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03|回复: 4

绍国讲书 结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 22: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二讲    书法三要素之结构

      结构作为书法的三要素之一,地位举足轻重。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我觉得,这有一定的道理。当然,我要先申明:我不是说字写得丑的人长相就一定丑,字写得好的就一定长得漂亮或者英俊。
      我要说两层意思:一是字本身就像一个人,字的笔画就好比一个人眼睛、耳朵、鼻子等零部件,字的结构形态好比一个人的骨架。无论是零部件还是骨架都很重要,偏废其一都是不完美的。二是能写一手好字,不仅能于无声中体现出一个人的气质形象,还能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这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达到的境界。
      我们常说的字写得好不好,多半是评价一个字的结构掌握得好不好,而笔法的好坏却很少有人去追究。因为结构是一个字的基本骨架,直接决定着字的最终形态和样式。
      那么,汉字的结构有些什么样的特征?结构方式有什么讲究?在书写形态万千的中国汉字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的规律性可言呢?如何才能把字写得好看、写得有个性?这些问题,就是本章节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汉字的结构特征

       说到汉字的结构特征,我们先来看两个现象:其一、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当我们都还是幼儿的时候,父母、老师教我们写字的时候最常用的是什么样的纸?是中楷、小楷本,而且要求我们必须把字中规中矩地写在方格子里面,这种教小孩写字的方法至今都还在用。其二、我们现在在书本上看到的字,无论是手写的还是打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方块字。这两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了我们中国的汉字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方正”。
       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我们写字就一定要把字写得方方正正的才行吗?我认为不是这样的。
       我们来看汉字中的几种书写样式便知:一、甲骨文作为汉字成型阶段的代表,并没有强烈要求表现出“方正”的意思。细长的形态居多,歪歪扭扭的形态也不少,方正的形态恰恰是最少的。二、在大篆(金文)、小篆中,我们看到的是结构狭长、纵向发展,是条形状,而非“方正”样。三、隶书作为汉字从单纯的写字向书法艺术过度时期的代表,结构扁平,呈横向发展趋势。四、草书中,我们很少看到中规中矩的方块字,更多的则是龙飞凤舞、信马由缰、率性而为之作。五、行书中有一部分是方块字,但为了张扬个性而旁逸斜出者比比皆是。居于以上几点,所以我认为汉字最突出的特征不是“方正”,字也不是一定要写得方方正正的才行。
        那么,汉字最突出的结构特征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笔画繁多,形态各异,兼有表象与表意功能,这才是汉字最突出的结构特征。第一、汉字的基本笔画不多(点、横、竖、撇、捺),但它的组合方式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例如:横与竖组合成“横折”、“竖折”、“竖折折”、“横折折折”、“竖折折勾”等等,而世界上没有哪一种使用范围较广、影响力较大的语言文字的结构比这更为复杂。第二、汉字的基本笔法也不多(永字八法),但它的变化形态不计其数;例如:在楷书中,点画经过变化以后,出现了“左点”、“右点”、“长点”、“反捺点”、“字上点”“提点”“撇点”等等。第三、由于汉字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出来的字居多,决定了汉字兼有表象和表意的功能。书写时,不论你怎样变幻,都不可能脱离其表象与表意的功能限制。
       限于篇幅,不展开论述,有兴趣研究汉字的自个儿去淘宝。我们这里要把汉字从单纯的造字、写字的角度上升到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研究。我之所以要费那么多唇舌,主要是因为汉字是书法的基本构成元素,看清出了基本元素的特征,才有深入探讨的可能。
二、书法的结构方法

       关于书法的结构方法,从古到今,论述颇丰,观点也很多。最有影响力的要数欧阳询的结构三十六法,限于篇幅,在这里不做复述。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要数结构十四法,具体内容为:一、左右有竖右边长;二、宝盖钩如鸟视胸;三、左小当其上,右少当其下;四、横短竖长撇捺宜展;五、俯仰钩者下钩长;六、上下钩者下钩明;七、上宽下不宽,上窄下不窄;八、土竖对左身,卜竖则对中;九、横长撇短,横短撇长;十、横长撇短右点成;十一、密要匀,梳要丰;十二、身矮不瘦弱,身瘦不短形;十三、天富地窄,重撇不排齐,多捺不重叠;十四、并者右要宽,重者下要大,连撇撇头对上胸;
       仔细研读,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欧阳询的三十六法还是当代的十四法,都存在一个比较大的漏洞,这些结构法表面上看确实是写字甚至书法创作的结构方法,但只是楷书的方法。它不能涵盖诸如隶书、行书、草书等书体的结构方法。比如“宝盖勾如鸟视胸”,在小篆、隶书、草书中都没有这种机械呆板的要求。
       那么,在看似高深莫测的书法领域,有没有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可以遵循的书写规律和创作原则呢?
       有人认为,各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形态,比如楷书的方正、隶书的扁平、行书的流畅、草书的随意。由于其结构形态和表现方法的不同决定了它们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判断和衡量。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
       我的回答:不是。且听我慢慢道来。

       要探讨书法的结构规律,我们必须先弄清书法的结构过程和实质。音乐是把有限的几个音符通过不同形式的排列组合,让这些音符高低错落,长短不一,从而产生抑扬顿挫的美感的,音乐的奥妙之处就在这里,作曲家对音符的排列组合水平直接影响到音乐作品的艺术水平。书法艺术也是这样,字的结构形态就是笔画的排列组合状态,写字的过程就是书家有意识地将各种形态的笔画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的过程。书法艺术的结构过程,说白了就是长与短、粗与细、斜与正、疏与密、收与放、大与小、迎与让这些技巧的综合应用过程。
       在第一讲中,我们曾提到,轻重缓疾是克服“呆板”的良方妙药之一,现在要讲的结构原则是克服“呆板”的良方妙药之二。这两个方子完美地结合起来,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总结我个人的学书心得,我发现:要想把字写得好看、耐看,还得有个性,又不违犯书法的一些基本的法则,那就需要讲究一定的规律,具体内容如下:
       1、突出主笔。
       在独体字中,大部分字都有它的主笔,合体字中也可以找到主笔(怎样找主笔另起文章专门论述),在书写的时候,有意识地将主笔写得夸张一点,粗壮一点或者长一点,能更好地表现出字的气势、体现字的“精气神”、表达书家的情感、彰显书家的个性。例如:在隶书中,“女”“上”“下”“十”等字的横画往往被认为是它的主笔,隶书的蚕头雁尾这个特征在这里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因此,横画就显得特别突出。楷书中,“会”“命”“令”等字的“人字头”往往被认为是主笔,于是人字头写得很精神,甚至有些夸张。在行书中,“黄”字的第二横、“也”字的最后一笔等也常被书家当做主笔处理,写得很夸张,左右贯通,气势雄浑。
       这里需要补充三点:一是主笔在不同的书体和不同的创作风格中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要讲究艺术、要彰显个性,就必须把主笔突出出来,否则和打印体没什么区别。二是要体现出主笔的唯一性,表现出它的主体地位,切忌在一个字中出现两个主笔,形成冲突;也不可随意创作,乱跑龙套,喧宾夺主,把原本应该是陪衬的笔画硬拉来做主笔。三是要体现出主笔的唯一性,不等于说主笔只有一笔,它可以是两笔甚至三笔,譬如上边提到的人字头的字。
        2、左揖右让。
       在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中,这种现象较为常见,就是故意把左边的偏旁写小一点、笔画写短一点,以便右边的字伸展自如,避免笔画之间打架,俗称“让右”。例如,“短”字,左边的“矢”所有的横画都缩短,最后一笔处理成“反捺点”。有趣的是,在汉字里,很少有“让左”的,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中,右边的字往往都是以一种比较正直、正规、大方的形态出现,而左旁经常以一种谦虚、避让的姿态出现。
         3、避免雷同。
       在一个字中,有两种情况会产生雷同:一种是同一种笔画形态出现得比较多。例如:“三”、“王”、“美”、“川”、“画”、“事”、“重”、“書”等,要么横画过多,要么竖画过多,为了避免雷同,在书写的时候就有意做一些变化处理,比如“王”字,三横处理成不一样长短,“三”字除了长短变化外,三横的倾斜度也可以变化。另一种是上下左右形态一样。例如“多”、“昌”、“非”、“林”等字,上下结构一样的,就把上边写小,下边写大;左右一样的,就将左边写小、右边写大。这样处理以后,原本呆板的字就有了灵气,产生了变化美。
        4、有收有放。
       收与放是最能彰显字的个性的,这在行书、草书中比较常见,在一个字中,除了需要特意强调的笔画放开手脚来表现之外,其余的均做捆缚状、省略状。这可以是为了突出主笔,也可以视为为了表达某种情感,甚至因布局谋篇的需要。在楷书中,撇画和捺画是最能表现收与放的原理的。在行书与草书中,最能表现的却是竖画和反捺。在熟练掌握了收放自如的书写方法后,写出来的字看起来就比较洒脱、自由、飘逸。
        5、险中求正。
       在楷书、行书、草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短横普遍往右上方挑,长横也在不同程度往右上方倾斜。如欧阳询的楷书中,出现了许多本该平直却故意写斜的笔画。如果我们单看其中的一个笔画,那绝对是斜的,但看整个字的时候却是正的。这就是“险中求正”的方法。
       根据人的视觉习惯,在看横画的时候,如果有撇画、捺画作为陪衬,那么横画的右端稍微高一点,看起来更舒服一些。如果我们把横画严格写成平直的,与水平线平行,看起来总觉得别扭,平而不正,但这只是简单的一种解释。
        更深层次的,我认为是人的生理特征在起作用——人们都喜欢看动态的、有变化的、惊险刺激的东西,不喜欢呆板的、没有变化的、平静安详的东西。因为前者给人脑带来了新奇的信息,刺激了人脑中的感官细胞、增强了人脑对它的留意度。即使是浏览一篇文章,我们对动词的留意程度也比其他词性强很多。
       “险中求正”这种结构方法的应用比较难掌握,容易弄巧成拙。建议多读古人的书帖,多临习古人成功的结构形态,多思考前辈们摸索出来的方法和路子。
       在这里,我也举一个比较简单的、大家学了就能立竿见影的例子供大家揣摩:“口”字,如果第一笔(竖画)写得很正直,这个字写出来绝不会好看;如果把第一笔,用反捺点的方式来写,角度朝右下方45°倾斜,第二笔(横折)从第一笔起笔点往下三分之一处起笔,斜向右上方行笔,再折笔偏左方向收回来(不宜过长),最后补上一横,看看有什么效果。
        险中求正的奥妙之处在于:没有斜就没有正;全都斜或者全都正,则没有艺术。世界其实就是阴阳互补、对立统一的。其实,我们只要把握住一个最终的原则就行——斜不压正。我想这或许应该算是书法修身养性的一点体现吧。
       总之,书法的结构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今天提到的几个规律只是比较常见、比较简单的几个规律,只要善于总结,我相信还有很多更精辟的规律有待于我们去发现。我讲的这些,不一定就是对的,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只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书法、研究书法。
       谢谢大家!


[ 本帖最后由 黄绍国 于 2009-6-5 19:03 编辑 ]
发表于 2009-6-3 04: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6-3 09: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斜不压正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15: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斜不压正

没有斜就没有正;全都斜或者全都正,则没有艺术。世界其实就是阴阳互补、对立统一的。其实,我们只要把握住一个最终的原则就行——斜不压正。
发表于 2010-1-6 14: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4 04:47 , Processed in 0.328299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