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15|回复: 4

锋自磨砺出——青年书法家曾正国小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3 09: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锋自磨砺出——青年书法家曾正国小记

杨之/文




      
曾正国做梦也没有想到1998年全国“兰亭杯。新人奖”的桂冠,竟会幸运地落到他的头上。

      作为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和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兰亭奖”书法大赛,是中国书法界最高规格的一项赛事,它要求所有参赛者必须具备省级以上书协会员资格。因此,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当代中国书法的对抗赛,是中国书法的一次“会试”。他的新人奖的第一名,也被人们视为书法界的“新科状元”。所以当幸运之神降临时,曾正国竟有些茫然,他不相信那个“新人奖”第一名的曾正国会是自己,他甚至想到可能是和自己同名的另一个人。只是当他确认了获奖者所在的省份及工作单位时,他愕然了,继而是欣欣然、陶陶然。他确实很高兴,简直是欣喜若狂,激动不已。这可是包括他在内的中国书法家们终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几万元奖金事小,荣誉实为难得,这是对一位书法作者20多年孜孜不倦探求书法艺术的一种最好的嘉奖和认同。

       其实,熟悉正国的朋友都知道,获奖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了。1991年首届全国规范汉字楷书大赛三等奖、1996年首届孺子牛杯全国书画大奖赛优秀奖、1997年入选首届世界华人书画展、1997年获北京市第二届临帖展二等奖、1998年全国产业美术书法展入选并获奖、1999年获北京市庆祝建国50周年大展二等奖、北京市职工书画展一等奖、赛克勒杯国际书法大赛佳作奖、入选第七届全国书法绘画篆刻展览并参展……了解正国的朋友都能说出一大堆他的诸如此类的所谓“艺术成就”,因而有人干脆送他一个颇有意思的绰号:获奖专业户。

       正国打小就酷爱毛笔字。小学、中学它的毛笔字都是全校最好的。只是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书法是个什么东西,当然也没想到将来要当个什么书法家。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只想把字写得好一些,他听老人们说,“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偏偏那时就有一位有眼光有学问的乡党,看到小正国是个可造之才,就把自己珍藏多年的《黄自元临九成宫》和《黄自元间架摘要92法》送给了他。正国觉得帖上的字很好看,就一遍又一遍地临写。后来他才知道,那两本帖都是光绪年间的拓本,因而直到今天他仍在珍藏着。

        1979年,19岁的曾正国由湖南攸县入伍来到北京,由于字写得好,不久就当上了文书。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战友带他一起报名参加了一个书法班,从那时起,正国才听说书法这个词,才知道字写得好原来也可以成“家”。1980年,在《北京晚报》上偶然看到一篇介绍著名书法家李铎的文章,说李铎是湖南醴陵人,是他的老乡,正国就试着给李铎先生写了一封信,没想到李铎先生竟然给他回了信,于是,他再次给李铎写信,提出想拜师学习书法,李铎先生欣然答应了。从此,作为新兵的书法爱好者曾正国与作为老兵的著名书法家李铎成了一对忘年交。李先生对这位小老乡喜爱有加,他看到小曾的楷书基础不错,就鼓励他继续练唐楷,还给他介绍认识了著名书法家卢中南先生,卢先生是京城有名的楷书大家。正国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艺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后来,小曾在“兰亭杯·新人奖”的颁奖仪式上,向坐在前面参加颁奖仪式的李铎先生深深地鞠了一躬。

        小曾说,两位老师对他的影响太大了,无论在他的艺术道路和人生道路上,他们都给予了正国以很大的帮助。1998年,小曾在参加“兰亭杯”大赛前,曾经拿着作品找李铎先生提意见,李铎从章法布局上对小曾进行了具体的指导,李铎告诉正国说,你的作品字的间距太小,如果再放开一些,效果可能会更好。结果小曾回去一试,效果真的大不一样。那幅获奖作品写的是《心经》,其中有很多“无”字,小曾在处理时,揉进了楷、行、草等多种笔意,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李铎得知小曾获奖的消息时,正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休会期间,他特意用四尺整宣为小曾写了一首诗以示勉励:“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

      在书画界,一直有一种不好的现象:浮躁。今天某某人的字走俏,就一嗡而上都去学某某人;明天另一位的字流行,又都学这一位的。太急功近利,反倒失去自己的风格。正国习书不追时尚,只学古人。一本唐楷欧帖让他反反复复练了20多年,帖上的内容他能倒背如流。,每个字的结体也都烂熟于心。在欧楷的基础上又旁及他帖,广泛涉猎了古代碑帖,临写了大量的古人墨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有人曾经说正国这人太笨,抱着一种楷书死琢磨;也有朋友劝他“变法”,不要一条道走到黑,说现在写楷书很难出成绩的。但正国始终相信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事实证明正国的选择是正确的,正是他的这种“磨”功,帮助他走向了成功:他前后十数次获奖的作品都是写的楷书,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各类书画大展,向他征集的作品也是楷书,向他索要“墨宝”的朋友和收藏家们,也是非楷书不取。著名书法家薛夫彬先生在一次书法讲座上,向学员们说到过正国,说:搞书法就应该象正国那样肯下硬功夫,打基础要扎实,要踏踏实实地吃进去,吃透。中国书协副主席佟韦先生说:小曾的这条路子是对的,基础扎实了,功夫练好了,今后往哪方面转向都很容易。有了基本功,怎么写都能够得心应手……

       正国非常欣赏“书外求书”的说法,十分注意从多方面汲取营养。他喜欢古词甚于诗,他觉得词的错综变化的长短句较之整齐的五、七言诗更接近对他书艺的理解。他的书柜里放着各种艺术门类的专著,他对理论别具情肠,他觉得他从理论著述中受益殊多。

       中国书体,石鼓文变而为大篆,大篆变而为小篆,小篆变而为隶书,隶书变而为八分,八分变而为章草,以后又出现楷书、行书、草书。书体的变革,始终贯穿着一个“变”字,历代书人都是因其提供了与前人不同的艺术创造而卓然成家。书艺演绎到今天已很难超越于古人的牢笼,只有变才能创新。曾正国在创新的路上已经走出了一步,或者是半步,得到书界有识之士的肯定和鼓励,这无疑是值得向他称贺的。

       曾正国今年40岁,正是好年华。他把书房取名“不足居”("澈心堂"是李铎先生后来给取的),可见其治学的心性。个头小,白皮肤,满头乌发,性喜沉静,落落寡和,专嗜有劲儿的“金桥”牌香烟,每天一包,坚持了十多年。其体魄和气质都是攀登型的。他曾说过:“艺无止境,在艺术之路上自己是刚刚起步,比起书界老前辈和许多同行,自己的水平还差得很远。”看到了不足,认准了方向,加之他特有的气质和心性,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此文是应朋友之约写出的。为了扩大影响,朋友将其复印后多处投稿,曾先后见诸于10多家报纸,部分报纸在发表时有不同程度的删节。这些报纸是:1999年10月8日《首都建设报》四版,2000年2月21日《中国书画报》四版,1999年11月15日《中国艺术报》二版,1999年11月15日《人民政协报》四版,2000年5月9日《人民铁道报》七版,1999年11月2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四版
以及《北京书法报》、《北京城建报》、《中国建设报》等)

发表于 2007-7-25 19: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那个稿子是趸了您的东东哪~~~

改天要让您请我和曾先生吃饭,赚了多少银子哦,够我们吃好几顿黄瓜馅饺子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7-27 08: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 雪泥 在 2007-7-25 19:28:19  发表的内容:

改天要让您请我和曾先生吃饭,赚了多少银子哦,够我们吃好几顿黄瓜馅饺子了。


更有人直接拿着这个稿子,署上自己的名子在报纸上发表:)
发表于 2009-4-8 22: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tao54] [tao54] [tao54] [tao54]
发表于 2010-1-6 10: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4 17:03 , Processed in 0.295863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