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5|回复: 0

中国画十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1 16: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国画十辩

  一)中国画姓“中”

  近百年关于中国画的论争一直没停过,论争的范围越来越大,遗憾的是论争并不深入,焦点也趋模糊,争到后来,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我想不管你说得怎么天花乱坠,你必须回答,中国画该姓什么?我说中国画姓“中”,也必须姓“中”!如果有人说,中国画改姓“西”了、或者改姓“美”、改姓“欧”了,那么此论争可以休矣。

  二)什么是“中国”

  昨夜一梦,伯乐被请去相马,见马群中诸多似驴非马之物,人多不识,称此物较马有诸多强项,比如易驯养、强耐力云云,伯乐大惑,曰“此非马,安能行千里,不在所相之列。”众皆不快,伯乐问曰:“能生育否?”众面面相觑曰“不能”,伯乐曰“此乃马、驴杂交所生之物,兼马、驴之长者,如易驯养、强耐力;又兼马、驴之短,如不善驰骋、无马之神韵,此物称为“骡”,取“马、累”之意......”众皆唏嘘,伯乐摇头长叹而去……

  醒来恍惚,觉和当下中国画坛之象相似。近画坛“似驴非马”者众,有自誉、誉人兼马、驴之长者曰“融中西于一炉”、曰“学贯中西”,有以驴之长讥马之短者,曰中国画“造型不准”,又多有以驯驴之法驯马者......若如此,世上焉有良马乎?

  三)气韵

  六法当中第一是“气韵生动”,古人关于气韵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又多以为气韵不可学。气韵为何物,实在玄之又玄,这正是中国画之神妙处。正如“气功”,气之可为功何其玄妙,天天站桩,意守丹田,并无“气”来,即使割开脐下三指处,也找不到“丹田”何在,更不用说“气”的踪影但一旦周天打通,真气流焉,个中玄妙无法言传。吴昌硕自题“画气不画形”,请问“气”怎生图画?看他的画,横涂竖抹、纵情挥洒,霸悍、狂放、潇洒之气扑面而来。

  四)画如其人

  如果会看的话,读画会看到画人的学识、性格、气度,又可见到画家气之强、弱、清、浊,大气、小气、书卷气、俗气,(俗难医,时下俗风日盛,低俗、恶俗、俗不可耐,流风使然,诸君子自重)“气”要养的,叫做“修养”,“养我胸中浩然之气”,如何“养”,修身、养性,唯读书耳。读书自然是读圣贤书、读经典,我是叫研究生们读四书、五经,读中国画论,你读言情小说,只能越读越俗了。

  五)笔墨

  关于“笔墨”的论争,守者辩其有,攻者辩其无,并非只是见仁见智,有些人到国外去吃了几年洋面包,回来就不认自己的家门,我无法理解这类人的心态。至于“笔墨”本身,那几乎是中国画的全部,分笔法、墨法,笔法研究笔力,“锥画沙、屋漏痕”是耶,墨法则研究墨韵,“浓淡、干湿”是耶,近来大家鲜去研究笔法,只在“墨”里搞效果(做肌理),实属可悲。

  六)文人画

  文人画被妖魔化,它几乎成了反动、落后的代名词,也有人认为,文人画依附的那个文人阶层没有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倒觉得,不妨把问题简单一点看,文人画实际上是对画匠画而言,中国美术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文人画史。文人画家们不满足于对于对象的被动描摹,一开始就来了个“遗貌取神”,确定了画家对于所描绘对象的主宰关系,这和西方被动描摹现实的“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不可同日而语。至于文人画所依附的那个文人阶层,目前大学教育普及,大学生、博士、硕士众多,这个阶层可够大了?

  七)禅宗

  中国文人之于禅宗,可以说是深入骨髓的,从王维到苏东坡到石涛、八大,真可谓影响深远,明代的董其昌提出画南北分宗,流风至今,可以说搞不懂禅宗就很难搞懂中国美术史,恐怕也难搞懂中国文化史。这部分文人画家,不但用研习禅宗的方法研习绘画,用禅宗的方法修身,有的已经是在家的居士或者是出家的僧人,就绘画而论,他们强调一个“悟”字,他们笔底流露的是清静、高雅禅修之气,画中倾诉的是画家对禅的感悟、对人生的感悟,那不再是简单的一山一水、一树一花。

  八)诗、书、画、印四绝

  理解了文人画,就很容易理解诗、书、画、印四绝了,画家不想成为画匠,就要修养自己,读书和研习书法是必修课,中国的书法是一座宝库,画家所需要的笔法,主要从书法中来,现今画家们笔力弱,盖因书法弱。想自己的画有诗情画意,你肚子里没有诗,画上诗情何来?我叫研究生每学期背三十首唐诗、宋词,就是这个意思。至于印,用笔的最高境界是金石味,我的体会,不刻印难理解金石味,单单写碑还不行。吴昌硕以印名(浙派之首,西泠印社之长)篆书入画,用笔得力于石鼓、齐白石也以印名、印开齐派,行书入画、用笔得力于三公山,潘天寿也是治印高手,隶书入画,用笔得力于汉隶......他们之所以笔力雄健、力拔山兮,得力于印的造诣。

  九)写生观

  中西文化不同,写生观迥异。西式写生,三大面、五调子、比例、透视,如此“写”法,何生只有,名为写生实则写死。中国画的写生,主张饱游沃看,三山五岳记在心中,归来“提笔四顾天地窄”,纵横挥洒,写胸中块垒,这差距不远――整整九千九百里!

  十)临摹

  中国画是一门讲继承的学问,临摹是主要的学习方法,近多受诟病,然想入其门,非此法莫办。当然临摹之外,尚需名师引入,正是“君唱谁家曲,宗风似阿谁”,我要是没有恩师刘海粟、陈大羽的私相授受,恐怕至今也还在中国画之外的黑暗中。(来源: 深圳特区报 ■ 郭西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6-20 11:21 , Processed in 0.306617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