜语风荷老师采访的名家,更是无不对她的文章交口称赞。《与梦同住——当代书画名家访记》既是“风荷访名家”栏目的一个历史阶段的小结,也是我们重磅推出的第一部网站自有版权的著作,该书的成功出版发行,标示着当代书法网在打造高端书法文化传媒进程中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与梦同住——当代书画名家访记》开本为大16开335页页码(不含封面、底),分为名家访记和代表作品两大部分,定价:98元。

       为庆祝该书的隆重出版,经当代书法网编辑委员会研究决定,现按5折优惠本站网友,每册50元(含邮资),仅限200册。

喜 讯:
   

    经与风荷的老铁、我国著名诗人雪泥女史商议,此次网购《与梦同住》的前20名网友,可免费获赠《月光照进朝北的窗》(夜语风荷著)或者《倾诉》(雪泥著)一册,二选一,请大家踊跃抢宝~~~~
   

[ 本帖最后由 夜语风荷 于 2012-8-20 10:4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20: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梦同住——当代书画名家访记》书影


与梦同住.jpg

书们2A0.jpg

《与梦同住》书脊A.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20: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在前面(代序)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朋友,你是否还记得这首斗志昂扬的《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呢?

        是的,五月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季节,天是蓝的,花是香的,而我们心中的希望,在五月里永远都是新鲜的!2007年5月22日,还是在这个充满了青春与梦幻的五月里,当代书法网--我们共同的家园--诞生了。春去春来,花开花落,四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当代书法网,在当代书法人的佑护下,从稚嫩而茁壮,由青涩到成熟,一路走来,走得稳健,走得执著,更走出了精彩!

        当代书法的精彩铸就了当代书法网的精彩,当代书法网的精彩铸就了“当代书法网系列文丛”的精彩。是的,“当代书法网系列文丛”,短短九个字,却孕含着我们多少书家、多少网友的不懈努力和共同追求啊!

       “当代书法网系列文丛”是对当代书法网各专栏精彩美文的系列汇集。作为当代书法网特设的首个集文学创作与书法欣赏为一体的大型文化品牌,名家访谈专栏的成就尤为突出。该专栏的主打栏目“风荷访名家”自2007年12月17日正式开通以来,在论坛副坛主、副总编辑夜语风荷老师的精心打造下,业已成为国内书画专业网站中的名牌栏目,在业界享有广泛的声誉和极高的知名度。

        风荷老师是一名国家公务员,为确保专栏主题不断线,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所有的节假日休息时间都用在了访谈专栏的采写上。当别人在工作之余利用周末假期休闲放松的时候,风荷却迅速转换为工作之外的另一个角色,成为一名勤奋敬业的书法媒体人,带上心爱的伙伴——相机、录音笔,匆匆奔向车站、机场……四年来,她的足迹踏遍了北京、郑州、上海、西安等地,先后采访了李铎、旭宇、周俊杰、李刚田、魏峰、李松、张继、吴行、张东明、马亚飞、李强、赵山亭、龙开胜、张维忠、吴振锋等30多位当代著名书画家,写下一篇又一篇感人至深的美丽文字,制作发布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纷呈的大型书法专题。这些文字和专题访谈,拉近了名家与书画爱好者的距离,使书画家的生活和创作得到真实的近距离的展示,并为当代书法网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四年的不懈努力,造就了一个国内书画网站的知名品牌--“风荷访名家”。“风荷访名家”的网上关注度极高,其网络点击率更每每创下几万次的新高。经她采访的书画名家,也无不都对她的文章交口称赞。书法艺术宝库是博大精深的,而风荷却总能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从一种女性独有的敏锐艺术直觉中,感觉着并传达着传统书法的美,并以一种涓涓细流的笔触,快乐地引导着我们的书友和网友们,一起去感悟并打开那扇书道之门。

        传书艺,论书道,是当代书法网团队的共同理想,也是我们每一个书法人应当承担的一份文化担当。在当代书法网成立四周年之际,我们决定再开专业书法网站之先河,把书法网络文化推进到一个崭新的立体化、多维度的发展阶段。为此,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充分准备,当代书法网管理团队决定整合网络资讯和出版发行的不同媒体优势,推出“当代书法网系列文丛”。

        《与梦同住——当代书画名家访谈》既是“风荷访名家”的一个历史阶段的小结,也是我们重磅推出的第一部网站自有版权著作,她的成功出版发行,标示着当代书法网在打造高端书法文化传媒的进程中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们期待着您的关注,您的批评,您的指点。

        随着网站书法艺术的创作不断繁荣和发展,我们还将陆续推出一系列作品,旨在对网站各板块的优秀作品进行整理、出版、推广,激励网站作家群、版主群及书画家群体的创作热情,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繁荣当代书画艺术创作,打造当代书法网络优秀品牌而不懈努力。
        
        





                                                                                    当代书法网总裁 杨 之
                                                                                        2011年6月于北京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21: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邂   逅(代后记)
      

                                                                  文/ 夜语风荷
                                  本书作者夜语风荷00.jpg

        这是个周六的上午,我一个人的时刻。
        安静下来了,一切都安静下来了。
        房间里只有我的手指在键盘上敲打的声音,敲字母的声音,敲回车的声音,敲退格的声音,间着鼠标左右键的声音,有时急促,有时犹豫,都一样的寂寥,和清脆。这声音伴随我很多年了,无论是夜和昼, 一旦和他们相伴,一颗浮躁热火的心就会神奇地沉下来,沉到一泓蓝盈盈的湖水里去。我在聆听他们,他们亦是在聆听着我,内心里那些起起落落的情绪,一一在湖水中漫漫地,飘摇着飞舞,忽而奔涌,忽而凝涩,忽而缱绻。
        四年,我不知道这是个怎样的概念。我只知道,在那个懵懂的春天,我和你的邂逅。
        邂逅,没有征兆,没有理由,亦不容置疑,不容婉拒。
        邂逅,是前世栽种的一样爱情。她在今生的路上发了芽,长了叶,盛放在你我必经的路上,我们无论怎样行走,都绕不过去。
        那时我亦是青涩的和羞怯的,你让我茫然和无头绪,彻底乱了。你的陌生你的神秘,你的浩瀚和博深,还有那些千百年来无数无数为你痴为你狂为你神魂颠倒的人们——书法,你是谁?
        然而就这样开始了,就这样一步一步,被你沦陷。
        我的书房里,有了羊毛毡,有了笔墨纸砚,有了一得阁的芬芳,有了清晨和夜晚的,我的凝息悬腕的孤单身影。我的枕边书,一本两本,也从散文随笔逐渐变成书谱画论——不是勤奋,只是好奇,只是你点燃了我久违的,那份爱历险的心。
        一位,两位,从苗培红先生开始,我又开始了阅读书法家们。说真的,我喜欢,尽管这阅读过程,是无比的艰深。
        阅读一个人,也是一次历险,无论是从哪里出发。我的时间有限,对于大多数书法家的阅读,我差不多都只有两个小时。见面,握手,寒暄,落座,参观,告别,我们的交谈到最后能剩下的句子很少很少,用这么少的句子去了解一个人,真是不够,太不够了。我把自己的访谈定义为“艰深”,这是实实在在的艰深。因为在每一个相似的场景中,我投入的,都不只是眼睛、耳朵和嘴巴,听,看,交谈,这都不那么重要。我的艰深在于,我倾力使用的,是自己的心。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只有心灵的感知最能迅速抵达。对了,我还喜欢用“抵达”这个词。艰深的访问,艰难的抵达。怎样地抵达或者接近一位陌生人的内心世界,是我一直在苦苦思索的课题。也许我始终没能真正抵达过,但我一直努力走在通向抵达的路上,用我的心,用我苦苦经营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每一种句式和节奏,让她们追随我的内心,叙述,描摹,探寻每一位书画家最为独自的“那一个”。这种抵达,就足以让我欣慰。在这些充满抵达诉求的阅读中,我缓缓地成长了自己,变得更纯粹,纯粹的心灵才能够更懂得。
        如今,这些阅读和这些懂得都要变成铅字,呈现给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们了,百感交结。有微微忐忑,有略略不安,有丝丝怅然,也有淡淡失落,但,当我扪心屏息,我听到更多的却是花开的声音,那是在与书法邂逅的路边盛开的花儿,多年后,她们依然盛开。
        当一切喧嚣泛起来又落下去,渐渐归于沉寂,只有花开的声音,亘古不变。也只有获得了这番纯粹的心意,才能够有幸聆听。
        我愿意,追随这份声音。
        我愿意,延续这场邂逅。
        与梦同住。
                                          
        
        又记:《与梦同住》在成书过程中,得到各方各界师友的大力支持和关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题写了书名;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建才先生对出版事宜给予了鼎力协助;当代书法网总裁杨之先生为本书的出版策划倾心尽力;著名设计师雷国新先生担任了本书的美术编辑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金凯先生为出版工作提供了很多指导;燕赵晚报总编萧含先生、著名诗人雪泥女士为本书精心作序……大恩不敢言谢,在此,风荷向各位老师深深地鞠躬了,感谢你们的厚爱和支持,我能做的,只有努力,再努力,向着艺术,向着爱和美,向着梦开始的地方……
        
        

                                                            2011/06/18  11:06


A 00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21: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我的椅子的书们A.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21: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梦同住——当代书画名家访记         序一
  

      (我不知道怎样概括雪泥,她引领了我太多。雪泥,本名霍静梅,从诗歌出发,我和她相识,相知,继而被她时时引领——我的文学,我的生活,我的心情,我的态度。我只好这样说她:雪泥,自知的,自足的,文字的寂寞舞者——荷白)

           只为遇见你
        雪 泥
         
       我总是怀疑,在前生,我和夜语风荷一定有过极深的渊源,不是至亲之人,便是深恋之人。而今生的遇见,只是彼此不肯放下前世的缘分,注定还要在今生,继续纠缠。
      
        一
       我不是她的青梅竹马或两小无猜。荷的青葱岁月里,没有我的痕迹。关于她的成长经历,是后来我从她的文字和那些散乱的照片中一片片拼起来的。遇见她时,她已是风情万种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有精明干练事业有成的先生,和被她得意地称为“天下第一帅”的儿子。至于我和她,完全是在命运的指引下,沿文字的方向,在某一年的某一天的某一个路口相遇,相视,会心一笑,携手结伴,在滚滚红尘中相互支撑,相互温暖,成为彼此生活中不能或缺的部分。
       若干年后,对于“相遇”,我们在不同的文章里,分别做出这样的诠释:
       “相遇,是一桩美妙的事件,妙在不可知,妙在不确定,妙在它总能以一种新鲜的姿态,刺痛并耀亮自己逐渐老去的,那一份期待。”——夜语风荷《洪厚甜:下一次相遇》
        
       “想来人生种种际遇,都是一种说不清的必然,所有的相遇,都是冥冥中早已注定的缘分。我们,只不过是在前生今世中的流年里随遇而安,结结缘,叙叙旧。 ”                         
        ——雪泥《本是前缘叙旧来》
        所以,在她命我给这本《风荷访名家》写一篇序时,她的口气不容置疑,“只有你懂,只能你来写。”她总是知道用什么击中我。一个“懂”字,便是赴汤蹈火,我亦义不容辞。
        二
        大凡与书作序,多取名家,对于风荷的这个重托,我实是诚惶诚恐。虽然大脑一热之下应允了她,但相对于这本书里的人物,个个都是超级大腕,再加上风荷过于精彩的人物访记,我等如此寂寂无名之辈,只怕这篇苍白的序,托不起这些文字的重量。
        对于书法一道,我应该算是一窍不通。某个偶然的机会,被风荷拉进当代书法网做了版主,却只是写自己的文学专栏,偶尔客串做个把书画新闻。虽然在她的鼓动下,买了笔墨纸砚字帖,装模作样地临了一阵,但没过几天便扔到一旁去了——与书画一道,并未用过多少功。
        但风荷却不然。她先是郑重其事地拜了中国书协理事苗培红先生为师,认认真真地每日临帖,从不间断。秀美的曹全碑,朴茂的乙英碑,诗文俱佳的落花贴,都让她爱得如痴如醉。每次进京,她都会把近期的作业交给苗老师圈点。她是极具灵性的女子,一通百通,一手字很快写得有模有样。
        从2007年起,当代书法网慕名邀她加入,专门为她开设了“风荷访名家”与“夜语风荷”二个专栏。几年的时间里,除了她惯常的散文随笔一如既往地吸引眼球外,她一连串精彩的人物专访,在书法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专业的评述,精准的眼光,图文并茂的报道,每一期新的《风荷访名家》出炉后,当代书法网读者云集先睹为快,每期的点击量都保持在几万次以上,保持这样高的点击率,在全国书法网站也是绝无仅有、独此一家的。因为“风荷访名家”这一栏目,当代书法网吸引了众多的书法名家驻足、成千上万的书友来此浏览交流。风荷,颇有点儿万众瞩目的星范儿。    世间诸人,都羡艳别人成功之时的光彩照人,但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所有成功的背后,一定会有着坚定不移的努力,和超于常人的付出。风荷也不例外。
       《风荷访名家》所采访的对象,大多是当代书法界的顶级大鳄,这些书法家,各领风骚,在书法界,习书之人皆耳熟能详,提到哪一个,无不高山仰止。在这三年里,夜语风荷奔波于京城、上海、西安及全国各地,走近书法家的生活,与书法家做面对面的交谈,搜集每位名家的资料,学习书法理论,用心揣摩每一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感悟书法作品的精髓。《芥子园画谱》,《叶嘉莹说诗》,《现代文学史》,《篆刻教程》,宗白华,索绪尔……她的车里,床头,书房,随处都可以见到这些艺术门类的书籍。她在各个领域汲取营养,每一篇文章的切入点、思路,都力求完美妥帖。遇到无法下笔的困索,会让她寝食难安,夜半时的一个灵感,又会让她立刻爬起来码字到天亮。每一篇文章写完后,既有如释重负的轻松,也有完成一件作品的成就感。
       且先让我们来看看《风荷访名家》的这些题目吧——
        《李铎:将军,你发如雪》
        《赵山亭:星空下的无弦琴》
        《以梦为马——听李松侃碑》
        《吴振锋:根是一朵馥郁的花》
        《吴行:复生,只因与梦同住》
        《云平:静水常深流,无花亦妖娆》……
        罗列了这些充满诗意的题目,是不是勾起你阅读的欲望了?那还等什么呢?文章比题目更精彩。你完全可以不用听我罗嗦,直接跳过这一篇废话连篇的序,进入阅读。
        我不介意,真的。
        三
        夜语风荷,是个有点迷糊的小女子。
        从1991年至今,她在这个城市已经生活了20年,尽管这个城市东西路南北街,路桥建设得相当规范,尽管她细心的先生,在她的车里安装了昂贵的导航,尽管她有备无患地在车上一直放有城市地图,但她还是常常会迷路。于是,我经常坐在她的蓝色福特跑车里,一边痛心疾首地数落她,一边陪她寻路,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听车载CD中男人的唱歌,看流光溢彩的街景和人群。
        她的迷糊,还表现在极度的丢三落四上。房门钥匙、自行车、手机、信用卡、身份证、手提袋、衣物……,都被她弄丢过。每次外出采访,我电话里总提醒她别落下东西,她总是笑我和老妈一样罗嗦。今年的元宵节傍晚,在她电告我去超市丢了汽车钥匙,正在冰冷的地下车库等4S店的工作人员后,我气急败坏地问她:“固定的除了房子,活动的除了儿子,大概没有你没丢过的东西了吧?你家先生要不抓狂才怪。”她只嘿嘿地笑,说先生已习以为常啦,早就过来陪她了,正要带她喝鸡汤去暖暖身子。
        上帝说,生活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果然如此。与生活中的迷糊形成鲜明对比,风荷的文字极富条理,机敏聪慧,幽默可爱。凡是读过她文章的人,总会被她独特的文字吸引。她的访谈,入笔角度独特,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清晰明快。采访过程中,每一位书家那些与众不同的性格,生活中最细微的特质,都会被她准确捕捉到。李松、吴行的健谈,赵山亭、张继的内敛,张东明、谢小毛的灵动,众位名家在她笔下风采各异,人物鲜活饱满,呼之欲出。读李铎将军,我的眼睛始终是潮湿的。读洪厚甜,你可以感受到他的开朗豁达,潇洒自如。读到谢小毛与众不同的哭,你又不禁莞尔一笑,艺术家连哭也富有艺术的味道。
       她的专访,除了妙趣横生的书香气与烟火气,还记录下各位书法家对书法独特的感悟与视觉,这些感悟,对一直行走在这条路上的书友,一定会有“拨开云雾见明月”的作用。
        
       四
        夜语风荷,是个不按规矩出牌的家伙。
        在大雪的日子,她会悠闲地在KFC点一杯摩顶冰咖。在盛夏烈日炎炎的正午,她会去健身房享受高温瑜珈。半夜或清晨电话短信给我,那是常态。亦或者晚上十点多,在睡醒一觉后,爬到QQ上,揪住正准备下线的我不放手,一直陪她胡说八道到深夜二点多,害得我第二天长着熊猫眼哈欠连天地去上班。或许一个月不理睬我,又或许某一天冒出给我个惊喜。
        对于风荷的种种恶习,我则以不变应万变。适当的机会,我摆出语重心长的姿态,苦口婆心地蜜糖加大棒,加以斥责,她倒也做出乖乖女的姿态来配合我,点头认错。于是,一时间彼此都心满意足。可她恶习难改,再过一段时间,依然如故。对教育与被教育的把戏,我俩乐此不疲。
        不仅如此,这种不按规矩出牌,还延伸至她的作品中。即使是这种文本、框架结构都相对稳定的纪实体裁,她的文章结构完全抛开了四平八稳的大众模式,借用了小说、散文、诗歌、电影的表现手法,但恰恰是她这种不按常理,让文章极具可读性,让“荷氏语言”玲珑剔透,脱跳出众,力透纸背,使作品整体呈现出一种大家风范。
      
        五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我见证了一个人的成长。看她一路跌跌撞撞而来,有过心动,有过向往,有过迷惘,有过眼泪,有过疼痛,但她的顽强,她的坚持,她的努力,终使她由茧化蝶,破水而出,摇曳成长为一枝明艳动人的荷。
        遇见,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么?’”
        我一直相信,人是有前生今世的。滚滚红尘,一些人,与你擦肩而过;一些人,和你走过一段路,到达下一个路口,然后挥手再见;还有极少一些人,在你必经的路口,等着你的到来,与你一起上路,从遇见开始,不离不弃,一直陪着你走完这一生。所有这些相遇冥冥之中总有定数。缘深缘浅,都是造化。
      
       遇见,真是一种幸福的事情。譬如遇见一篇文,遇见一帖字,遇见一幅画,遇见一些人,而那些文,而那些字,那些画,那些人,传递给我们的快乐、美好、愉悦,又何尝不是一种无法言传不可复制的幸福呢。让我们一起感谢这些遇见吧。
      


                                                                    2010/11/26 初稿
                                                                     2010/12/13 二稿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21: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localimg=740,555]1[/localimg] A 007.jpg

A 009.jpg

A 0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21: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梦同住—当代书画名家访记》序二  
闲 话 小 北
      

                      文/萧  含
      
      (萧含,燕赵晚报总编,燕赵时评博客圈创始人,文化活动家,新闻评论家,学者,书生,——我想这一连串的名词中他可能只喜欢最后一个。他和他的朋友们叫我小北——某日的某刻,在某种心情之下我胡乱取来的一个名字,并用这个名字在他朋友管理的博客圈里写了一些乱文字,于是那些人都叫我小北了。在他们面前,我就只能是小北的,小北其实和风荷相去甚远,有时候想想,茫茫然问自己:小北,荷,我,自己倒是哪个呢?——荷白)
     
     (1)
       按照计划,今天早晨,要把夜语风荷(小北)的“命题作文”写出来。她的书画名家专访集,就要付梓了,她令我写几句话。不要太正,不要太端。这就是她唯一的要求。
       凌晨4:30,从床上爬起来,打开电脑,简单浏览了一下凤凰新闻与新浪新闻,到时评圈与警民博客圈瞭了两眼,然后直奔“风荷访名家”文库,打算仔细阅读一遍,看看文章的着力点究竟放在哪里。这个“文库”,就是她的书画名家访问记集锦,发过来供我学习参考的。可是,点开一看,屏幕上一片幽蓝,需要输入密码,才能打开那些诡异的文字呢。
       恍然间想起来了,风荷是告诉了我密码的;可是我忘了。此刻打电话给她,搅人清梦,颇不厚道。算了。改日再说吧。——得。今晨的写作计划,算是泡汤了,令人好不懊恼也!
       夜语风荷,俗姓杜,雅称“小北”,是一个性情特异、举止乖张的美女兼才女。雍雅娇憨,堪比杨贵妃,只是不似贵妃那样喜啖荔枝;清雅绝尘,赛过李清照,只是不似清照那样凄凄惨惨戚戚。她长着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很清纯很无辜地张望着这个噪杂世界。淡看世事,闲观流水。一片讶异之色,犹如秋天的红叶,带着一丝丝凉风,不时地从明眸深处掠过。你很难判断,对于无边无垠喧嚣世事之变幻,她是真的浑然不懂,还是心如明镜,超尘拔俗,不怀一丝芥蒂?
       (2)
       与这样一个女子相识,似乎应该很旖旎,很委婉。可是,恰恰相反,我与之相识相交,却是很简单,甚至很庸俗。一见如故,谓之简单也;饭局里见面,杯盏之间相识,谓之庸俗也。
       那似乎是一个初秋的夜晚,与几个朋友在育才街上的一家海参馆相聚。张济海先生做东,王俭廷先生、李禾先生在座。济海先生是著名军旅书法家,其书法作品,不囿于所谓传统,时而如莽汉,虬髯戟张,时而如仕女,温雅端洌;俭廷先生的诗与画,犹如两支并茂修竹,在风里摇曳,各自妍媸;李禾先生的字与画,那也是凌空翔舞之双燕,独自逞彩。
       在几位先生之间,还端然坐了一位女子。脸若月轮,眼帘却时常悄然垂下;唇如蔻丹,嘴角却时常闪烁一抹凉笑。她坐在那里,似有似无,左顾右盼,慵懒妩媚不屑之态,如山岳现形。她送了我一本打印文稿,名曰《荷,如此亲近》。题字时,她自称“学生”,称我为“老师”。我唬得连连摆手,岂敢岂敢!——在诗稿的自序中,她说:“在那些快乐或不快乐的日子里,我曾经以这样的姿势走过:它们是风中几缕湿漉漉的发丝,它们是月下数颗朴素的眼泪,是新买的白裙子,是腕上的水晶链,或者仅仅是一枚草叶,一粒糖果,一朵迷失在视野尽头的流云……”
       读了这几句话,心里着实讶异了一回。原来,这个看似对一切不屑不在乎不经意的小女子,内心深处竟也是这般细腻与柔软啊!
       这本打印文稿,后来变成了她的散文集《月光照进朝北的窗》。她给我的题词是:“月光寻常,不寻常的,是我们迎接月光的那扇窗,朝北。”——窗户朝北,明确拒绝了那一缕缕白花花的阳光;那月光绕过千里万里,照进窗来,却已经是百般委婉万般曲折了。这样的一个谜一样的意象,究竟意味着什么,恐怕只有那一片寒冽的清辉,才能透彻地明白。
       (3)
       在人世间,你在芸芸众生之中,因为各种机缘吧,会认识很多很多人,但真正交往起来成为朋友的,其实很少。尤其是像我这样的疏懒平庸之辈,整天忙于芝麻绿豆琐事,把许多宝贵的机缘都错过了。遗憾呀!
       但对于小北,却在不经意间,淡淡地交往起来了。并且,这种交往,却是匪夷所思,异于常情的。似与不似之间,有与没有之意,眼前却是飘过了一片一片,往昔的斑斓云影。
       那是一个初夏的上午吧。我偶然坐了回小北的车。她无言地驾着车。我无言地听着歌。她的车里面永远只能听到男歌手的CD,她说男歌手唱的歌,里面的伤更像伤。车里回荡着蒙古歌手布仁巴雅尔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那是一首关于父亲母亲的一往情深的歌曲,果然,布仁巴雅尔很男人的歌声里,思更远,情更深,痛更痛,伤更像伤。
      那时候,我在河北省公安厅旗下的警民博客圈开博。我的一些朋友,就跟着我的足迹,到那里安营扎寨。小北是其中之一。她到了的时候,先以“小北”之名亮相,写了几篇水淋淋的文章,我当时看了,还留了言,但不晓得就是她。后来慢慢地知道了,她的文章可惜就很少了……忽然有一天,她写了一篇奇文——《萧是萧含的萧,含是萧含的含》。这篇文章,是迄今为止,关于萧含的最为鞭辟入里、抽筋拔骨的一篇。我一读之下,大呼快哉;二读之下,大喊住手!——如此敲骨吸髓,把俺的缺点毛病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还了得!这篇奇文,我如今收藏在文档深处,权作纪念吧。
       我在这里喋喋不休地述说这些往事,丝毫不想乘机自我标榜,表明俺跟一位才女曾经多么多么地那啥;也丝毫不想拽着她的名人尾巴,让自己冉冉升上九霄云空。——我只是在想,她命我为她的书画名家专访写些不着调的文字,我愿意从心灵出发,从人性出发,从不着调出发,来解读一个才女,抑或是她神秘的灵魂世界与艺术世界。
       窃以为,人生有了许多的不着调,才有了许多的丰富多彩的浪漫世界,才有了许多的富有魅力的文艺作品。一个人,步步着调,循规蹈矩,走路一板一眼,说话字正腔圆,写字撇捺庄严,办事不紧不慢,革命永远向前,当然难能可贵,当然可喜可贺,当然值得学习,当然应该歌颂!——然而,这样的“正确先生”,要想做成一件事,尤其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亦难矣哉!当然,官场除外。呵呵。
       (4)
       我在这个凉飕飕的黎明,面对着电脑嘚嘚了半天,似乎还没有说到她的书画名家专访。因为今天没有读到专访正文,少了很多发言权,实在遗憾。
       不过,她如何采访、如何写作,我却是心知肚明的。她是那种做事情一竿子插到底的人。因为,不插到底,她就不晓得如何来界定自己的感知。她不是天才,而是那种体验性作家。天才靠灵性写作,她靠真功夫写作。光凭几幅书画,几篇文章,几次谈话,她是写不来文章的。
       为了采访那些书画名家,她常常从一座城市奔波到另一座城市,登堂入室,追逐着人家的踪迹,考察着人家的人生,体验着人家的酸甜苦辣。正因为如此,她的访问记,就有了血淋淋的真实,墨滋滋的扎实,水晶晶的眼泪。——她那是直逼灵魂的跟踪式采访,也是直逼现实的解剖刀式的写作。这样的采访,肯定是艰难的,充满了曲折;也肯定是快乐的,因为,她近距离地窥见了一颗颗骚动不安的灵魂。
        写文章这件事,无论如何采访,最后落到纸上才算数。那就需要呕心沥血地去写作。据说,汉字是世界上最艰涩的文字,文字的排列组合,千变万化,千奇百怪,千波万折,看上去眼花缭乱,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人性的,最人性的。只有人性化的写作,才能写出人类面临的共同困惑,才能写出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才能写出人类文学最为华美的篇章。这样的写作,肯定是痛苦的,因为,直面人生是需要勇气的;直面一颗颗跳动飞扬的艺术家的灵魂,需要更大的勇气。一咏三叹,一字千钧,如登高山,如临深渊,一页纸,千行泪,一句话,泪双流,这些写作过程中的感触,肯定很深,很深。
       然而,这样的写作过程,谁言不是快乐的呢?——在文字的天地里,难道有什么比探寻人性之中的真善美更惬意的吗?有什么比歌颂人类魂魄之中的咆哮才华更珍贵的吗?有什么比研究艺术灵感如何抟转如何爆发如何化为艺术珍品更令人心旷神怡的吗?
       行文至此,我已无话。诸位如果喜欢,就请阅读小北的书画名家专访吧。这本书,马上就要出版啦!

                        
                                                                                      2010/10/19 9:55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21: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内页前言A.jpg

A 021.jpg

A 029.jpg

[ 本帖最后由 当代书法网 于 2011-8-21 23:5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21: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A 018.jpg

A 014.jpg

A 01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0 16:24 , Processed in 3.372600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