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35|回复: 2

参与“国展”——书法人的“高峰体验”【原载《中国书画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2 22: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参与“国展”——书法人的“高峰体验     来源: 中国书画报
        

文/傅德锋





中国书协四年一届的“全国展”堪称书坛盛事,是书法人心目中的“奥林匹克运动”。“国展”真正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检阅全国书坛的创作实力,旨在挖掘新人,推出新人,进而有效地推动书法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书法人参与“国展”则意味着要面临一场“高峰体验”。无论入选、获奖还是落选,这种体验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贯穿展览的整个过程。
      


“国展”作为书法人的一套“文化大餐”,在现今愈演愈烈的急功近利思想的驱使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快餐文化”的特征。尽管“国展”本身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意义不容否定,但却因受到商品经济环境中诸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每届“国展”结束之一,都会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也引起人们的诸多思考。每一届“国展”的举办,从主办方到承办方,从评委到作者,都无疑在接受一场新的考验。而展览之后引起的争议,也充分说明了举办“国展”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任何被忽略或略去的可能,往往是较为关键性的内容。尤其作为参与“国展”角逐的众多作者,其“高峰体验”尤为刻骨铭心。
        


作为大展“舞台”的待选演员,广大投稿作者面对“国展”这种高规格、大规模的展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入展、获奖。而至于能否有幸被评委“相中”,笔者认为,一靠功力,二靠运气,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为入选、获奖名额相对于众多参与者而言,差距很大的,评选的“残酷性”给参与者造成的心理压力也是非常之强的。有人认为,因为入选人数的先期限定,很多同等水平的作品能否入选则主要靠运气。甚至有评委认为,每届“国展”,除去入选的上千件作品,从“落选”作品当中再挑出一千件,仍然是“国家级”水平;再继续挑出五百件,可能还是“国家级”水平。这话说得也许不无道理。可能很多落选作者在看了展出作品或展览作品集之后,认为自己的作品丝毫不次于入选、获奖作品,从而对这个结果愤愤不平。笔者个人认为,这可能就是上述情况的具体体现。
        


当“国展”启动后,作者们从见到“征稿启事”的那一刻起,就进入了一种备战的心理状态,精心而刻意的谋划便由此开始了(当然,那些毫无“国展”投稿经验,盲目性、随意性很大的作者除外)。从书体的选择、内容的挑选、书写工具材料的具体考虑到幅式的选定,都是反复推敲,就像过去头一次见公婆的小媳妇那样,要进行一番精心的修饰与打扮。从现今书法的技术层面来讲,这样的安排与谋划是必需的,也是无可指责的。因为这是“展厅文化”的特殊要求,你参与展览角逐,就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尽管我们反对“以貌取人”,更不提倡舍本逐末,但必要的“边幅”却不可不修;在注重“本体”的同时,对相关的细枝末节也不可随意忽视。否则,作品就很难具备较好的竞争力。
      


当评选结果一朝公布,众多落选者会从紧张与焦急的等待中“解脱”出来,仿佛上华山看日出,一路艰难跋涉,及至顶峰,却因某种原因,未能有幸一睹“华山日出”之壮观景象。那份一路走来的热切期待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疲劳与沮丧,甚至是失望!有的还会因“上山容易下山难”而产生相应的懊悔心理——这恐怕也是第二届“兰亭奖”参与面儿不广的一个原因。也就是说,很多“国展”书家害怕在新一轮的角逐中失去往日的风采,因而采取回避态度。这也正好反映出展览文化背景下书法人的特有心态。而那些幸运的入选与获奖者,在经历了新的或首次“高峰体验”之后,除了少部分人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状态外,更多的人则在短暂的“成功”愉悦之后,马上被一种空虚和落寞心绪所替代——无法给自身进行价值定位,找不到继续奋斗的动力和方向。一些通过短期操练即站在“国展”领奖台上的人士,面对突如其来的鲜花与掌声,甚至会产生搞书法“不过如此”的想法。笔者认为,产生这种心理,完全是书法人那点儿狭隘的“名利”欲望得到相应满足之后的结果,就像钱钟书先生所描写的“围城”现象:外面的人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想进去看看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而里面的人却面对一双双关注的目光,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局促,想出去自由地呼吸…..这就引出了一系列关键性的问题:书法在现今人们的心中到底意味着什么?从事书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在参与展览当中,最大的收益是什么?也许有人会直言不讳地说,参展就是为了出名,从而获取相应的名望、地位和利益。平心而论,这当然也是人之正常所需,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不可否认,在展览当中脱颖而出、一举成名,固然是每一个书人希望看到的结果,但笔者的看法是,在展览上“成名”了,并不意味着在书法上真正“成功”了,因为真正的书法意义上的成功,是必须接受相应的社会与历史考验的。如果展览上的成功能够与书法上的成功互相画等号,那这种“成功”也未免太容易了,而中国书法也未免太低级了。虽然一个书法科班生经过短短两三年的专业训练即在“国展”上显出露水者并不鲜见,但从书龄上来讲,与古人“登楼不下四十年”式的艰苦历练似乎无法同日而语!张旭光先生针对当下书法创作所讲的“到位”与“味道”说,恐怕与古人书法功力精深而耐久品玩相比起来,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到位”是功力的彰显,而“味道”则是艺术个性(即风格)的体现,但这对时下众多青年作者而言,恐怕还是一个十分遥远的梦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书法展览只是对书法人一个相应阶段的考验,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一个书家的全面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绝不是某一次展览的入选或获奖所可定论的。而对于众多落选者而言,不要只看到“落选”这个结果,而更应当体会和认识到在参与展览的整个过程中的那中“高峰体验”。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未见“日出”的遗憾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收获,即对自身心理素质的磨炼。当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已经站在了一新的起点上……  


(本文原载《中国书画报》)


[ 本帖最后由 傅德锋 于 2010-12-12 22:26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15 09: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祝福先生!
发表于 2012-10-25 09: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6 20:48 , Processed in 0.710095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