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231|回复: 97

艺术▪生命▪传承——钟天铎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5 18: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老徐 于 2014-8-15 19:32 编辑
艺术▪生命▪传承
——钟天铎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

nEO_IMG_IMG_6983.jpg
当代书法网北京讯(首席记者 老徐)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省书协、江苏省美协、《中华国粹》杂志社共同举办的艺术生命传承——钟天铎书画展815日下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中国书协顾问张飙、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中宣部原秘书长官景辉、中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长韩亨林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媒体记者500余人出席了开幕仪式。
开幕式结束后,众与会嘉宾齐聚一堂,召开了钟天铎书画作研讨会。各位专家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对钟天铎的书画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826日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8: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天铎.jpg
钟天铎,原名恩惠、恩蔚,曾用名钟洪、汉簃,号受斋、涂客、二可居士。1943年生于苏州,祖籍浙江吴兴。少时以足疾克励自强,即以素描、水彩画见称于吴中。稍长则致力于传统书画,精山水、人物、花鸟诸画科,并雅善书法篆刻,尤长于鉴定书画文物。尝从学于唐云,学识日益猛进,有声于海内外。绘事以写意韵为旨趣,常博涉诸家,转益多师,究心于青藤、白阳、八大、大涤子、蒲作英、吴缶庐诸家。画学用力尤勤,能入其堂奥,学而善变,俱能得其精义,机杼自出。篆刻融合古今,继承发展形成自家风格。书画、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展览,颇得时论好评。又曾应邀两度赴日本、三度赴新加坡进行艺术交流,其作品深得彼邦人士赞赏。已出版有《钟天铎书画作品集》(古吴轩出版社)、《受斋印谱》、文化部中国美术大事记《钟天铎艺术创作状态》(中国文史出版社) 、《钟天铎临《礼器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8: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闲情亦是得意作
——谈钟天铎先生偶临《礼器碑》
谢权熠
今年新正,我有赴京华数日之游,自然免不了拜会京中师友。抵达次日就在好友刘洪郡的陪同下,去看望了钟天铎先生。得与先生畅谈良久,颇为尽兴。席间,先生助手取出其新作数幅,书法、绘画皆老而新也,即前人所论之“老树着新花”,功夫老到,笔力苍劲,苍劲而鲜活,有其内秀,显其通脱,非俗笔可至也。其中有一长卷,乃先生临《礼器碑》日课,初一看,便觉古意湛湛,似得清人写碑精要。细读之,见其用笔不苟,尤其于汉代隶法了然于胸,纵横之间,无不合古,无不高古。我与同行洪郡兄道:“钟先生此作虽是日常之临写,不过做抚汉人笔意罢了,却得高古如此,今日书坛几人可臻?”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等我回到杭州不久,洪郡兄就来电怂恿一起把钟先生所临的《礼器碑》整理出版,我当即满口答应,我想着,此作得以出版发行,必然是十分有意义。之所以这么说,缘于我读书时一段临写《礼器碑》的课程学习。当年隶书课程中,老师专门设置了两周时间临习《礼器碑》,并带来了很多大家的临摹图片,其中林散之的临作对我印象深刻。干净、细腻是他那件临作的最大特征。尤其是林散之先生用笔时的积点成墨的用笔方式,点画遒劲,丝丝入扣,打开了一种新的书写方法和思路。由今追古,经他人之笔墨来学习古代经典的范本,这本身就是一种合理的借鉴,是一种贴近现实的学习模式。钟天铎先生此卷足可细细研读,其于汉人笔意之理解,有深刻与独到处,自非常人可及。刊行布世,必能嘉惠于后学,此笔者深信不疑也。
或有客问:“钟天铎先生为谁?”不可否认,世知先生之名者,多属见证近五十年来中国书画发展之前辈。先生为苏州人,自幼喜翰墨,以翩翩之少年交一时吴中前辈名宿,期间种种,已然吴中书画界之佳话、故事。先生聪慧尤为唐云前辈所青睐,自动收为弟子,亲加传授,叹其敏学善思,唐公不以弟子视之,时做朋友之探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钟天铎先生便以书画篆刻成名于江湖,为艺坛侧目。后先生只身赴美,客居他乡数十年。此数十年间,先生的生活主要是读书、写字、作画,或者游历各地观赏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独自在大洋彼岸研习古今书画,反而抛开了名利与应酬的干扰,让他的学习显的更加纯粹,思考也更加深刻。几年前,钟先生开始隐居京华,与京中师友相互砥砺。先生才学与其笔墨功夫为有识者叹服,我在观抚此卷《临礼器碑》习作之前,即已有友人在我面前大作表扬之词了。所谓酒香何惧巷深,诚然。
在中国书法的发展长河之中,每个时代似乎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书法高度,汉代的隶书就是之后两千年来隶书的法书,不仅被历代书家所取法、学习,其高度甚至是无法逾越的。汉碑风格琳琅满目,每一块不同的碑刻,其风格不同,而无不合其古朴的时代气息。《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明郭宗昌《金石史》评云:“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其字画之妙,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之神功,非由人造,所谓‘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尚未足形容也。汉诸碑结体命意,皆可仿佛,独此碑如河汉,可望不可及也。”清王澍《虚舟题跋》评云:“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又说,“唯《韩勑》无美不备,以为清超却又遒劲,以为遒劲却又肃括。自有分隶以来,莫有超妙如此碑者。”历代推崇至此。作为钟天铎先生日课的临抚之作,他是一中平常心来写的,是学习,更有消遣的意味,作为成名已久,且不乏世俗应酬的她来说,保持这份心境和态度,就足以让人钦佩。我之所以不厌其烦的强调这是“日课”,一方面试图淡化日益严重的创作感念,还原书法艺术作品产生的自然与偶然。另一方面也更加凸显出钟天铎先生的笔下功夫与良好状态。因为通观整卷,足以窥见先生运笔坦然从容,又一丝不苟。临作既体现了原碑的形态与精神面貌,充分展现了原碑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的书风,作为由碑刻还原为笔墨的重新表现,先生又有意识的导向方整之中又兼具阿娜的艺术效果。并且这种种表现,十分自然,在其遒劲的笔力之下,有很强烈的书写性。作为书法,这几年很多人为追求形式,往往忽视了书法的书写性。笔者一直认为,只有在书写中表现自然,同时体现艺术之美,才可以说是得其用笔。否则上下笔画无所联系,气脉不通,又何来通脱?所谓的线条也不过成了自欺欺人的说辞罢了。
清杨守敬论及《礼器碑》:“要而论之,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所以难也。”这个难点也是《礼器碑》的妙处与高处。钟天铎先生的临作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不仅是表面的规整与形似,而是很好的将原碑中那种跌宕变化巧妙和含蓄的予以表现,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就是寓奇险于平正,这是一种不张扬的手段,这是一种雅量,是一种风度,钟先生很好的把握了这个大原则,所以作品就平和而丰富,不单调,不雷同,这也说明她的笔墨语言是十分丰富的。以他的飞白为例子,就是飞白湛湛然也,不空、不飘,笔枯而墨润,老到而鲜活,所以我在已开始就说先生笔墨是“老树着新花”也。这是功夫,更是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8: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徐 于 2014-8-15 18:15 编辑
古质的坚守
————品读钟天铎先生的篆刻艺术
谢权熠
         近两年间,案头长置些印谱,抚书读印,怡然自乐。在这两年间,案头的印谱也常读常换,有的欣然一翻也就束之高阁,不知何时才会去问津了。只有少数印谱,常温常新,不曾置换。检而录之,乃《十钟山房印举》《赵之谦印谱》《吴昌硕印谱》《受斋印谱》《来一石印谱》数种而已。
        赵冷君作印,寓拙于巧;吴俊卿作印,寓巧于拙。两者向为篆刻家所取法参悟。之于《受斋印谱》,我两年来也时常翻阅。此谱所收诸印,古质清雅,大气沉着,无存一丝俗流。
或问:“《受斋印谱》为何等印谱?受斋者又为谁?”受斋者,吴郡钟天铎斋号也,先生原名恩惠,字天铎,号受斋、涂客。素以字行。先生早年自学西画,因喜好碑帖,又得蒙吴中前辈偏爱,授以金石、书画、文字等诸学问。及长又游于唐云先生门下,一时名师高徒,艺林佳话。“文革”以后,书画艺术重得重视,一片待兴之时,钟天铎先生以十年动乱中打下的坚实基础,以书画印三绝享名吴中,为艺坛瞩目。当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时,钟天铎先生一手好印一旦显露,顿时在印坛名声鹊起,很快确立了他在印坛的地位,成为印坛的中坚力量。80年代以后,书坛印界热闹之盛,颇有人文复兴的盛象,但也不免夹杂着浮燥与流俗。钟天铎先生在其声名正隆之时并没有过多的参与其间。反而退居书斋,淡泊自守,终日与古人对话,惟与三、五好友相过从。此三、五好友者,有曼翁、周永健等诸先生,皆一时瑜亮之才。曼翁公言,与钟天铎先生“常相过从,所谓至交,外人不知也。”他之所以与钟天铎先生能成至交,必然是有钟天铎先生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深深吸引了他。概而论之,乃钟先生三个特点:人淡、品厚、艺高。人淡者,在其不与世争。品厚者,则在论其德。古人以“立德、立言、立行”为三不朽,德居其首。钟天铎先生与人相交,待之以诚,不浮不作。同辈友人,互相砥砺问学。于晚辈后学,不以长者而高高临之,却和蔼平易,尤对那些有潜力的后学晚生扶携有加。每每与先生对坐品茗,似对明月,犹沐春风。我有一好友尝自编杂志一份,他为人厚实,勤于事业,每期杂志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然而因乏经营之道,故而常常收支不衡。钟先生识其才而重其品,支持有加,亲为联系稿件,泽惠后学。
         钟天铎先生用心篆刻的缘由,乃起于一小故事。当年钟先生年少好学,从游于吴中诸前辈间,书画皆小有成。某日,宋季丁先生激其曰:“儒子能作印否?”钟先生少年意气,捉刀即刻“海日楼”三字。宋季丁先生见之,惊而赞其古拙有滋,嘉许之甚,以为以钟天铎先生之天质秉性,必能在印坛有所作为。“海日楼”一印也是钟先生处女作,今复观之,古拙中不乏天趣。当时先生虽未治过一方印章,而学书已有多年,于篆刻寓目亦多,又见老辈伏案铁笔,临时急就竟能得其仿佛。钟先生如此故事,足见其少而敏慧,亦可见吴中文化氛围之浓郁。
         钟天铎先生刻“海日楼”一印,受前辈勉力,方全心篆刻。钟先生学篆刻过程有四:一曰法秦汉古印;二曰参浙、皖诸派;三曰取三代吉金入印;四曰融汇通之,发以已意。印宗秦汉,似在篆刻学习中向被视为正途,钟先生摹临汉印颇为用心,对汉印平整中富于动态之美尤为体会良多,故而拟之玉印,亦静穆中不乏灵动之韵。之于浙、皖两派,钟先生法丁敬诸公印式,而借其刀法,以涩而不滞的刀法为其一生所用。浙派篆刻往往巧而高雅;皖派篆刻则多巧而优美。钟先生学习“巧”,更思考不因巧而有“缩头让足”(吴让之语)之痕迹,此一目了然之巧,不足深论。他就从秦汉印章中去探索,秦汉之印或率意或规整,而皆有言之不尽、意味无穷之妙。盖为巧拙互用,巧在其间也。钟天铎先生对这一个问题的把握,是十分深刻的。他一直在做的就是使篆刻作品的效果如品橄榄,初看自然觉好,贵在越品越赏其妙。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人觉有常读常新之感。《受斋印谱》之所以能引起我经久的阅读兴趣,关键一点也是他的篆刻作品中抓住了篆刻艺术中这一点玄妙之处。我一向认为,学习书画篆刻当在理法上下功夫,由此去探求其变法之法,而非是闭门造车,也不是一味追求什么趣味与好看。理法一通,处处都是莲花妙境,再以性情发之,笔墨韵味,自是充满人文色彩,往往入古出新,另置一格。钟天铎先生篆刻已入此境界。若只是看到了他篆刻作品中的字形、用刀,那实在己是下了一个层次的认识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虽然讲到钟先生尝学秦汉、明清印作,实质上是不能将他做为学某派某印去分析的。因为理法一通,即是把握了艺术玄妙的核心,尽得其七十二般变化的“术”,而非七十二个变化之“样”。何为化境,能以已意变化出之,即得之也。
        我认为钟天铎先生化印的高明之处,还充分表现在金文、古篆镌入方寸而得通脱之妙。说实话,当代不缺少刻治金文、古篆入印的作手,而我之所以独推钟天铎先生,盖有二因:其一,在钟先生此类印作与前辈学人思考与创作相为一脉。此一脉者,篆刻之文脉也。一派有兴衰而文脉不可断。其二,还是归根到钟天铎先生的篆刻作品不以形式、结字来哗众取宠。平淡而古质,静穆而灵动,未见浮躁、轻薄之弊,此其所以为贵,亦其之所以常人以为难者。还有一点我也必须说一下,就是钟天铎先生的篆刻作品风格千变万化,终是自家面目,统一而显多元。或工稳,或豪迈,或委婉,或爽直,或率意,或沉着……,如一年之三百六十五日,天天日落日出,天天风景各异。要全面而立体的了解和解读钟先生的篆刻艺术是不能以一时一刻来做评判的。我自叹抚《受斋印谱》两年,如上所论,也不过一孔之见,浅显之甚,真是羞于落笔成文的。最要命的莫过于每每抚印拍案,心有息息之时,却一时无法寻觅合适词汇来予以表达的无奈。
         品读《受斋印谱》除去对钟天铎先生的钦服之意以外,有时也不免让我颇有所思。先生篆刻,无一丝俗流,古质自守,变化入神,不以奇怪夺人眼目。在现在这样一个传媒发达,知讯弥漫的社会中,先生在书斋中淡淡的独自耕耘,他的这份坚守竟然显得那么难得和纯粹。我相信钟先生是寂寞的,但又是痛快的。深夜中刀石的碰撞足以使先生为之欣喜。偶尔的朋友闲聊钟先生也并非寡言少语,而不乏激扬的陈词,有时还给人一些别样的思考之论。他本质上是这样一种人:懂得细细品味,仔细感受;同时又能抒发豪情,尽显名士风流。自我离开京华,客居湖上,竟已有年。与钟天铎先生品茗闲聊的场景尚在眼前,钟先生安好否?一想,不禁转而自笑。钟先生必然还是隐于市而乐于艺,正如他在“梅村”一印边款中描述的那样:“谈书观画甚畅,兴酣奏刀,”文人雅逸,足可窥其一斑矣。这里,反而羡慕起钟先生的那种放怀俗世的生活状态度来。艺术之所以美,因为他能使生活更美。钟天铎先生以书、画、印诸艺相娱,得心畅神怡,其艺臻妙,其人则自雅矣。

                                                                                                                                                                                                         二OO九年三月于湖上欢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8: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徐 于 2014-8-15 18:20 编辑

艺术▪生命▪传承——钟天铎书画展 nEO_IMG_IMG_695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8: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生命▪传承——钟天铎书画展
8.15        中国美术馆
nEO_IMG_IMG_696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8: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生命▪传承——钟天铎书画展
8.15        中国美术馆
nEO_IMG_IMG_696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8: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生命▪传承——钟天铎书画展
8.15        中国美术馆
nEO_IMG_IMG_697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8: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生命▪传承——钟天铎书画展
8.15        中国美术馆
nEO_IMG_IMG_697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8: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生命▪传承——钟天铎书画展
8.15        中国美术馆
nEO_IMG_IMG_697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30 03:08 , Processed in 0.443556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