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 发表于 2011-9-19 14:18:09




大同行之三   ——九龙壁
来历  关于九龙壁的来历是这样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鼎应天府后,把他的许多儿子分地为王,拱卫中央。

  朱元璋第十三个儿子叫朱桂,从小被立为太子,但他从小不读诗文,秉性愚顽,脾气十分古怪,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吃猪尾巴拿牛头也换不出来。年近二十,朱元璋见他无才无德,废其太子之位,封为代王,镇守大同。代王到了大同,横行街里,经常无故杀人,大同百姓背地叫他“楞怔代王”。

  据说这位楞怔王到了六十岁,还经常穿窄衣,戴秃帽,在戏院子看戏,一高兴就到后台妆扮成打号号的小兵亲自登台,一有空就带几个护卫架鹰走犬,到小南街一带寻衅闹事,调戏良家妇女,活像一个地痞。

  代王的妻子,是大将徐达之女,虽是将门之女,却是个又丑又妒的泼妇,一次竞把代王的两个漂亮侍女满脸涂上锅底黑,发泄她的妒火。就这样,两口子把大同城搅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

  朱元璋废了代王太子之位后,又立四子继承王位。代王听到这消息后,大闹金殿嚷着也要当皇帝。朱元璋没法子,只好在大同城内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让代王过过“皇帝瘾”。所以,至今大同古城内还有“皇帝街”、“正殿街”、“东华门”、“大有仓”等街道名称,都是旧皇宫的遗址。宫殿修好以后,好容易才堵住了代王的嘴。

  一天,这位楞王爷忽然想起要到燕地逛逛,看看四哥朱棣。这位燕王对他的弟弟又烦又怕,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捺着性子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款待他。有一天代王酒足饭饱,在王府外闲逛,抬头一看王府门前新修了一座琉璃九龙壁,非常高兴,吵嚷着也要在大同的皇宫前造一座讲究讲究,并撒泼耍赖把图样带回了大同。代王立即把怀仁吴家窑琉璃匠吴氏父子三人召来,命他们烧造龙壁。王纪徐氏知道后,要求一定要“比燕王府的龙壁长二尺、高二尺、厚二寸”,代王无奈,只好应允,所以至今大同的九龙壁全国最大,故宫里的那座也比不了它。

  半年以后,九龙壁建成。端礼门外张灯结彩,鼓乐齐鸣。代王朱桂、老将军徐达及其女儿王纪徐氏登上城楼凭栏观赏,果然高大雄伟,辉煌夺目。阳光下壁顶的琉璃瓦光彩耀眼,正脊上的两条金色卧龙,栩栩如生;壁面上九条琉璃彩龙,或盘曲回绕,搏浪嬉珠,或昂首奋身,吞云吐雾;巨大的须弥座,上面中腰雕刻着狮、虎、象、鹿、狗、麒麟、飞马,有的奔腾如飞,有的翘尾回首,还有的款步而行,形象十分生动。整个九龙壁长45.5米,高8米,厚2.2米。

  愣代王高兴得愣性大发,狂饮一番,大声叫好。一会儿,浓云密集,天空阴沉,下起雨来。代王命人秉灯点烛,不一会红烛高烧、宫灯齐亮,透过雨帘,彩壁上九龙浴水,扑朔迷离,别有一番情趣。所以有“雨中戏龙”一说。代王又叫了一声“好”,忽然空中电闪雷鸣,接连三声霹雷震耳。朱桂一惊,酒杯失手落地。他仿佛看见从天上下来一黑一黄两条飞龙,在壁前吐水如泉。原来,龙壁上的龙以假乱真,引来了天上的巨龙送来了甘霖。一会儿,彩虹当空,晚霞通红,雨水冰浴过的九龙壁,更加五彩斑斓,代王忙命人前去打探龙壁有无伤痕。回来的人票报,龙壁之后的金泊仓三步之内被霹雷砸出两眼井,两眼井水一甜一苦。就是现在的金泊仓“两步两眼井”,也是九龙壁一景。至今还在民间流传着“三步井两眼,一眼苦来一眼甜”的俗话。但龙壁前被炸雷轰了一个坑,里面集满了一汪碧水,代王就在壁前让人砌了一个水池。九条龙倒映在水中,风吹水动,像“游龙戏水”,成为九龙壁又一景。水池把两井的水引到其中,甜水井人食用、苦水井能治病。据说,旧社会熬“鸦片烟”,非此井水不可。所以有的人从千里以外来取水。这个水池叫“倒影池”,是九龙壁的第四景。


老徐 发表于 2011-9-19 14:28:32




大同行之四   ——古城墙

 大同古城墙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北魏平城的故城墙旧土城上增筑而成,全国颇有名气。大同城墙的总周长为7270.7米,形制为东西略长的矩形城池。


老徐 发表于 2011-9-19 14:38:59




大同行之四   ——古城墙

墙体“三合土”夯填,墙表包砖,高约14米,比西安古城墙高2米,最宽处16.6米,比南京古城墙最宽处还宽6.6米。城墙上有62座门搂、角楼、望楼。城门楼四座,其中南门城楼最雄壮,为三层重楼,面宽61米,进深23.35米。城墙四角雄峙着四座角楼,尤以西北角楼最杰,呈八角形,称为乾楼。54座望楼中以洪字楼为望楼之最,为其他古城墙中少有。同时还建有96座窝铺。在距墙约40米处,修有护城河,宽10米,深5米。四门外有瓮城,建筑面积约为17600平方米。瓮城外又筑有月城,将瓮城圈在其中,辟有城门。这样,出入大同城须经三道门卡。各门上还建“箭楼”或二层“匾楼”。

老徐 发表于 2011-9-19 14:39:55




大同行之四   ——古城墙

老徐 发表于 2011-9-19 14:41:11



大同行之四   ——古城墙

老徐 发表于 2011-9-19 14:42:20




大同行之四   ——古城墙

新建城墙 

     新建之东城墙(在遗址上新建)长1800米、高12米。东门瓮城和月城,上建一座门楼、一座箭楼、一座月楼。瓮城墙体长700米,高12米,加上城楼,整高28.5米。2009年12月完工。

  以瓮城为中心,向南北两边望去,城墙各有6处突出部分,俗称城墙垛子。每个垛子上面各建有一座木楼,称望楼。据了解,城墙本身结构而言,增加垛子就加大了墙身的刚度,而从军事设防角度来看,它还增加了监视策应、侧射和夹击登城敌人的诸多防御能力。有了城墙垛子,也增加了城墙的造型美和节奏感,使城墙造型更加雄伟壮丽。大同城墙垛子突出城墙面多为13—15米,宽一般为17—25米不等,垛子间距96—115米。

  转到东城墙的南北两端,也就是古城墙的东南隅和东北隅两个转角处,还设有城角垛子。城角垛子较城墙正身垛子略大,上边分别建有一座角楼,角楼较望楼略为高大。

  另外,在距两个城角垛子之外,又各建一座12.5×12.5米的“控军台”。控军台四面包砌砖体,与城墙同高,上架木桥连通,这可是大同城墙设防的特殊造型。



老徐 发表于 2011-9-19 14:43:09




大同行之四   ——古城墙
现状
  大同城墙虽高大坚固,建筑精美,但历经战争;历史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遭到了极大的毁损,现存城墙极少保存较好,大部分只剩下残垣断壁了,其现状为:   1、城门、瓮城及月城全无。   2、角楼、城楼、望楼、箭楼、匾楼、窝铺、控军台、吊桥及闸楼均无半点遗存,护城河的壕堑里盖满了房屋。   3、城墙的包砖、望孔、垛口已基本全无。   4、保存较好的城墙段有四处:即城墙的四角,现有东南角连续段有961.3米,西南角有560米,西北角有473米,东北角有667。6米,这也是全市保存最好的地段。高一般在8米至12米之间,上宽 2.5米至8米之间。   5、原城墙每边有10个马面,现存北侧有较完整的6个马面,东侧有7个,南侧有2个较完整,2个残缺;西侧仅有1个,其余均无。   6、现存主城残损墙段1341.8米,较好的 2661.9米,已毁3267米,保存较好的占原主城墙总长度的36.6%,现存主城城墙占原城墙总长度的 55%,总之还保存有明城墙的一半以上。   7、现存北小城城墙2286米,已毁1222米;南小城毁损较为严重,现存城墙仅为900米。


老徐 发表于 2011-9-19 14:44:55




大同行之四   ——古城墙

老徐 发表于 2011-9-19 14:55:15




大同行之四   ——古城墙

老徐 发表于 2011-9-19 14:56:37




大同行之四   ——古城墙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老徐报道】当代书法名家走进大同(聂成文何应辉周俊杰张荣庆石开张旭光等雅集)

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