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82|回复: 5

你在书法上占有多少优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0 05: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你在书法上占有多少优势



——兼论社会身份与艺术价值的关系及其它

傅德锋   

  众所周知,学习书法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少者十数年,多则数十年乃至要付出毕生的精力。从初学把笔到取得一定成绩乃至能够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需要为之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代价。而时下书坛,由于展览文化的推动,书法爱好者越来越多,书协会员数以万计乃至更多,尽管在当今国展入选获奖也非易事,但只要入选获奖一两次就可以加入中国书协,而一旦成为会员之后,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似乎就是一个书法家了。然而,严格来说,时下的书协会员离一个真实意义上的书法家的距离还非常遥远。试想,一个书法爱好者,只要有一定的临帖功底,结合国展的入选获奖作品,就一两幅字的内容精心设计,反复训练,经常投稿,入选获奖的可能绝非没有。事实上,如今的书法爱好者,以这种学书方式加入书协的绝不在少数。而且每一个具体的书法人所付出努力的回报与其家庭出身、社会地位的高低差异也会迥然不同。艺术价值和社会身份之间的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也就使得很多书法人比较急功近利,重结果而轻过程,至于与书法相关的学问修养就更是很少关注了。
汉末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三国时,魏国钟繇为从韦诞手中求得一篇蔡邕专论笔法的文章,捶胸呕血,腑膺尽青,晕倒于地被魏太祖用“五灵丹”救醒。但韦诞仍不肯给他,直到韦诞死后,钟繇偷掘其墓,才得到这篇文章。从此“昼夜不辍,卧则以手划被,被为之穿”经过刻苦学习,书艺大进;晋代王羲之,“用心十五年,始工一‘永’字”;隋僧智永,醉心翰墨,精研书法,“登楼不下四十年”,退笔成冢;唐太宗李世民,经常于万机之暇抽空练字,往往半夜起来秉烛学《兰亭序》,即使是在戎马生涯中亦有“简板马上字”;怀素年轻时因家贫无钱买纸,就在“故里种芭蕉数万株,以供挥洒”……上述这些古人学书的经历无一不在表明,学习书法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任何成功的书家都必然有一个长期的艰苦磨练过程。

  然而,尽管我们说:“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但也并不是说,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因素是多方面的。就学习书法而言,也必须具备外因和内因两个条件。外因是指你的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社会关系等等,因为人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一个艺术家要介入社会,必须有各方面的先决条件;内因是指你的天赋、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综合素养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等等。不具备这些基本条件,又怎么可能学好书法并取得成就进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呢?!内因和外因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比方说,你是一个天赋不错又比较勤奋的人,就极有可能得到他人的喜欢甚至赏识,也就有可能得到他人的栽培和提拔。而好的外部环境又可以使一个人从小得到良好的影响,培养较好的爱好和促成好的性格,艺术家的后代可以成为艺术家,非艺术家的后代也可以成为艺术家,但相较之下,艺术家的后代因为具备比较优越的内外部条件,所以从事艺术的道路会更为平坦一些。至于实际取得成就的大小,却不是是否艺术家的后代所可以完全决定的。但在天赋和刻苦程度大致相等的情况下,生活条件优越者,往往会在艺术领域捷足先登,也极有可能成为新生代的具有话语权的权威性人物。当然,是否具有话语权,原因并非是单方面的,你具备一流的艺术家或者批评家的素质,但也未必就一定会成为艺术界的权威。在官本位和拜金主义思想比较泛滥的现实社会里,金钱和权利往往左右着社会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公平和公正。

  在特定的体制的制约和影响下,占据艺术机构领导位置的人不一定就是真正的艺术家,是否真正懂艺术和能否担任艺术界的领导并无太大的关系。但中国向来是“书以人贵”,一件不太入流的书法作品,如果是出自于一位高官或富豪之手,尽管它本身并无多大艺术价值,但也会因为书作者身份地位的特殊而在当时便“炙手可热”;而即使是一件堪称优秀的书法作品,如果是出自于一位布衣平民之手,估计未经伯乐式的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艺术影响的人士的推介,也很难得到人们的充分认可。这就是有的人尽管艺术水平很高,但由于身份低微,极有可能一辈子也不能得到高端社会的青睐,因此而过着清贫日子甚至穷困潦倒一生。其实从古至今,有太多的艺术家均因着社会地位的低下而被时代所忽略甚至被历史所遗忘。这是可悲的也是无奈的……

  书法家要得到社会的认可,牵扯的因素很多。从学习的角度而言,你必须首先从小得到一定的艺术熏陶和教育培养。天分再高,假如缺乏正确的引导,也极有可能误入歧途。尽管说,真正的大师级艺术家未必就一定是出自于学院,但经过学院的系统修炼的人士却更有可能成为影响一代的大艺术家。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是否占据好的社会“码头”都极为关键,“码头”的好坏决定着自身各种条件的优越与否。一个普通工人或农民家庭的子女和一个学院教授或书协领导的子女,其介入社会的方便与否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在书法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同样举办一个个人展览,前者所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但对于后者,却不过是顺理成章、轻而易举的。无论是创作作品所需要的工具材料还是办展场地、各种费用、作品集的出版、开幕式的筹备、新闻媒体的宣传等等,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我们的社会就是这样,一般情况下,都是“雪中送碳的少,锦上添花的多”。人家领导的子女搞十次展览也比你弱势人群的子女搞一次展览都要容易得多,各个方面都会对其大开绿灯,鼎力相助。

  在任何时代,宣传力度的大小也都决定着一个书法家社会知名度的高低,这也就无怪乎狂僧怀素要“担笈杖锡,西游上国”,在其表兄、诗人钱起的带领和引荐下频频在京城长安的高官显贵面前进行书法表演了。王羲之13岁时,曾去拜诣过周觊,觊身居高位,惜贤若渴。当时文人学士倘能得其一言之誉者,往往如膺荐命,因此视之为“龙门”,趋之若鹜。王羲之拜见时,恰好举行盛宴,高朋满座。周觊对羲之才艺甚为看重,“察而异之”。大家还没有动筷子,周觊竟然先割最使人垂涎的牛心让王羲之吃,一时四座皆惊,对其刮目相看,自此羲之名声不胫而走,遐迩皆知。王羲之的成名经历尚且如此,何况弱势人群乎?!曾经看到过一些贫民书法家为举办一个个人展览所付出的艰辛,终日奔走,四处求援,往往要遭受很多白眼和冷遇;也曾经见到过很多干部和富人子女举办展览的壮观场面,风光体面的开幕式,人生噪杂,万头攒动,领导剪裁,军乐伴奏,各种媒体争先报道,鲜花与掌声此起彼伏……精美的作品集,盛大的招待会,又岂是一般老百姓所敢想象的。

  经过“拜师”、投展、入选获奖、举办个展、出版作品集和新闻媒体的宣传炒作,成名就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名称而利至,花出去的又可以顺理成章地捞回来。如此反复,则名声越来越大,捧场者越来越多,脾气愈来愈大,欲望愈来愈强,润格越来越高,身价与日俱增。这就是书法家成名的一个基本模式。

  新生代的书法人在综合运作下,成为了新一轮的书法名家,并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取代上一辈的位置,后来者又会继续他们以前的运作模式,将他们奉为专家和权威。但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就会反映出各种事故人情,虽说是小小的书坛,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众生相……

  书法水平高的人未必掌握话语权,占据书坛高位的人,未必就是真正水平高的人;没进过大学的人,书法水平往往很高,品德修养出众,而很多书法专业的硕导、博导,却常常书艺平庸无奇,品格差强人意。

  因此说,社会身份高的人,其书作艺术价值未必就高,而出于弱势群体的人,只要看清形势,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所在,狠打基础,抢抓机遇,也并非绝无出路。但有一点,就是心态必须平稳,要树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士人理想,不走死胡同,不钻牛角尖,能屈能伸,可上可下,身心自由,来去自如,心中无障碍,则笔下少俗气。书法原本就是养心修身之道,加入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进而将此发展为事业,固然可喜;但真正的智者,则凡事在若不经意之中,就可以达到心灵的超越,愉快而自信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本文原载2010年5月8日《中国书画报》2版“书法论坛”)
发表于 2010-10-13 21: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0-13 21: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傅德锋 的帖子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16: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雨 于 2010-10-13 21:16 发表



多谢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16: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毅夫 于 2010-10-13 21:49 发表



多谢支持!
发表于 2010-11-8 00: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7 18:06 , Processed in 0.214927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