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66|回复: 4

农民作家生活状态调查之白连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0 17: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农民作家生存状况调查

舒晋瑜

    农民作家像一棵树。他们扎根于中国的土地,同时用树干和树叶吸收外面的阳光和空气,历经风霜雨雪,成长为枝繁叶茂、风姿绰约的大树。作家老村说,一个人光有土地情结是不行的。农民作家如果只是站在土地上写作,会被时代遗忘,毕竟陶渊明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三年中不阅读新的东西,思想就会陈旧。农民是有局限性的,作家也不是照相机,如何对时代提供有价值的东西,是作家、更是农民作家的关键。可贵的是,文坛上活跃的这些农民作家,不论生活有多么艰辛,从未停止过对文学的追求和探索。在他们那双曾经或正在握着锄头的双手中,诞生出一批批鲜活生动、散发着泥土清香的作品。


白连春: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白连春对自己的生活与写作用一句话概括:生活上特别苦,写作上特别顺。自他出生起,就被父母遗弃,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缺少父母疼爱的白连春却没少看书。

    高中分文理班的时候,语文老师力劝他上文科班。但是白连春的数理化成绩也不错,他选择了理科,居然把文科的老师得罪了。在理科班的学习也不顺利,有一次作文要求写“我的老师”,白连春写得比较真实,班主任看了后把他赶出来,不让他进教室。而这时文科老师偶然间看了白连春的一首诗,四处宣扬白连春是“神经病”。班主任不让他做学生,文科老师说他“神经病”,宿管科的老师把白连春撵出了学生宿舍。这时候潘晓的人生观正引起广大的关注。潘晓所说的“人生的路越走越窄”,引起了白连春的共鸣。他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孤独,认为人生如此黑暗,就在一个夜晚跳入长江。

    当白连春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被江水冲到百里外的外县,被人救起来了,他又回到自己的家乡,生活了无兴致。正逢黑龙江省军区招收新兵,白连春赶去查体。因为血压高,他被刷下来。不到16岁的白连春连遭打击,抑制不住地哭起来。一位在场的部队领导看他难过,走出来拍着他的肩膀说:“小兄弟,别难过,我肯定把你带走。”他掏出一块钱给白连春,让他去买半斤醋喝了再来考。就这样,白连春顺利过关,进了黑龙江省军区的后勤部。1985年,白连春在黑龙江省级刊物《诗林》发表了一首诗。第二年部队调整,他又回家种地去了。

    乡政府知道白连春有文化,安排他到文化站工作,实际是做些与“文化”无关的工作。白连春很厌烦,又出去打工。此后他一直断断续续地打工,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写作。

    听说鲁迅文学院组织诗会,白连春来到北京,诗会结束后他没钱回老家,就在鲁院的食堂打工,给人包水饺,做饺子皮。有一次汪曾祺到鲁院讲课,白连春因为干活没能听上,心里特别难受。他听说有七八个学生想去汪曾祺家里作客,就说好话请他们带他一起去。在汪曾祺家里,所有的学生都在夸汪曾祺的小说如何好,只有白连春一句话也不说。临到出门,汪曾祺忍不住问了一句:“这个同学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白连春说:“我不是同学,我是打工的。我觉得你的诗歌不如散文好,散文不如小说好,小说风格单一,变化太少。”汪曾祺乐了,似乎很欣赏他的直率,送他出门时说:“欢迎你随时到我家来玩。”

    汪曾祺后来写信给白连春家乡的区文化馆,希望对白连春有些照顾。文化馆安排白连春负责茶馆的采购和保管。有一次白连春骑着自行车去进货,结果路上堵车时,被人用刀片划破麻袋,偷走了两条红塔山,他自己赔了两百多块。茶馆的工资待遇不高,整天是打麻将的声音。干了五年,白连春再也无法忍耐下去,又跑到河南打工,卖凉席。他一边打工,一边搜集当地的民歌,他发现一位卖老鼠药的老人会很多民歌,就跟老人交上了朋友。他很愿意跟普通的百姓接触,当地的百姓们觉得白连春实在,生意做得比较好。没想到这也遭人嫉妒,白连春被人诬陷偷藏了卖凉席的钱。不得已,他辗转到河南的农村当代课老师。后来那个卖凉席的老板找到白连春,承认是自己弄错了,请他回去再接着做生意,白连春没有答应。家里还有爷爷奶奶,隔一段时间,白连春总还是回到家里。五年前,白连春的爷爷奶奶先后去世,他再也没有回去过:“我一个人,到哪里不可以呢?”

    1997年《星星诗刊》组织全国读者投票选出最好的诗歌,白连春得了第一名,著名诗人孙敬轩、章德益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他的诗集《逆光劳作》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1999年,他觉得诗歌表现力相对较小,转向小说,在河北农村写了第一部短篇小说《身体里的感觉》,发表在《人民文学》上。随后他写了几部中篇,也陆续发表,其中《拯救父亲》先后被《小说月报》、《新华文摘》、《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转载。

    白连春的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都是农村题材,写生活最底层人的事。他的感觉是,普通的百姓活在世上越来越不容易了。倒不是想着为农民写什么,因为自己本身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尤其感激对他有过帮助的编辑:“1997年我参加了《诗刊》的刊授,认识了《诗刊》的编辑邹静之、李小雨,他们对我帮助特别大。我在鲁迅文学院打工认识了汪曾祺,每次去他家里,他都亲自煮饭。有一次他送我一张照片,我说你送我的这张我不喜欢,他把影集抱出来让我自己挑选……我在河北农村写小说,把手抄稿寄给李敬泽,他很负责地给我回信,很快就发表了那篇小说。我和陈建功在同一期的《人民文学》上发表文章,他推荐我到《北京文学》工作。”
发表于 2007-7-14 13: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作家像一棵树。
 楼主| 发表于 2007-7-10 17: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北京》

冯雪梅


如果不是小说中有一些不必要的独白或旁白,我会更喜欢白连春的小说《北京》(《当代》,2001年,第3期)。白连春说自己是一个诗人,所以,他的这篇小说里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激情。我想这可能就是那些独白或旁白的由来。《北京》讲述的是几个来自边远贫困小山村的孩子的故事。孩子们读书的教室因年久失修而倒塌,老师为了抢救孩子们而死去。那些纯真、勇敢的孩子们无奈之际便想着去北京,去找毛主席。这在大多数的人看来有些可笑的事件却可能是某种真正的生活现实。结果5个孩子,在还没有到达北京时就遭遇了不测,最终只有一个幸存下来。作者刻意描述了山村的贫穷落后与大都市繁华冷漠之间的距离,孩子的无邪纯真与成人的势利狡诈的鲜明对比。不可否认,小说打动人心之处,正在于作者对一类时常被忽视的社会群体的深刻关注,及其这些人群身上所具有的真诚、善良和文字传递的真情实感。然而,遥远地吸引着孩子们的北京,又带给他们什么呢?你能从孩子们的眼神里感觉出心灵的震动
发表于 2007-7-10 22: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的经历如此坎坷,超越了我的想象。现在回味起来,那种沧桑和执着越发具体了。
发表于 2007-7-12 18: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在星星诗刊上认识了白连春的诗,又在前不久认识了他的人。可爱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23 02:14 , Processed in 0.198346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