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451|回复: 213

【墨迹前沿】——汲古斋深度对话书家之杨文浏(159楼已上书法奖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8 15: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开篇的一点闲言闲语



汲古斋主人




     过年以后一直在思索,怎样在书法网络做一些可以带一点学术的帖,而且这样的定位还不能太高,要有很强的网络互动性,又不失书法网络的直接尖锐,还要加上我一直推崇的帖好看,有品味。对于这样的要求,作为一个书法网络的参与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后来我就想可以做一些书法国展高手的展览帖,既是对书家的一个宣传,也是一个对普通书友的一个交流,可以借鉴和学习这些书法高手的一些经验,但网络的展览帖在中国书法网络是极其普遍,每一个书法论坛都有,每一个书法论坛都是经常做,我不想淹没在普通的展览帖中,想做一些带有自己的风格展览帖。经过好几个月的思考和朋友的启发,我觉得我应该发挥我的一个强项,我是写书法评论文章的一个网络写手,我就带着一个与书法家对话的形式来做这样的帖,我不是纸媒那样的对话或者访谈,因为这样的采访不能触及书家真实的内心世界,不能真实的反映书家对艺术的思考,不能让网友对书家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那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书法网友想要的,所以我在约一些书家做这个帖的时候,我都加上一句,您对我的提问或者对话认为不想回答或者难以回答,那您可以说我拒绝回答,但您的回答一定是真实的,我要的就是一个真实的书家状态呈现在广大网友广大书家面前。

    去年我做【中青年20家】的品读,当然我的品读都少带有许多主观的思想,对许多书家的品读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来评说,好处是凸显了网络对学术的严谨,和客观,不盲目崇拜大牌。坏处是主观的东西一多,会影响一些网友和书家的阅读,加上我自己的学识有限,不可能自己主观的艺术感觉就对,而且这样的品读帖,书家没有说话的机会,缺少了交流和互动,所以我感到今年我推出这样的深度对话帖可能在这个方面会好一些,不光是我可以和书家互动,读者、网友都可以带着问题和书家交流提问,这样的学术氛围是我所希望的。


   本来我这个系列贴的名称赵明先生建议我用【访谈】,后来我还是换了,我用了【对话】,【对】可以交流,可以是对攻,还可以是对答,还可以是平等对等。【话】是谈话,可以是心声。所以我最后还是用了【对话】我希望这样的题目可以延续我在书法网络的一些个人风格或者特点。

    对于【对话】书家的选取,我考虑很久,觉得名头不在大小,我希望的书家是一个有思想,有学识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新鲜的见解,不世故,有担当,有强烈艺术个性,有独特艺术感受的书家。当然还要加上一条要会上网,要会打字的书家。


    选杨文浏先生源于我今年5月1日在扬州和其的一次书法交流,我对杨文浏兄印象深刻,我们在一起是相互的吹捧和棒杀,很是幽默。但选杨文浏先生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对目前安徽的书法群体很是关注,安徽的书法圈很是好玩,地域风格很是明显,说千人一面肯定是有点过,但百人相同还是中肯的,我想通过杨文浏这样一个有思想,有很高理论水平,有很强书法实践能力的书家做一个深度剖析,激烈交锋,看看能不能给我们网友带来一些想了解,希望知道的讯息,至于杨文浏先生有没有给您这样的讯息,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杨文浏先生反复和我说,我的对话稿绝对是真实想法,真实就好。


     好了,漫无目的在电脑上敲了这些字,自己都不知道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此搁笔吧,请朋友们给我提出好的一些建议,想和我对攻,交流的书家也可以给我邮件或者电话。



[ 本帖最后由 汲古斋主人 于 2010-6-22 22:1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15: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文浏简介】


杨文浏, 1971年生,安徽淮南人。笔名闻榴、点墨,号沉璧斋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书法报》《书法导报》特约记者,长丰县首批、第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书法家论坛2009书法精英十佳。


书法作品先后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五届新人作品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全国首届行书大展(获提名奖)、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全国首届篆书展及邓小平展、冼夫人展、建党展、长征展、老子展、傅山展、首届公务员展、首届普洱茶展(获最高奖)等大型权威展览十余次。《书法报》“海选书坛新秀”、《青少年书法报》“国展菁华”、《青少年书法》杂志“青年书家”、《中国书画报》“书苑撷英”等曾专版介绍其艺术成就,中国书法家论坛、中国书法网、当代书法网等大型网站先后做重点推介。先后参加安徽书画新锐首届提名展(15人之一)、全国五十位书法名家小品邀请展、安徽商报创刊十周年名家书画邀请展(30人之一)等,出版《杨文浏书法艺术》。


在诸多专业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数十篇,并被收入多部论文集。应邀出席碑学与康有为书法学术研讨会、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论坛学术研讨会。


通讯地址:231100安徽省长丰县委党史研究室


电话:0551-6674873(办) 13083066696


电子邮箱:wenliu1971@163.Com



nEO_IMG_在马鞍山采石矶.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15: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文浏书法四人谈

   苗培红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

    文浏君在六、七年前就给我寄他的临作,让我批评指导,几年下来也记不清多少次了。小伙子给我的印象和感觉是学书执著,路子正,且基础较好。其早期临作,有灵气,如此发展,书艺定会大进。果然不错,今天文浏君已在全国展览中十余次入展、获奖。

    文浏君是写贴一路的。对于帖,从我的学书实践中体会,最忌讳把字写弱、写软,一旦这样必然会走向低俗。正如有些人写二王、写兰亭,写了半辈子还是俗气、不耐看,其原因就是笔力弱、笔画软,没有把王字中那些精到、精微、精彩的用笔取之为己有。但文浏君作行书、行草书,用笔干净利落,挺拔劲建,刚柔相济。可以说,他从二王书库中取走了一件宝物。
书法把字写平正比较容易,写险绝很难,再从险绝到平正就更难。愚认为这是孙过庭总结书法发展的三步曲,也是由法到意的突破,“复归平正”无疑是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文浏君的作品透露出平和简静之气,参差变化且有妙合自然的情趣;又有平中寓奇,奇中寓平的理趣。可以看出文浏君正向着书法的至高境界攀登。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15: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中文(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杨文浏的名字早就听说,但初次见面还是去年的事。早已闻名书坛的他,没想到竟这样年轻。文浏的作品最早入选五届楹联展,我参加五届楹联展评选时,当时文浏的小字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创作上,文浏一如当今许多青年书家,取法广,能轻松在出入碑帖。在思想保守的人看来,可能觉得这不太纯粹。但他能轻松地驾驭各种书法资源,从而为艺术创新辟出新境。

    当然,文浏的书法传承还是有其主线的,即以取法二王为主,参以苏东坡、颜真卿及孙过庭等人笔意,圆转流动中以碑的方笔顿挫为调剂,显得流畅挺健、灵动蕴藉。其用笔沉稳而不板滞,逸宕而不飘浮,起、收转处清朗爽劲、顾盼呼应,临帖功夫及笔下情致跃然纸上。

    另外,文浏作品的章法颇值玩味,此亦流露出文浏在书法创作方面的综合素养,作为一个年轻人这很难得。
当今书坛风貌仍不出碑风帖韵,而文浏明显表现出融汇碑帖的艺术取向,年轻的文浏值得期待。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15: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维忠(第二届书法“兰亭奖”一等奖获得者)

    文浏小我数岁,以行草见长,其书风温文尔雅,用笔爽利净劲,近年频频在全国书赛中入展、获奖。其书以“二王”为宗,兼颜平原行草书意,作品散淡轻快,典雅飘逸,形质并见。章法、布局讲究,并颇有意趣,理性思维与创作情性结合自然,作品中流溢出文浏胸中之才情。

  文浏真诚质朴,善于学习,注意加强与外界交流。对于书法,他并不满足于现状,其作品中不断汲取新的艺术信息。相信凭着他的勤奋和悟性,一定可以走得更远。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15: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梁能伟(内蒙古书协副主席)

    文浏兄最早是以书法理论名闻书坛的。多年来,他一直恪守学术良知,不讲假话,不出谀词,不欺无名,针砭时弊,深受书界关注和好评。

    及至近年,文浏在书法创作上突飞猛进。于书一道,咬定传统,由技而理,由理而道,由道而艺,收获颇丰。先贤云:艺痴者技必良。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大展事并获奖,令我等刮目之余深为叹服。其行草作品,章法别致,构思与立意时有出奇制胜之处;格调淳雅,意态大度,学问文章之气,发于笔墨之间,给人印象深刻。如能在笔法、用墨上再丰富些,可更臻完美。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15: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墨迹前沿】——汲古斋深度对话书家之杨文浏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15: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书自语


   可能许多人不会想到,我——一个与笔墨结伴而行的中书协会员,是出生在一个与书法、甚至与文化毫无关联的地方,一个被人们称为“长丰县西北利亚”的湾区。那里水患频仍,“三年一大淹,每年都被淹”,我的乡亲们曾经是长丰地区每年救济、捐助的对象。

   就在那个经常洪水肆虐的瓦埠湖畔,就在那个贫穷落后的村庄,承载着我童年、少年的许多往事:放牛、割草、拾柴、逮鱼……我的父亲、母亲都是文盲,他们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若讲到艺术基因遗传的话,只有我文盲的母亲是我们村唯一一位可以为枕头或孩子肚兜画花的师傅。走过童年,步入校园,人生的轨迹竟与书法艺术连在了一起。一路走来,又这般自然,宛如海边捡拾贝壳的孩子,找寻着,收获着,心头漾满了喜悦。

    谈及学书经历,其实是从学习硬笔书法开始的。十几岁读师范时,毛笔虽然也练,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学习硬笔书法上。那时家里穷,学校条件也有限,买不起宣纸、毛笔,加之那些年硬笔书法盛行,便一门心思练起了硬笔书法。记得当时师范老师大部分上课十分无趣,我们坐在后排的好几位同学都不大听课,我大多在下面临帖、创作,也能专心致志。当时的书法水平位列班级三甲,最大的奖项是三年级时获得安徽省青少年书法大赛青年组三等奖,真兴奋得一夜失眠,还拽上两位同学逃票(乘火车)去合肥安徽画廊亲眼看了自己的展览作品。

   毕业后分配到家乡的乡村小学,仍然以练硬笔为主。九几年参加了当时非常有影响的杭州的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获得过其主办的六届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已经很不容易了。后来得到时任安徽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周鉴明兄的提携,当选为省硬协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5年,我从乡村小学调入镇中心小学,各方面环境有所改观。这时有了自己的一间小书房,终于拿起了毛笔。开始写什么已经记不大清了,只记得米芾、苏东坡写过较长时间。但好像那时稳不住,好换帖,而且写得相当难受,老临不像还不知道怎么办?这样的情形起码持续了三四年,感觉很迷茫。直到1999年,在淮南方庆俊兄的引荐下结识了梁启忠老师。还记得是一个冬日,在那个不大的煤城一隅蜗居的梁启忠老师,用他那温文尔雅的语调向我——还是个懵懂的书法青年娓娓叙说着他所理解的书法、书法技法、书法文化、传统文化……他给我作用笔示范、他告诉我临帖对笔和纸的要求、他送给我几支颇为称心的狼毫……那个冬日我的心一直温暖着、感动着,梁老师为我学习书法打开了一扇敞亮的窗子……

   那是一个新的起点!

   我开始认真地临习王羲之的《怀仁和尚集王羲之圣教序》。记起那间用时光打磨的书房,靠窗是土木匠弟弟打制的简易书案。没有专业、高档的文房百器,有的是一腔激情,满心梦想。从晨曦临窗,到星斗满天,时光不知不觉在指缝间流淌,书法渐渐成为一种享受,填充着我生活的另一个页面。

   古人谓“非人磨墨墨磨人”,在与墨汁、毛笔、字帖、纸日复一日的“耳鬓丝磨”中,由表及里,由淡然到情深。2002年,在梁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给国展投稿,当然结果可想而知。一次次的挫折,使我开始审视自己。失落中,我一面认真研读国展作品集,一面加强与书友的交流,积极参加以梁老师为核心的“相约淮上”书法群体。得说说“相约淮上”,这种书法群体或曰书法沙龙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都需要,它的民间性、地域性、私密性、随意性、平民化,不蒂为书法的交流和研讨寻绎到一种较为科学的形式。这里没有等级、没有功利、没有太多顾忌,大家把作品挂起来,看着、说着、砍着,有赞叹、有指责、有探讨,就用笔说用笔、就创作说创作、就评选说评选,国展作品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历练出来了。

    经过两年的调整、充实、提高,我渐渐对书法的用笔、结字和形式有所体悟,开始偶有收获。2004年底,我的一幅颇费心思的小字楹联作品侥幸入展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作品展,而后又是入展在安徽举办的邓小平展。那个年底,我去了河南郑州和周口,认真地看了首届青年书法展和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对书法、当代书法、展览书法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亦见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家和书法作者。

    我继续学习二王、赵孟頫,沿着帖学一脉往前走。2006年,我的一幅小行书扇面册页获全国首届行书展提名奖、一幅小行书册页获首届中国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书法大赛最高奖。那一年,我不仅具备了申报中国书协的条件,而且习书信心大增。2007年,我的中国书协会员获批。期间,因艺结缘,我的工作得到时任副县长的甄元和、胡成玉两位仁兄的关心,顺利从学校调入县党史研究室,学书时间和环境有了进一步改观。

   书协会员解决后,我的学书目标不期然发生了变化,开始写自己比较喜欢的书风:一段时间特别喜欢《中国书法》杂志上刊载的宋克楷书、章草,拼命临习;一段时间迷上张维忠兄的楷书,从网上下载,反复揣摩;一次在琉璃厂看见《东魏高慈妻赵夫人墓志》,喜欢得不得了,起码写了半年;去年底,迷上甲骨、金文的意味和书写性,至今临习不辍……但我一直也很苦恼,就是自己对书法传统用笔这一块还有许多欠缺,技法层面的一些东西并没有真正过关;大字仍然不敢写,其中的丑陋自己都不堪入目。

   另外在学习书法过程中,我较重视对书法理论的涉猎。曾买下湖南美术出版社的全套书论,边研读边消化、思考、实践,从中借鉴、获益。多年来,我已坚持读完《中国历代书论选》,并将自己时而产生的想法与思考付诸文字,随感、杂文、论文,不一而足,这些文章先后刊于《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青少年书法》、《中国书画报》等专业刊物。期间,并冒充理论家的身份参加了广东省书协主办的“碑学与康有为书法学术研讨会”和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论坛学术研讨会。

   该写的基本都写了。到底自己写到哪里了?会写到哪里?有时真的说不清,也许正如我的老师所说:“一切皆有定数吧!”写到如今,我对自己有一些满意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后悔和不满意——千真万确。特别看到身边许多兄弟一天天突飞猛进,感到自己很惭愧。也许这就是艺术,这就是社会,这就是人生吧!冥冥中总有一些东西在阻碍你或帮助你,该走到什么境界是一定的吧。

文浏庚寅年雨后于慕燕堂


nEO_IMG_7、与中国作协主席铁凝(32页).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15: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墨迹前沿】——汲古斋深度对话书家之杨文浏



             汲古斋主人和杨文浏的对话


首先祝贺兄刚刚入展3届扇面展。
谢谢,幸运。

一:关于学书

1:看了杨文浏先生的简介和我一样,都是由爱好硬笔书法开始自己的学书法的道路,现在许多书法高手都是由硬笔而来的,那我想问杨先生你觉得由硬笔和毛笔有什么区别,不要说工具上的区别,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 ,我想知道在转换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捷径,可以由硬笔很快的把毛笔学有所成?
[size=+0]
   杨:我以为最大的区别是用笔方法上的区别,毛笔对笔毫的控制和把握及其变化是硬笔创作中不会碰到的。

   在转换过程中可以借鉴的恐怕就是以前学习硬笔对汉字结构的理解与审美,其次就是对书法的爱好,让你在学习硬笔到一定阶段觉得无法深入时,会自然地转向对毛笔书法的学习与探索。要说捷径我只感觉由硬笔楷书到学习毛笔小楷可能遇到的困难稍微要小一些。
   
2:杨先生说了你主要的是遇到一个好老师,其实我们看每一个书法家的学书简介都有这样的内容,那我也问杨先生,梁老师究竟给你带来了什么灵丹妙药让你可以很快的入国展,我也想不花钱就学到,可以透露吗?拒绝没有意义的空话。

    杨:不说空话一直是我追求的一种境界!梁老师给我的灵丹妙药就是“书法有法”。毛笔书法作为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国粹,其根本的东西正如赵孟頫所言:“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梁老师就是教给我正确的用笔方法,使用正确的用笔方法,路子对了,再假以时日,自然会一步步向前走,入选国展也只是时间关系了。至于什么是正确的用笔方法,可能各人理解会有所不同,但无论哪位,相信“形似理必通”的道理,写得像就行了,对不对把自己的临作与原作比较下就知道啦。

3:杨先生你在学书简介中提到你们当地的一个书法创作雅集,对于这样的雅集或者说团体,我自己觉得好坏参半,好就是相互促进,坏的就是你们这样做就是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书法本体上,你们过多的关注了书法入展获奖的这些问题,你们就像赵本山小品团队一样,有主创,有润色,有编排,有调查观者心理等等的操作人员,你们这样做或者全中国这样的书法团体,杨先生认为是优大于劣还是劣大于优?

    杨:哦!凡事都有其两面性,如先生说看其主流。对于“相约淮上”书法群体,我以为其当然是优大于劣,其中个体书法不断进步就是最大的“优”,当然入展国展的人次在安徽也尤为可观。我的真实感受,一则在雅集中发现自己的差距,激励努力;二则发现朋友的进步及优点,便于学习吸收。至于你说的功利性,是当代的一种社会现象了,与雅集没有太大关系。魏晋时期亦有文人雅集活动,那时产生了风清骨峻的魏晋风度,不是雅集造成的。

4:杨先生是一个通过书法改变自己命运的书家,您认为是您由于书法认识了伯乐,还是伯乐欣赏了您,是您现在在政府部门。您认为一个书法家如何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而不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

    杨:佛家讲因果,讲因缘、福德,第一个问题可以用佛家理论来解释。至于融入社会,亦需如此。尊重别人,尊重艺术,尊重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家是丈夫,在单位是职工,在社会上有时是书法家、有时是老师、有时是兄弟,我们只要把握自己的心就可以了。“人无完人”,谁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对得起良心就可以了。


nEO_IMG_1、在绍兴首届兰亭论坛上作学术发言(8页).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15: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墨迹前沿】——汲古斋深度对话书家之杨文浏
nEO_IMG_行草斗方.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5 23:36 , Processed in 0.375660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