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03|回复: 6

由外而内 美在修为——《当代名家印谱.赵明卷》读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8 08: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由外而内 美在修为
          ——《当代名家印谱.赵明卷》读后
                吴国平
  有朋友向我推荐赵明,我并没有特别在意。因为,在这之前我并不了解他,尽管当代篆刻成果斐然、名家辈出,但圈内圈外两重天,真正“浮出水面”让大众知晓者毕竟寥寥,何况,在地理位置和话语权往往至关重要的今天,他又栖身于扬州之高邮小县。然而,当朋友把赵明一本厚厚的印谱送给我看过之后,我才着实吃了一惊。他在印坛其实早已获名,只不过我等孤陋寡闻而已。这倒不是主要的,说什么都得靠实力说话,真正将我打动的还是他的作品本身。乍看上去,他的印作并不以强烈的个人面貌夺人眼球,也无丝毫华奢瑰丽之风,但细细读来,如品佳茗,耐人寻味。其刀笔相融、正欹成趣,朴素中透出难得的练达和机智,严谨中漫溢着性情的自在和逍遥,内力弥郁且真气勃发,古意盎然又卓然出新。其精神的厚度、其不俗的追要,包括充溢其间的文人雅士之气等等,都让我刮目。其艺术品质,放在当今,亦属上乘。
  加之近年来对印坛或深或浅的关注,我突然意识到,当代篆刻似乎正在发生一场重要的变化,那就是由外转内,以文化为积极的向度,走向个人修为的深层,以给力于印章的内蕴。新时期以来,国内新锐崛起,纷纷以前人不曾有过的风格面貌举起大旗,闯出一片崭新天地,把当代篆刻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里,我们可以讲出一大串响亮的名字:石开、韩天衡、王镛、马士达、林健、徐正濂、刘一闻、李刚田、王丹、陈国斌、崔志强、李强、徐海、古泥等等,他们各自的个性表现,形成了当代审美百花齐放的宏大格局。曾几何时,对个人风格或者说外在形态的强调,在当代篆刻评价体系当中,几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以面貌出新为要旨的当代篆刻艺术以革命的姿态完成了自己深入骨髓的改造。当然,这场革命并没有完全结束,在江苏的潘敏钟、童迅、李逸之,北京的刘彦湖、程风子等人身上,我看到了更为奇异的景象。但应该看到,眼下洗心革面的创新似乎已不再是主流了,当过去扑面而来的清新在时间的溶解下转化为常态的审美样式的时候,人们的内心要求显然发生了变化,在这里,对视觉的打动仿佛没有对心灵的打动来得更为深入、持久和透彻。这个转化实际上在已经成名的大家们身上早已发生,他们在完善自己的风格特点的同时,悄悄地消除掉了一部分生涩怪逆之气;一些强烈的表现之欲,也渐渐地消融在一种与时代审美相映成趣的散淡之中。即便是石开这样的开山扛鼎人物,也在寻找新的出路,他现在的作品,更注重刀与笔的天然联系,抽离了一些仙鬼之气,添加了一些人间的温暖与朴茂;韩天衡的作品在过去的表现中,很有一些指点江山的领袖气质,但现在我们却更多地读到了文字的魅力和线条本身的变化;马士达在激越苍茫中也放入了天真和烂漫。当然,更有一些新古典主义的实践者,带着现代精神的探测器,浸寻于从前的故事,依托于经典而生发自己。我最近读到的赵山亭、李路平、鞠稚儒、张公者、陈峰等一批人的作品当属此列。我将此现象总体归纳为集体审美的向内看。
  如此,放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来看赵明就很有意思了。石开说:“默默耕耘的江苏赵明先是以理论教学见长,继而以并不吸引眼球的古玺式创作登堂入室。赵明的结字不见习气,古茂结实并充满野生的意趣,因此,他的印章的品位要高于同侪,耐看耐品成为他的特点和优点。”所谓耐看耐品,我以为是赵明长期注重外用与内修相结合的结果。从表面上看,他的结字方式、审美趣味多取自于战国古玺和秦汉印。古玺古朴凝重、自然错落且烂漫天成,以此为基,放射开来,能给创作很大的自由度。当今很多人在此开掘,流连忘返。可许多人只能得其字法,难获文韵。要么敦朴致死无趣,难有内在的灿烂;要么诡异飘然无根,没有大气旷美风范。这里有一个形而下和形而上的问题,形而下就是字法、刀法和章法,而形而上则是气格、品位和神韵。赵明心摹手追,鞭辟入里,在字法刀法和章法上都有自己的理解,比如他认为“大篆对古玺印式创作是一个坎”。“金文虽和古玺印式文字为姊妹血缘,但实际运用时还要往印章形式上靠------要将金文的厚重和古玺印式的举重若轻结合起来,既要浑厚,又要华滋。”他说“汉印的多字印主要解决聚而能散的问题,而古玺的多字印则主要解决散而能聚的问题。”学三晋官玺“要反其道而行之,远精致精巧而趋浑厚浑朴”等等,点滴体会反映了一种进入,也反映了一种走出。他在细微的感觉里努力地寻找着形式与内容、人与字与刀的完美契合。也就是说,就形而下的层面来说,赵明是下了大工夫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取舍方式。但这似乎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优秀篆刻家的高度。赵明真正引人注目打动人心的是他的思想性和其中隐含的精神旨趣,我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一种消化和融合的能力,看到了一种俯瞰所带来的宽阔视野和给予创作不断掘进的力量。而这些,很大程度来源于他的文学素养和哲学思辨能力。我读他的印谱,除了欣赏印章技巧、风格的鲜有魅力之外,相当一部分则被他所选的文字内容和其中的散记、印话所吸引,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古典文学或者说文字的广多涉猎、俨然不俗的审美祈向和辟新穷趣的原创精神。比如印文“投我以木瓜”取自于《诗经.卫风.木瓜》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印文“满城车马客”出自于陆游的诗《初夏》:“------晚步身须杖,晨兴发废梳。满城车马客,谁复问何如。”印文“看竹何须问主人”出自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还有印文“虚碧”,则来源于贾岛的《咏韩氏二子》:“千岩一尺璧,八月十五夕。清露堕桂花,白鹭舞虚碧”。举此三例,是想说明三个问题,一是在赵明的印谱里,几乎看不到时熟人云的文句,每有入印者,都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趣和对世事洞见的切身体味;二是从此可以看出他对文字的高度敏感,哪句话深含意味有诗意有张力,哪句话抽出来经得起放大并适合入印;三是在赵明的心性里有一种不可多得的诗意情态和具有佛性的巧智慧根。“皮骨如金石”(出自辛弃疾《卜算子.饮酒成病》)、“齐明而不竭”( 出自荀子《修身篇第二》)、“自疑怀素前身”( 出自黄庭坚《墨蛇颂》)、“帝者化八极”(曹植《两仪篇》)等等,此类文句比比皆是。我想,从内容决定形式的基本法则出发,沿着这种思维,它可能会给赵明的刀笔找到一个陌生而又新颖的方向,不然,一切修为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而恰恰赵明没有让我们失望,他在享受着这样的浸润和滋养,享受着一种境界给他带来的空灵和逸兴。他用自己的行动佐证着书法和篆刻艺术是“养出来的”这样一个显浅而又深刻的道理。他是一个依赖于全面素质而久渐胜出的篆刻艺术家。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是需要做许多的准备的。所谓的修为,就是让自己丰富厚重起来、让自己高远开阔起来。如此,需要在走进时代的同时,剔除浮躁,安静和纯粹下来,靠近古典、靠近学问、靠近自然、靠近美好、靠近心灵等等,给激情和才华一个文化和性灵的依托。在这里,我不能说赵明的作品达到了多么高的高度,但至少我读到了上面我想要读到的东西,还有他骨子里的那种自信和逍遥,这些都是向生命本真和纯粹艺术靠近的禀赋,难能可贵。内在的丰厚,使他有了更大的担当,更在乎这门艺术现时和未来的生存发展和价值取向,更多地赋予了“我的石头在歌唱”的意义。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的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的确是他的心声。他的歌唱给了我春山空谷里鸟啼余绪般的悠远------

                      2011-2-22于金陵卫岗
吴国平 中国书法家协会发展委员会委员
  吴国平,笔名子羽,男,1956年12月出生于江西鹰潭。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中国书法家协会发展委员会委员、南京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江苏省国画院 特聘书画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现为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 作编导室(军区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大校军衔。书法作品十数次参加中国书 协主办的国家级展览,三次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书法大赛一等奖,曾作为军队代表出席全 国第五届书法家代表大会。
  另在国内外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和书画评论文章200万字左右,著有诗集、长篇报告文学、 长篇散文、舞剧文本、长篇电视等作品10余部,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军一 等奖等多个奖项。
发表于 2011-3-18 08: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慢慢品读!
发表于 2011-3-18 08: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3-18 21: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3-19 11: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3-22 18: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6 19:34 , Processed in 0.666599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