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40|回复: 2

尚在人间刻石头——高石篆刻艺术创作略谈/韩少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8 14: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尚在人间刻石头

——高石篆刻艺术创作略谈

文-韩少玄



高石与石有缘,因着金石篆刻的缘故,与石结缘。

由于我素日对篆刻艺术无所用心,此类书籍所见甚少更无多少操刀治石的经验,所以高石的创作目前究竟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准,不敢妄评。但以我对篆刻之外那些艺术创作的观照与思索,从艺术的普遍性规律这一角度入手,谈谈我的拙见,还是能够做到的。

概括来讲,高石的篆刻艺术创作,有三点品质首先是值得肯定的。

其一是勤奋。勤奋是一种品质,高石是具有了这种品质的。艺术创作中,天赋固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或者可以说是有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但是也不能够因而否定勤奋与刻苦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爱迪生说,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才,这一公式同样适用于艺术创作领域。需要说明的是,艺术创作中的勤奋并不仅仅意味着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当然这也是必不可少的。勤奋不惟是创作者自身所具备的一种品质,依我看来,更是一种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创作者,可以保证自己对艺术的思索和创作时间在大多数的时间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一种活跃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的一切的行为与活动都会在有意无意中同他的艺术发生联系,而且他也善于从自己所从事的艺术之外吸取自己所需要的一切。有论者道,艺术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一种生活,但是他没有说,实现这一种生活需要一种能力——勤奋。应该说,高石不仅具有勤奋的品质同时也具有勤奋的能力,他是可以使自己迅速进入创作状态的那种创作者,这种能力的获得,除却一部分当然源于他的投入,而另一部分,我想应该是与生俱来的。

其二是学识。艺术创作,从来都不是创作者没有根基的、只图一时痛快的宣泄。同所有的艺术门类一样,篆刻艺术创作,也是植根于创作者的综合文化、艺术素养的。遍观中外艺术史,无数的艺术大师,他们之所以能够迥异独出、经受得住艺术史的考验,无一不是源于大师们深厚的艺术素养、文化积淀。从这一点上说,厚积薄发,应该是篆刻艺术创作以及其他门类艺术创作的不二法门。高石倾心篆刻艺术有年,多少年寻师访友、孜孜以求,篆刻以外还致力于古典诗词的研习和写作,因而为他自己的创作奠定了一个广而厚的根基。更值得一提的是,高石长期以来致力于乡贤高凤翰的研究。高凤翰是一位有清以来艺术造诣精深的艺术大师,名列扬州八怪,他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思想本应该是中国古典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国内学者出于各种原因对其研究却鲜有进展更逞论创见。高石有感于此,怀着后学者的崇仰之情和文人固有的担当意识投入到对高凤翰的整理与与研究中,目前与他的同道一起已经完成了高凤翰全集的资料整理、校勘工作,这其中的辛劳是可以体会到的。但是,也正以此为契机,使他在篆刻创作外更获得了无比广阔的文化视野。有过读书经验的人都知道,欲了解某一位先贤的思想,最佳的方式就是读他的全集,这样才能从各个方面对之有全面的了解,这种读书方式可是说是全方位的、立体的,也可以说,读通了一部全集、了解了一个人,在某种程度上就了解了很多的人,在学术研究中是臻达超妙境界的必由之路。高石不仅是读,而是编著、研究,比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就更有了深层次内容的获得,而这些所得总会在某一时刻以某种方式影响到他的篆刻艺术创作。

其三是功力。艺术创作,不外乎有两种类型,用佛家的话讲即是顿悟型和渐悟型两种。顿悟型的创作者是一超直入如来地,源于某种机缘,创作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感悟到艺术的真谛,他很清楚某种艺术之于自己的意义以及通过某种艺术他能能够获得什么、表现什么,之后他所有的工作都会是围绕这一点感悟展开,也就是佛家常说的悟后起修;而渐悟型的创作者则恰恰相反,创作者对艺术的感悟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通过长期不懈的观照、思索一步步的臻于艺术创作的至境。高石属于后一种。客观地说,这两种创作方式都是可以达到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的,以近世艺术大师而论,顿悟者如齐白石、渐悟者如黄宾虹,殊途同归,方式本身无高低优劣的差别。然而事实上,自宋元文人书画艺术兴起以来,无论是创作者还是研究者都倾向于对前者的推崇,独抒性灵、不计工拙的艺术主张不绝于耳,当然我无意诋毁超悟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更没有异想天开的意欲泯灭这一创作思路在文人书画创作以及整个中国书画艺术史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客观的看,正是对顿悟的提倡对渐悟的轻视,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中国的文人书画艺术在某些历史时期、在某些创作者那里走向轻薄和空疏。当然,作为创作者究竟选择哪一种创作方式,还是应该以自身的素质和艺术追求为准,高石选择的是后一种,想必也自有他的缘由。

评判某位艺术创作者的最终的艺术成就,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看他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否。从这一角度而言,高石还没有完成对自己艺术风格的建构。艺术风格同创作者所采取的创作方式是同步的,顿悟者在创作伊始就会表现出风格的端倪,而渐悟者艺术风格的形成相对就会慢一些、晚一些。高石艺术风格在目前的不定型,同他展开自己艺术创作的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渐悟者的姿态介入艺术创作,高石是有着理性的思索的,而且也是与他的学术理想、治学路径相统一的。高石的学术研究遵循的是乾嘉朴学一脉的风范,做的是考证求实、集腋成裘的功夫,他的学术研究的风格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在没有更准确的把握到自己艺术追求的终极归宿的时候,他宁愿亦步亦趋的做一些基础性的笨功夫,于篆刻一道,举凡秦汉经典、明清杰作,他无不摩挲探求、广泛尝试,技法丰富、面貌多样是他长时期以来的创作特色,可以说他是一个多面手,无论工细粗放抑或典雅纵逸他都能信手拈来。应该说,这是一个无比重要的基础。似乎他的创作目前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多而杂,但是应该清楚,任何一种清晰的条理的简洁的创作规律的获得,无疑都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没有捷径可言,舍却这一时期的工作,创作,难免会先天的缺少某种沉厚的意蕴。这是可以肯定的。

作为评论者,在这里我做的是总结性的工作。对于高石未来的篆刻创作,这是一个前提。但仅仅说出这些,并不是目的。

高石已年过不惑,未来的创作怎样展开?他在思考,我也在思考。

我没有办法给予答案。但我能给予一点建议。

艺术创作,离不开思考。我从来都不相信不善于思索、不勤于思索甚至不敢、不愿思索的创作者对自身艺术成就的任何的奢想,虽然有哲人说,人一思索、上帝就发笑,但是如果不思索,我想上帝会抛弃我们的。

我不想代替高石做任何思索,也不能够。但我可以提出问题。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高石篆刻艺术创作无疑已经具备了全面的、沉厚的一个基础,在这一基础上,他应该开始考虑为自己的创作寻找一个着落了,而且他现在也应该有能力思索这样的几个问题:从艺术追求来看,篆刻艺术,在高石的生活中会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篆刻是什么、篆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如果说艺术是创作着沉眠其中而不愿醒来的一个梦,那么,他希望自己在一个什么样的梦境中继续沉湎。换句话说,通过篆刻艺术创作,他到底要追求些什么?从美学角度来讲,当代篆刻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按照艺术史的规律,篆刻美学未来的发展路径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至少我认为,这些问题对于一位创作者具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希望高石能在这些问题上做出自己回答,那些仅属于他自己的答案,有可能就是他未来篆刻艺术创作的方向。

略释如下。

——不写作,毋宁死!作家无疑是最善于讲话的人,但是这一句,是最让我感动的。做不到这一点,对文学、对艺术都不要抱有任何的幻想,有的只是奢望。梵高做到了、贝多芬做到了,徐渭做到了、八大山人同样做到了,因此艺术史无一例外的给予了他们厚待。对于人来说,生死才是唯一的大事,能否参透生死、能否在艺术中了脱生死,决定着艺术创作最终极的生命向度。并且,艺术以及其他任何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专业领域,都会有对创作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进入这片专业领域之前,你做好准备了没有?如果没有,创作者随时都有可能被抛弃。尽管不无残酷,但是不能逃避。熊十力先生曾经告诫过我们,我们中国人对于所从事的职业,缺少一种恒定的、忘我的投入精神,细细想来,可知此言不虚。可不戒乎!

——篆刻,是什么?这是关涉到艺术本体的一个问题。很难回答,又是创作者不应该回避的问题。关于本体论的思索,在人类哲学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或者说有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个阶段所秉持的方式是,在什么是什么的问题上,他执着的追求什么后面的哪一个什么,他会认为在这一个是的后面有一个更永恒的实体存在;另外的一个思路是,他不再追问什么是什么,而转换成什么怎么样,他不相信在一种存在的后面存在着另一种具有主导作用的实体,他只关心这种存在怎么样、会怎样,他关心的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实体存在。后者,可以视作西方哲学史的转向,而西方哲学的这一转向也已经在事实上影响到了艺术的发展。在这样一个世界文化一统化的时代,我们对于艺术的思索,不仅需要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而同时又要有西方文化的背景基础。具体到篆刻艺术本体的思索,采用哪一种方式,是需要首先做出选择的。如果选用的是后一种,那会同时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人类的确是很聪明的一个物种,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会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实现,而选择最多的往往是艺术。艺术有很多的共用,文化的、社会的都有,但从本质上来说,艺术是人类为自己寻找到的一个精神的避难所,艺术的创造者、艺术的欣赏者都是如此,选择什么样的艺术,是离不开选择者对自己现实生活、理想生活的双重思索的,对艺术创作者尤其如此,从这个角度来讲,艺术是不可重复的,因为每一位创作者都与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的生活状态也有独特的、针对性的理想生活。艺术,只是唯一。如果不是在盲目中进入艺术,观察生活,是第一项必修课。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篆刻艺术的美。艺术和美,从来都是很难完全分开的,艺术创造美、美通过艺术展现自身,两者相互依。认识、思索、选择篆刻艺术的美学风格并进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需要思索有关于美的一系列的问题:美是什么;美学是什么;中国的美学是什么样的;西方美学是什么样的;古典美学是什么样的;现代、后现代美学又是什么样的;如果创作者的风格追求是建立在这些问题思索的基础之上的话,相信会回避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样填词,李煜与李清照的美学风格是不同的。当代的篆刻美学,呈现的是多元并存的局面,在此情况下,对美的思索和选择更需清醒和理性。。。。。。。

。。。。。。   。。。。。。

该说的话,我只说了一半,另一半留给高石。

高石有一句诗——尚在人间刻石头,依我的理解,这表明的是一种姿态。只要还在刻,就好。


                                                                 2011年1月2日
发表于 2011-1-9 14: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9 14: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2 09:10 , Processed in 0.230072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