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4|回复: 1

书理画论——绘画史的标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9 14: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绘画史的标杆
                                                张彦远与《历代名画记》
                                                     ■     陶小军
     张彦远,字爱宾。山西人。约活动于公元813879年前后,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家中长辈累任重臣。他本人也先后出任过左补阙、尚书祠部员外郎、舒州刺史、大理寺卿等官职。张彦远在书法方面辑录《法书要录》,在绘画方面著《历代名画记》。他说:“好事者得余二书,则书画之事毕矣。”张彦远写作《历代名画记》的时间应当为公元847年。
      《历代名画记》共分十卷,前三卷是总论的性质,主要讲画学和画论,分别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理论、技法、装裱、画具和鉴赏进行了论述;后面七卷为史传部分,有点像史书中的列传,是按年代顺序写的画家传记。
     《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且完整的绘画艺术通史。其中画家传记及有关资料的一部分在全书占篇幅较多,在文体上主要采用相对松散的“记”类体裁,并且借鉴了史学著作及同类著作的写法,由此形成了《历代名画记》独特的写法。1990年代,阮璞提出“《历代名画记》以史传之书而兼具品第、著录性质”之说,使人们对《历代名画记》有了新的认识。《历代名画记》不仅兼具中国古代绘画文献的三种基本形式——著录、品评、史传于一身,还秉承保存文献史料的史学著作传统。在写作内容上,它不仅未局限于评述绘画作品和画家,还涉及绘画材料、书画市场、收藏与保管、印章押署等方面,从绘画创作欣赏的全过程着眼,把著录﹑鉴藏﹑流传﹑名价以至装裱也纳入了研究画史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画史的研究构建了完整的体系。
       书中列出了从上古到唐代贞元末期372位善画者的姓名,所记画家最具有价值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一段,这些资料成为后世研究古代绘画史的重要根据。不足之处是缺少北朝绘画的史料。此书流传后,由此给后世留下唯有南朝才发展了绘画艺术的印象。
       在绘画理论上,该书不仅承继和阐述了对谢赫“六法”的议论,气韵生动是讲传神,骨法用笔是讲线条,应物象形是讲形似,随类赋彩是讲上彩,经营位置是讲整幅画面的设计,传模移写是讲临摹前人的作品;还提出了“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书画用笔同法”等具开创性的观点。
        张彦远说明了绘画悠久的历史,从原始绘画的出现谈起,从历史事实方面反复论述绘画的功用,并认为绘画在“助教化”的功用上比文字作用更大。提出绘画的社会功能是“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成教化、助人伦”是绘画产生的社会功能,“穷神变、测幽微”则是绘画在表现自然万物时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他认为绘画与经典著作具有相同的作用,这一观点,几乎与人们通常认为的绘画只是一种用来养性怡情的玩物完全不同,应该是张彦远的一个创见。这也正是他对绘画理论的一大贡献。
       在张彦远以前,已有不少人根据他们对绘画艺术的理解程度和鉴赏水平,提出了各自的品评鉴识标准,但张彦远提出作画以“自然、神、妙、精、谨细”等来排列画艺高低品第的一个新的品评系统。这就说明,不同的时代风气和不同的审美观,以至产生不同的艺术标准。这是在艺术发展过程中,接受与被接受的两者之间各自有所选择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风气对于绘画艺术可以产生直接而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影响的具体反映。
       总体来说,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一部集画史评述、画家传记、作品鉴藏等于一身的理论著作。张彦远在发展前人的学说基础上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创建了画品体系,奠定了中国绘画的基础,其后的著作基本没有突破它的影响。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实际上是由绘画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审美典范。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14: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9 00:43 , Processed in 0.352378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