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42|回复: 3

书画辨伪:知真才能识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3 11: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书画辨伪:知真才能识假
  

来源:中国收藏  作者:张忠义

     中国书画收藏中最大的风险是用真品价格收藏赝品。因此,如何辨伪历来就是收藏界一个突出话题。“知真”才能“识假”,有比较才能鉴别。辨伪的首要条件是熟悉真迹,同时还要与赝品对照,反复体验,在以“目鉴”为主导的中国书画辨伪中,实践经验的积累尤为重要。

     书画作品主要的辨伪依据应该是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同时也要结合纸墨、印章、题跋、装裱等辅助依据进行综合判断。必要时还要进行学术探讨和历史考订。为了吸取前人经验,少走弯路,充分了解历代主要作伪方法必不可少,有利于辨伪中对号入座,既能得出正确结论,又能知其所以然。

     作伪方法更新换代

     书画作伪的传统方法主要有摹、临、仿、造、改、代。通俗简略地讲:摹就是用透明纸、绢蒙在原作上勾写填画,与原作相比有形无神;临就是面对原作边看边写边画,与原作相比形神俱欠;仿是并无原本,只凭仿者学某家的功夫靠想像写画某家之作;造是不讲时代特征,也不管个人风格,凭空伪造随意署款;改是采用增、减、裁、刮、拆、配等手法将无款或小名家作品改成风格相近的大家之作;代则是经书画家本人同意,由其亲朋、学生所作的大名家替代品。此外在装裱过程中也有两种作伪方法,即“揭二层”和“转山头”。“揭二层”是利用装裱之机,把书画真迹的字心、画心的表层与命纸揭离,利用墨色渗透而成的影像制成另一件作品欺世。但由于条件所限,并不多见。“转山头”的方法只限于山水画,即沿山峰走势线裁剪,将画和原款分离,用相同底纸添款重新装裱成大名家作品,这种方法只能是纸本,绢本很难,且需要较高装裱技术,所以也不多见。

     近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和现代技术的引入,除上述传统作伪方法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作伪手段,据笔者亲见,已有如下多种,不可不察:水印添墨(在木版水印、珂罗版印刷品上添墨,添得好几可乱真),底稿填款(在不知名或小名家书画底稿、课稿上添加大名家款印),照片合成(利用电脑合成把伪作和名家拼制在一张照片上,以使人信以为真),电脑刻章(所制的名家印章与真印如出一炉,使核对印章遭遇难题),画册复制(用放大尺等工具复制早年出版物上的作品,由于比例合规,迷惑性较大),赝品出版(花钱印刷,公开出版发行,为赝品带上著录光环),名家题跋(利用当代著名鉴定家的真跋或伪跋,为赝品骗取信任),专业画家联合作伪(往往是名家亲属、学生互相分工合作,以巨幅作品为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新手段与传统方法结合,无疑为辨伪增加了难度。

   伪作地域特征明显

    除了作伪的方法、手段之外,人们还总结了作伪的地域性特点,对我们同样具有参考意义。从历史上作伪最盛的明代开始,由远及近,依次是松江造(明末至康熙年间,上海地区以伪造董其昌和明以前书画家的作品为主)、苏州片(明末清初,主要伪造唐、宋、元大家和明文徵明、仇英一路青绿山水)、河南货(明末清初,开封地区专造唐、宋、元名家书法)、扬州片(康熙至道光年间,长沙地区冒充明末清初节烈名人,如杨继盛、史可法等人的作品)、广东造(清末至民国,多伪造历史上大名家,如吴道子、周昉、宋徽宗等人的作品,以绢本重设色为主)、后门造(晚清民国间,北京皇城后宫门一带,专门伪造“臣”字款书画,并仿制清宫印鉴和题跋)……这些分类为古代书画辨伪提供了参照,同时也为我们总结当代书画作伪的地域特点提供了启示。

    当代书画作伪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无论手法、规模、影响都史无前例。新的地域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地区:京津地区(主要作伪对象为齐白石、李可染、黄胄、郭沫若、赵朴初、启功、欧阳中石、刘炳森、刘奎龄、范曾等京津名家的作品),江浙地区(主要是黄宾虹、傅抱石、陆俨少、钱松岩、宋文治、沙孟海、林散之、沈尹默等人的仿品),上海地区(作伪主要集中在任伯年、赵之谦、虚谷、谢稚柳、程十发、刘旦宅等海派书画家作品上),广东地区(作伪对象以岭南派书画家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等人作品为主),陕西地区(作伪对象主要是石鲁、赵望云、何海霞、于右任等人作品),港台及海外(作伪对象集中于海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有海外经历且目前市场价位很高的大家作品上,如徐悲鸿、张大千、溥儒、傅抱石等等)。以上可见现代书画作伪也有某种传承路径可寻,只是手段更高明,分工更细致,许多地方已出现产、供、销“一条龙”,因而对书画收藏危害性也更大。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11: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画辨伪:知真才能识假

  辨伪:先“断代”再“断人”

     那么具体到某件书画作品,究竟怎样分辨真伪呢?或者说,应该按什么步骤进行分析判断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根据笔者的经验,似应遵守“先大后小,先易后难,层层推进”的原则为好。对作品可先“断代”,再“断人”,最后解决难题。

    一、“断代”辨伪

     古人有所谓“望气”之说,指的是一幅作品给人第一眼的感觉。除去平淡、肤浅或振奋、冲击等艺术感染力方面的感受不论,就鉴定讲,首先应根据其内容、结构、纸绢材料、装裱格式等因素综合判断出它的大概年代。即我们所说的要符合时代特征。老画还是新画?老画是明还是清?新画是上世纪40年代还是90年代?由于不同时代经济发展、文化状况、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生活水平、重大历史事件等的诸多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时代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印记。这种历史背景和历史印记决定了同时代艺术品创作的总体框架,也反映了当时大部分人的审美取向,是明显不同于其它时代的特种标识。历史上的“歌舞升平”与“金戈铁马”、“抗日战争”与“文革”,时代特征是截然不同的。

     书画作品的内容、结构、纸绢、墨印等等都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传递出时代烙印。我们就是要通过各种烙印来判断时代。如一幅画的内容是“大炼钢铁”,那年代还用问吗?南宋画家马远首创“边角山水”和“大斧劈皴”,如某古代书画署款在南宋之前,并用相同构图和皴法,难道不就是伪作吗?纸绢等书画重要载体中同样储存着大量时代气息,也是断代依据之一。中国古代,丝织物在书画上的运用要比纸早。目前能见到最早的书画作品就是汉代帛画。据有关记载,唐以前有生绢的使用,唐时开始用熟绢,是用热水将绢制成半熟,加粉捶打而成。后代的熟绢,则像造纸一样,用加胶加矾的办法制成。北宋的宫绢、明清的库绢都各有特点。而绫的出现较绢晚,宋代已有,明代至清初是绫本使用的高峰期,雍正朝以后则很少见了。中国是纸的故乡,唐以前为麻纸,唐时出现树皮纸,韩滉《五牛图》用的就是这种树皮纸,北宋开始有竹纸。“宣德笺”纸的出现不早于明宣德皇帝,云笺和金笺明中叶以后开始盛行,蜡笺则盛行于乾隆中期至道光年间。如果我们在蜡笺纸上见到署款明代人的书画,不就很容易判定出是伪作吗?近现代纸也一样,建国初,“文革”中和当前所制出的纸也是有区别的。

     其它辅助依据印章、题跋等等也都可以帮助断代。印章在书画上的使用有清晰的脉络。宋以前,在书画作品上题款、钤印都很少,宋代开始用印时是水印印泥,至今观察都已暗淡不清。后来出现蜜印,但仍不持久亮丽。油印是在明代出现的,一直沿用至今。其中一些品牌印泥还有自己的特点,可帮助鉴别。书画作品中的上款最早出现在元代,但信帖则要早许多。元、明、清各年代上款的书写形式和称呼也不相同,而题跋的大量出现是在元、明以后,题跋的内容和题跋者的身份对辨别书画真伪可能会起重要作用。所谓“流传有序”往往就是根据题跋、收藏印鉴和某些著录(如《石渠宝笈》、《江村消夏记》等等)而得来的。

     抓住时代特征进行“断代”辨伪,就像我们根据语言文化、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诸多差异来区分今人和古人一样,只要能抓住历代特征,应该说并不十分困难。

     中国书画收藏中最大的风险是用真品价格收藏赝品。因此,如何辨伪历来就是收藏界一个突出话题。“知真”才能“识假”,有比较才能鉴别。辨伪的首要条件是熟悉真迹,同时还要与赝品对照,反复体验,在以“目鉴”为主导的中国书画辨伪中,实践经验的积累尤为重要。

    书画作品主要的辨伪依据应该是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同时也要结合纸墨、印章、题跋、装裱等辅助依据进行综合判断。必要时还要进行学术探讨和历史考订。为了吸取前人经验,少走弯路,充分了解历代主要作伪方法必不可少,有利于辨伪中对号入座,既能得出正确结论,又能知其所以然。

     作伪方法更新换代

     书画作伪的传统方法主要有摹、临、仿、造、改、代。通俗简略地讲:摹就是用透明纸、绢蒙在原作上勾写填画,与原作相比有形无神;临就是面对原作边看边写边画,与原作相比形神俱欠;仿是并无原本,只凭仿者学某家的功夫靠想像写画某家之作;造是不讲时代特征,也不管个人风格,凭空伪造随意署款;改是采用增、减、裁、刮、拆、配等手法将无款或小名家作品改成风格相近的大家之作;代则是经书画家本人同意,由其亲朋、学生所作的大名家替代品。此外在装裱过程中也有两种作伪方法,即“揭二层”和“转山头”。“揭二层”是利用装裱之机,把书画真迹的字心、画心的表层与命纸揭离,利用墨色渗透而成的影像制成另一件作品欺世。但由于条件所限,并不多见。“转山头”的方法只限于山水画,即沿山峰走势线裁剪,将画和原款分离,用相同底纸添款重新装裱成大名家作品,这种方法只能是纸本,绢本很难,且需要较高装裱技术,所以也不多见。

     近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和现代技术的引入,除上述传统作伪方法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作伪手段,据笔者亲见,已有如下多种,不可不察:水印添墨(在木版水印、珂罗版印刷品上添墨,添得好几可乱真),底稿填款(在不知名或小名家书画底稿、课稿上添加大名家款印),照片合成(利用电脑合成把伪作和名家拼制在一张照片上,以使人信以为真),电脑刻章(所制的名家印章与真印如出一炉,使核对印章遭遇难题),画册复制(用放大尺等工具复制早年出版物上的作品,由于比例合规,迷惑性较大),赝品出版(花钱印刷,公开出版发行,为赝品带上著录光环),名家题跋(利用当代著名鉴定家的真跋或伪跋,为赝品骗取信任),专业画家联合作伪(往往是名家亲属、学生互相分工合作,以巨幅作品为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新手段与传统方法结合,无疑为辨伪增加了难度。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11: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画辨伪:知真才能识假

     伪作地域特征明显

     除了作伪的方法、手段之外,人们还总结了作伪的地域性特点,对我们同样具有参考意义。从历史上作伪最盛的明代开始,由远及近,依    二、“断人”辨伪

     “断人”辨伪与“断代”辨伪有所不同,“断代”辨伪是依据许多历史阶段的共性特征来判断作品时代,它适用于同一时代的所有书画作品。而“断人”辨伪则要根据某人的个性特征来判断个人,只适用于特指的书画家。要在众多同时代艺术作品中分辨真伪,它的主要依据只能是个人风格。而个人风格又突出表现在作品的笔性和墨法上。清人吴熙载在《书概》中说得很深刻:“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又说:“书可观识,笔法字体,彼此取舍各殊,观之,高下存焉矣。”书画家由于出身、经历、学识、修养不同,在书画技艺方面师从和所下功夫不同,也由于执笔、运笔方法不同,即使同一题材作品所表现出的情趣、意境都会有很大差异。就用笔来说,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等等,笔势上方圆、疾缓、刚柔、健媚等等,每人各擅其长。对于墨彩,深浅、浓淡、干湿、枯润也各有所好。甚至有些书画家专用某种墨色,如李可染画山水就喜用乾隆御制墨,以追求黑中透紫、紫中闪亮的特殊效果。作伪者即使功力高深,若使用普通墨汁作山水,恐怕也易被行家一眼看穿。

     有些近当代书画名家为了防伪,也曾在纸张、印章上想办法。如齐白石就曾刻过防伪钢印,范曾等也专用特制带有隐记的画纸。但对于作伪技术日益高超的当代,其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书画家的个人风格具有特定性和惟一性,独特的个性是通过独特的笔墨表现出来的,别人无论怎样临仿,要完全一致很难,子女高徒概莫能外。有许多书画赝品只能形似而不能神似,就是个人风格难以复制的例证。当然,要完全掌握一位书画家的个人风格也确非易事,因为个人风格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而且有一定形成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和丰富的。每位书画家的早年、中年、晚年笔性、墨法、思想感情都会有所变化,就连署款也会前后不同。比如张大千的款,30岁、40岁、50岁、60岁都有明显的相异之处。齐白石的山水创作主要在早期,传世数量很少,其工笔草虫只作于40至60岁之间,晚年绝大部分是大写意花鸟。这些复杂情况告诉我们,掌握书画家个人风格,必须了解全过程。除了学习、研究,最关键的还在于对书画家个人风格的熟知程度,就如我们交往的一些朋友,由容貌身材、脾气习性、特殊喜好到思想情感,了解得越深刻,把握就越大,直至有些人闻其声而知之,听其步而知之。“断人”辨伪情同此理。

     三、考证辨伪

     当书画作品情况复杂,仅凭个人掌握的时代特征和书画家的个人风格不足以对作品做出准确判断时,则需要向其他专家广泛求教,通过历史考订、文化考察等做更深入的分析。从作品提供的各种线索出发,再通过寻经查典,结合史学、文学、文字学、考古学等各科成果资料进行专题考证。这除了要具有丰富的书画鉴定实践经验外,还要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精深的专门知识。比如国内博物馆现存的一些历代书画作品,就是经过启功、徐邦达等当代著名鉴定专家繁杂细微地考证,解决了长期以来的争议而做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的。一般说,考证都需要一个过程,但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围绕的核心还是作品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这个鉴定辨伪的主要依据。作为“三希”之一晋代王献之的《中秋帖》,就是考证中检验出书写材料用的是竹纸,而竹纸最早出现于北宋,并且书法用笔又属于米芾的一路风格,因而最后被判定为宋人临本。

     总之,书画辨伪中作为主要依据的时代特征、个人风格以及纸绢、印款、装裱形制等辅助依据是相辅相成的。需要我们统筹考虑,综合运用。哲学中的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在辨伪实践中应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书画收藏最讲究“鉴赏”二字。“鉴”是辨真伪,“赏”是评高下。二者虽是不同概念,但却密不可分,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本文所论,是仅就“鉴”而言,应该说很不全面。从“赏”的角度,从品评高下的角度讲,真迹并不等于精品,仿品也并非都是糟粕。乾隆“三希堂”中的“三希”,只有王珣的《伯远帖》是真迹,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均系后人仿本,但它们依然价值连城,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于各种原因,历史上一些大家都曾有过代笔和仿作的经历。因此对仿品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那些粗制滥造、欺世谋利之作,理应无情扬弃;而对那些虽不真,但却饱含特殊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的作品,尤其是“下真迹一等”的精品,更需另眼相看,这也是书画收藏者在解决辨伪的同时,必须要加以注意的一个问题。
发表于 2009-8-23 11: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9 05:32 , Processed in 0.432048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