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79|回复: 3

“从‘如灯取影’到‘五十自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8 11: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从‘如灯取影’到‘五十自化’”

“胸中块垒腕下奔涛——王铎之书法与人生”系列之二

  王铎书法馆位于孟津县城北部,坐北朝南,占地1万多平方米。其建筑均仿明清风格,大门高朗,其上飞檐斗拱,气势恢弘,明艳夺目。

  这座书法馆建成于1992年,那年是王铎诞辰400周年。书法馆广泛收集、整理王铎书法资料,复制他的书法石刻,其大殿墙壁上镶嵌了300多件王铎书法石刻,是个令行家里手流连忘返的地方。

  王铎大概是留下作品最多的古代书法家之一。他终生勤奋,创作了大量的书法和国画作品,虽然因战乱和时光久远,许多作品失传,但仍有不少留存下来。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王铎作品计有国画数百幅,大型条幅长卷墨迹百余幅,但这些作品分散于世界大博物馆,寻常并不容易见到。幸而,其作品还以石刻的方式大量存在,既能长久保存又可以大量复制。孟津老城村王氏祠堂内的《拟山园帖》石刻,我们在前文已介绍过,除此之外,他的书法石刻还有《琅华馆帖》、《龟龙馆帖》、《少陵秋兴帖》等,不过其中保存完整的,只有《琅华馆帖》。

  《琅华馆帖》是洛宁人张鼎延所刻。张与王铎是同年考中进士,两人既是同年、同乡,又都在京城做官,后来还成了儿女亲家,关系十分密切,时常书信往来,诗酒唱和。日积月累,张鼎延手头就有大量王铎书法作品,经王铎同意,他将这些书信诗文制成石刻,后来被称为“《琅华馆帖》石刻”。这套石刻共6130余字,刻在12块汉白玉条石上,刻字21面。这套石刻曾长期失传,1958年,在张鼎延别墅遗址被发现,刚出土时,石面黝黑光亮(拓片留下的墨迹),字迹晶莹洁白,如新刻一般。

  王铎书法馆将现存王铎书法石刻全部复制,镶嵌在馆内建筑的墙壁上,成为王铎书法石刻最为集中的地方。

  浏览着书法馆内王铎的作品,我发现很多都是临摹之作,标注着临摹某某字样。一个成名的大家,为什么有这么多临摹之作?这个疑问在我心中久久难以释解。

  后来得遇方家指点,才知道王铎早期临摹追求的是“逼肖”,后来的临摹成为“意临”。王铎的翰墨生涯中,“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中年后的临帖,结构、用笔都与原作距离很远,精神风貌也有改观,实际上已有很大创作成分,成为自我意识的表现。可以说,他的临摹,是“从规矩到自由的途径”。晚年的临摹,只是一种与前贤保持沟通、从传统汲取营养的方式。

  王铎的临摹生涯,或许能给我们一种启示:深深植根传统,立定脚跟地继承,然后才能有所创新,才能开拓进取。

  遍临千古名家墨迹

  王铎13岁时,得到一本王羲之的《圣教序》,他如获至宝,天天临习,三年后,“字字逼肖”。对王羲之的临摹,成为他毕生翰墨生涯的开端,这对他有着深远的影响。

  事实上,临摹几乎是所有书法家的起点。“在书法领域,临摹前人的优秀作品几乎是获得技巧的唯一方法。”当代书法理论家邱振中这样写道。一个书法家所有的技巧、感悟都源于对一本字帖,甚至只是这本字帖中数行的深入领悟,如古人所说,“真迹只须数行,便可悟用笔”,在其他艺术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在传统书法的范畴内,是一种普遍的状况。书法的“数行”,已经包含技法的全部要素,各种点画、字结构的基本类别以及字的衔接和行的呼应——都放在你的面前,只是看你怎么拆解、取用。初学者必须首先对一册范本的“数行”进行无限细致的解读、钻研和练习。

  所以,一本《圣教序》王铎临了三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钻精习之”。有了这番工夫,少年王铎的书法就名闻乡里。河南知名书法家刘灿章先生研究王铎多年,在他的《好书数行——王铎和他的书法艺术》中,记述了一个少年王铎的故事。王铎十四五岁时,孟津老城重修玄帝庙完工,请本县知名书家题写匾额,都不尽如人意。王铎见状,挥笔下去,顷刻间三个一尺见方的大字跃然而出,众人一看,三个字神完气足,颇得庙堂之气,不由得齐声击掌叫好。至今,这块匾额仍保存在老城村。

  考取进士,特别是进入翰林院后,传承千年的书法艺术精华荟萃于他的视线之内,王铎如鱼入大海,得其所哉。《兰亭序帖》、《米襄阳帖》等他都想法借到手中,日夜临摹,如醉如痴。

  他“自订字课”,每天写1万字,即便身体不适也勉力为之。

  王铎的苦练,使他临摹古人作品达到了惊人的准确性。同时代的钱谦益这样写王铎:“秘阁诸帖,部类繁多,编次参差,蹙衄起伏,趣举一字,矢口立应。覆而视之,点画戈波,错见侧出,如灯取影,不失毫发。”诸多古人的法帖中,随便举出一个字,王铎都能写出来,与原帖丝毫不差!当代书法理论家邱振中认为,“如灯取影,不失毫发”其实是不可能的,只能这样理解:钱谦益所能看出的细节,不管多么微小,都已被王铎注意到,并加以准确地再现。可以想见,诸多他没能注意到的细节,王铎也应有足够的关注和表现。而这些细节,是书写者在千万遍临摹之中,逐渐地、一点点地感知到的。

  在邱振中看来,“逼肖”的追求,是为了更充分地进入前人的感觉和书写状态,从而习得古人技法,这样的训练看起来进展很慢,实际上进步比任何别的方法都快。如果没有准确的欲望,必会忽略很多东西,很多恰恰是自己欠缺的,最需要接受和学习的东西。

  这段遍临古代名帖的经历,使王铎受益匪浅,他朝夕沉酣其中,务求神似笔肖,深深地将根脉植入传统,奠定出书法艺术发展的基础。

  但“逼肖”绝对不是一个书法家的最终目的,“逼肖”,就意味着没有自我,没有个性,古人说,“若执法不变,纵能入木三分,亦被号为书奴。”

  临帖之道,一般“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然后“继采众美,变动弗居”,最终“乃为不掩性情,自辟门径”。也就是说,由精到博,都是为了发展自己潜在的各种特质,在多种风格、各种可能中进行尝试,寻找自己的道路。

  王铎曾多次表达自己的感受:书法理应学古,不要妄为,以免走上“野道”。并且,只有学古之后才能创新。他认为开始学书困难在于入帖,后来的困难在于出帖。

  入帖难,出帖更难。在中国传统书法理论看来,“出帖”所需的绝对不仅仅是技巧,还有一样这个世界上最常见、也最奇妙的东西——时间。古人有“人书俱老”之说,意思是说,一个人要获得对书法的深刻领悟和真正的把握,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个过程其实与人的整个生命密切相连:一个人的书法会与他的生命一同走向成熟。

  那个时代,明王朝从危机四伏走向最终的崩溃,王铎亲历那场巨变,种种挫折磨难郁积于心,而所有这一切,促使他最终挣脱古人窠臼,将强烈的人生感悟倾注于笔墨。裂变、革新,均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完成;新的气韵,蓬勃的力量,随着生命的激情奔腾跌宕。而长期临摹所积累的高度技能和素质,引领他到达中国书法至高的境界。(来源:大河报 姚伟)
发表于 2009-9-9 16: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3-29 16: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感悟,体会!
发表于 2011-6-19 17: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2 12:17 , Processed in 0.342990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