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74|回复: 5

评论家谢有顺、书法家钟国康等贾平凹的友人还专程从广州、深圳等地赶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 08: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墨蟲 于 2013-10-2 08:52 编辑

评论家谢有顺、书法家钟国康等贾平凹的友人还专程从广州、深圳等地赶来。

铜仁贾平凹文学馆文章可风.jpg

铜仁贾平凹文学馆,是陕西以外的唯一一座贾平凹文学馆。


   20日上午,本报记者随贾平凹由西安飞往贵阳,再续飞铜仁,揭开此馆“面纱”。这次活动,除了吸引全国多家媒体外,评论家谢有顺、书法家钟国康等贾平凹的友人还专程从广州、深圳等地赶来。加之正值铜仁“中国龙舟节”举办之时,这座黔东小城,一时热闹非凡。

  >>>贾平凹一大早就去“先睹为快”

  21日下午三点,是既定的铜仁贾馆开馆仪式,但从该馆奠基仪式到建成、布展,贾平凹从未来过,昨日上午忽然想“先睹为快”,于是一行人出发,直奔贾馆。

   铜仁贾馆位于一条现名中山路的“明清古街”上,属中南门古城风景区。借鉴当地通风透气的居住习惯,贾馆共开了三道门,正门开在中山路,街面老屋林立,古风盎然,附近多见山民挑沙担砖,一些古建正在修复中。有一道门出去是陈家巷,沿小径可上山,一路是苗家的吊脚楼,重重叠叠,行至半山腰,可俯视古城,“锦江河”淙淙流动,开馆仪式的红气球与横幅在风中掩映。馆内还有一个侧门,直通“把总署”,系明万历年间始建,虽数百年间屡有废圯,颇有沧桑之气,匾额横陈“明镜高悬”,当院有天井,阳光漏泄下来,树影斑驳,给贾馆平添几许沧桑之慨。

  贾平凹进贾馆“先睹为快”时,还遭遇了一次“海量”签名。北京某出版社将《废都》、《秦腔》、《浮躁》、《带灯》“打包”为四本一函,当地有“书痴”先行购得280套,堆如山积,请贾平凹签名。贾立于桌前,在函套外用粗笔“大书特书”,后又连签百本《带灯》。有人一旁打趣:“我们非常想帮你,但这事谁也没办法代劳啊”,贾平凹一笑:“哎,你们就气我……”众人一粲。下午开馆仪式,给当地读者现场又赠了300本《带灯》,读者在排长队签名时,还“一不做二不休”,请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与著名评论家谢有顺也在《带灯》上签名,以期“共同见证”。

   昨还有一趣事,“铜仁贾平凹文学馆”馆名及馆前的“文章可风”匾额,均为深圳著名书法篆刻家钟国康所题。钟国康昨上午参观时,“心痒难耐”,遂先撩起馆名“红盖头”,自行“揭幕”留念。

  >>>贾馆“内情”如何,记者带你看

  由于铜仁贾馆远在黔东,陕西“家乡读者”或许不便亲临,本报记者第一时间之“一线参观者”身份,且为诸位稍加讲述。

  馆分两层,一层重在展示。进得馆来,两厢是图片展室,讲述“贾平凹与铜仁”,展示的是贾平凹上次到铜仁的活动,比如观看神秘的傩文化演示等,也有国内“要客”观看三江公园内贾平凹《说铜仁》石雕文化墙的留影。再往里进,是西安建大贾馆馆长木南为贾平凹所撰“嵌名联”,“平心悟道欲遁空门难舍刀笔刻世事,凹处藏石颐养顽性留待天物戏人生”,颇道出了这位作家的文学个性与人生甘苦。再往里进,雕有“远想出宏域,高步迈常伦”,这副对联是贾平凹西安书房所挂之语,悬于此,可见贾视此地为又一座书房、又一处家,横额是“再旦”二字,展厅一篇文章影印件“泄露”了个中缘由,一篇写于2006年而当时没能“用上”的《废都》再版序文,“《废都》再版了,消息告诉给我的时候,我没有笑,也没有哭,我把我的一碗饭吃完。书房的西墙上挂着的‘天再旦’条幅,是我在新旧世纪交替的晚上写的,现在看着,看了许久”。大厅内是贾平凹各个时期图书原件四百余种,大厅设有录像机,正播放贾平凹配音的“《古炉》后记”,老陕口音回荡于这座黔东小院。墙上有贾平凹上大学时的钢笔画,“三年寒窗下,前排常见她”,有“多少个日夜色,脚窝里盛满了诗文”,简练、含蓄,耐人寻味。

  上得二层,主要供研讨及展览之用。首先见到贾平凹手迹所刻黑底金字牌匾,“秋风古道题诗瘦,落日平原纵马豪。”此次,为祝贺铜仁贾馆“开张”,费秉勋、李宗奇、邢庆仁、王志平等西安文化人以书画作品祝贺。费秉勋教授此次应贾之邀全程同行,他的祝贺书作是曹丕的一段名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乐荣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言下对从文者多所勉励。贾平凹那篇《说铜仁》手迹全文被制成一面“背景墙”,陈列在贾馆二层。据木南介绍,石狮、石元宝等诸多藏品系从西安建大的贾馆千里运来,包括贾平凹自藏的大罐,还有商洛乡间的磨盘等等,秦风秦韵,往往得见。

  >>>贾平凹很动情

“我现在心情很激动,似乎还有点儿在梦里的感受”,在21日下午的开馆仪式上,贾平凹非常感慨,在发言中屡次谈及对铜仁的喜爱与感激。他说,他曾给好多人说过,他与铜仁是有缘的,“如果蝶乃花之魂,沙是渴死的水,那我今生就该是铜仁河里的一粒沙,就该是一只蝶来铜仁寻找我前世的花”。

  贾平凹概括自己是“三次来铜仁”,现场很多人一怔,他随即解释到,“一次是意来,二次是身到”。第一次是铜仁的朋友背了一大堆铜仁的资料到西安找他,希望他为铜仁写一篇文章,而这也是贾平凹唯一一次为从未去过的地方写文章,而且他自称“写得很快,如神助一般”。后来到了铜仁,他认为“铜仁是当今中国美丽得最纯粹的一座城”,当铜仁有关方面说要给他建一座文学馆时,贾平凹谢谢对方好意之后,并不认为可行,但果真就建成了。这让贾平凹颇为感动,感叹“这真是一个仁义城、崇文城”。他在发言中感谢铜仁“对文学热爱,肯接纳我”,因而“树有包容鸟亦知,我将刻骨铭记”。

  铜仁贾馆馆长田宏顺当场承诺,会把铜仁贾馆的藏品和展品保管好,多开展文学交流活动。然后,数位嘉宾也作了发言。

  谢有顺说,众所周知,贾平凹的故乡在商州、在陕西,但贾平凹也把铜仁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文化故乡,精神故乡。谢有顺说,贾馆所在的这条古街,地面上有砖雕的“明清古街”字样,在当代作家中,真正继承了明清小说中优秀部分的作家,贾平凹是公认的一位,对这个“体量非常大”的作家,其作品的数量、质量和影响力,对铜仁必会有其深远影响。







  采访手记:一人,一地,一馆

  贾平凹尚未到铜仁之前,对着一堆资料便心驰神往,油然而生向往,遂才思泉涌而成美文一篇。后来,身到其地,更是一见如故,进而接受了铜仁荣誉市民的称号,再后来,更是被这方水土所接纳、所留住,于是,有了铜仁贾平凹文学馆的落成、开馆。

  贾平凹与铜仁结缘时间并不长,从2010年《说铜仁》,到2011年踏访铜仁,文学馆,则是2012年开建,昨日开馆。“一人”与“一地”,因文学而结缘,因“一馆”而从此“绑定”。此地山青水碧,曾是边城,距“沈从文的凤凰”仅六十余公里,昔贤在侧,众人已足仰望,兼之有“明星”来此站脚“助阵”,文学气息,从此必会更浓些许。想来有慨,深山中有此一城,极崇文化,且说做就做,坐言起行,一馆从立项到开工到落成,不过一年光景。而西安“贾馆”方面也是倾力相助,将一些“宝贝”千里大转场,运来陈设于此。

  参观时,屡闻感叹,真要把如此一座馆给了自己,拿什么往里放?而贾平凹的著作量之大、版本之多,当今作家中,似乎难出其右。以贾在文学、书画、收藏方面的浩繁之量,以其丰富,足以“填空”。

  文学充满了想象,现实有时亦是如此。贾平凹与铜仁,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却偏偏“好作一处”,只因了文学。对于设立文学馆,贾平凹一如既往地自叹“惶恐”,怕有负于厚爱他者,怕有负于一方土地。而一地对一人之看重、倚重,或许与发展中的“亮点”、“增长点”不无关联,但更与文化有关,与胸怀有关。

本报特派铜仁记者王锋文图


86E5F7A211C9F344B272B4DA598D747422.jpg
CD77C71DB6CCCDF71096D34F08801B6722.jpg
7518561_1200x1000_0.jpg
7518562_1200x1000_0.jpg
7518565_1200x1000_0.jpg
3151393839352700406.jpg
p17_b5555555555555.jpg
DSC08690.jpg
DSC06112225.jpg
DSC06057.jpg
DSC05855.jpg
DSC05694.jpg
DSC05410.jpg
DSC05703.jpg
DSC06229.jpg
DSC05393.jpg
DSC05207.jpg
DSC05087.jpg
发表于 2013-10-2 16: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恭贺开馆
感慨万千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
人间攘攘皆为名往



文人相轻
自古而然
文人相捧
于今为烈



相轻
或以己之长贬人之短
或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或吹毛求疵求全责备
从这个角度上看
相轻实际上是一种“批评”
对读者来说是负责任的
是文学生态的一种平衡机制




现今时代
全民信仰“名”
文人相捧
你说我是大师
我捧你是“领袖”
你抬我
我捧你
合着伙蒙骗粉丝



十年寒窗无人问
终生心血遭白眼
一旦成名排成队
楷屁手纸也收藏



为名而喜
为名而苦
为名而狂


顺便提一下
铜仁贾平凹文学馆
有国康兄一幅“文章可风”
足亦
是一种艺术
再挂一幅“铜仁贾平凹文学馆”
则俗气顿生
如果再多挂一幅
则令人生厌
况且“馆”字
与整体极不和谐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 21: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 21: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 07: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道量 发表于 2013-10-2 16:33
恭贺开馆
感慨万千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

"十年寒窗无人问
终生心血遭白眼
一旦成名排成队
楷屁手纸也收藏"

DSC08690.jpg
DSC08655.jpg
DSC08643.jpg
DSC05703.jpg
DSC0870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00: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4 05:17 , Processed in 0.332290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