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04|回复: 8

鲁迅先生与国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5 10: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人们记忆或印象中,鲁迅先生的形象往往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传统的斗士。实际上这是一个不小的误读和错觉。许多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者好谈鲁迅,传统虚无论者也好以之标榜,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如果我们做过一番全面深入的研究,或许会改变以往的片面看法。

       事实上鲁迅本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研究花得气力是很大的。鲁迅对古典文学、古文字、雕刻、美术等诸方面均有长期深入的研究,甚至研究传统以至成癖。这一点是吴先生所不知也远未做到的地方。鲁迅的“批传统”是“爱之愈深,而责之愈切”,所以当代人看到的大多是鲁迅“否定传统糟粕”的文章,却极少真正关注和留意鲁迅先生高度肯定和提倡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面。所以一叶障目,不能见森林。这就遮蔽了人们正确认中国文化传统的真正价值的深远视野,也遮蔽了人们正确认识鲁迅先生挚爱中国传统的深沉的精神内里,这是对鲁迅先生思想的最大的误读和歪曲。也恰是吴氏对鲁迅的深层思想有极大误解的地方,必然会浅层次地误认为鲁迅只是“反传统的斗士”。

       “知而否之”和“不知而否”,其意义有天壤之别。鲁迅的爱国之切是“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评论传统文化也是辟鞭入里、入木三分,但鲁迅却绝未曾说过用西方文化来取代中国文化,这正是鲁迅和吴冠中的最大和本质区别。谁又能说吴氏的传统学养能与鲁迅相提并论?别的更不必论,单看“简单”技艺层面的书法艺术,吴氏的“书法”境界能否与鲁迅先生写的“字”作同日语?这一点不必多说,明眼人一望便知。因此吴氏若以鲁迅来自况,是其不能自明和自知之处,吴先生言“一百个齐白石也比不上一个鲁迅”,则更见荒诞。齐白石和鲁迅皆是一代文化巨擘和高峰,互不能取代。鲁迅对文化传统是因深知之而有选择的“否之”,会有针对性,有弃有扬,抱得是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而吴氏对中国文化传统则实属“不知而否”,吴先生对中国文化传统能否理直气壮地以知者自许?因其对中国文化传统并未做过深透扎实地钻研和实践,所以“不知而否”必会不得要领,必然会胡来,就完全成了消极的破坏了。看得出,吴先生的本意是很希望建设的,但实际上起到的却完全是消极破坏的作用。

       吴先生借鲁迅自喻,当代也极需要像吴先生这样有声望又敢于讲话且能讲话的人来鞭辟时弊,尤其是一针见血的指出艺术界存在的机制性弊病,这方面吴先生往往不乏真知灼见和很突出的建设性观点,也是吴先生最令人敬重和佩服的地方。但吴先生的话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他说“笔墨等于零”,则纯属因不知而无敬畏之心,这可以理解,这是由他的知识结构的缺陷而造成的很大局限性。因而,吴氏对中国艺术文化的传统深入不够,理解不透,所以由他这个中国文化外行和“笔墨”外行来谈“笔墨”问题,必然是隔靴搔痒,不得要点,不能痛快。吴先生是西画先入为主的知识结构,同时又是很有影响的画家,所以他的一些有极大局限性的言论也最容易造成更大的破坏作用与误导。尤其对于今天受传统文化断裂教育的几代人的副作用就更明显。这种纯粹和彻底出于不知的破坏,走得是一条对中国艺术文化毁灭性之路。

       凡是稍有一些中国文化传统常识的人,皆知章太炎和王国维先生都是以治国学而著称的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二人也可以说是研究中国文化传统的典范与代表。下面略举几例鲁迅对待二位国学家和文化传统不易被人注意的态度,供同道们参考。以助我们真正洞悉鲁迅先生对待中国文化传统之深层心迹。

       ○ 鲁迅谈章太炎先生

       杭车中遇未生,言章师(指章太炎先生)在外,亦颇困顿。浙图书馆原议以六千金雇匠人刻《章氏丛书》,字皆仿宋,物美而价廉。比来两遭议会质问,谓此书何以当刻,事遂不能进行。国人识见如此,相向三叹!   见《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一九一六年十二月九日)

       ○ 归途过大马路,见文明书局方廉价出售旧书,进而一观,则见太炎先生手写影印之《文始》四本,黯淡垢污,在无聊之群书中,定价每本三角,为之慨然,得二本而出,兄不知有此书否,否则当以一部奉呈,亦一纪念也。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一九三二年八月十二日)

       ○ 鲁迅谈王国维先生

       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十年了。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的,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热风•不懂的音译》(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六日)

       ○ 王国维的著作,分为四集,名《王忠悫公?遗书?》或《观堂遗书》,我买了二三四共三集,初集因较贵未买,现在上海一时没有了。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 鲁迅谈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按:古典小说《儒林外史》也是传统文化一脉)
《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之下,然而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这部书就好象不永久,也不伟大了。伟大也要有人懂。   
                                                                    《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

      
       上面几例,鲁迅先生挚爱中国文化传统之真性情已跃然纸上,足以看出鲁迅先生对两位国学家的景仰程度,也反映了其对待中国文化传统之深层思想。鲁迅先生的这些吉光片羽的观点,很值得我们今天来深入吟味和思考。显而易见,吴先生对鲁迅先生误解和曲解之深。

       笔墨精神代表着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对于处在文化断裂带上的当代来说,吴氏说“笔墨等于零”,无异于说 “中国文化等于零”、“中国等于零”,因此对于吴先生的个别“新观点”,我们实在应该报以理性和审慎的态度,应该观点鲜明地有所扬弃,因为吴先生的知识结构必定不同于鲁迅先生。而犀利深刻的鲁迅先生也断然讲不出吴氏这样的肤表之谈的。

       另一点在这里顺带需要厘清的是,吴氏对“风格”和“大师”的关系问题也有一定程度的曲解。吴先生说:“大师就是风格”。这是他把艺术文化看得太简单、太肤浅了。笔者认为,准确地说,“风格”即 “习气”。习气越重,风格越突出。因为吴先生忽视了艺术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屡经大浪淘沙而尘埃落定沉淀下来的高度凝炼的具有一定共性因素的文化精髓,这是中国文化中最不可思议也是最难以学到手的东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风格”正是作者自我设定的窠臼樊篱和局限性所在。人人皆有习气,艺术家形成风格容易,而成就一代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师极难。关键在于作品的格调品位高不高,所达到的高度、深度的程度如何。而绝非像吴氏所说的“大师就是风格”这么表面和简单。大师必有风格,但有风格未必就能成大师。目前来看,吴先生的国画作品有风格是丝毫无疑问的,但在高度、深度上尚欠缺太多。当然,这是按中国本体艺术文化价值品评标准做出的结论。

    我们对吴先生除了谈国画和笔墨以外的其他言论一直是抱以十分欣赏和敬重的态度。然近年吴先生关于中国画笔墨的系列有误导性的荒唐文字仍在以讹传讹,所以深感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对这些基本学术问题必须加以澄清。或许追求和弘扬真理才是对吴先生最大的尊敬。并请诸位方家们多指正。

       原刊于《青少年书法报》2008年8月16日 第33期


        注:请勿转载。谢谢。

[ 本帖最后由 李钧长 于 2009-11-18 19:25 编辑 ]
发表于 2008-8-15 10: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一个李钧长!!!!
发表于 2008-8-15 10: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08-8-15 12: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8-15 12: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tao12] [tao12] [tao12]
发表于 2008-8-22 11: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兄好文笔................,.欣赏............
发表于 2008-9-23 11: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9-23 11: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发表于 2009-12-16 23: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先生是典型的近现代文人书家,或者说他是新文化运动后文人书家的代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16 18:13 , Processed in 0.384073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