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57|回复: 1

吴为山:中国雕塑要有中国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6 15: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吴为山:中国雕塑要有中国精神

  吴为山,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全国城雕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艺术委员会主任。在20年的艺术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对中国当代城市雕塑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我们采访吴先生,探访中国城市雕塑与时代的关联。

  采访者:艺  树(以下简称树)

  受访者:吴为山(以下简称吴)

  树: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之下,您是怎么看待传统雕塑同时代的结合?

  吴:2009年至2010年期间,住建部和文化部开展了“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评奖活动,并由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具体落实实施。在这过程中,我们对全国城市雕塑进行了普查、总结与评审,这个普查关涉到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在新中国成立60年中共建设了多少座城市雕塑;第二,有多少城市雕塑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的;第三,有哪些城市雕塑被人们认可,又有哪些是不被人们接受,最后要拆除的。通过评审,最终评出60件成就奖作品和40件提名奖作品,全面展示了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6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清晰地梳理了城市雕塑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脚步。也就是说,城市雕塑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个精神引领及记载历史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国精神、中国气概的倡导。在整个社会中,城市雕塑是公众性很强的艺术,它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是架上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从这一点说,雕塑的功能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变化。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中雕塑是为谁而做的?第一,为皇权服务。很多雕塑被作为陪葬品埋到地下,或者立在墓道两旁,这些地下陪葬的雕塑和墓道的雕塑就决定了它只代表一种符号,一种意念,代替了之前的活人殉葬。第二,为宗教服务。佛教于西汉时期传入中国之后,佛像雕塑围绕着佛教文化、佛教精神来创作。中国佛教雕塑受印度影响,而印度的犍陀罗艺术深受希腊雕塑的影响,所以,佛教塑像中出现的那种微笑、慈祥的面孔最早源于希腊雕塑中人文精神的影响。可以说,中国长期以来的封建社会雕塑是沿着宗教和皇权两条线发展的,而中国真正的城市雕塑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

  鸦片战争之后,在上海、汉口等租界出现城市雕塑。租界是西方殖民主义的产物,西方列强要营造自己的社区文化空间,于是就把他们自己的雕像建在了租界。典型的如上海巴夏礼铜像,巴夏礼是一个殖民主义者,是一个侵略者,这说明鸦片战争之后出现在中国城市的雕塑与中国文化没有关系,是殖民主义者强加于中国的。

  直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以江小鹣、刘开渠为代表的艺术家创作的《孙中山》、《一·二八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以及李金发创作的《伍廷芳像》等,之后才逐渐出现了由中国优秀雕塑家创作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雕像。所以,中国的城市雕塑首先是从做人物雕像开始的。鲁迅在上世纪30年代就曾断言:塑菩萨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开始塑人。这个人就是中国人,是站立起来的中国人。因此,中国的城市雕塑与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精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凝聚了民族优良传统。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城市雕塑首先体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规划和建设,耗时近8年,在这个时期吉林的“四平市烈士纪念塔”于1953年完工。也就是说,新中国的雕塑家,为了表现新中国时代的伟大变迁,创作了很多凝聚着历史、文化、时代,同时反映着人民精神生活的城市雕塑。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开始踊跃向西方学习,上世纪80年代初始到处升起的科技电子符号和不锈钢大球,被冠以“明珠”、“开发区大有希望”等。这一阶段结束之后,大家都开始冷静思考,逐渐恢复到将创作历史文化名人雕像作为文化建设标志的状态。

  因此,现在城市雕塑不是被边缘化,而是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说有些泛滥。很多中青年艺术家,把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带到国内,于是出现了雕塑的多元共存、多元互补的现象。一方面强调核心价值,强调主旋律,另一方面又把西方的当代主义引进来,“引进来”并不意味着对西方文化的全盘照搬,而是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发掘中国的主流文化。中国的主流文化应该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轴心,以当代先进文化的创造为推动,创造出在中国优秀文化基础上的、具有现代风格特征的、反映人民审美需求的文化。

  树:具体到创作来说,您觉得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雕塑艺术作品?

  吴:这就涉及到中国的城市雕塑应该怎么做,雕塑创作应该走什么方向的问题。真正当代的艺术,不仅要强调艺术的当代性、民族性、个人风格,还要强调它具有普世性。

  在此,我结合自己这些年的创作,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经历和体悟。第一,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出现全民经商的浪潮,各个行业的人群皆被卷入这个潮流中去。这令我们反省,我们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若没有强大的经济作为支撑,我们的文化就会显得空泛。但如果没有文化的力量,我们的民族就失去了灵魂。由此,我开始通过创作历史文化名人雕像来寻找和确定他们的价值,传达中国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这在当时,受到季羡林、费孝通等著名学者包括艺术界的高度评价。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作为访问学者到欧、美的访问经历让我感觉到,今天中国当代艺术若要在国际上取得地位,必须回到中国的传统中来,需将深厚而伟大的传统转化为当今世界文化创新力的资源。那么,中国雕塑的传统又是什么?它一定不是写实的,也不是抽象的,它是写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中国的哲学、绘画、书法一脉相承。

  树:您去过欧、美,没有受他们的当代艺术的影响,却在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

  吴:每一种文化的生存总有它的土壤。西方雕塑的写实风格体现了它的科学精神,西方在20世纪之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抽象主义,我们不能一味地跟着他们走。人类的文化是多元的,我们要有自己文化的特征、特色,才能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做出贡献,这种文化的多样性、多元共存、多元互补,大而化之,就是一种包容,它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树:相比西方来说,中国雕塑的传统较为薄弱?

  吴:西方雕塑确实有其震撼人心的地方,特别是希腊、罗马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你会惊叹人类雕塑的写实技巧在那里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一种意志,没有一种情感,没有一种长期对事物观察、理解和对整个世界情理认识的锤炼和对事物情理的认识,是很难把艺术做得如此精到的,我们为西方雕塑大师所折服。那么在中国,我们有自己的造型体系。如三星堆雕塑、秦始皇兵马俑,包括青州龙兴寺佛教造象,它们在世界巡展的过程中曾引起了轰动,使得西方看到了中国匠人们的伟大创作,虽然,这种伟大创作同西方的雕塑不是一个语言体系,却被他们认可了。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具有伟大的雕塑艺术。我们对雕塑的价值评价标准是在近几年来以西方标准建立而逐步形成的,所以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成就却往往视而不见。如果真的以西方的雕塑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那么中国是没有雕塑的,但是恰恰相反,中国雕塑的成就是伟大的、卓著的,并为全世界所瞩目,在世界的雕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树:在中国的文化体系里,“意”是一个很难捉摸的东西,您是通过什么方式将“意”的概念融合到作为具体形态的雕塑中去的?

  吴:写意,有它的朦胧性、含蓄性,距离产生美,朦胧产生想象。所以,写意雕塑一定要抓住事物本质,要在朦胧中,在看似不写实中找到最本质的因素。所以,现代写意雕塑跟传统的写意雕塑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把西方的写实融入到写意中,使我们的写意雕塑在意象和抽象中升华,从而直抵精神。如果我们无视写实,我们的写意和古代就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我们离开了中国的人文精神,离开了中国人的审美理想,那么我们的雕塑作品也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它独有的文化价值。

  现在,中国城市雕塑正处于一个大发展的阶段。我们更要清晰认识到中国的城市雕塑是为了什么?还是那句老话,文以载道!城市雕塑是城市精神、城市灵魂的符号和象征,它说要担当起城市文化建设的责任。

  树:您对当下雕塑人才队伍的培养有什么样的看法?

  吴:首先,中国的城市文化建设离不开国家文化发展的大形势。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第九届文代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对文化也有深刻的论述。国家的文化政策、文化战略是我们今天文化繁荣的根本保障。

  其次,我要谈谈有关人才培养的问题。没有人才,文化建设无从谈起,那么人才从哪里来?从年龄上讲,老、中、青;从知识结构上讲,有深厚传统文化的老艺术家,有学贯中西的中年艺术家,还有对传统文化有深厚情感和有着创新迫切愿望的青年艺术家,他们是今天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在雕塑界,尚健在的老一辈的雕塑家如潘鹤、钱绍武、曹春生等,他们对中国城市文化建设做出了极大贡献。雕塑的真正空间在室外,是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特别是雕塑,它要给更多人欣赏,要融入到更大、更复杂的环境当中,因此,从事公共艺术的人要具有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了解、对自然环境的了解以及对现实公共环境的了解,这三个方面是基础环境。还有一个重要的,即当代人的心理环境,也要了解。这种了解不是为了迎合,我们的宗旨是在大众和精英群体之间中和彼此的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甚至国际环境,在这些关联中找到他们的契合点。

  关于人才,还要靠院校培养。我觉得,现在的雕塑人才培养更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当然,还需要加强现代设计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学习。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传统的艺术形式,还要有传统的文化精神。所以,我们今天培养艺术家,首先要把他培养成一个知识分子,现代知识分子离不开传统文化,必须加强国学教育。中国历史上的范仲淹、苏东坡、顾炎武等,他们流传到今天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他们为政亲民的博大胸怀,我们今天的艺术家如果没有这种胸怀,我们的艺术就缺少了一种放射力和感人的人格魅力。

  我们谈传统不是坚守长袍马褂,而是要从传统中提炼出一种精神,把传统文化精神融化成当代艺术的创造,融化到当代人类文化心理的结构中,这样,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还有一点,今天的雕塑家要与时俱进,全面、客观地学习现代城市科学,比如规划、建筑、环保、低碳、节能等。环保是一个世界话题,要有环保意识才能将中国的艺术面向世界、面对未来,这是未来文化的主要元素。同时,还要加强文化的国际交流。在交流中,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而应该保持平等、谦和的态度,充分展示中华民族艺术的辉煌成就和独特魅力。(来源:《艺树》杂志 高勇 )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9: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3-29 15:22 , Processed in 0.444650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