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96|回复: 18

南宋朱熹书法探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0 10: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朱熹(1 1 3 0一一1 2 0 0)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对哲学、经学、史学、文学、诗歌,乐律等均有研究,而且善书、工画,其书笔精墨妙,自成一格,世人有“汉魏风骨”,“韵度润逸”之誉。遗憾的是朱熹书名被其学名所淹,鲜为人知。
一、学 书 简 历
朱熹的父亲朱松是位善书者,得力于王荆公(王安石)体,临写王安石的字几可乱真。朱熹天姿敏慧,随父学习书法,从小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朱熹对书法兴趣更浓,他在《家藏石刻序》中自述:“予少好古金石文字,家贫不能有其书,独时时取欧阳子所集录,观其序、跋辨证之辞以为乐,遇适意时,恍然若手摩挲其金石面目,了其文字也”。 朱熹学书“取法乎上”,“学书从汉魏入手,上追钟繇。”钟繇是历代公认的大书家,当年曹操常与他论书。钟繇也因善书,曹操将他职位晋升为太傅。朱熹有一度学曹操书。唐张怀罐《书断》列曹操书为“妙品”,誉其“雄逸绝伦”,南梁庾肩吾亦有“笔墨雄瞻”之美誉,可惜曹操行草书今已失传。然而他豪放书风对朱熹必有良好的影响。 历史资料留下一则朱熹学书改体的轶事。有一天,朱熹看见刘珙正在临写颜真卿的鹿脯帖,不以为然,于是把曹操的法帖展示给他看。没想到刘珙反唇相讥说“我所学者,唐之忠臣;公所学者,汉之篡贼耳!”朱熹一时竟无言以答。此后,朱熹认真掂量了刘珙的话,遂改学他体。 刘珙说曹操是“汉之篡贼”,且有待商榷,但朱熹此后改学诸家书,无疑为他后来书艺的提高,起了决定作用。在宋代,颜真卿书法最受推崇。宋书法评论家朱长文的《续书断》,成书于熙宁七年(1074年),列入神品的仅三人,而颜书列为第一。赞扬他是“忠烈之臣”,书风“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宋代书家绝大部分都学过颜体。陆游还写下“学书当学颜”的诗句。 朱熹楷书学钟繇,行草书改学颜真卿《争座位帖》等。明人廖景凤云:“ 尝见朱子笔牍数张,盖法鲁公争座书,即行边添注,亦复宛然。意致苍郁,沉深古雅,有骨有筋有韵。”,鲁公是世人对颜真卿的尊称,这说明朱熹对颜体字是下过一番苦功学习的。 但朱熹一生精力主要花费在研究理学,并无意当书家。他只是在治学之余临池学书,是个学者型的书家。冯班《钝吟书要》曰:“书是君子之道,程、朱亦不废。”朱熹崇拜二程理学,也崇拜二程书法,曾录程颢《书字铭》“握管濡毫,伸纸引墨,亦(乐)在其中。点点画画,放意则荒,取妍则惑……”为学书之诫。还刻程颐书法帖数种于庐山白鹿洞洞壁,朝夕观之。而后,随着朱熹在理学方面声望日高,他在云游四方讲学中,“抱道自信,与艺俱游”,课余酒酣之际,诵诗挥毫,即兴作书,特别喜诵诸葛亮的《出师表》,“而后书之,以赠友人。” 由于朱熹在当时是名气很大的学者,不少门人弟子将家藏秘帖请朱熹题跋,使他有较多的机会观赏到魏晋、唐宋年间众多名家墨宝,从中博观约取,撷百家所长,及至晚年书艺才渐进佳境。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10: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主要传世作品 朱熹一生曾留下相当可观的书迹,遗憾的是有大量信札、书稿现已失传。据《四部总录·艺术编》载,自宋以来将朱熹法书收入付梓的有停云馆法帖、古宝贤堂法帖、海山仙馆藏真续刻、寒香馆法帖、弘一堂帖、宝贤堂集法帖、寿松堂藏帖、采真馆法帖、邻苏园法帖,蕴真堂石刻等。清乾隆十五年刊成的《三希堂法帖》也将朱熹作品收入刻石珍藏。朱熹还为各地书院、宗祠、名山题写了许多匾额、楹联、摩崖石刻等,据《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不完全统计共有116处。朱熹存世书法以多行书简牍居多,其中不少珍贵手迹流入日本。现将朱熹幸存于世的主要作品介绍于下: (一) 墨迹法帖类: 教授学士帖:墨迹,淡黄纸本,行草书,纵55.6厘米,横53.3厘米。信札,17行,216字。帖前旧题“朱文公”三字,钤有“珍绘堂记”,“张缪”,“安氏仪周书画之章”等鉴藏印。此帖用笔颇似钟繇,行笔带有隶意, 有筋有骨,深沉古雅。故宫博物院收藏,曾编入《宋贤书翰册》中影印发行。 书翰文稿帖:墨迹纸本,行草书,系朱熹《与允夫尺牍》与《文稿》合卷。《与允夫尺牍》,又名《七月六日帖》,是朱熹写给表弟程洵(允夫)的信札,纵33.5厘米,横45.3厘米,12行,203字;《文稿》,是朱熹《大学或问诚意章》手稿,纵28.2厘米,横113.6厘米,48行,约1200余字。通篇笔势流畅,姿态秀美。铃有“孙承泽印”、“卞令之鉴定” 、“乾隆” 、“嘉庆”、“ 宣统”等御览之宝鉴藏印。帖前有朱熹画像,帖后有虞集、文征明等11人题跋。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发行。 赐书帖:墨迹纸本,行书。纵29厘米,横36.4厘米,10行,73字。铃有“项元汴印”、“无恙”、“仪周鉴赏”等鉴藏印。原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书法宗右军,用笔沉着, 笔势连绵,不激不厉,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发行影印本。 奉告审闻帖:墨迹纸本,行书。纵32.6厘米,横46.8厘米。信札,14行,130字。铃有“项墨林鉴赏章”,用笔劲健,结字古雅,纸有漫患损处经后人填墨重新装裱,与朱熹原作相去甚远。故宫博物院藏,列《宋元墨宝册》之一;曾编入《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影印出版。 城南唱和诗:墨迹纸本,行草书。纵31.5厘米,横275.5厘米,内容系朱熹为张拭城南诗20首所作的和诗。卷首有明李东阳篆书“晦翁手泽”四字,后有吴宽等12人题跋。现藏故宫博物馆,编入《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宋金元卷。此诗虽朱熹中年时所作,但书法作品写于晚年,历代书家对此帖评价最高。特点是运笔从容平和,退尽火气,笔笔富有变化又和谐有韵,可谓是笔精墨妙,有晋人之风。朱熹行草书札卷:墨迹纸本,行草书。纵33.5厘米,横72.7厘米。内容叙述庐陵秋谷事,笔力古拙道劲,自成一格。惜多处墨迹几残缺不全,卷末有明人余鼎、胡严、魏骥等4人题跋。钤有“合肥李氏望云草堂珍藏金石书画之章”,“周嘉胃印”、“嘉孚堂印”等数方鉴藏印。现藏南京博物院。文物出版社《书法从刊》第八辑有影印。 秋深帖:墨迹纸本,草书。分装两页,纵33.3厘米,横每页约47.5厘米,共32行,每行字数不一,多有20余字,少仅4个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此帖与其它各帖不同,结体偏扁,字距紧密,笔路饱满,无浮滑感,具强雄之气。 卜筑帖:墨迹纸本,行书。纵33.5厘米,横不详(局部),此帖笔画洒脱俊逸,点画波磔精绝,法度严谨,骨力雄健。原帖流于海外,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六),《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宋金元卷有局部影印。除此帖外,早年流入日本的朱熹手稿尚有《论语集注残稿》、《中外帖》等。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10: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刻帖类: 与彦修帖:石刻法帖,行楷书,收于《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简称《三希堂法帖》)内。此帖系朱熹给刘子羽的信扎,凡20行,计157字。帖前有“儒林世家”、“克勤”印,帖末有“熹”字印。后有一圆形印(疑为“熹”字),还有“体元”、“退密”葫芦形印,“项子京家珍藏”等收藏印。刻石存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北京日报出版社有拓本影印。此帖墨迹原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四)。刘子羽为朱熹师长,故朱熹书写时运笔较拘谨,结体严谨,多含楷则,表现朱熹上追钟繇的魏晋之风。 与承务帖,石刻法帖,行草书,亦收入《三希堂法帖》中,凡17行,计128字,帖后有“天籁阁”、“墨林秘玩”、“清森阁书画印”、“何元朗氏”、 “南昌袁氏家藏珍玩子孙永保”等收藏印。书风同“与彦修帖”相近,刻石存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北京日报出版社有拓本影印。 三、碑刻和摩崖石刻: 刘子羽神道碑:南宋淳熙六年(1 1 7 9年)十月立,中楷书,原碑现存福建武夷山市。有拓本流传,全拓纵210厘米,横105厘米,46行,每行86字。用笔多存含蓄之势,点画隽永圆润,结体修长,秀丽清劲,富有六朝碑版风韵。 牧爱堂刻石:楷体榜书,“牧爱堂”三字,扁方形,原石高94厘米,长157厘米,余子俊摹刻并跋,今存西安碑林,藏石编号710。朱熹摩崖题刻字径最大者当数福州鼓山喝水岩洞壑石壁上的“寿”字,字径超3米。鼓山绝顶峰巅北坡积水池左前侧有朱熹“天风海涛”四大字,行楷书,纵向排列,每字纵4 8厘米,宽3 9厘米,题刻总高2 1 7厘米,东西宽6 0厘米。落款为“晦翁为子直书”。 除此,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泉州九日山、清源山等著名风景区都有朱熹题刻。从现存各地的摩崖石刻来看,笔势磅礴凝重,古拙遒劲,印证了世人称赞朱熹善写榜书的说法。 朱熹尚有不少真迹或复制题匾、刻石散存于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福建建阳、浦城、南安、尤溪、闽清等县市等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10: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书艺特点与书法见解 朱熹是学者,但他具有书家驾驭笔墨的法度、技巧。其书艺突出特点在于具有浓厚的“书卷气”,在无意求工时自然发挥,以笔墨精妙,意境高雅,博得历代书家、学者的称赞: 元王恽曰:“考亭之书,道义精华之气,浑浑灏灏,自理窟中流出。”又云:“道义之气,葱葱郁郁,散于文字间。”明宋濂曰:“太师徽国朱文公帖一纸,韵度润逸”。 明陶宗仪曰:“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加之功。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近代书法理论家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亦评其书“雄强凝毅,颇为世重。” 宋代书法打破唐人法度,多注重意趣,以笔墨表达情感,历代书家总结为“尚意”书风,代表人物首推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家”。朱熹作为一代大学者,书法仅是“余事”。朱熹首先是哲学家,教育家,然后是书法家,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朱熹法书所透现的“书卷气”,明显受了宋代“尚意”书风影响,同时也与他本人博大精深学识修养是分不开的。以他晚年书写的《城南唱和诗帖》为例,字体行草相间,大小参差,短长配搭,错落有致,俯仰生情;其用笔以中锋为主,提按分明,起收得当。有时嘎然而止,有时宕逸放纵,转折和牵丝随意轻巧,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毫无拖泥带水之迹。全帖气势贯通,古雅有致,堪称书法妙作。明何乔新题跋中称赞此帖“其词浑厚和平有盛唐之风,其字如孤松老柏,晋宋间以书名家者未易及也。” 刘熙载《艺概》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朱熹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表现在书法上也是严守前人笔法,下笔点画,均讲法度。正如明王世贞所说,“观晦翁书笔势迅疾,曾无意于求工,而点画波磔,无一不合书家规矩。”这种严守前人法度的严谨书风,是朱熹一丝不苟的学者风度的反映,也是其书法艺术未能达到“独树一帜”的更高境界的原因。 朱熹不仅善书,而且善评书,明书法大家董其昌《书法阐宗》就曾称赞朱熹“善评诸家书”。朱熹对书法艺术的论述散见于碑帖题跋之中。《朱文公文集》(四部丛刊初编缩本)卷八十一至卷八十四全是朱熹的题跋。明毛晋还根据朱熹题于师友、弟子家藏的魏晋、隋唐及北宋书帖之后的跋文编辑成《晦翁题跋》三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朱熹对书法艺术的见解。 朱熹论书十分注重人品、书德,他在评宋韩琦书时曾说,“书札细事,而于人德性其相关。”评欧阳修字时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评曾巩书法时说,“南丰遗墨,简严静重,如其为人。”评潘时书云:“得欧、颜楷法,劲挺严密,如其为人。”类似此评书亦评人的论述,多处可见。 朱熹善评书,还表现在他在题跋中指出一些书帖的真伪,装裱错误等。他曾指出后人镌刻王羲之〈十七帖〉时犯的错误:“宫本法帖号为佳玩,然其真伪已混矣!如刘次庄有能书名,其所刻本亦有中分一字,半居前行之底,半处后行之巅者,极为可笑。 王僧虔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朱熹评书虽然注意到这一点,如评陆游书曰:“务观笔札精妙,意致高远”⒁;但他评书过分强调法度,反对创新,也表现出理学家思想守旧的局限性。朱熹推崇晋唐书家,主张复古。他对蔡襄的字极力推崇,深为敬佩,认为“有法无病对 时出新意的黄庭坚(字鲁直)、米芾(字元章)却持贬意,曾说“蔡忠惠以前皆有典则,及至米元章、黄鲁直诸人出来,便自欹放纵,世态衰下”,他虽然也承认米芾书如“天马脱衔,追风逐电”,但又说“不可范”。黄庭坚草书气势磅礴,奔放洒脱,他提出“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的观点。朱熹却认为他“不甚理会得字,故所论皆虚”。这些看法都表现了朱熹论书有不当之处。这也正是朱熹书艺虽然精湛,但终未能与“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相抗衡的结症所在。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10: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1e30e924b899a90131d1ce6b1d950a7b0308f58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10: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1f178a82b9014a9092d5d3e0a9773912b21bee8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10: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2fdda3cc7cd98d10db0e996c213fb80e7aec909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10: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9c16fdfaaf51f3de454e2c3994eef01f3b2979eb.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10: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38dbb6fd5266d01634e50b75972bd40734fa35ea.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11: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3812b31bb051f819edfd9617dab44aed2f73e79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0 18:08 , Processed in 1.328024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