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文韬

黄钟大吕 绮霞满天——纪念黄绮先生九五诞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7: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钟大吕 绮霞满天——纪念黄绮先生九五诞辰
3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7: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梦亭先生写出了大家对黄老的崇敬之情,那就是“高山仰止”。
3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7: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石铸墨  笔帘留香
                                 
                                                             ——怀念黄绮先生

                                               文/郑标

  2009年的农历五月初四,是著名学者、书法大家黄绮先生诞辰95周年的纪念日。在我的眼中,黄绮先生绝对是“高山仰止”式的人物。先生生前曾经在家中接受过我的采访,我至今珍藏着先生赠我的书法作品。在先生的大日子即将到来之际,谨以一篇小文表达一名后学对先生由衷的敬意。

  黄绮先生在河北文化界是大名人,省会石家庄的很多建筑上都有先生的题字。他在诸多文化艺术领域均有独特建树,被学术界称为“黄绮文化现象”。尤其在书法创作方面,其独特的“铁戟磨沙体”,开创出“雄、奇、清、丽”之“中国北派书风”,“篆隶之间、汉魏之间、行草之间”的“三间书”兼容并蓄,凛然独步,深受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作为在河北工作的媒体中人,我对黄绮之名当然熟悉。只是,虽然对先生万分仰慕,但一直未觅得机会亲炙大师芳泽。直到1999年,机会终于来了。

  那一年,我正担任着河北电视台《中国河北》栏目的制片人。当年的12月20日,国人将迎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澳门回归。刚刚进入秋天,我就开始琢磨,自己所负责的栏目能够为“澳门回归”做点什么。那时候,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正在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这首闻先生写于1925年的诗歌,原本并不为人熟悉,因了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的传播,当时几乎成了“流行”歌曲。

  恰在此时,友人毛剑宾来访。我与他说及此事,他提到,黄绮先生早年不是做过闻一多先生的助理吗?何不请黄先生来谈谈?

  真是个好主意。

  于是,很快,经毛剑宾引见,我和摄像陈广乐就叩开了黄绮先生“笔帘留香处”的门。

  黄绮先生的住所,距离他所供职的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很近,是在一栋十分普通的居民楼的楼上。早闻先生风雅倜傥,博爱大度,尽管我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先生,对此也有深切领悟。最突出的印象是先生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感觉从气质到外貌都与大画家黄胄有几分相像。

  先生生在安庆,是南方人,但说一口很好听的普通话。也许是因为年龄原因,先生身体有些微颤,说话时语速也不快。我问他都做些什么运动,先生说,过去打太极拳,现在年纪大了,有时候在院子里转转,蹬蹬三轮车。电话铃响,他拿起电话,跟对方说,“河北电视台正在给我‘照相’呢。”

  十年过去了,现在已经记不清黄绮先生的住所是几室几厅了,但还记得房子是老式结构,并不宽敞。各处摆放着一些花花草草,使得厅堂之中颇有生气。墙壁上悬挂的多是先生自己的书画作品,但都有哪些内容和题材,已经完全记不得了。所幸当年拍摄的录像带保留至今,将录像带放进播放机,屏幕上出现的是这样几幅作品——

  一张写意梅花条幅,格调孤高,有八大笔意。画幅上方题了款:“瓦缶贮新醅,暮寒且进杯。谁人怜独处,聊赠一枝梅。一九九九,九一。”

  一柄纸扇,一面画了山水,以一首七绝为款,前三句是:“地北天南尚未归,老来奇迹更堪为。常和禽鸟多商议”,最后一句,只看得清前四字是“请扫流云”,后三字摄像机未能拍到。虽然无法得窥全诗,仍可读出这是一首怀乡诗,表达的应是八十六岁高龄的黄老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另一面为书法:“拨起笼门放鸟飞,忧它无食欲召回。不通言语吾心苦,莫人棘丛入翠微。放鸟,黄绮自书诗,己卯秋。”情趣盎然,其义自现。在先生家里,我看到确有鸟儿关在笼子里,想必先生写的是亲身经历吧。

  还有一幅山水图,题款为;“春来江水日盈盈,有送难迎痛此行。过尽千帆皆不是,青山无恙最知情。一九九二年,九一。”

  回忆起当年随闻一多先生做助手的日子,谈到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相继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时,黄绮先生不胜感慨系之。先生说,闻一多老师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当年的《七子之歌》就是他还在国外留学时写的。现在国家强大,澳门要回归祖国了,倘若闻老师泉下有知,他一定非常高兴。

  先生说,自己自幼喜爱填词吟诗,故曾把居所以“夜吟馆”名之。写字、题款一般都是书写自作诗词,很少写现成的古人诗句。先生早年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研究院,不仅是一位书法大师,在文学、绘画、篆刻等方面都造诣很高,尤其是诗词创作,取得了很大成就。现代词曲大师吴梅教授曾赞誉其诗词曰:“大作浑灏清空,兼擅厥长,锲而不舍,可登嫁轩堂室。”先生接着说,受闻老师的影响,自己也写了大量的爱国诗。他从书架上取出一册1997年刚刚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归国遥?无弦曲合集》,随便打开一页,是《如梦令?上元》,词曰:“今夜月光堪掬,是我望乡遥目。月自识多情,为暗九衢灯烛。追逐,追逐,梦到人间西北。”他说,写这首词时还在上大学,但那时就向往革命,“梦到人间西北”表达的是自己忧国忧民,向往光明,向往大西北延安的心情。

  随后,先生让助手取出一张四尺宣纸,饱蘸浓墨,工工整整地书写了一遍这阙少作。落款时,先生写到:“青年时作,距今六十余年。一九九九年秋,黄绮。”并钤了“号九一”的印章。

  出乎我意料的是,先生竟将这幅字送给了我,“以为纪念”。这礼物太重了,我赶紧整肃衣装,给先生深施一礼,诚惶诚恐地接过了这件墨宝。至今,这幅熔铸了先生深情的《如梦令?上元》,仍然是我的“镇宅之宝”。

  2000年,中日韩三国书法展在河北省博物馆举办。我嫌开幕式时人多,专门挑了一个估摸着清静的时间段前往,而且没走前门走的是后门。没想到,居然在后门遇见了同样来看展的黄绮先生。先生认出是我,十分热情地打招呼。我俩就站在门口,一叙寒温。我没细问先生为什么也在这个时间前来,妄自揣摩可能出于与我同样的考虑吧。

  打那之后,除了偶尔电话问候外,就没再见到过黄绮先生。不是不想去看望先生,但毕竟先生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便没有再去打扰过他。

  2004年的一天,河北省社科院的孙继民副院长和他的一位同事来到电视台,找我商讨联合制作纪念黄绮先生诞辰90周年纪录片的事。我原本也一直在筹拍这样一部片子,社科院既然有意,双方当然一拍即合。摄制组很快就成立了,撰稿和后勤保障工作由社科院方面承担,我这里负责拍摄和制作。作为制片人,我迅速派出得力人员奔赴安庆、天津、北京、保定等黄绮先生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进行前期采访。

  一个月之后,30分钟的纪录片《大家黄绮》在河北卫视播出了。在河北省纪念黄绮先生诞辰90周年的大会上,也播放了这部片子。同时,出席会议的每位嘉宾都得到了《大家黄绮》的光盘。由于卧病在床,黄绮先生没能出席这次隆重的集会。

  2005年12月23日17时,一代翰墨宗师黄绮九一先生走完了他91年的人生旅程。在先生逝世的第二天,我即和友人李培强一起,赶往黄宅吊唁,送上两个“黄绮崇拜者”的绵绵哀思。

  黄绮先生安葬于河北省双凤山革命陵园,陵园门楣上的大字即为先生所题。黄绮先生可能没有想到,他百年之后就葬在自己题字的陵园里。据传说,双凤山中的“双凤”来自安徽,这里自古就有“双凤衔水救民、化为青山”的故事流传。有诗为证:“黄山两凤仙,瑶池庆寿诞。舍己救黎民,化作双凤山。”——这首诗至今还镌刻在双凤山上的巨石上。想来,先生能长眠于双凤山,冥冥中还真有着一种难解的情缘呢。

  2006年,我曾几次到过双凤山。那时,黄绮先生墓前已经矗立起由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创作完成的黄绮青铜坐像。铜像北面不远处,是黄绮艺术馆。艺术馆面积不大,只有约200平方米的样子,却展示了先生于语言文字研究、书法、绘画、篆刻、诗词创作诸方面的成就。尤其是艺术馆还陈列着大量先生的手稿、手札、信件、生前所用物品原件,对于参观者全面了解黄绮,十分有帮助。

  2008年,以黄绮先生先祖为主人公的电视连续剧《大宋才子黄庭坚》在黄庭坚故里江西修水开拍,投资方湖北中部影视邀请我出席开机仪式。作为一名纪录片和电视晚会编导,我很少有机会跟电视剧拍摄扯上关系。或许是与黄绮的缘分在起作用吧,我得到了这次机会。

  11月1日,我到了修水。

  修水古称义宁,这里不仅是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北宋诗词家、书法家黄庭坚的故乡,也是诞生了陈宝箴、陈三立(散原)、陈衡恪(师曾)、陈寅恪、陈封怀这祖孙四代、“修水五杰”的著名的“义宁陈氏家族”的故乡,是真正的灵山秀水之地。

  名叫修水,水确实多。到修水后的几天里,雨一直下过不停。一天上午,雨稍稍小些,我叫了出租车,一个人来到黄庭坚纪念馆凭吊。

  黄庭坚纪念馆坐落于修江之畔的南山崖上,相传为少年黄庭坚的栖游读书处。馆内除介绍黄庭坚之生平史迹外,碑廊中还陈列着黄庭坚书法碑刻百余通。纪念馆匾额为著名书家赵朴初所书,正面墙上还另嵌着一块写着“修水县历史博物馆”的匾额,为黄庭坚第三十二世孙黄绮所题。

  在修水县城,黄绮是无处不在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他的题字。看来,在修水人那里,黄绮是被当作远离家乡的游子来对待的啊。

  行文至此,该收尾了。就以一首黄绮先生自作诗来结束这篇小文吧——

  不出淤泥出自天,
  欲知播种在何年。
  为求高洁供天帝,
  云养青山变白莲。
  ……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7: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律著《翰墨宗师——黄绮的艺术人生》
20071231_d791a3c2858cdff38cd653nbqWLh5VZ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7: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仰望大师的背影

                                  ——《翰墨宗师——黄绮的艺术人生》读后

                                                                       文/艾树池

  王律兄的新著《翰墨宗师——黄绮的艺术人生》出版了。在这之前,王律兄多次电话与我联系并见面约谈。如今,我与恩师黄绮先生交往的片段已经凝固成这书本中的一页。捧读这样一本书,心中的激动与欣喜是难以名状的。这种复杂的情绪不仅原自黄绮先生与我之间的那份浓浓的情谊,更为重要的是,这是第一本记录黄绮先生艺术人生的书,它把我们带入一个缤纷绚烂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世人皆知的书法家黄绮之外更为丰富的黄绮先生。在这里我们会邂逅一位诗人,一位学者,一位传道授业的老师,一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大家,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一段关于艺术与人生的传奇……

  我与黄绮先生的相识始于1994年的春天。那时的我是一个从农村考入大学不久的学生,衣着简陋,面带菜色,还有点不知天高地厚。那时的黄绮先生已经将近八十高龄,身兼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协主席等职,以其才高学富书法精绝而名满天下,独步书坛。就是这样的一老一小在那个春天里相见了、相遇了、相逢了。因书法而结缘,开始了我与先生十年之久的情谊。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背了一个旧书包从保定乘车来石门拜望先生,带着浅陋与无知扣响“笔帘留香处”的屋门。现在想起自己当年的举动,真是好大的狗胆!小子何能,竟敢屡屡扰了黄绮先生的清静。好在先生不以我为浅陋,多次赐字题词,勖勉有加。如今捧读这本书,先生笑貌音容宛若目前。全书共分为八章:《乱世学童黄匡一》、《在西南联大的日子》、《与闻一多的师生情》、《书画姻缘》、《醉心学术讲坛》、《牛棚岁月见风骨》、《独步书坛颠峰》、《寰宇遍知音》、《大寿无疆》,大致以时间为序,通过文字和大量的图片讲述了黄绮先生学术的一生、艺术的一生、文人的一生。而我在跟随王律兄的笔迹品味黄绮先生艺术人生的时候,一个字也渐渐浮出纸面,把我缠绕了、包围了、陶醉了。那就是——“情”。

  书中洋溢着浓郁的师生情:早在西南联大读书时,黄绮就因才华出众得到闻一多教授欣赏。闻一多反对年轻人写诗词,意恐受旧体的束缚。但当他见到黄绮的旧体诗后,不仅用红笔对其诗作圈点,还划出其中的佳句。当他读到黄绮写的“离怀亲病犬,贫意护饥鹰”时,夸赞到:“有杜甫之沉郁。”1940年,黄绮毕业留校,并进入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任助理,开始了与闻一多数年之久的朝夕相处的生活。闻一多的《楚辞校补》一书就是由黄绮作为助手协助完成的,可见闻一多对黄绮人品、学识的肯定。1983年,黄绮在参加全国首届闻一多研究学术讨论会时写下了这样一首七绝:诗风画意两雄奇,千万青年仰大师。度过长宵人觉醒,愿将红烛比朝曦。的确,闻一多的治学精神,人格魅力深深影响了黄绮一生。关于师生情,书中还记录了黄宾虹赠送印谱、朱自清举荐名师、吴梅病中题赠、罗庸填词代序、导师唐兰批语、王力乘兴赋诗、郭沫若器重鼓励等精彩片段。比照当今时下之师道之师德,此情此景越发令人神往艳羡,愈显情之浓、情之真。

  黄绮对学术对艺术的深情也令人感动沉思:黄绮五岁学书,由唐入手,上溯魏晋、商周,下涉宋元明清,广取博收,去芜存精,在广泛继承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而别开生面。书法创作之外,黄绮精通书法理论,美学理论。《黄绮书法论文选》一书集中了先生从执笔到结构、意象、欣赏、书德以及书法的历史走向等全面系统的书学主张,其中不乏独到而精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黄绮先生以自己的实践解答了书法怎样“创”又如何“创新”的问题,为中国书法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做出了积极贡献。书家之外,黄绮又是一位学者、诗人。黄绮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2年,考入北京大学研究院,攻读古文字专业。曾先后在中法大学、安徽大学、津沽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任教五十余年。其间,出版了文字学专著《部首讲解》、《解语》、《说文解字三索》,诗词集《归国谣 无弦曲合集》等。此外,先生对篆刻、绘画也用功颇多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文字学根基加之文学、绘画、篆刻等民族传统艺术的滋养,无疑成为黄绮书艺成长的源头活水。世人皆知黄绮先生是书法大家,却不知书家的黄绮之外,是有着一位诗人的黄绮、画家的黄绮、学者的黄绮的。在我眼中,黄绮先生不是一座山,而是一个山脉。在这里,横看成岭,侧看成峰,群峰竞秀,气象万千。八十岁生日那天,黄绮写下了“焚膏继晷”四字条幅自勉,这无疑是对自身数十年为学、治艺生涯的真实写照。

  书中还记录了黄绮的爱情、亲情与友情:从西南联大与石青的爱情到新婚后不久石青去世黄绮留下的凄婉悱恻的长短句,从与华文若喜结“书画姻缘”到妻子七十岁生日时黄绮写下的祝寿诗,从“文革”中身处逆境依然乐观地为子女讲解宋词元曲、二王法帖到黄绮八十岁时在自作山水画上题写的“尚未南归,人不如雁”跋语,无不体现了黄绮对爱情的珍视、对子女的深情、对故土的眷恋。而书中黄绮与王学仲、孙其峰、欧阳中石、黄胄、刘海粟、关山月等艺坛名家的交往也多有描述,书画交往,诗词唱和,文人逸兴,君子之交,读后令人如沐春风、如聆清泉。与名家挚友交往如此,奖掖后学亦不遗余力。书中记录了潘学聪、韩成武、蔡子谔、杜锡瑞、张瑞龄、刘铁峰、艾树池等弟子后学与老师之间的动人故事。在他们心中,黄绮先生永远是令人尊敬的人生导师。

  上述之外,全书还有一条情感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黄绮的祖国情、民族情、大地情。颠沛途中字字血泪的《归国谣》,“一二一”惨案后写下的《吊四烈士》,在高校率先为学生讲解《毛泽东诗词》,“文革”中不顾个人安危为了正义与学术为老学者裴学海鸣冤,筹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首倡“中国书法学”……一个个故事拂去了历史的烟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国文人的风骨与气节,也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的责任与担当。1998年,八十五岁高龄的黄绮先生把多年创作、收藏的书稿二十五件、砚台三十二方、印章八十件、绘画七十幅、书法二百零五幅,共计四百一十二件珍品捐献给国家,由河北省博物馆收藏,再一次表达了一位艺术家无私、高尚的品格。

  读完了这本书,我进一步清晰了黄绮先生的诗词何以动人,黄绮先生的墨香何以悠远,黄绮先生的著作何以流传……读完这本书,我也明白了黄绮先生何以成为黄绮先生。在这里,我要感谢王律兄也要祝贺他,因为他做了一件大事情。该书资料搜罗之丰富、细节描写之生动,采访写作之真诚,都是令人敬佩与感动的。我会时时捧起这本书,我也会把这本书介绍给更多的热爱黄老艺术的朋友。

[ 本帖最后由 文韬 于 2009-5-28 17:1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7: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几张和黄老的合影
3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7: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几张和黄老的合影
3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7: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几张和黄老的合影
35.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7: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几张和黄老的合影
36.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7: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几张和黄老的合影
36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12 10:50 , Processed in 0.367613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