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46|回复: 24

【风荷访名家】那么远,这么近——沐斋绘画赏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7 12: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那么远,这么近



——沐斋绘画赏读





夜语风荷














    沐斋(Muzhai),本名 宁锐,又名宁风云、宁风子。字移白、泊之。号沐斋。中国佛教协会[url=]《佛教文化》杂志[/url]主编, 中国佛教文化艺协会副秘书长。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作家、学者、艺术批评家、资深媒体人。20世纪70年代人。祖籍辽宁省海城市,现居北京。毕业于浙江大学,号称“风才子”。 是“新士人”学社发起人,新士社群活动主要围绕传统士人之琴棋书画展开,本质上仍不脱传统文人雅好窠臼。曾接受《财经时报》专访,整版报道“新士人”及其活动。出版年表:1、文化随笔集《温文尔雅》(图文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 2、艺术理论合集《书法与中国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3、杂文合集《文化发展论坛年度文集》(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 4、散文合集《开过诗经的老式火车》(南海出版社2006年) 5、《空色——中国传统意象十二品》(中华书局2012年12月) 6、《月移花影》(金城出版社2011年4月)新著《兰花旨》等出版在即。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2: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夜语风荷 于 2013-12-7 12:50 编辑






                                                                           那么远,这么近
                                                                                                
——沐斋绘画赏读

                                                                                          

                                                                                            
  文 / 夜语风荷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读沐斋的画作,我会时时想起顾城的这首《远和近》。

        很远还是很近。这是个微妙的问题。

        我们常常距离自己很远而不自知。

        但在沐斋这里,在他的文字里,在他的笔墨里,我常常得以接近自己。

          沐斋,宁风云,风子,我最为钦佩的才子,不打折扣地钦佩。我没有见过他,也没有打算专程见面,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了解、熟识、欣赏和喜欢。

         6年前初识风子,是缘自网络上一组他的国画小品展。那身穿红方格衬衫的邻家二哥,和手机、汽车、台灯等等现代标志一同出现在他的画里,却仍旧那么古雅,那么斯文、那么自然那么舒服,让我很是惊艳——每一幅画都挟裹着他超拔的风雅、霸气的自信,向你扑面而来,让你无法抗拒。

        那时候我还没有学会矜持、默默地点上一个“赞”,在跟帖里面激动地咕咕噜噜了一番之后,我就开始了长期的、在他博客里的扫荡。从博客、微博到微信,好在大家都爱玩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风子始终都在我的视野里。时不时地,我会去他的自留地里串串门儿,拿他的文章、他的书法、他的画给自己补养补养,毫不客气。《温文尔雅》是我当当来的,《空色》是他寄给我的,都那么美味,都那么营养。时常窃喜:有个这样的神友,多好。

        在作家、学者、书法家、新士人诸多身份之外,风子无疑还是个高产的画家,广涉花鸟、人物、山水,笔墨精绝,意蕴深厚,各有其妙。他的公开发表的每一幅画我都看过、细细地,就冲这一点,我也称得上骨灰级粉丝了。在他的系列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应是如下三类:兰花、人物、写意山水。

        风子嗜兰、植兰、写兰、绘兰,他的居室内外,案头书侧,处处是兰。说他以兰为妻毫不为过。经常在他博客中接受关于兰花知识的普及教育,看他津津乐道于春兰之雅、蕙兰之势、建兰之貌、墨兰之豪、莲瓣之容、春剑之态、寒兰之韵,绝不亚于上一堂高水准的植物学课程——更要命的是,他除了像植物学家一样对各种兰花的习性特征如数家珍外,还能用他饱蘸情绪的笔墨,写出一篇篇引经据典的兰花文,绘出一幅幅独具自家面貌的兰花图。居雅兰之室,养君子之心,其笔下兰花亦彰显了兰的本性——遗世绝尘之姿,飘逸洒脱之态,清雅空灵之韵,虽尺幅小品,但雍容端庄、灵气迫人,深得业内藏家垂青。

        风子画兰,自开始就有明朗的自家面貌,在不长的几年里声名鹊起,迅速拉开了与其他花鸟画家的距离,远远地领跑在前沿,在“有限的空间里作出独到的贡献,获得灵犀一瓣的馨香”,其原因大概有三:

        其一是精准的造型。作为一名有十数年养兰经历的发烧级兰友,风子对各种兰花的深刻了解、深度理解和深沉钟爱,为他的兰画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素材——这是当今许多花鸟画家所不及的:在许多的花鸟画中,我们看到的兰,只是一株模模糊糊的抽象化了的大概叫做兰的植物,几带叶,数朵花,而已而已,无种,无品,偶有颜色,也是那么老祖宗用过的一两种。而风子画兰,绝对是特立独行的——他的每一幅兰,都是建立在对各品类兰花的深入观察之上;他的每一幅兰,都能够经得起植物学家的推敲。从株型、叶姿、叶长,到花莛、花苞、瓣质,甚至分窠、舌面,在他的兰画里,竟然都能够用写意(而非工笔)的笔墨精准地表现。懂兰的读者,一眼就能看出他画的兰是哪一个品种,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风子在兰画领域独领风骚。

        其二是出神入化的笔法墨法。风子画兰,一看便知品类,却并不是使用工笔技法,而是多用写意笔法,这是他的另一个高明之处。风子习书多年,以书法线条入画,让他的绘画语言更具风骨。他的画往往几笔而就,却造型生动、颇具意蕴,其书法用笔优秀的线质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此外,风子在兰画中多用冲墨、破墨之法,并大胆尝试色墨,用以表现叶片叶筋的姿态及花瓣颜色的细微变化,画面色彩丰富,花青、藤黄、赭石、胭脂,脱离了传统的淡墨一路,淡雅,清丽,脱俗,正所谓“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在技法层面上更能接近兰之神韵。如他的《玉海棠》一图,对翠色欲滴的花瓣表现得极为准确,温润如玉的质感呼之欲出。风子在笔墨技法上的出神入化,并不是天成的,而是来自于他自觉自发的训练和摸索。早在几年前,他就尝试用国画的笔墨技法,临摹油画经典作品,自己名之为《向大师致敬》。从莫奈的《日出》、高更的《塞纳河》到梵高的《向日葵》……他用国画颜料、毛笔和宣纸,努力尝试,去表现油画的色彩和质感,这样的的刻苦实践,不仅仅是技法、画材、笔墨的探索,同时也是对中西绘画在理念和审美层面的拷问。为艺最苦,而他以苦为乐,并乐此不疲。

        其三是匠心独具的构图技巧。凡经营下笔,立意定景,皆匠心独具。读风子的兰画,第一感觉就是——他的兰花很有姿态!这个姿态之所以抓人,很大程度上缘自画家的经营布置。“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基于对每一个品种兰花的认知,风子长于选用灵活多变的构图,从不同的视角来表现它们最美的姿态。风子的作品擅用留白,将花卉从空安放,叶片疏密自如,偃仰,直耸,旁逸斜出,各个审势得宜,姿态生动飘逸。大片的留白中,使得对花瓣、花苞、花莛的表现游刃有余。如《贵妃醉酒》一图,将花朵和花苞置于视觉中心,痛快淋漓地渲染出花朵“双颊微醺、红唇耀目”的娇美之态,尤其是那朵似放未放的花苞,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长在一枝斜出的花莛之上,宛如豆蔻少女,娇羞无比,惹人怜爱。这个斜出的花莛,把整幅画面点染得分外妖娆,实乃点睛之笔。

       读他的兰花诗,看他的兰花图,养眼,入心。暗自就想,如果某一日有缘见面,不知他是否吐气如兰?风子和我的另一位好友、空一和尚很相似,都是如花似玉、博学风雅、气场清新,我对他俩的概括都是:“年纪很轻,但像是活了很久!”

       风子的人物画,大致分两类:“红方格”系列和戏曲人物系列。红方格系列,可以说是风子的又一个独特的个人化LOGO。红方格系列画作,均以一个造型夸张、头大腿短、身穿红方格的邻家二哥形象入画,或立或卧,似痴非痴,读书弹琴骑车发呆,现代生活的日常景物信手拈来,却尽得风雅,彰显着画家充足的文化自信。近期的创作中,风子更多的侧重于戏曲人物。他的戏曲人物画,比起红方格系列,更加成熟和老辣,大多摒弃了画面的背景叙述,而是直接在大片的空白中安排布置单独的人物,他擅长通过画面位置的前后上下,表现人物的情感关系。如《陶谷增词》一图,没有任何的背景描绘,秦弱兰和陶谷,在大片的空白中,分别居于画面的左上和右下,没有任何背景,却准确地交待出两人的位置,以及陶谷远望佳人时微妙的心理过程。不仅如此,在戏曲人物画中,风子擅用没骨、白描甚至漫画等多种技法,在描摹人物的神情方面很是可圈可点。最为精彩的是《击鼓骂曹》一图,人物的神情刻画极为生动,寥寥数笔,就把祢衡的愤怒、曹操的尴尬表现得惟妙惟肖,令人叫绝。
         风子第三类的画作,也是我最为喜欢的,就是写意山水系列。在他的新著《空色》里,我追随着他,将中国传统文化意象十二品一一细细沉吟,于是更加地理解他的画,并深切体味着两个词:“意象”与“距离”。

       在我的阅读里,风子最具意象魅力的山水作品,是那西湖十景系列作品。青年时代西子湖畔的游学经历,大约是他的人生最美。在很多文字里,诗句里,他都要重回西湖,反反复复地。

       那年。

       那时候。

       那酒,那茶,那些青春和人们。

       他对自己西湖岁月的疼爱,我十分理解。因此,他笔下的西湖十景,似乎不应该叫做西湖十景,而应该叫做“向青春致敬”,只有青春,才会如此动人心魄。在风子的西湖十景里,在风子的青春里,读一幅画,就能读得你眼泪盈盈。

       在山水画作中,风子多用极狭长的构图,被友人戏称为“危楼高百尺”。最为狭长的一幅,宽度仅15 厘米,长度却有2米!西湖系列也是如此,全部采用狭长图制。

       狭到无以复加,长到惊心动魄。

     《雷峰夕照》。铺天的万丈霞光,盖地的茫茫水色,夹带着奢华无比的青春时光,从画面倾泻而出,直接忧伤了你的心。正如风子的自语一般:“笔底不再是过往的烟云,画前也不再是从前的我了。”
     《南屏晚钟》。把字题在了画面上部的正中央,字色用墨极为讲究,从浅入淡,由淡近无,墨色水痕渐次晕变,与画面的淡墨遥相呼应。这幅的构图更为大胆,画面下部三分之一的空间全部留白,却显得意味无穷。

     《柳浪闻莺》。干脆把题款的传统制式颠覆,成45度角斜写在画面中,与风向保持一致!……这画中的西湖,是他宁风子专有的西湖,是他念念不忘的青春意象。“意象”这个极其模糊的词语,能够用绘画来接近和捕捉,该有多霸气。

       读风子的山水画,还有个读后感叫做“距离”。

       距离,就是远,近,以及远和近。

       “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读他的山水,我时常想起顾城的这首诗。在远和近的辩证中,体察微妙的距离。他的山水画同样具有很高的“辨识度”。无论是山水小品还是诗意图系列,均有着了独特的个人标签:从画家独特的视角望出去,寻到与心灵最接近的路径。他在山水中多用一角式构图,拉开与景物的距离,画面视点或从高处俯瞰,或自远处眺望,或旁敲侧击,或踞而仰视,构图新特奇绝,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独特的构图之外,他还注重了多种绘画技法的融合与尝试,在使用国画元素表现光影方面有着独到的探索。代表作品是他的王维诗意图《独坐幽篁里》,画面视点踞于人物左前方,与席地而坐的人物视线相平,距离人物很近,距离竹林顶端很远,月光自顶部倾泻而下,清寂孤冷之境顿出。他利用画面中部参差交互、几乎一贯到底的留白,准确地表现茂密高深的竹林间月光下落的意象。以传统的画材和笔墨表现抽象化哲学化了的光影,整幅画面诗意盈盈,气韵流动,把王维诗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清、静、幽、孤、淡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
        而那幅《出门一笑大江横》,更是令人读过之后就再难释怀。狭长到惊险的画幅,恰如一场自下而上的阅读历险。满幅的画面,都被铺天塞地的滔滔江水填满,仅在左下角,有个小小的人影,面向专属于自己的大江,振臂狂呼。是的,正如他言,“每个中国人的心底都横着一条江,或浅或深,时喜时悲。大江东去,浪淘不尽,江声里闻听到的,是千古不变的壮思与忧愁。”


       此刻江水滔滔。
       此刻的我距离风子,是这样的远。
       但他笔下的大江,距离我又是这样的近。

       作为观者,我无需揣摩他那时是怎样的壮怀,我只知道,在这幅画前,我麻木了许久的心,如他《温文尔雅》里的“活东”一般,动了一动、又一动。

       距离我们那么远的风物,却能够这么近地接近心灵。

       这,就是读画的好处。




                                                                                                                      2013/10/06 0: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2: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2: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2: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2: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2: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2: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2: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2: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7 04:16 , Processed in 0.369047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