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昂

“当闻鹊鸣”——云平先生08楷书新作展(真情回报网友,跟帖赠作品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1: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平,1958年出生,河南开封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郑州美术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艺术系列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委。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供职于河南省书法家协会。

    云平学习书法近四十年,诸体皆能,尤擅行书和楷书。书法作品曾多次获奖。数十次入展国内外重大展览。其中行书作品获河南省第二届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奖”、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提名奖”;楷书作品获全国第二届正书大展“优秀作品奖”等。书法作品曾入展国际书展、全国第四、五、七、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二、四、五、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中日、中韩、中新书法作品交流展,当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作品展,第一届全中国代表书家作品展(日本主办)等展览,并赴美国、英国、法国、新西兰、毛里求斯、埃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书法作品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书法专业报刊发表百余幅。数十幅作品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书法卷》、《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集》、《当代著名书法家百人集》等书法作品专集。数十篇书法文章在《青少年书法》等专业报刊发表。《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报》等专业报刊曾作专题介绍。出版有《云平书法作品选》、《云平书法作品集》、《云平楷书古诗一百首》。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1: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回报网友,跟帖赠作品集(书目介绍在第八页后)



  为感谢广大网友对当代书法网的关心与支持,经与云平老师商议,同意拿出20本签名作品集,免费赠送当代书法网网友,以回报大家对云平老师和当代书法网的关爱。

  今年是08奥运年,云老师又是1958年出生,现在按照逢8中奖的游戏规则:凡在第18楼、第28楼、第38楼、第48楼、第58楼、第68楼、第78楼.....(以此类推)跟帖并且跟贴文字不少于10个字评语的网友(少于10个字的跟帖视为无效跟贴,不在赠书之列),将获赠一本印刷精美的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十六开当代书法名家书五体古诗百首——《云平楷书古诗百首作品集》(全集共100页),并请云老师亲笔签名并钤印。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数量有限,祝君好运!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1: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云老师在思考(楷书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2: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楷书的创作随想


      一、关于取法

    书法是一门传统艺术。既然是传统,我们就要讲师承,讲流派,讲古人总结的法则。

    楷书如何取法?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定论。有人主张以唐人为法,有人主张以魏晋为法,还有人主张将两者结合起来。我个人观点,学习楷书先从唐人入手,然后再上溯到魏晋是最完善的取法途径。我们知道,楷书成型于魏晋,而鼎盛时期在唐。唐人不仅把前人的各种笔法都一一完善,而且风格也呈现多样化。有人这样总结,唐人楷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法”的建立、“法”的成熟和“法”的扩张。严谨缜密的法度,把唐楷推向极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顶点。因此,我们需要用唐人楷书的书写法则来约束和规范我们的书写习惯,使我们在学习传统中提高对书法的认识,然后由“有法”之门,逐渐进入到“无法”之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达其情性”的艺术领域。

    取唐人之法,重点在笔法和字法的训练。以笔法论,“唐人妙处,在不轻不重之间,重规叠矩,以风神出之”。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临池过程中对点画之形态、用笔之方圆、行笔之提按等方面按照具体的书写步骤准确地表达出来,使每一笔画都能达到“笔笔所至,不失法度”、“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程度,并由此打下深厚的技法基础。在这些方面,我们可选择欧阳询、颜真卿的范本为学习的基础法则。

    在重视笔法的同时,我们还要研究唐人的字法。我个人认为,唐代纵然书家林立,风格迥异,但字的组合方法不出两大类。一是欧阳询纵势的组字方法,一是颜真卿横势的组字方法。前者严谨险峻,后者雄深宽博,被后人誉为唐人楷书的两座高峰。他们的组字方法,不仅承传着王羲之“风规自远”的主流书法脉络,同时还折射出中国书法以“中和”为美的审美取向。所以,我们需要对欧、颜这两家的楷书进行认真、细致的学习,并通过他们的楷书来探究唐代楷书的组字方法以及体势等。
走完了唐人楷书的路程,我们就可以进入魏晋书法的殿堂探其奥妙了。具体步骤我们可以分为两步实现:第一是由元朝碑版入手,取其用笔的率意和结字的自然之趣;第二是由六朝碑版再上溯到晋人,笔法取其神理,字法取其雅致。走完了这两步,我们可以把唐人楷书与魏晋楷书进行糅合,取两者之精华,融个人之性情,展个人之追求,确立个人之风格。

    简而言之,楷书的取法对每一个学习书法的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可谓学书的至理名言。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2: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关于变法

    变,通常有变化、改变之含意。就书法而言,是学习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过程。前人说:“变则通,不变则死”,已成为艺术家们共同遵循的一条艺术规律。我们不妨翻阅一下中国书法史,历史上凡是开宗立派的书法大师,几乎无一例外,是在经历了这一过程之后而卓然超群的。书圣王羲之,初学卫夫人,后学张芝、钟繇等众家,因博采众长,变质朴为俊雅,流畅自然,开晋代书风。唐颜真卿,远承“二王”余绪,近取唐代褚遂良、张长史以及魏晋以来民间书法中的有益成分,以篆书之法写楷书,终于融铸百家另开新面,使楷书之法为之一变、一新,成为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座高峰。再如五代杨凝式、宋代苏东坡以及明清时期的众多书家,他们不是以古为新者,就是集前人之大成者。他们的艺术实践说明,书法之变对于一个书家风格的形成,不仅至关重要,而且意义深远。当代书法大师沙孟海先生说:“写字贵在能变,魏碑结体之妙,完全在于善变。我们试翻任何魏碑,把它里面相同的字法拈出来比较,几乎没有一个姿态是相同的。”沙孟海先生还说:“学书死守一块碑帖临写而不知变通,结果不是漆工,便是泥匠,有什么价值呢?”我们以沙孟海先生之语来对照他的书法,不难发现,先生不仅善学,而且善变。先生早年书学颜真卿、苏东坡以及六朝碑版等,后受业于近代书画大师吴昌硕,仅四年时间吴先生就去世了。在这短短的四年里,沙孟海先生并没有趋步于吴昌硕先生擅长的《石鼓文》书体,而是借鉴吴昌硕先生变古之法,糅颜、苏和六朝碑版为一体,古法新用,终于变法成功,成为二十世纪有影响的书法大家。

    变法一定要有深厚的基础。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又如沙孟海先生所说:“书法的基础越厚越好。”基础积累的愈深,我们对于传统的认识也就愈加深刻,变法的路子也会更加清晰、更加准确。

    变法又是需要一定方法的。沙孟海先生说:“学习书法应兼收碑帖之长处,既不能盲目崇拜,又不去一味抹煞。而是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吸取其精华,扬弃其糟粕。”我们可以把唐人的法度与六朝碑版的情趣结合在一起,让两者之间的某些特点互为转化,相互融合,产生出新的变化、新的艺术形式。如需进一步说明,即用唐人笔笔精到的法度来补充六朝碑版笔法的随意性。反过来,我们还可以用六朝碑版多变的姿态来打破唐楷的工稳,力求达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艺术境界。

    变法还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如果一个艺术家对自己的审美取向、表现形式、风格特征没有明晰的努力方向是不能成功的。晚唐柳公权最可贵处是在唐代书法鼎盛时期过后创出“柳体”,他书法早年学“二王”,后参以北碑并间融虞世南、欧阳询、薛稷、李北海、颜真卿等众家之长,尤其是受欧阳询、颜真卿的影响最深。他没有在欧、颜这两座高峰前拜倒不起,而是对欧、颜书体进行解体、改造和全新组合。习欧,他得其意态精密;取颜,他得其筋劲挺拔,最终以其“骨”而成为历代学书者的楷模。

    近代书画大师吴昌硕,平生矢志《石鼓文》,寒暑不辍。先生云:“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我们窥测先生临《石鼓文》之用意,乃是于精熟之中变变不已,变出新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艺术家风格的形成是经过不断的变化而完成的,变法是一种突破,变法是一个自我个性的展现。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2: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关于表现   

    历史上,每个时期的书法都具有极强的时代的特征。如前人所说的“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都是时代特征的集中概括。而书法的时代特征往往都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孙过庭讲“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我们学习古人不能违背时代潮流,追求时代风尚不能流于庸俗。当今书法创作已进入到了以表现为重要目的的时期,楷书的创作也要顺应时代的审美要求。那么楷书创作应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呢?我个人认为,要立足于三个方面。第一是笔法。古人认为“用笔千古不易”,书法的核心是笔法,没有笔法,书法之艺术性将无从谈起。但是我们又不能死守古法,时代需要我们不断地丰富笔法。因此,我们可在传统的基础上,或多或少不严格恪守楷书的规矩法度,甚至可以大胆地将行书的某些写法融入其中,使楷书的用笔有书写性和节奏感。第二是结字。我们知道,书体之间、流派之间、风格之间的区别,突出的表现是在字法上。赵子昂说:“盖结字因时相传”,可见字法是可以改变的因素。我们要借助于这一可变因素,古为今用,在字势上、变形上、组合方式上,使字之疏密、收放、正欹等方面意趣横生,丰富多彩。第三是用墨。古人云“凡作楷,墨应干,然不可太燥”,都是对书法的表现很具体的要求。苏东坡喻之用墨“须湛湛然如小儿目睛”,可见古人对用墨一直是很重视的。在传统书法中,楷书因为具体书写法则的限制,用墨一般比单一,变化不大,这显而易见是不能满足当代书法多元化、多种形式、多种表现手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楷书的用墨方式进行拓展。我们不妨在楷书中加些“韵致”,有了“韵致”,字法就能透出神采。王僧虔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这既是用笔之谈,又是用墨之说,同时也说明笔法和墨法是不能割裂的。我们还可以把王铎行书的“涨墨”法引入到楷书创作中,用墨色的晕涨,将字的线条渗化为一个块面,使之产生很强的视觉效果。当然“涨墨”的运用是需要有分寸、有节制的,否则将会失之于粗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楷书的用墨还要突出一个“活”字,墨用活了,字才有生气,有神采。而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去摸索和提炼。

    总之,楷书要写出新意,虽然很难,但绝非高不可攀,这就需要我们在取法上、变法上、表现手法上有独立的见解,以超越前人的勇气,创作出合乎自我情性的楷书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2: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云平老师08楷书新作

古诗(一)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2: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一)局部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2: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一)局部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2: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一)局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9 04:48 , Processed in 0.432968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