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69|回复: 3

古今用印与国学经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4 13: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古今用印与国学经典



  印章在中国书画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第一,它是鉴定书画真伪的依据之一;第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明末清初以来,由于石质印材的大量发掘,文人、书画家介入篆刻创作的领域,将古代实用印章的内容扩大化,并引入书画作品之中,使之成为书画的一部分,书画家可以根据作品的风格、寓意,选刻与其相匹配的闲章钤于书画之中,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此之前的元初书画大家赵孟睿鸵蜃髌匪瑁宰∥模胗∪舜?当时,社会公、私印章材质均为铜质,坚硬难刻)。清代思想家、书画家傅山通篆刻,书画作品中所钤印章基本出于己手。郑板桥擅画兰、竹,懂印章,作品中用的一方“青藤门下牛马走”(青藤为清代大画家徐渭,板桥崇拜之),成为书画界美谈。近代书画大家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诗、书、画、印的全才,书画作品上所钤的印章均为亲手所刻。吴昌硕先书法、篆刻,后绘画,一生致力于石鼓文、篆刻的研究和实践,并有机地将印章的意趣引入绘画之中,使笔下花卉、山石、题款呈现出一种苍茫古拙、浑朴厚重的金石气息,他曾颇为自负地讲:“人家说我善于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有人说我的书法好,其实我的印章更胜过书法。”齐白石书法取法天发神谶碑,篆刻取法汉急就章,一生刻印上万方,风格质朴、率真,不加修饰,与其花鸟、鱼虫等画作互映互辉、妙趣横生,妇孺皆知。当代画家张大千作品用印专请篆刻家方介堪先生刻制。长安派画家石鲁用印,不请篆刻家刻制,而是根据作品的风格、内容,在作品上直接写“印”。

  许多书画大家一生创作无数,用印数量也很大。据文物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一书收集:明代董其昌120方,清徐渭69方,石涛89方,朱耷(八大山人)48方,郑燮(郑板桥)95方,吴昌硕134方,齐白石56方,徐悲鸿30方。

  书画家的作品用印中,除姓名印外,其余为闲章。闲章,闲而不闲,有的表示字号,如:石涛的“大涤子”“石道人”“苦瓜和尚”;郑板桥的“板桥道人”“风子”;吴昌硕的“苦铁”“老缶”。有的表示斋馆号,如:齐白石的“寄萍堂”、张大千的“大风堂”等。还有表述作者志向、经历、身份、情趣的闲章,如:傅山的“志在高山流水”;郑板桥的“风尘俗吏”“游好在六经”;齐白石的“鲁班门下”“雕虫小技家声”;徐悲鸿的“吞吐大荒”“困而知之”“往来千载”“江南布衣”等。

  今天,专业的和业余的书画家越来越多,由于文化修养的差异,印章的使用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

  一、印章中的错别字和印章的水平。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在谈论印章的问题时曾讲到:印章刻的好坏,是技术层面上的事,字刻错了却是文化上的事。有的书画作者,一是不懂古文字,二是使用印章草率。这些作者重书画而轻印章,缺少与篆刻家的沟通,使用的印章多来自于街头匠人或初学者之手。这些印章多表现为随意杜撰古文字,章法杂乱、刀法不懂,而且印材粗劣。

  二、印章钤盖的位置。有的作品落款过长,印章超出画面;有的落款字体小,印章硕大;有的引首章钤在画面右下角……印章分白文印、朱文印。印材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葫芦形、不定形等。一幅书画作品中,有姓名印、字号印、斋馆印、引首章、压角章等,如何将这些不同印文、不同形状的印章安排在合适位置,使之互辉互映,还需动一番脑筋。

  三、缺少钤印的严肃性和养护印章、印泥的常识。有的书画作者刚完成作品,就垫在画毡上钤印,造成印文模糊,既不尊重自己,又影响欣赏效果;有的作者,不论书画幅度大小,只备一两方证明版权所有的姓名印反复使用;有的作者,印章乱扔案头,常年不擦洗,印面凹处淤满印泥;有的印泥使用多年不知搅拌翻晒,致使干裂变色。更有甚者,用办公印油代替专业印泥,使印文油渍四溢,污损画面。

  书画艺术,从现象上看是笔墨技法的运作,实质上它扎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文人学识、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如果将过多的精力用于单一艺术学科的实践,将笔墨、技法视为宗旨,忽视了对其它同门类学科的研究,忽视了对更高层面的国学经典的学习,将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考不上大学就去上美院,学书法”虽谓戏言,却值得一些青年书画家和爱好者反思。(来源:中国新闻网 王来和)
发表于 2008-9-4 15: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3 20: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09-1-21 17: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30 05:48 , Processed in 0.386024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