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8|回复: 2

碑帖融合:新时期书法艺术创作的主旋律(原载《书法导报》2013年5月15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5 22: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原载《书法导报》2013年5月15日第20期
                 

                  碑帖融合:新时期书法艺术创作的主旋律
                                     彭新国

    “碑帖之争”一直是书坛的热门话题,尽管历代不少书家和书法理论家对此都有过精辟而深刻的论述,但直至今天,书法界依然乐此不彼。
    从书法艺术自身发展的历史来看,不同历史时期都客观存在着“碑帖之争”的问题。从唐代一直到明朝这段时期,帖学兴起,碑学受到了冷落,因此在书法创作中,碑学几乎一靡不振,而到了清代,碑学重新兴起,帖学遭到贬斥,书法创作又产生新的偏向,帖学产生了断档,直到近现代的书法界才逐渐认识到碑帖结合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开始遵循碑帖结合的书法创作新路子,而在书法创作中碑帖结合的尝试,在李瑞清、胡小石、沈尹默等前贤的不断探索之下已有了明显的起色。当然在现代书家的创作中,成功进行碑帖融合的例子虽然不多,但总体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时至今日,在当前的书法创作中,整体上帖学流行、碑学不显又是个不争的事实。纵观当今书坛,在碑学领域有着较大创新的书家极少,尤其是在碑帖融合上进行书风创新的书家更是凤毛麟角。在对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的获奖和入展作品进行考察后我们发现:在入选和获奖作品中以碑为本进行创作的作品并不多,其中碑帖融合进行创作的作品极少,而在仅有少量碑帖融合的作品中,又大都显得不够成熟。据此有人认为,在当代书法创作中碑学将继续弱化并不断走向式微。我对此持有不同的意见,个人认为:此只是暂时的现象,碑学正在逐渐中兴,在当代书法创作中碑学领域有着较大的空间,尤其是碑帖融合的书风创新空间更大。坚持碑帖结合、碑帖融会的路子必将是今后书法艺术创作一个重要的主题。
    不可否认,当下正是一个正大气象普遍缺失的时代,不管是在城市建筑、雕塑,还是在文学、音乐以及书画创作等等领域。就书法而言,我们知道,秦汉乃至隋唐时期的碑刻以风格多样和姿态各异而久负盛名,并一直影响至今,它那博大、雄强、古朴、厚重的艺术气质,彰显出一种正大气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固有的精神风骨,不论何时何地它总是那么令人神往,借用鲍贤伦先生的一句生动的语言就是:梦回秦汉。可是,这种“横绝四海、威加海内”般的大国雄风和民族气质在今天似乎已难以找寻了,这真是一个既让人魂牵梦萦而又无比郁闷的梦呀!这种气质的缺失将使当代书法创作审美观逐渐趋向单一化,失却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也将严重影响当代书法创作的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否在世界上产生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取决于这个国家文化的光大气派;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在世界上产生震撼力、冲击力、穿透力,更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主流文化的正大气象。21世纪必将是中国经济和文化全面繁荣复兴的世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必将再次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世界艺术的新贵。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熊秉明语)的书法必将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慕和追随。当然,笔墨当随时代。任何艺术都需要反映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书法也不例外。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实施开放改革,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期,开放的中国需要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需要有正大恢弘的文化气象的导向。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树立文化自信心,成为引领世界文化潮流的领头羊,从而实现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因此,随着当代艺术审美观朝着的多元化方向的不断发展,时代越来越呼唤强盛之音,而碑学书法中那雄强、古朴、厚重的艺术气息,正暗合时代的需求,是时代特征和民族本质精神的反映。为此必将得到书坛内外的广泛重视和广大书家的青睐。当前,尽管碑派和碑帖结合进行创作的书家还较少,成功的典范也不多。但是在近二十年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书家,他们从一开始习书,就未曾受到碑帖之争的太多干扰,他们兼收并蓄地受到碑帖的共同陶冶,并自觉地追求碑帖的融合。而在当代书法教育中,特别是在高等书法教育中,碑帖兼融、碑帖结合也正在教学中被广泛实践。我相信,将质朴遒劲之碑风与秀美流畅之帖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承古典而创新,必将是今后书法艺术创作的一个不变的主题,也应该成为新一代书法人创作实践上的一种自觉的追求。
发表于 2013-6-6 08: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6 08: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3 14:07 , Processed in 0.21228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