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聿翁

【版主作品系列展】江苏王建根书法展《不断添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6: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谢谢巍巍昆仑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6: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会继续添加作品

发表于 2008-11-18 16: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把简介附上。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6: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建根(聿翁)简介

王建根,号聿翁(尝用名王剑,字青霜,号简庐),江苏吴江人(1986年起居南京),硕士。江苏省书法研究院书法家,江苏省省直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交易中心书法委员会委员。王建根浸淫历朝书札碑版近三十载,力学不辍,精心钻研,锐意探索。书以行草书见长,善以情掣笔,直抒胸臆,呈劲健雅逸之致,颇得陈大羽、金成生、马士达、孙晓云等书画名家的好评。曾在“玉峰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书法二等奖,多次在省级以上展览中入选、获奖。作品在《青少年书法》、《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杂志刊登,并流至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东方艺林》杂志、《长城文艺报》专题介绍,《人民邮电》等报刊曾作专访,分别在书法网、中国书画博客网、中国艺术品在线、中国书画交易中心举办网络书法展。近年来以其作品骨气深稳、个性彰显而为书法界所关注,是颇具潜力的实力派书法家。
网址:http://wangjg.blog126. cn  
电话: 13905182388        025-85222390
E-mail:jiangenwang@tom.com
MSN:jswangjiangen@hotmail.com
QQ: 767432372
联系地址: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一品嘉园3幢602室
邮编:210001

[ 本帖最后由 聿翁 于 2008-12-1 14:4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6: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士达评王建根书法

我看王建根书法
马士达

在名家辈出的当今书坛,王建根是无名小辈。但我以为,他是一个嗜书法如命的人,一个对书法艺术感悟颇深的人,一个不知疲倦地跋涉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的人,故可称得上是一个真正值得关注的书家。
看一个书家能否有潜力,一看其对书法艺术的本质把握是否精准,是谓慧心;二看其是否执着与勤奋,是谓恒心;三看是否有强劲的创造灵性,是谓悟性。而王建根正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
认识王建根已二十多年。他出生于苏州吴江,灵秀的江南水乡赋予了他典型的江南气质,敏感、敦和,有着南方人灵动的情思,同时他又兼具北方的刚直、豪放,脸上透着敦厚,有时显得有些口讷,而谈到书法却常有睿思。
大学时代他就是学校书法协会的活跃分子,在校举办的现场书法比赛中以一幅大字颜体楷书获得一等奖。1985年我应邀到常熟讲学,与他有了初次接触,那时他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校园学子,对书法非常着迷。当时我很怀疑他究竟能否在这条艺术孤旅上走下去,因为书法之路必定寂寞和贫穷,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凭着一时兴趣、一股热情学习书法,几年后悄然放弃的比比皆是。毕业后他分配在南京工作,工作之余,临池不辍,闲暇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书法上。1987年,他听说我已调到南京,便登门求教,我惊讶于他两年来的进步之大,更为他的赤诚所感动。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作为一名在书界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书家,他没有为小小的成功所陶醉,而是一头扎在了深邃的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浸淫于历代碑帖中,一下就是二十年。在这节奏加快人心浮躁的年代里,实属难能可贵。二十年中,他不事张扬,不参加各类展赛,以致外界知之者寥寥。期间他不时造访我,每次习作都有进步,可知用力甚勤,涉猎渐广,识见益深,故书艺之进乃意料中事。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书法的基础,王建根的书法颇得益于他的学养,大学时代打下的中文功底,平时的学习积累于其书法功莫大焉。他深知“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的道理,他好读书,儒、释、道的书籍都有涉猎,并发表过多篇有质量的学术论文。触类而旁通,厚积薄发,为书法艺术付出不懈探索和努力。
王建根立身沉稳,却有放达的艺术情思,重思索和感悟,不喜因袭。他广泛读帖临帖,善于从传统碑帖中汲取营养。可喜的是,他作书不斤斤于一点一画是否中规蹈距,而是一气呵成,气势顺畅。于是他的作品中所表达出来,雄浑中含有文雅之气,粗犷中又不乏秀润之姿。他不讳言自己书法作品的瑕疵,但他不肯媚俗,不入流弊。近年来,他做着种种尝试,倾注了他对书法的感悟,对美的向往,不管效果如何,这些探索和努力,都是值得称道的。
我以为,搞书法要进得去,出得来。进要广泛涉猎,出要有主观色彩。师心,贵有我;求是,可如贤。传统是相对的,历史上的大家无不是从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故学习古人而能不一味因袭古人,拘于传统与抛弃传统一样可笑。笔墨技法虽是书法所必须,但笔墨技法本身不等于书法艺术,书法必须传达出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我的老师宋季丁先生曾说,宁让一个内行说好,不让百个外行称道。一个真正的书家,不是企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去迎合人的审美意识,而是用作品的力量,去引导人们的审美,激发共鸣。创作书法要解衣磅礴,无意而此意,无法而皆法,最忌因文伤质,因法害意。故如能进一步参透并牢牢把握书法艺术的本质,真正做到放下心、放开胆,王建根的笔下必将别开生面。
而今,王建根已过不惑,其书法已渐入堂奥。对王建根而面言,对传统书法语言的超越和创新,仍是一个艰难的课题。他需要抗拒的不仅仅是传统和创新的冲突,还有来自内心的矛盾。但我想,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较扎实的传统功夫,有踏实勤奋、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加之思索和感悟,他一定会找到突破口,形成他个性的艺术语言,达到“游于艺”的境界。我期待着。

二〇〇八年八月于玄庐

[ 本帖最后由 聿翁 于 2008-12-1 14:4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6: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王建根的书法世界

走进王建根的书法世界
王晓东

实在难于简单地给王建根的书法艺术做出界定和阐释,这与深入了解王建根其人一样不易。
我与王建根交往二十年,他时时给我新的感觉。初识王建根,我以为他是一个严肃刻板的教书匠,疏于交际,不苟言笑,后来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内心奔放、颇有见识的人。多年以后,才知道他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再后来,发现他还是一位默默耕耘、灵气四溢的书家。
表象固然重要,但精神内涵才是最具本质的东西。认知王建根,解读其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需要用时间、用心去感悟;要如参禅悟道般去破解玄机;要象读一部经典著作,反复吟诵;要如品一杯清茶,细细品味。
执着书艺  自得其乐
王建根给人的第一印象没有特别之处:他生于农村,名字土得掉渣;相貌平平,没有什么特点;他也没有名声地位,工作与艺术无涉。他为人低调,不喜张扬,周边人知其搞书法者寥寥。他不善处世,疏于交际,甚至显得有些木讷。
但在他平平的外表下,却有着深邃的内心世界。与王建根深交,你会感到一股浓郁的文人气息扑面而来。你会发现,表象的他其实不代表其全部,好象一座冰山,浮在水平面上的只是很小的部分。他不多言却颇善言谈,对不感兴趣之事,他三缄其口;兴浓时,他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思想深邃,学养底蕴深厚,儒、释、道均有涉猎,言谈中不时露出灼见。他有着南方人敏感、灵动、细腻的情思,而他的言谈举止中又透出北方人的敦厚、刚直和血性。他谦和朴诚,却从不掩饰对自己书法艺术的自信。
王建根是平静的——那是他的生活常态。他没有惊人之举,没有好高骛远,而是时刻保持着一颗平常心,过着平静的生活,坦然地面对生活的压力,从不奢求什么。王建根并不以书法为谋生手段,从不把书法创作当作一项使命来完成,他只是真诚地喜欢书法,书法成为他生命内在的需要,成为他去除物累、涤荡心灵、澄怀观道的手段,他离不开书法。
王建根是富有的——那是他的精神世界。书法给了他足够的快乐。他把业余时间大部分用在了读书和练习书法上。他爱独处。劳作一天后,夜深人静之时,他会置身阁楼上的书房,被四周的书籍所包围,被书里传达出的文化所薰染,仿佛一切尘累俗虑都涤荡得干干净净,心里特别踏实,思想特别纯静,那种愉悦,与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独自享受荷香月色的感觉皮颇为类似。此时面对书桌上笔墨纸砚,就有超乎寻常的创作冲动。笔墨精良,佳书常伴,那是人生的福祉。创作时笔随心动,听着笔在纸上沙沙的游走,看着墨色慢慢地湮化,如沐春风,如品甘醴,虽有他乐而不易矣。
植根传统  厚积薄发
没有扎实的传统功夫,就不能理解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就不能掌握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更不可能有自己的心得。王建根很勤奋,数十年如一日,临池不辍,笃实用力于传统的继承,去感受经典,体悟深邃的文化底蕴,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王建根幼时临习过九成宫、玄秘塔等唐楷,常用竹枝在地上划字,但恨无名师指点,未能入门。大学时代受张锡庚老师指点,开始系统学习,初学唐楷、二王,进而上溯北魏龙门造像、魏晋墓志、摩崖石刻、汉碑,下探宋、元、明、清诸家,涉猎日广,眼界渐宽,随着其勤奋临习,书艺渐进,笔底稍稍有气象,在大学现场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毕业后居六朝古都金陵,受业于金成生和马士达先生,书艺大进,并被金陵老年大学聘为书法教师。正当一些媒体开始关注到他的书法创作并有所报导时,作为一名在书界逐渐崭露头角的年轻书家,没有为小小的成绩所陶醉,而是一头扎在了深邃的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浸淫于历代碑帖中,一下就是二十年。如今,他仍然坚持讲习读贴临帖为主,创作为辅。在节奏加快、人心浮躁、时间就是金钱的现代社会,将自己人生的大量时间投入到似乎并无产出的书法上,实在是难能可贵。
王建根最大的特点是多读帖,用他自己的话说,读帖仿佛可以出入古今,与古贤时俊对话,体会其创作心态和用笔引结体,吸取经典书法美的元素,遗貌取神,为我所用。深层的内在的东西,需要时间的历练,需要学养去浸润,更需要用心去感悟。每当晚上夜深人静之时,正是王建根临帖的最好时间。他认为学习古人是学习其技法、精神和气韵,要食古而化,而不是依样画葫芦地照搬,否则虽工亦匠。
学养筑基  玩出深度
苏轼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王建根的书法得益于他的文化底蕴。王建根深知,书法艺术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又与现代审美契合,必须汲取多方美的元素,厚积才能薄发,胸中有丘壑,笔底才有波澜。大学时代打下的较扎实的中文功底,对王建根理解和把握艺术的本质可谓功莫大焉。王建根爱读书,读的书多而杂,儒、释、道都有涉猎,哪怕公务再忙,每天未看书就不睡觉。他亦善属文,曾发表过多篇论文,其中有谈禅诗的和论吴歌的,兴致来时还能占几句古体诗。
王建根说,自己只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平时喜“玩”书法,不事显摆,几乎不参加比赛。如今的他仍然认为自己是书法王国的门外汉,因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历史太悠久,积淀太深,古人的书法艺术已经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玩有不同的玩法。玩不是没有想法,没有创造,没有追求,没有深度。王建根重思索和感悟,通过对传统笔墨语言的超越和创新,努力构造着自己的书法语言体系和表达方式,培育着书法艺术的真果。他欣赏苏轼《前赤壁赋》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的自如境界,追求一种内涵、品味、隽永的美。
因为玩,故快乐;因为玩,故不被名利所诱,抛却了俗累,更能接近于书法艺术的本真;因为玩,故身心放松,怀抱尽散,容易学习和吸收历代名家经典的精髓,领悟“游于艺”的境界。
用心创作  笔写吾心
王建根的书法,真、行、草、隶、篆均有可观,尤以行草书见长,留给人们的印象也最深。他的行草书吸取右军、鲁公、米芾、王铎、傅山之意蕴,并融入汉隶、魏碑笔意,结体多变而不失法度,用笔中侧锋兼施,力透纸背,墨色干、湿、浓、淡、燥、润,相得益彰,笔画张驰有度,显示出较强的驾驭结体和用笔的能力。他的楷书宽博大度,整饬严谨,融唐楷和魏碑为一炉,开阖欹侧,自出机杼,赏心悦目;偶作隶篆,也朴茂自然,清新古雅,颇见天趣。众所周知,江南人一向以精细柔美胜,而王建根不仅小品精细,气韵生动,而且大幅作品也气势雄浑,笔酣墨畅,痛快淋漓,自然有一种逼人的风神,给人以审美愉悦感,显示出很强的驾驭笔墨的能力,令人回味。
王建根作书无意取媚于人,而是往往率性为之,不因袭,不做作,不轻狂,不滞于物,随机生发,因势利导,一任自然。他不斤斤于一点一画是否中规蹈距,而是一气呵成,不计工拙。这样的审美倾向正体现了傅山“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真率勿安排”的美学思想。故他的作品雄浑中含有文雅之气,粗犷中又不乏秀润之姿。他也从不拘泥于某家某派,笔下虽仿佛时时有着二王、颜鲁公、米芾、徐渭、王铎、傅山等古代先贤的影子,却分明体现着自己的灵魂,“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王建根有着自己独到的艺术主张。他认为,生活可以清贫,但知识不能贫乏,思想不能平庸。长相可以平常,但作品不能没有特点。作品不怕有瑕疵,就怕没有想法,没有自家风貌,没有意趣。他认为书法是性灵的向归,须能表现真性情,而不是以哲学的命题作为终极目标,故王建根没有想法不写,非发自胸臆不下笔。他的每次创作发自胸臆,都是心灵的畅游。他强调创作的直觉,非理性的顿悟,追求精神自由的审美境界,用人格力量、用自己的心灵创作,得之心而应之手,以心理节律带动笔画,笔随心走,因势利导,从而构成全篇。他不迎合潮流,不刻意追求新奇,而是自然而然地释放着超验的心象。因此王建根的作品是创造精神与生命灵魂的结合体,是孤独者的内心独白。
王建根认为技法的自然流露应该为作品传达的整体美服务,而不是炫耀的对象,更不能成为写心的桎捁。他最反对预先周密安排,浓淡干湿,粗细疏密,各道工序都按标准化流程进行,俨然制作可以批量定制的工艺品。这种重生产而轻创作而形成的产品,离纯粹意义上的书法艺术相去甚远。书法作品不怕丑,但千万不能俗。丑仍然可以有神采有气质,自有动人的力量,俗却难于根治。人云亦云,千人一面,就难有个性和品格。而技法的堆砌,过于功利地追求风格,缺乏内涵的故作新奇,只能流于笔墨纵恣,粗率浮躁。至于一些书家对作品形式的美化、装饰处心积虑,而忽视作品本身艺术内涵的现象,王建根并不以为然。
王建根的作品一幅有一幅之笔墨节奏,一幅有一幅之气韵神采,一幅有一幅之内涵意趣。或奔放恣肆,气势恢弘;或洒脱俊逸,飘逸自然,跌荡多姿;或深沉蕴籍,典雅闲适;或顾盼有致,诙谐多趣。即使两幅作品书写内容相同,面目也自然不会尽同。之所以不断在变,不仅是技巧和审美的不断演进,更是由于创作时地不同,心绪不同,创作灵感不同,作品表现出境界的自然也就不同。王建根似乎并不想过早地给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打上标签,风格是积年累月自然形成的,无意而此意,不能勉力而为。他不想因为着意追求个人风格的统一而舍弃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他觉得不断创造、不断求变的过程是最美的。
审视自我  期待突破
中国书法真是一门开放而深邃的艺术,人们可以借助笔墨无拘无束地自由驰骋,可以尽情地渲泄着自己的情感,在这里,复杂的社会现状、人生的况味都简化和浓缩到了极致。正如同文学与音乐,心境不同、技巧不同、底蕴不同,尤其是对书法艺术本质的把握不同,艺术语言也就千差万别,表现出来的境界则自然大不同。从精神指向和艺术品味看,严格地说,并不是所有的笔墨都是艺术作品。
书法艺术的品鉴可谓见仁见智。刘勰在《文心雕龙》云:“魏氏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伊文子•大道》:“魏之田父得玉径尺,不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绐之曰:‘怪石也。’归而置之庑下,明照一室,怪而弃之于野。” 识见不同,审美标准不同,对作品的品评也大相径庭。我相信,真正的佳作,也如奇音在爨,逸足伏枥,自有识者。愚钝如我,实在无法做到“蔡邕不谬赏,孙阳不妄顾”,但我知道,关乎灵魂的艺术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欣赏书法,感受作品表现出来的美,空灵、虚无也好,崇高、壮美也罢,重要的是作品有无拨动你内心深处的心弦。也许我至今仍然无法参透王建根书法作品的丰富内涵,但王建根的书法作品或纯静典雅,或犷烈沉雄,均呈现出一种气魄,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真切地关注内心的深层内涵,这或许就是王建根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所在。
这并不意味着,王建根的书法艺术实践,其内心的体验及对作品内在美的追求,其试图传达出的情绪内涵,已经很完美。客观地讲,王建根的作品,多少还存在着不和谐,其笔墨中还不时透露出心理的矛盾,也许离内心真正要表达的东西尚有不少差距,在书法艺术语言与生命灵魂之间的统一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王建根对自己书法艺术的现状和今后的走向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惟有守虚静,开怀抱,深入和饱学传统,汲取更多的营养,积淀一些东西,否定一些东西,才能转换自己,才能脱出藩篱,成就新境界。应该说,王建根正努力跋涉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他将来的作品走向何方,还是一个未知数。相信勤奋又极富创造力的王建根,一定会创作出更美、更具冲击力的作品。

二〇〇八年九月于南京半山花园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6: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冰山雪莲的鼓励

由于不太会处理图片,上传比较慢。但我会努力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6: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作品系列展】江苏王建根书法展《不断添加中》

王建根书法网络展
隶书大富宜子联(网).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7: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作品系列展】江苏王建根书法展《不断添加中》

王建根书法网络展
二王只合为奴仆(网).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7: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作品系列展】江苏王建根书法展《不断添加中》

王建根书法网络展
吴昌硕诗二首(网).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9 06:14 , Processed in 0.377674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