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48|回复: 0

蓝 阳:为丑书“请命”的拙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9 20: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hjly 于 2013-11-2 23:20 编辑

          为丑书“请命”的拙文
               ——评白砥先生的《“丑”之为美
                                          广西师范大学  蓝  阳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白砥先生在《“丑”之为美》(以下简称《丑》)一文里,表现了对“拙”字的高度钟爱。我经过一番考察了解,发现白先生的书法作品和它的这篇《丑》,同“拙”字确实很相配。因此我就把这篇《丑》称为“拙文”,不知白先生的尊意如何。
       当然,书法作品的“拙”,总是难免“拙劣”、“拙陋”、“丑拙”、“浅拙”、“猥拙”等等。而《丑》文的“拙”,则表现为观点谬误百出、用语含混晦涩、行文凌乱芜杂、全篇滞涩难读。其中有的部分,标题和正文的内容完全“脱节”,互不相干。看起来就像这样一个肉摊:高挂着一个“四不像”头,却又凌乱地摆放着一堆鸡、鸭、猪、狗的皮、肉、肝、肺、脚爪甚至羽毛等等,很是滑稽。
       下面,我只打算论述《丑》文的主要谬误。
                       一   
     “丑”文的第一个大谬误就是,力图说明丑书可以“化丑为美”。此文尽管含糊、混杂,但多读几遍,还是可以明白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说明这一观点。
现在,就让我们看看白先生究竟怎样说明在艺术创作中“化丑为美”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现实性。
       关于“化丑为美”的必要性,白先生说了一堆词不达意的话。他说:“艺术的审美,常常令大众迷惑不解,因为艺术家的创作形式,并非一定符合大众的欣赏口味与习惯,有时甚至离大众的要求甚远。”接着他就列举中外艺术家罗丹、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等人的作品有时如何如何的美,而有时又如何如何的丑。他还列举了我国三代、两汉、两晋、南北朝以至唐代的主流书风和作品,也都如何如何的“不漂亮”。他的这一堆话,都是一个意思:“艺术家的创作形式,并非一定符合大众的欣赏口味”。
       这里的“艺术家的创作形式”,准确地说应当是“艺术家塑造的艺术形象”。而他说的这一堆话,显然并没有把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我们只有把他的这一堆话同《丑》文其它有关的内容联系起来思考,才明白他在这里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成功的艺术作品本来都是美的,可是其中有的艺术形象,在大众的眼里却是丑的。这部分从外表看来显得丑陋的艺术形象,艺术家必定在其丑陋的外表里面,赋予它美的内涵,这就叫做“化丑为美”。由此可见,“化丑为美”在艺术创作中有时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客观事实并非如此,真正合格的艺术家塑造的丑陋艺术形象,是不必,也不能“化丑为美”的。因为艺术家(请注意,这里说的艺术家不包括书法家,其道理不难理解,只要稍动脑筋即可明白)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用来表现和评价客观世界的具体人物和事物。而人物和事物,必然有好有坏,有善有恶,有吉有凶。艺术家想要表现坏人、坏事、恶物、凶景,当然就要用丑的形象。也就是说,丑的艺术形象,是艺术家有意而为之,是用来表达自己对坏人坏事及其社会根源的厌恶、憎恨、批判和否定态度。因此,艺术家根本不希望大众把自己塑造的丑的艺术形象看成是美的。如果真的被看成美的,那倒是事与愿违,这件作品也就算是失败了。而从大众方面来说,也不必、不该把丑的艺术形象看成美的,不然,自己就成了好坏不分、善恶不辨、爱憎不明的糊涂虫。可见,成功艺术作品,根本就不存在“化丑为美”的必要性。
       那么,有没有人希望“化丑为美”呢?有的。那就是一些想当艺术家,却又没有艺术家能力的人,当他们需要塑造美的艺术形象时,却造出丑陋不堪的作品,他们当然希望这个丑陋的作品能够“化丑为美”。然而谁都明白,他们的这种愿望,只能是痴人的梦想。因为他们当初就是因为不具备艺术家的能力,才把应当美的艺术形象弄成丑的,现在当然就绝不会有办法再把它变成美的。
       可是白先生却认为,在成功的艺术作品里确有“化丑为美”的实例,他举出的例证就是罗立中的油画《父亲》。
按白先生的说法,“父亲”的面孔是丑的,其表现就是皱纹、苍老和粗糙。白先生认为,这样的面容在现实生活里永远是丑的,但在画作里却“化”成了“含辛茹苦、善良朴实的美感”。由此可见,“艺术创作中‘美’与‘丑’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在这里,白先生显然犯了两个不小的错误:
       第一、误把皱纹、苍老、粗糙当成丑的表现。其实,人面真正的丑,应当表现为先天生成的,或后天意外原因造成的五官不正常,如大小比例失当、残缺不整、变形扭曲、失去左右对称,或者整个面容显露异常的衰萎孱弱等等。而“父亲”这个形象五官端正、敦实健康、面目慈祥,完全不丑。至于皱纹、苍老和粗糙,都属于正常现象。
第二、白先生断言“含辛茹苦、善良朴实的美感”是由脸上的“丑”转化而来。其实,“含辛茹苦、善良朴实的美感”是属于心灵的美,同外表的美完全是两件事,也绝不会互相转化。假如“父亲”的脸,被画成布满伤疤,五官变形扭曲,面目狰狞可怖的样子,那么,画家即使拥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使他在人们的眼里,变成五官端正的人。
       可见,认为艺术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可以“化丑为美”,完全是荒诞无稽的幻想。而把“含辛茹苦、善良朴实的美感”说成人物面庞的美,则是逻辑混乱、违背事实的荒唐话。
       然而,白先生却不仅认为人物形象可以“化丑为美”,而且还认为丑书也可以“化丑为美”。
按白先生的说法,那些表现出了“朴实、原始、奇、古、疏、拙、生、涩、苍、老、辣等审美特征”的书法作品,虽然“形式上具有‘丑’相”,但它们“并非一定不具备美感,相反,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具有更为复杂、更深刻的审美内涵,亦正因为复杂而深刻,故为一般人所不解”。
白先生的这些话,说得含含糊糊、羞羞答答、半吞半吐,却又把自己打扮成不“一般”的人。不过,白先生不是“一般人”,这我倒是可以相信的。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恰恰正是他的“不一般”之处,使得他无法做到理直气壮。如果他能够理直气壮的话,就可以直截了当地说:丑书就像“父亲”的面孔一样,“美与丑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不,这样说还是显得拖泥带水了。因为白先生绝不会希望自己的作品化美为丑,所以完全不必用“互相”二字。只有简明、率直地说:“丑书可以化丑为美”,才能准确表达白先生的本意。而且在这里,白先生还应当把“化”的方法说得清楚明白。若能如此,他就不至于说出那种含糊的空话了。
       然而,更加令人遗憾的是,假如白先生真的把这个“化”的办法说出来,就一定会让“一般人”当成痴人说的梦话。因为要替丑书“化丑为美”,白先生当然还得采用“父亲”化丑为美的荒唐办法,而且还必须把这个办法的荒唐程度大大提高一等,并使之成为连环的荒唐办法。这个办法就是:第一步,首先荒唐地把丑书同所有的文学、绘画、雕塑等等作品,不管是美的还是丑的作品,通通搅混在一起,构成一团“大杂烩”,并称之为“艺术作品”。这样一来,在这个庞杂的“艺术作品”里,就包含着部分作品(如丑书)外表的丑,也包含着部分作品(如《父亲》)的人物内心美。第二步,再荒唐地把其中部分作品的人物内心美,当作“艺术作品”整体的外表美。于是,“艺术作品”里的丑书,自然也就变得“美”了起来。这样的“美”,当然属于“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审美内涵”,“故为一般人所不解”,只有白先生说的“不一般”的人才能理解,才能坚信这确实是“美”。
       可是,无情的客观事实却是,书法作品只能用符合美学原理的汉字点画、结构和布局,概括地、朦胧地表现客观世界的外表美,并不能像其他艺术作品一样,可以用艺术形象表现具体的物体、人体或场景的外表美,更不能像文学作品一样,可以用语言、文字来描述具体人物的内心美。因而在丑书里,就什么美都没有,有的只是外表的丑。因此它的这种丑,就没有什么“内心美”可以用来“取而代之”。也就是说,无论采用怎样的办法,即使是最荒唐的办法,都不能把丑书的丑“化”掉。如果一定要“化”的话,就只能把丑书以及它“寄宿”的纸张一起放到垃圾堆里,让它“化”为污泥,或者放到火焰中,使之“化”为灰烬。唯有如此,才能替它脱掉“丑书”的帽子。
       丑书家们就是因为弄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糊里糊涂地成天企盼自己的丑书“化丑为美”。实在可怜、可笑。
不幸的是,白先生的“不一般”之处,恰恰就是类此。
                      二
      《丑》文的第二个大谬误,是对“笔法派”的轻蔑,当然也就是对“笔法”的忽视。
在白先生看来,书法家最大的要务是“崇尚”和追求作品的“古”、“厚”、“拙”、“朴”,尤其是“拙”。他说书法作品不仅要“稚拙”,而且还要“大拙”。并认为这个“大拙”,就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即“尽境”。然而“笔法派”却批评他所“崇尚”和追求目标。因此在他的脑海里,“笔法派”和“笔法”当然都是要不得的。
       在这里我不能不说,白先生轻视和厌恶“笔法”,这可是一个致命的,带有根本性的大错误。为什么呢?因为所有合格的书法家,都必需具备这样的能力:即能够把自己构思的,具有美感的汉字点画、结构、布局,用笔墨准确无误地“刻录”到纸上,使之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书法艺术品。一个人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就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家;而要获得这个能力,又绝对离不开正确的笔法。
       书法里的“笔法”,准确地说就是执笔方法和运笔发力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技法。只有掌握正确的笔法,才能做到运笔书写的动作准确、精细、丰富,从而能够写出符合要求的书法作品。而要做到这一点,又要求能够调动全身的运动器官,包括左右上肢、左右下肢和躯干的关节、骨骼和骨骼肌,一起投入工作,并且使之很好地互相配合。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女书法家卫铄就提出要用“一身之力”来运笔。就是说,书写每点每画,都要用“一身之力”将笔运送到底。而这个所谓“一身之力”,依据现代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就是指全身运动器官各个部分的力量。只有调动全身运动器官的各个部分一起参与工作,尤其是发挥手指、手腕的优异功能,才能使得运笔的动作精细、丰富;也只有全身运动器官的各个部分很好地互相配合,才能使得运笔的动作具有动力和阻力的协调配合,从而做到沉稳、准确。
       可是,白先生显然没有掌握正确的笔法,因而他的运笔动作,达不到准确性、精细性和丰富性的起码要求。笔者曾在网上的视频节目里反复观察、分析白先生的运笔书写动作,发现他的运笔动作,基本上只是肩关节的伸、屈、外展、内收活动和肘关节伸、屈活动,并没有其它运动器官的必要配合,因而无法使得动作沉稳、准确。更为严重的是,他不会用手指手腕的配合来做精细、丰富的运笔动作。因此他的书写动作,既简单,又粗糙、轻滑,只能推动毛笔做直来直往、直上直下的简单运动。起笔、收笔、转折等处的精细动作,很难做得出来。凭这样的运笔能力,写出来的笔画当然难免出现断木状、朽木状、扫帚状、鼠尾状、鹤膝状、死蚯蚓状之类的丑陋笔画,而且,对字的结构和全篇的布局也无法很好掌控,无法准确地按照预先的构思进行创作。因此,他的作品也就难免点画拙劣丑陋、结构歪歪斜斜,布局凌凌乱乱。这样的作品,当然就难免成为“丑书”。
       正因为这样,白先生才尽力为丑书寻找生存的理由,这也就是本文标题里“请命”二字的意思。白先生除了设法让大家相信丑书可以“化丑为美”以外,还企图把三代金文、两汉隶书、南北朝碑版、大唐书风,甚至王羲之书风,都拉拢过来充当丑书的“同盟军”,然后再凭借“同盟军”之影响力来抵御大众对丑书的批判。白先生的这种努力,肯定难免成为徒劳。因为大家绝不会相信丑书可以“化丑为美”,也不会相信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等人会成为丑书家的“盟友”。可见,白先生想用拙文成功拯救拙书,肯定是难上加难。
                                                 2013-2-19 完成初稿   
                                                           3-20 定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2 09:16 , Processed in 0.225713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